拉斐爾:從神性到人性,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之光

2020-12-23 風笛藝術

2020年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逝世500周年。或許你見過達文西筆下蒙娜麗莎的迷之微笑;也讚嘆米開朗基羅的大衛所展現的人體力量之美;拉斐爾,卻以溫暖圓融、優雅寧靜、亦神亦人的聖母子形象和宗教畫作,集百家之長後來居上,踏上了「文藝復興三傑」的光輝頂點。拉斐爾是典型的「藝二代」,也是紅極一時的「小鮮肉」,公子世無雙,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圖片來源於網絡

童年的愛反哺了藝術

溫潤如玉、眉清目秀 、清新脫俗,好一個俊美少年郎!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拉斐爾·桑西(Raffaello Santi)。「顏狗」小編看完本尊的畫像後忍不住犯花痴~

▲拉斐爾《自畫像》c.1506,47.5X33cm,圖片來源於網絡

1483年,拉斐爾出生於義大利託斯卡納的一座小城鎮烏爾比諾。「拉斐爾」這個名字來源於希伯來語,意為「上帝已經治癒」,想想還挺詩意的,很符合咱們男神的人設。

拉斐爾的父親喬萬尼·桑西(Giovanni Santi)是一位烏爾比諾公爵的宮廷畫家,也是他的啟蒙老師。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年幼的拉斐爾從小便展現出對藝術的興趣。父親去公爵府邸中作畫時,就帶著兒子,一邊讓他學習畫畫,一邊幫府邸打理些雜事。幾年後,拉斐爾便成為父親的得力助手。

▲拉斐爾《吉多貝多·達·蒙特費爾特羅,烏爾比諾公爵》c.1482-1508,義大利烏菲茲美術館,圖片來源於網絡

拉斐爾良好的性格和人品、開闊的眼界和格局離不開家庭環境的薰陶。站在父親如巨人般的肩膀上,拉斐爾不僅學到了繪畫上的技法,還走出課堂,了解外面更廣闊的世界。

▲位於烏爾比諾的拉斐爾紀念雕像,圖片來源於網絡

享受過好的,也能承受住壞的。母親瑪吉亞(Màgia)在拉斐爾8歲時去世,1494年,父親也離開了只有11歲的他,成了孤兒的拉斐爾由舅舅奇亞爾撫養。雖然父親只陪伴了他11個年頭,但是給予的愛卻滋養了他的心靈,養成他溫厚的性格,這也影響了拉斐爾那治癒人心、溫暖恬靜、充滿愛意的畫風。隨著年齡的增長,拉斐爾意識到繪畫才是他內心所愛,於是毅然決定放棄學習那些看不懂的拉丁文和希臘文,想憑自己的畫筆闖出一番天地。

▲拉斐爾《帶金鶯的聖母》c.1507,107x77cm,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圖片來源於網絡

明明可以靠顏值,偏偏就要靠才華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把人的知識比做一個圓圈,「圓圈裡面是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拉斐爾的成功靠的不僅僅是勤奮,更關鍵的是跟對師父、跑對賽道、和優秀的人在一起,並且持續學習才能快速成長,就像這個圓圈。

▲拉斐爾《聖母子與聖哲羅姆、聖弗蘭西斯》c.1502, 35.3×29.8cm ,柏林畫廊,圖片來源於網絡

1498年,拉斐爾拜彼得羅·佩魯吉諾(Pietro Perugino )為師就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此人號稱「佩魯賈城第一號大畫家」 ,他擁有自己的工作室,並接受來自義大利各地王公和富商的訂單。拉斐爾抓住機會,耐心觀察老師對線條、光源和色彩的處理,仔細研究畫面的構圖、透視,一步一個腳印去臨摹,直到他與老師的畫作難辨真假。

▲左:拉斐爾《聖母的婚禮》c.1504,170x117cm,米蘭布列拉美術館,右:佩魯吉諾《聖母的婚禮》c.1500-1504, 234x185cm,圖片來源於網絡

都說天才不可怕,可怕的是天才比你還努力。16世紀初的佛羅倫斯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藝術的發展走在時代的前列,因此吸引了很多藝術家紛至沓來,1504年拉斐爾去到佛羅倫斯,結識了很多優秀的年輕畫家。當時的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已經擁有大師的稱號和無可動搖的藝術地位,該怎麼做才能成為像他們一樣成功的人?思來想去的拉斐爾決定穩紮穩打,先從模仿開始。

▲拉斐爾《大公爵聖母》c.1504,84x55cm,佛羅倫斯碧提宮藏,圖片來源於網絡

拉斐爾仔細研究了馬薩喬的早年畫作,還從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上學習果斷、乾淨的線條,從《雅典學院》中便能看到米開朗基羅對他的影響。不過有資料記載,米開朗基羅不太喜歡拉斐爾,還在一封信中抱怨該作品是剽竊了自己在西斯廷教堂繪製的內容。

▲拉斐爾《雅典學院》c.1509-1510,2.794mx6.172m,義大利梵蒂岡博物館,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眾多大師中,拉斐爾可以說是達文西的瘋狂小迷弟,他一點不落地學習達文西獨特的繪畫技巧、構圖法和人物造型,並融入了自己的風格。因此他的畫面並不像達文西那樣神秘、朦朧,反而更具明亮清晰的畫面效果。

▲圖一為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圖二、三、四為拉斐爾借鑑其構圖和人物造型繪製的作品,圖片來源於網絡

拉斐爾持之以恆地研究解剖學、建築學,也觀察大自然,以學生的態度學習不同藝術家的作畫技巧和思考方式,把佛羅倫斯的藝術精華都變成自己的養分。他融合百家之長形成自己的風格,躋身「文藝復興美術三傑」,成為與達文西、米開朗基羅齊名的藝術家,也是三傑男團中最年輕、最帥氣的成員!

從神性到人性,還將心上人入畫

拉斐爾性格溫和而有氣質,與達文西的孤傲神秘、米開朗基羅的暴躁固執形成鮮明的對比。再加上他才華、相貌出眾,並懂得為人處世,因此備受當時人們的追捧。母親、情人、愛人、聖母,是拉斐爾藝術世界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她們亦人亦神,撫慰著拉斐爾的精神世界,開啟了通往天堂的大門。

▲拉斐爾《持書的聖母子》c.1502-1503,55.2×40cm,諾頓西蒙基金會圖片來源於網絡

拉斐爾的聖母像具有溫柔的線條、和諧的色彩、寧靜的氛圍。畫中的聖母和聖子猶如走下神壇,削弱了神性,活脫脫一對人世間的母子。在基督教信仰中,藍色代表希望、健康、貞靜,紅色代表火、神性的愛與聖靈,聖母通常穿著紅色衣裳,身披藍色外套。而群青和用胭脂蟲染出來的明亮紅色在當時十分的珍貴,因此藝術家常常以此來襯託聖母的尊貴和畫家的敬仰之情。

▲拉斐爾《草地上的聖母》c.1505,113x88cm,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斯廷聖母》是他的代表作身披黃色衣袍的羅馬教皇西斯廷二世位於畫面左側做出迎接的姿態,右側是聖女巴巴拉,她虔心垂目,側臉低頭,表示對聖母、聖子的崇敬和恭順。位於畫面中心是聖母瑪利亞,她懷抱著耶穌,神情凝重。

▲拉斐爾《西斯廷聖母像》c.1513-1514,256x196cm,德國德勒斯登茨溫格博物館,圖片來源於網絡

畫面底部趴著一臉疑惑的小天使,正萌萌地望著聖母。與中世紀時期描繪蒼白消瘦、苦難模樣的瑪利亞像相比,這裡的聖母既是神的母親也是人的母親,充滿了人文主義光輝。

▲圖片來源於網絡

拉斐爾一生畫了近40幅聖母像,被稱為「聖母畫家」,但他的個人情感卻不似畫中人一樣圓滿。有資料稱,當時的教皇利奧十世一直想把紅衣主教比比耶納的侄女瑪利亞介紹給他,但是他不喜歡,又不敢直接拒絕,因此一直拖著不辦婚事。

▲拉斐爾《教皇利奧十世與兩位紅衣主教》c.1518-1519,154x119cm,義大利烏菲茲美術館,圖片來源於網絡

除了不來電,拖著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拉斐爾有一位心上人——麵包師傅的女兒弗娜裡娜,下圖這幅《椅中聖母》的聖母形象便是以弗娜裡娜為原型創作的

▲拉斐爾《椅中聖母》c.1514,71x71cm, 佛羅倫斯庇蒂美術館,圖片來源於網絡

弗娜裡娜是他的情人,也是他的靈感繆斯。拉斐爾終身未娶的原因便是因為她,他們兩情相悅。之後他的小迷弟安格爾還專門描繪了idol與心上人在一起的畫面。

▲安格爾《拉斐爾和弗娜裡娜》c.1814,66.3x55.6cm,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猜到故事的開頭,卻猜不到故事的結尾,上天似乎並不祝福這段感情。1520年,拉斐爾突發了一場高燒,就在4月6日他37歲生日那天,正值春末萬物復甦的時節與世長辭。有資料稱,當時他的床頭擺放著還沒畫完的《基督變容》。

▲拉斐爾《基督變容》c.1517-1520,410×279cm,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遺言中所願,拉斐爾被安葬到生前最喜愛的建築萬神廟中。或許上帝看到他筆下栩栩如生、散發著愛的光芒的聖母子和小天使,所以才早早把他接到跟前和他聊聊天吧……

拉斐爾死後,他所有的手稿和畫作被人們收藏起來。他的繪畫確立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典範,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並成為古典主義和學院派不可逾越的標準。時至今日,拉斐爾這顆璀璨的藝術之星依舊在人們的心中佔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

: fiona丨編輯: 耘菲

責編蜜絲姜

監製大G小r迷你帆

相關焦點

  • 拉斐爾500周年丨年輕的拉斐爾何以躋身文藝復興三傑?
    2020年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逝世500周年。或許你見過達文西筆下蒙娜麗莎的迷之微笑;也讚嘆米開朗基羅的大衛所展現的人體力量之美;拉斐爾,卻以溫暖圓融、優雅寧靜、亦神亦人的聖母子形象和宗教畫作,集百家之長後來居上,踏上了「文藝復興三傑」的光輝頂點。
  • 「文藝復興三傑」拉斐爾的聖母為什麼這麼美!
    拉斐爾一生只活到37歲,但是創作量巨大,作品不下百幅。作為「文藝復興三傑」中的一員,拉斐爾活在了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此時的藝術風格已然十分成熟。拉斐爾的父親是位宮廷畫師,從小學畫。拉斐爾的這位聖母從綠色的帷幕中走出,以一種注重觀看效果,一種展示的目的來呈現。深綠色帷幔,幕杆纖細,拉斐爾以卓越的技藝使畫面效果逼真。對於拉斐爾的這幅畫,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理論家瓦薩裡說它最初是為普萊桑斯本篤會修道院的聖西斯廷教堂的主祭壇而作。後來,德國學者Hubert Grimme(1864-1942)曾經做過研究。
  • 文藝復興盛期的藝術——才華橫溢的天才拉斐爾
    拉斐爾,「文藝復興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義大利最著名的藝術大師之一,代表著文藝復興時期的巔峰。他是一個天才,為世人留下了許多曠世傑作,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天才,卻在僅僅三十七歲的時候驟然辭世,給後世留下光輝文化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遺憾。
  • 文藝復興三傑之拉斐爾傳奇
    作品中從拉斐爾在十四五歲時創作的第一幅作品《聖母與聖子》,一直展現到拉斐爾生命最後的大作《基督變容》;從初露鋒芒、壓倒老師的《聖母的婚禮》展現到深藏著達·文西神韻的《抱獨角獸的女士像》;從樹立了「完美典型」的多幅聖母像,展現到露出畫家智慧的《託馬索·費德拉·因吉拉米肖像》;從迷倒眾人的自畫像展現到藏著愛情秘密的《芙納瑞納》……讀懂它們,也就更深地讀懂了拉斐爾,讀懂了文藝復興
  • 肖鷹:賞析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蓋朗其羅、拉斐爾
    講座現場肖鷹教授通過對三位大師代表作品的賞析,帶領聽眾走進了文藝復興的時代背景,解讀了文藝復興人文精神的藝術呈現。講座開始,肖鷹教授首先帶領聽眾賞析了達·文西《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等重要作品,通過一幅幅珍貴的圖片,講述了「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達·文西的藝術作品及其背後的意涵。
  • 在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三位巨匠你喜歡誰
    導語:1520年4月6日,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逝世於羅馬,享年37歲。談到文藝復興,我們很容易會想到那個熟悉的鐵三角: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拉斐爾模仿能力之強,學習能力之高,在當時甚至讓米開朗基羅都忌憚幾分。在繪製西斯廷天頂畫的時候,米開朗基羅特地叫人把天頂畫封了起來,教皇都不能看。但防火防盜防不住拉斐爾,他很快買通了建築設計負責人,趁著深夜偷偷摸摸來到西斯廷教堂觀摩。拉斐爾整整看了一夜,回去就將米開朗基羅加入了自己的畫作《雅典學院》中。
  • 2020北京拉斐爾畫展,帶你走進文藝復興三傑拉斐爾的藝術歷程!
    拉斐爾是和達文西、米開朗琪羅齊名文藝復興三傑的男人,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的藝術創作卻影響了整個義大利。2月23日,北京拉斐爾畫展將在北京利星行文化藝術中心展出,本次畫展將帶你走進拉斐爾一生的藝術歷程,經典畫作絕對讓你嘆為觀止。
  • 藝術盛宴!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大師作品亮相重慶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大師作品亮相重慶 2020-10-31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公元1520年代:文藝復興盛期的文化藝術
    文藝復興的核心要素到了1520年,文藝復興的三位巨匠、被譽為「文藝復興後三傑」的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只剩下米開朗基羅還在世並繼續進行藝術創作。其中,達·文西1519年去世,拉斐爾1520年去世,米開朗基羅則於1564年去世。這三位堪稱天才式的藝術巨匠,為文藝復興樹立了不朽的人文主義典範。
  • 拉斐爾傳奇:文藝復興三傑的顏值之最,經歷致命苦戀
    拉斐爾於十四五歲時創作拉斐爾之家收藏《瑪達萊娜·多尼像》木板蛋彩畫拉斐爾約23歲時創作現藏於佛羅倫斯皮蒂宮讀懂它們,也就更深地讀懂了拉斐爾,讀懂了文藝復興。從「藝二代」到「官二代」比很多畫家幸運的是,拉斐爾有一個畫家爸爸:拉斐爾出生在一個藝術家庭,父親喬凡尼·桑西是一名畫家和詩人,還有自己的工作室。
  • 一日一話 | 藝術之王拉斐爾
    藝術家介紹:拉斐爾·桑西(1483 —1520),Raffaello Santi全名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常稱為拉斐爾(Raphael),義大利著名畫家,也是「文藝復興後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從事理想美的事業所能達到的巔峰
  • 《雅典學院》:拉斐爾打造的理想國
    眾所周知,拉斐爾·桑西(Raffaello Santi,1483—1520)是「文藝復興藝術三傑」之一,奠定他這一殊榮的作品是經典名作《雅典學院》。從內容上看,《最後的晚餐》和《西斯廷穹頂壁畫》仍然屬於宗教畫範疇,並沒有脫離中世紀以來歐洲大型藝術的內容限制。而《雅典學院》卻脫離了「神」,展現的是獨立的「人」的理想國,是對中世紀繪畫「神性」標準的偏移,是一次大膽的嘗試與突破,更是歐洲文藝復興精神的集合與象徵。
  • 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到底誰是「文藝復興三傑」第一傑?
    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在美術的造詣上有著不可攀比的成就,因此他們三人共稱為義大利「美術三傑」(後又稱為「文藝復興三傑」)。那到底誰是「文藝復興三傑」中的第一傑?首先,「文藝復興三傑」有兩種說法,一是指文學家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即「文壇三傑」,二是指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即「藝術三傑」。後者更準確的說法是「文藝復興鼎盛時期三傑」(the three giants of the High Renaissance)。
  • 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裸體藝術」中看「裸體」的演變
    15世紀和16世紀是西方藝術裸體的關鍵時期,阿爾卑斯山兩岸的藝術家彼得羅·貝魯吉諾(Perugino),波拉約洛(Pollaiuolo)和約翰·戈塞特(Gossaert)等人正在複製著古典,嘗試自然主義方法,以及探索新的非宗教主題。與此同時,從亞當和夏娃的故事到十字架,裸體正在改變基督教藝術,鼓勵現代和充滿活力的古老主題表現。
  • 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文藝男神拉斐爾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在公元15世紀的繪畫天才,被後人與達文西、米開朗基羅並稱為「文藝復興三傑」的文藝男神拉斐爾。拉斐爾的畫作最常出現的女主角便是聖母,而他的聖母系列畫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西斯廷聖母》。拉斐爾與達文西、米開朗基羅齊名,但他與後兩個長著大鬍子的「糟老頭子」不一樣,拉斐爾是個文藝氣息十足的小鮮肉。拉斐爾性格十分沉穩平靜,他的作品也透露出了一股安寧和諧的氣質,創作出了《西斯廷聖母》、《雅典學派》等傳世名作。而拉斐爾的畫作中最常見、也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便是聖母,這個聖母,指的不是普通的母親,而是耶穌的母親。
  • 文藝復興的代表,短命卻超凡的天才藝術家:拉斐爾·桑西
    說起文藝復興,很多人立馬會想到「文藝復興三傑」。高中歷史書上要求的三個藝術家的名字或許已被很多人記得滾瓜爛熟,可是你是否真的了解這三個藝術家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桑西,一起看看他那短暫而璀璨的藝術人生。
  • 文藝復興時期的裸體藝術——裸體的真相何在?
    摘要:從不朽女神到健碩的亞當夏娃,美的意義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裸體覺醒中不斷被顛覆。但從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到波提切利的《維納斯》,裸體是文藝復興的一大進步。中世紀的藝術有用無花果葉遮蔽身體的亞當和夏娃,赤裸裸的罪人在永恆的火焰中燃燒,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則把裸體描繪成古典的、史詩般的、理想的,有時甚至是真實的。這似乎始於更有個性或更加神秘的基督教意識:耶穌在地上,而不是在十字架上。
  • 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畫風各有什麼特色?
    文藝復興的核心理念是,以「人文主義思想」為基礎,號召文藝工作者向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優良文化傳統學習,來體現人文價值和人道精神,鼓勵人們在藝術中追尋自我價值,不要再被神學思想所愚弄,再造一個比肩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文化盛世,為近代文明的發展鋪平道路。
  • 文藝復興到底復興了什麼?米開朗琪羅、拉斐爾、達文西的藝術成就
    那麼,為什麼現在我們要將那個時代稱為文藝復興時代呢?或者這樣問,它到底復興了什麼? 不知道各位對古希臘伯利克裡時代還有沒有印象?對,就是雅典人建造了很多精美雕塑和建築物的那個時代。
  • 文藝復興時期的最完美代表——達·文西的藝術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給人類留下了燦爛的遺產,一直受到後世的敬仰,同時也對後世藝術產生了持續的影響。提起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被稱為「文藝復興三傑」的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是最為人所熟知的藝術大師,他們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