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們的張醫生接待了一位牙周炎患者小張。小張才18歲,牙齒整齊潔白,但是她的牙齦卻呈紫紅色。詢問之下才知道這位患者原來的牙齒和牙齦都很健康,只是近一年來因為學業壓力增大,複習忙碌,導致她沒有時間去清潔牙齒,就算清潔也是馬馬虎虎的,結果牙齦因為食物殘留過久滋生牙菌斑,導致紅腫。期間還不斷地熬夜背書做習題,最後就演變成了現在這樣。
我們都知道牙齦是一個由復層扁平上皮及固有層組成的,緊貼於牙頸周圍及鄰近的牙槽骨上的結構。健康的牙齦是淡紅色的,屬於口腔黏膜,血管豐富,堅韌而有彈性,因缺乏黏膜下層,直接與骨膜緊密相連,所以牙齦正常狀態下是不能移動的。如果是患有牙周病的話,牙齦就會呈現萎縮狀態。經過研究發現,牙周病多半因為口腔清潔不足而起,也有日本牙科醫生曾經提出,牙周病與激素變化有關,並以此提出了針對人三種不同時期的保護口腔的方式。
這三種不同時期分別是青春生長期、懷孕期間和中年期往後。
01青春生長期。青春期有著升學壓力大,進而導致免疫力下降的特點。在此期間,要注意三餐的正常攝入,以及餐後的口腔清潔,比如飯後立即使用清水漱口,使用潔牙線清潔口腔,30分鐘之後使用漱口水漱口或者刷牙等。如果開始有熬夜學習、吃宵夜的習慣,也要注意飯後清潔以及睡前的洗漱。
02懷孕期間。懷孕會導致孕婦雌激素分泌增加,進而使得牙菌斑大量繁殖,發生妊娠期齦炎。牙齦腫脹,吃東西出血會影響孕婦生活以及心情,不利於身心健康。妊娠時期,有些孕婦用牙膏刷牙會感到噁心,可以減少牙膏用量,或者選擇使用牙粉,搭配漱口水清潔口腔、護理牙齦。若孕婦有少食多餐的習慣,一定要注意飯後的口腔清潔,避免食物殘留,滋生牙菌斑。
03中年期以及往後。人邁至中年後,雌激素分泌會減少,會導致口腔自淨能力降低,這時就算如何注意刷牙,保護口腔的力度還是不夠。我們的牙科醫生建議除早晚洗漱刷牙之外,日常生活中還要搭配漱口水、齒間刷、潔牙線以及牙線棒等工具進行潔牙,並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解決,避免量變引起質變,發生嚴重口腔疾病。
都說唇亡齒寒,「齦亡齒亦寒」。年僅18歲的小張在牙齦出問題後,吃什麼都深受刺激。牙齦是保護牙齒的軟屏障,沒了牙齦,牙齒就會鬆動,會發生牙敏感。注重齦響力,在日常生活中保護自己的牙齦,才能收穫健康牙齒,收穫健康美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