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人生記憶的黃金時期,讓孩子誦讀中華文化經典,並記住這些先祖總結出的走向人生幸福之路、乃至生命最高境界的寶貴經驗,對於一個人來說,是一筆莫大的財富。
讀經能培養孩子純正純善的品質。經典是做人做事的自然定律,孩子通過口誦心悟,久燻成習,久習成性。讀經教育能啟發孩子的孝順心、感恩心、恭敬心和謙卑心。一個人只要具備了此「四心」,自可前途無量,萬事大吉!
每天的讀經生活能夠增長孩子的心靈成長。讀經能讓孩子體驗一種深沉的滿足感和幸福感。當他專心致志地讀經時,他就處於身心和諧、心情喜悅、心靈開放的狀態。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讓心靈成長!心中有多少光芒,生活就有多少吉祥。幸福是因為自己的靈魂強大。而經典是孩子心靈成長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讀經是最好的右腦開發的方法。大聲讀經,可使大腦皮層的抑制和興奮過程達到相對平衡,血流量及神經功能的調節處於良好狀態。讀經時左右腦同步運用。研究顯示,左右腦得到均衡發展,能使學習力提高5~10倍。很多長期讀經典的孩子很容易達到「明心見性」的狀態,所謂的「天眼」開,能做到一目十行、過目不忘。
讀經讓孩子獲得終生的超凡的學習能力。讀經的目的遠不止會背一些經典著作,打好一生的文學修養,而在於獲得一種只有在幼年時代才可能獲得的終生的超凡的學習能力。有人說古代與現代,時過境遷,不可同日而語。其實人性沒有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沒有變,變的只是我們的教育方式。面對西方文明,首先提出西學的是儒者,林則徐、張之洞、曾國藩,隨後派遣了一大批讀經少年去西方留學。這些十一二歲的孩子,短短的三個月就攻克了語言關,兩年時間就完成了大學的學業,進入到西方文化科技的主流。嚴復、詹天佑等,這些人在世界上都是一頂一的人才。更不要說竺可楨、錢學森、錢穆、魯迅、胡適、趙元任、梁思成、林徽因等等,數不過來的風流人物,都是讀經教育長大的。今天北大的教授說:這些人的成就是今人無法比及的。
讀經,為孩子奠定人生基礎,造就未來格局。不僅在記憶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能力、行為習慣、道德修養等方面全面發展,而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夠看到一個孩子的基礎、結構、格局正在逐漸建立與完善。周文王,孔子,孟子,諸葛亮,範仲淹,這些人都是通過讀經而造就地基、結構、格局的人物。
那麼,讓我們一起陪孩子以「聖賢為師,經典為友」吧。
讀經六小篇之一——一場演講、百年震撼
時光·童年——愛讀經「啟典360」之歌
一部讓王財貴教授終生受益的書
為什麼讓孩子從小讀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