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王爺總館」 在泉州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021-01-10 泉州晚報

由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於17日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我市為共同申報單位。「送王船」民俗活動在泉流傳久遠,其中泉郡富美宮被譽為閩臺「王爺總館」。

在申報過程中,泉州鯉城區泉郡富美宮和臨江街道新橋社區居民委員會、晉江市深滬鎮鎮海宮董事會等作為該項目相關社區組織或代表,為此次成功申報作出了重要貢獻。 □本報記者 陳智勇

流傳久遠 清代泉州王船漂至臺灣

「泉州民間王爺崇拜由來已久,泉郡富美宮被譽為閩南和臺灣『王爺總館』。」泉州師院教授吳幼雄說,富美宮始建於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至今有500多年的歷史,數百年間分靈遍及閩南、臺灣及東南亞,其中僅臺灣就多達2000餘處。

泉郡富美宮位於鯉城區南門水巷末端,臨晉江下遊富美渡頭,主祀西漢名臣蕭太傅,配祀文武尊王及王爺二十四尊。「歷史上,富美宮經常舉行『送王船』民俗活動。」吳幼雄說,光緒29年(1903年)泉郡富美宮漂放一艘王船「金慶順」號,左右兩舷寫著「蕭太傅大人建造」,漂至臺灣苗慄縣後龍鎮外埔漁港;1925年,泉郡富美宮放出一艘王船「捷泰利」號,漂到臺灣嘉義市東石先天宮,被當地人當作是「祥徵」保存供奉。

漸受關注 高規格研討會將在泉舉行

「泉郡富美宮因是泉州王爺行宮,歷史上『送王船』活動十分頻繁,且儀禮隆重。『王爺信俗和送王船』民俗文化,通過商業活動和移民,傳入臺灣和東南亞。」泉郡富美宮董事長陳淑賢說,自上個世紀末以來,臺灣王爺信仰宮廟來富美宮謁祖進香、進行文化交流的多達462座。同時,海峽兩岸和南洋蕭太傅信俗學術研討會也舉辦了三屆。本月21日至23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宗教學會、中國宗教學會宗教人類學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也將在泉州舉行。

近年來,「送王船」民俗備受國內學術界的關注。今年北京大學人類學專業博士畢業生孫靜的畢業論文就將視角投向泉州古碼頭,「送王船」民俗就是她重點研究的對象。「申遺成功後,『送王船』作為一種民間儀式實踐將更受矚目。保護是列入名錄的首要意義。其次,紮實、深入、全面的研究工作將是它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孫靜還建議加強政府部門與民間的合作,為「送王船」儀式周期性舉辦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維繫遺產的本真性。

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中國閩南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的禳災祈安儀式。在閩南,大多每三或四年在秋季東北季風起時舉行;在馬六甲,則多在農曆閏年於旱季擇吉日舉行。儀式活動歷時數日,或長達數月。該遺產項目植根於濱海社區共同崇祀「代天巡狩王爺」(簡稱「王爺」)的民間信俗。當地民眾認為,王爺受上天委派定期赴人間各地巡查,拯疾扶危,御災捍患;而海上罹難者的亡魂(尊稱為「好兄弟」)四處漂泊,無所歸依,因此人們定期舉行迎王、送王儀式,迎請王爺巡狩社區四境,帶走「好兄弟」。

相關焦點

  • 藝攬閩臺:大師與您面對面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每場一位大師攜作品而來…… 日前,由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泉州市文學藝術聯合會、泉州市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主辦的「藝攬閩臺——大師與您面對面」技藝展示交流活動(以下簡稱「藝攬閩臺」活動)已進展到第四十三場。
  • 全市新增38項文化瑰寶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據悉,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有泉州古琴藝術、安溪茶歌(褒歌)、泉州少林羅漢拳等38項,涵蓋了傳統音樂、傳統戲劇、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等近10個類別,進一步豐富了我市「非遺」體系。其中:新增項目名錄29項,第一至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擴展項目名錄9項。
  • 十個關鍵詞讀懂海絲文化復興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翻閱即將過去的2020——泉州古城入列省級旅遊度假區;中山路及周邊商圈業態啟動提升優化,商貿勝景得以重塑,古城「根魂」備受呵護;全力復興修建,一批古書院回歸古城;保留不同歷史階段的空間,古城背街小巷順利「微改造」;22個申遺遺產點簡介出爐,宋元中國與世界的對話窗口在古城的歷史深處徐徐開啟;送王船申遺成功,泉州深厚文化再次綻放;三項重大考古成果發布,泉州向世界宣布自己在歷史上的國際大都會地位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為守藝人點讚 □學生記者李星怡 (永春縣鵬翔小學四年級) 楊老師告訴我們,泉州地區的木偶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布袋木偶,也叫掌中木偶,其主要靠手掌操作;另一種是提線木偶,又叫懸絲木偶,主要靠絲線來操作木偶的動作。木偶戲尤為考驗表演者手指的靈活程度。 聽著楊老師的介紹,學記們對楊老師手中的木偶興趣不已。
  • 冬日裡的暖陽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日前,由泉州晚報社主辦,東南早報、東南賽事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泉州市第三屆小小藝術家風採秀迎來了泉州賽區和石獅賽區的兩場比賽。孩子們在臺上盡情揮灑,笑容宛如冬日裡的暖陽,溫暖了觀眾們的心。 泉州賽區 選手收穫滿滿 帶著無限的熱情和憧憬,來自泉州信和幼兒園、鯉城第二實小、舞音國際舞蹈藝術學校、小風鈴舞蹈藝術中心、馨夢琴行等多家藝術培訓機構及學校的孩子們登上了小小藝術家風採秀的舞臺。整場比賽的形式多種多樣,歌曲、舞蹈、講故事、樂器等表演精彩紛呈。
  • 泉州興起「童星熱」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商報記者 蘇田田 目前,泉州的童星培訓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記者走訪發現,以推出「萌娃」為核心的童星產業鏈在泉州也初見成型,從培訓到經紀,再到輸送到各種活動、賽事、影視劇和綜藝欄目的拍攝等。同時,行業也存在著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市場現象。
  • 近百泉企亮相文博會展成果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泉州近百家文旅企業共146個展位,共同展示泉州文化產業的最新發展成果。 泉州精美工藝品奪人眼球 據了解,本屆文博會分線下、線上兩部分:線下展覽面積6.8萬平方米,設置文化旅遊、數娛影視、創意設計、工藝美術四大專業板塊14個主題展區;線上舉辦「雲上文博會」,特設一個雲展大廳,設置漫步臺灣、精品文博、大賽成果三個展區,支持品牌、產品、項目展示,並特設三個數字中心,與線下聯動交互,既能滿足展商項目對接籤約的需求,也為普通觀眾提供了解兩岸文博會、享受文旅福利的機會
  • 泉州:專家學者聚首 暢談「送王船」文化
    (翻拍) 早報訊 (記者張素萍 文/圖)為深入調查和研究王爺信仰及其送王船儀式,保護這一極其重要的海洋文化遺產,昨日,「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在泉州舉行,省內外宗教民俗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縱論「送王船」儀式及其背後王爺信俗的文化內涵。
  • 「雲上」直播會 共敘兩岸情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直播會上,泉州市雲遊直播由論壇營員鄭行健、尤傑平擔任導遊,分別向觀眾展示了泉州洛陽橋和五店市,詳盡介紹了洛陽橋的建築特點及歷史,生動展現了五店市閩南特有的紅磚建築。而臺中市雲遊直播由論壇營員範家瑋、陳奕翔、楊孟璇、林靖偉等擔任導遊,重點帶觀眾領略了審計新村與望高寮的風貌,直播講解結合審計新村店面及建築改造情況、望高寮夜遊賞景路線及周邊特色,向兩岸營員做了詳盡介紹。
  • 泉州小將攬7金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屆賽事共產生8枚金牌,泉州小將奪得7金。 本次賽事共有來自全省15支代表隊的近150名運動員參加。在3個比賽日中,進行了男子少年甲組和女子少年甲組個人花劍、個人重劍、團體花劍及團體重劍等項目的角逐。泉州此次派出4支隊伍參賽,共奪得7個冠軍、7個亞軍、2個季軍,金牌數和獎牌數均位居全省第一。
  • 泉州樓市「金九」成色依舊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但受習慣影響,不少開發商仍會積極在這兩個月進行推盤和各種營銷,現在「金九」已經過半,泉州樓市表現如何呢? □記者 唐曉霞/文 郭榮鑫/圖 多幅地塊出讓 土拍競爭激烈 進入9月以來,泉州土拍市場甚是熱鬧。9月11日下午,位於雙陽南益陽江春曉旁的LJ2020009號地塊以拍賣形式出讓,14家房企參與競拍,南益以總價6.58億元競得該地塊。
  • 豐澤新增5項市級非遺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黃寶陽)豐澤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再添新成員,在剛剛公布的第六批市級非遺中,豐澤區有5項入選,泉州古琴藝術、泉州市正骨醫院吊膏、了乙膏貼入選新增項目名錄,泉州錫雕技藝(林氏錫雕技藝)、泉州正骨療法(張氏)入選第一批至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 泉州晚報社「東海潮聲」欄目再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泉州網1月17日訊 (記者蔡紫旻)「辦好『政策面對面』『新法面對面』『東海潮聲』等互動平臺」,作為深化政務公開的互動平臺之一,泉州晚報社融媒體品牌欄目「東海潮聲」被寫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這也是繼去年被《政府工作報告》提及後,該欄目再獲肯定。
  • 臺商區13家企業參加文博會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泉州臺商投資區教育文體旅遊局精心組織區內木雕、石雕、漆線雕、伴手禮、特色小吃等方面13家企業參加此次文博會,積極向外界推介臺商區特色文化資源,集中展示臺商區文化旅遊發展成果。搖錢佛、唯王閩臺大禮包、影雕、古早霸氣大餅、獺窟魚籤、豬哥國油粕……各種琳琅滿目、具有臺商區特色的伴手禮和特色小吃受到參展嘉賓的青睞,大家品嘗後紛紛豎起大拇指。 據悉,本屆文博會分為線下、線上兩部分,致力於突出兩岸互動、數字創新、產業發展和文旅消費四大亮點。
  • 「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研討會在福建泉州召開
    中新社泉州12月22日電 (孫虹 吳冠標)「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22日在位於福建泉州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召開,50餘名專家學者深入調查和研究「王爺」信俗及「送王船」儀式這一重要的海洋文化遺產。
  • 古城文創 玩出新花樣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看刣獅「快閃」、品「言吾閩南」、逛文創市集、聽創客心聲……國慶長假,不少市民和遊客來到泉州古城回味舊時光、體驗老技藝、遇見新文創。 以「慢生活」「原生態」為文化深度遊標籤的泉州古城,正以多元業態和無限創意,保護並延續著古城的煙火氣。
  • 集體辦婚禮 甜蜜過七夕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魏婧琳)昨日是我國傳統節日七夕,也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泉州不少地方在這個特殊的日子為新人們舉辦了集體婚禮。 「大海作證,艦艇為媒,攜手同心,白首不渝……」昨日上午9時,伴著溫馨浪漫的旋律,福建海警局為11對新人舉辦了一場樸素、浪漫又獨具中華傳統文化特色的集體婚禮。
  • 貴州省泉州商會 為重傷鄉賢捐款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商報訊 8月22日下午,祖籍泉州南安的鄉賢阮志宏、阮志龍兩兄弟在貴陽清鎮市送貨途中不幸遭遇車禍。其中,阮志龍股骨骨折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阮志宏的傷勢則更加嚴重。因肇事方沒有保險且無支付醫療費用的能力,兩人每日龐大的醫療費用讓一個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 2020勇戰疫情 收穫平安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東南早報聯合泉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東海灣·山水秋鳴共同舉辦的第12屆泉州「年度漢字」評選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幾天來,主辦方已收到了社會各界積極推薦的十幾個候選漢字,後期將陸續擇優推出。哪個字最能代表您心中的2020年,歡迎繼續推薦。 毫不誇張地說,2020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到了每個人的生活,目前收到的泉州「年度漢字」推薦,多數也離不開疫情。 「我推薦『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