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刣獅「快閃」、品「言吾閩南」、逛文創市集、聽創客心聲……國慶長假,不少市民和遊客來到泉州古城回味舊時光、體驗老技藝、遇見新文創。
以「慢生活」「原生態」為文化深度遊標籤的泉州古城,正以多元業態和無限創意,保護並延續著古城的煙火氣。
□本報記者 謝曦
西街 「言吾閩南」解讀城市密碼
泉州西街,穩居古城旅遊的C位。
「你掬水,則月在手,你弄花,則香滿衣。你願意看見,方言就不會失傳……」在西街肅清門廣場邊,「2020潤物無聲國慶展·言吾閩南」主展區內,市民、遊客或駐足在閩南語拍照打卡牆、戲曲展示牆前,或流連於極具年代感的閩南語金語金曲光碟及歌詞展示區,感受著閩南金曲KTV的澎湃熱情。
「無代志是沒事,緣投是漂亮,化仙是聊天……」在一面紅底白字的閩南常用語打卡牆前,一位小朋友輕輕地讀出聲來,臉上露出「原來如此」的表情。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閩南語,「言吾閩南」主展區聚焦閩南語主題,從溯洄、原鄉、清歡三個版塊,為市民、遊客「說我閩南」,解讀這座城市語言的密碼。
不遠處,肅清門廣場已是人山人海。火鼎公婆、拍胸舞等豐富多彩的閩南民俗活動精彩上演。生動詼諧的表演,在市民、遊客的手機、相機中紛紛定格。
想要深入了解古城新鮮事,10月2日—10月7日每天19點30分開始,在西街遊客服務中心三樓還有鄭達真、青羊等青年創客活動,與預約報名「天台化仙」的市民、遊客進行現場互動。青年創客們將講述他(她)們與西街、泉州的故事。
臺魁巷 刣獅「快閃」 體驗別樣閩南
「咚咚咚咚……」昨日下午3點半,隨著鼓點聲起,一場極具閩南特色的刣獅「快閃」活動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的目光。
或舞刀,或行拳,來自泉州霞洲青獅陣的隊員們使出真功夫,博得陣陣喝彩。搖頭擺尾、威風凜凜的「獅子」舔著腳趾,靈活地躲閃著「刣獅人」手裡的兵器,頜下的鈴鐺作響,逗樂了觀眾。
「刣獅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秉承的是先拳後獅,像剛才扎馬步等動作,都來自泉州的五祖拳。」 霞洲青獅陣負責人施宏達告訴記者,刣獅陣法富於變化,一個陣法最多有108人表演,也叫「宋江陣」。「這次在臺魁巷7號古厝裡,既有動態的快閃,也有靜態的主題展示,就是期待讓更多人從另一個角度去了解『刣獅』,讓其得到保護、傳承和發展。」
來自江西南昌的馬女士帶著孩子現場體驗了一把「刣獅」的樂趣。「我是在泉州文旅的公眾號上看到活動介紹後,慕名而來的。」她說,這樣的互動體驗非常好,更能讓孩子親近傳統文化。
府文廟 文創市集 邂逅美好生活
走進泉州府文廟廣場,由市文旅局主辦的泉州市文創市集暨第三屆閩南美好生活嘉年華正在火熱進行中。
無論是精美的木雕、陶瓷作品,或是美味的拳頭母、土筍凍,還是可愛的蟳埔女服飾腰包、手工飾品……市集上的文創產品都富有地域特色、創意十足,讓人愛不釋手。
在一個手工飾品攤位前,來自廣東中山的李瑋瑋精心挑選心儀的飾品。「我是第二次來泉州了,這次還帶上了幾個閨蜜。」她笑著說,泉州古城給人的感覺是很慢、很悠閒,又很有活力。「昨天我還去了盒子社區,那裡經過『三舊』改造,老房子成了新空間,給人不少驚喜。泉州古城本身就很有歷史文化底蘊,現在又融入了很多創新創意的新業態,給老街、老建築帶來了人氣,很吸引人。」
在對面的金魚巷,泉州古城「潤物無聲」青年創客文化IP孵化的文創體驗活動,擺件、茶器、鎮紙、明信片、冰箱貼等吸引了遊客眼球。逛過金魚巷後,來自深圳的遊客崔女士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分享了她的感受:「這裡的建築風格讓你仿佛以為自己又回到了檳城,回眸間樹根穿透牆壁又像是曾經行走過的吳哥窟,再細看是自唐代就有的金魚巷子,整條巷子隨處可見金魚的元素,年代久遠的老磚和雕梁被文創賦予了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