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神張學友的個人簡介資料(最全)

2020-10-28 完全學友

導讀:被稱為「歌神」的張學友,相信大家肯定聽過他的名字,也聽過他的歌。他不僅唱歌很棒,各種風格的歌曲都能唱的很好;演技也不錯,他參演的很多影片都成為了經典。下面是完全學友的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張學友的個人簡介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專輯《在你身邊》

簡介:

張學友,1961年7月10日出生於香港,歌手、演員,畢業於香港崇文英文書院。1984年因獲得首屆香港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冠軍而出道。1985年發行個人首張專輯《Smile》。1993年發行的專輯《吻別》打破華語唱片在臺灣的銷量紀錄。1995年起連續兩年獲得世界音樂大獎全球銷量最高華人歌手獎。1997年參與策劃的音樂劇《雪狼湖》在香港連續演出42場。1998年獲得第9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獎。2001年獲得第23屆十大中文金曲金針獎。2004年發行首張個人全創作專輯《Life Is Like A Dream》。2010年12月30日至2011年12月29日,舉辦「張學友1/2世紀世界巡迴演唱會」,打破12個月內巡演觀眾人數的金氏世界紀錄。2013年獲得第35屆十大中文金曲金曲35周年榮譽大獎。

希望老去時,依然聽你的歌

1986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霹靂大喇叭》。1989年憑藉劇情片《旺角卡門》獲得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1990年憑藉武俠片《笑傲江湖》獲得第2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1993年出演喜劇片《東成西就》。1996年正式息影。2001年復出拍片。2002年憑藉文藝片《男人四十》獲得印度新德裡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11] 。2007年在香港星光大道留下手印。2010年主演文藝片《月滿軒尼詩》。2015年主演動作片《赤道》。

專輯《似曾相識》封面

演藝事業外,張學友熱心公益慈善。1998年當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1999年當選世界十大傑出青年。2003年-2009年擔任香港演藝人協會副會長。2015年6月24日,獲香港演藝學院榮譽院士。

演唱會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張學友

外文名 JackyCheung 別名歌神、七仔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星座 巨蟹座

出生地 香港

出生日期 1961年7月10日

影視成就 香港金像獎 最佳男配角

音樂成就 世界音樂大獎 全球亞洲最暢銷歌手

其他成就 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世界十大傑出青年

職業 歌手、演員

畢業院校 崇文英文書院

影視作品 旺角卡門、東成西就、如果•愛

音樂作品 相思風雨中、吻別、一千個傷心的理由……

其他作品 配音《恐龍世紀》、配音《閃電狗》

妻子 羅美薇

出道日期 1984年

身高 176cm

體重 64kg

血型 B型

生肖 牛

早年經歷

張學友出生於香港,自幼喜好歌唱,小時候他就喜歡跟著唱片練習唱歌,中學時他亦嘗試與朋友組織樂隊,此外他還參加了校內的歌唱比賽。香港崇文英文書院畢業後,張學友先後任職於香港貿易發展局以及國泰航空公司。

演藝經歷

音樂方面

寶麗金時期

1984年,他憑藉一曲《大地恩情》獲得香港首屆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的冠軍;同年他與寶麗金唱片公司籤約成為旗下歌手。1985年,張學友發行首張個人專輯《Smile》,在香港銷量達到20萬張。

張學友的第一張專輯《smile》

1986年,他推出第二張專輯《遙遠的她AMOUR》,銷量達到20萬張,專輯中的歌曲《月半彎》成為經典的粵語流行歌曲之一,另一首粵語經典流行歌曲《太陽星辰》亦在同期推出; 同年,他與呂方在香港紅館舉行《雙星演唱會》。1987年8月1日至8月6日,他在紅館舉行一連6場的個人演唱會。

張學友第二張專輯《遙遠的她AMOUR》

1988年,推出專輯《昨夜夢魂中》,銷量只有幾千張,歌曲流行榜成績不盡人意,而在當年香港的幾大音樂頒獎禮上,張學友亦一無所獲。此時他開始出現在蘭桂坊的酒吧,並染上酗酒的惡習,甚至在電影拍攝的片場亦可以看到他沉迷於酒精。

1989年,在推出了專輯《給我親愛的》,《只願一生愛一人》後,他開始重新振作,並重返香港樂壇一線歌手行列。對於他的低潮期,根據他本人的說法是由於年輕氣盛,在一夜成名後迅速迷失方向,放棄繼續在事業上的努力。

1989年至1990年間,譚詠麟和張國榮先後退出香港音樂頒獎禮,張學友抓住機會成為寶麗金唱片公司主打歌手之一。1990年,推出專輯《只願一生愛一人》,受到樂壇關注;他的歌曲重新回到香港的幾個大型音樂排行榜上,並在同年香港的幾個音樂頒獎典禮上獲得多個獎項,鞏固了他在寶麗金唱片公司的地位。

1991年,他開始在香港、廣州、上海、北京等城市舉行巡迴演唱會;同年推出兩張專輯《情不禁》和《一顆不變心》,其中收錄於《情不禁》專輯中的《每天愛你多一些》受到歡迎,除了獲得當年各大音樂頒獎禮的歌曲獎外,更於1997年獲得商業電臺「叱吒殿堂至尊歌獎」、「金曲廿載十大最愛歌曲獎」,並於1999年獲得香港電臺「世紀十大中文金曲獎」;《情不禁》和《一顆不變心》的成功,使得張學友與劉德華和黎明在香港各大頒獎禮分庭抗禮,三人連同郭富城,一起被媒體封為「四大天王」。

1992年,推出粵語專輯《真情流露》,在香港地區銷量45萬張。這張唱片當中有9首歌曲登上香港音樂流行榜。《分手總要在雨天》獲得十大勁歌金曲金獎,《相思風雨中》獲得「最受歡迎男女合唱曲獎」,《暗戀你》獲得IFPI國際歌曲大獎,張學友本人則獲得了香港藝術家年獎流行音樂男歌手大獎。

1993年,推出國語專輯《吻別》,該張唱片在臺灣、新加坡、中國大陸以及其他海外市場發行,年度銷量超過400萬張,已打破多個地方的唱片銷量紀錄,他的歌唱事業亦至此達到高峰。《吻別》在臺灣地區的銷量達到136萬張,保持著臺灣地區唱片銷量紀錄,此外這張唱片還打破了華語唱片在新加坡的銷量紀錄。年底,張學友推出了另一國語唱片《祝福》;同年,張學友舉辦了他個人的第一次世界巡迴演唱會。

1994年,推出EP類型粵語專輯《餓狼傳說》、大碟《這個冬天不太冷》以及國語專輯《偷心》,歌曲《這個冬天不太冷》由他本人作曲,獲得香港電臺十大中文金曲獎;同年,他在新加坡舉辦個人演唱會,售價達450.00新加坡元,創造了華人歌手演唱會票價的紀錄。

1995年,他在紐約的麥迪遜花園廣場舉行演唱會,成為了第一個在麥迪遜花園廣場舉行演唱會的亞洲歌手;同年推出了專輯《真愛新曲+精選》,該張唱片的累計銷量超過1000萬張,成為華人音樂歷史上第一個累計銷量達到鑽石唱片的專輯,並獲得IFPI的認證;同年他獲得世界音樂頒獎典禮的兩個獎項,分別是「全球銷量最高亞洲流行樂歌手」以及「全球銷量最高華人歌手」大獎,由第一代007邦女郎烏蘇拉·安德斯頒獎,張學友因此進入了環球唱片美國總公司在2000年選出的1990年代歌星名人堂,他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亞洲最有影響力的50位人物之一」。1995年,張學友的唱片銷量僅次於美國流行歌手麥可·傑克遜,當年銷量排名世界第二。

1995年年初-1996年年初,舉辦100場世界巡迴演唱會,平均3天多一場,總觀眾人數達200萬人次,創造了亞洲歌手舉辦演唱會場次的紀錄,並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可。1996年,他再次獲得「世界最暢銷亞洲歌手」大獎;之後他開始策劃原創音樂劇《雪狼湖》;同年他與香港管弦樂團和香港指揮家葉詠詩合作舉行了數場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的音樂會,此音樂會的演唱部分收錄於《愛與交響曲》專輯。

1997年,他參與策劃、導演並主演的原創音樂劇《雪狼湖》在香港連續上演42場,累計觀看人數30多萬人次,不僅刷新了香港紅館的演出紀錄,還創造了香港音樂劇演出的票房紀錄;《雪狼湖》包括張學友在內主角共有3位,張學友在音樂劇公演前亦有奔赴美國紐約學習音樂劇理論課、舞蹈以及試音。

原創音樂劇《雪狼湖》

1998年,獲得第9屆臺灣金曲獎流行音樂類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的非臺灣歌手。1999年,發行粵語專輯《有個人》以及國語專輯《走過1999》。

環球時期

截至2000年,其全球正版唱片銷量超過6000萬張;同年張學友在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上獲得「金針獎」;之後淡出香港的音樂頒獎典禮,但未有刻意宣布不再領獎,因此仍舊能夠在IFPI銷量頒獎典禮中看到他的身影。

2002年,他舉辦了一連超過50場的張學友音樂之旅Live世界巡迴演唱會,此次演唱會他延續了1999年《友個人演唱會》的風格,繼續注重整體音樂效果,並將大部分的經典歌曲重新配樂。

2003年,他在香港舉行張學友音樂之旅Live世界巡迴演唱會的壓軸篇,並發行演唱會的CD以及DVD;同年,他利用SARS期間的賦閒時間創作了大量的歌曲。

2004年年初,他發行了個人第一張完全創作的唱片《Life Is Like A Dream》,唱片中一些歌曲亦有特別意義,如單曲《給朋友》是唱給他在2003年去世的好友張國榮,梅豔芳,柯受良等人,《講你知》則是他為其妻子羅美薇所創作;同年,發行專輯《張學友活出生命Live演唱會》,專輯內大部分的歌曲均是張學友翻唱其他歌手的歌曲;同年底,他憑藉該張唱片獲得IFPI國際唱片協會頒發的香港唱片最高銷量大獎,久未出席音樂頒獎典禮的張學友亦罕見的出現在頒獎現場領獎。

2005年,參演由陳可辛執導的歌舞電影《如果·愛》,他運用了西方的歌劇唱法演唱了電影中的部分歌曲,在當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受到了好評;同年推出音樂劇《雪狼湖》國語版;《雪狼湖》後,他亦有對傳媒表示將開始籌備另一部音樂劇,並將重心轉向幕後製作。

2006年11月,多哈亞運會組委會在亞運會的官方網站上宣布邀請四名歌手出席亞運會開幕式,張學友是其中之一;同年12月1日,張學友在多哈亞運會上演唱主題曲《Together Now》。

2007年3月-2008年1月,他一共舉辦了105場學友光年世界巡迴演唱會,經由金氏世界紀錄認可,打破歌手舉辦系列演唱會的場次紀錄。

2010年1月29日,他推出了一張爵士樂風的唱片《Private Corner》,該張唱片由香港音樂人與美國音樂人洛珊·西門等多國詞曲家共同合作,並將唱片送至德國壓制,美國混音,環球唱片公司亦在日本為該專輯推出了華人音樂歷史上首張「玻璃CD」;4月,張學友與張靚穎、K』naan合唱南非世界盃足球賽中文版主題曲《旗開得勝》。

2010年12月,他舉辦了《張學友1/2世紀世界巡迴演唱會》,演唱會為保證演出效果多採用室內場地。2012年5月,演唱會於香港結束演出。巡演的146場演出在77個城市進行,並在18個月內完成,總觀眾人數超過280萬人次,再次打破了由他自己保持的紀錄;更以2010年12月30日至2011年12月29日期間,觀眾總數2,048,553人,創造了「12個月內巡演現場觀眾人數最多」的金氏世界紀錄。

2013年1月,在第35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張學友獲得了金曲35周年榮譽大獎。

2014年7月,張學友演唱了3D動畫電影《神筆馬良》的主題曲《童真年代》;10月推出國語歌曲《用餘生去愛》;12月,發行國語專輯《醒著做夢》,該張專輯融合了民歌以及英式搖滾的元素。

電影方面

1986年,主演首部電影《霹靂大喇叭》,飾演警界小卒張定其。1987年,與張曼玉、鄭裕玲共同主演電愛情影《天賜良緣》。

1988年,主演由王家衛導演執導的電影《旺角卡門》,飾演不學無術而又自以為是的古惑仔「烏蠅」,憑藉此角他獲得了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電影《赤道》劇照

1990年,主演徐克執導的武俠電影《笑傲江湖》,憑藉飾演的東廠走狗林平之一角獲得第2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同年主演由吳宇森執導的電影《喋血街頭》,張學友在片中飾演的「細輝」一角是吳宇森專程為他量身打造的。

1993年,參演喜劇電影《東成西就》,飾演洪七公;同年在電影《太子傳說》中擔任第一男主角。1994年,與梁家輝、黎姿、吳倩蓮共同主演電影《新邊緣人》,飾演警方臥底阿迪。

電影《東成西就》的劇照

1995年,與李連杰、邱淑貞、午馬共同主演電影《鼠膽龍威》。1996年,張學友宣布暫時息影,專注於音樂事業的發展。

2001年,他復出拍攝的電影《男人四十》被認為是許鞍華執導的《女人四十》的翻版作品,張學友在片中出任男主角,並獲得當年印度新德裡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2005年,獲邀拍攝陳可辛執導的歌舞片《如果·愛》,並將音樂元素帶入電影中。2007年6月30日,張學友在香港星光大道留下掌印及籤名。

2010年,主演愛情文藝片《月滿軒尼詩》,飾演胸無大志但心地善良的電器店少東;之後與吳彥祖、劉若英合作主演電影《全城熱戀》;同年主演電影《72家租客》,片中張學友以一頭白髮造型亮相,飾演在旺角西洋菜街上賣手機的小人物石堅。

電影《月滿軒尼詩》

2015年4月23日,張學友出席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閉幕式。

情感生活

事業低谷

1988年3月,張學友發行的粵語專輯《昨夜夢魂中》在香港的銷量只有幾千張;而在當年香港的幾大音樂頒獎禮上,張學友亦一無所獲;於是,他開始出現在蘭桂坊的酒吧,並且染上了酗酒的習慣 ,甚至於在電影拍攝的片場亦可以看到他沉迷於酒精,媒體亦多次傳出不利於他的負面新聞;9月,張學友宣布戒酒 。

1989年,在發行了專輯《給我親愛的》後,他開始重新振作,並重返香港樂壇一線歌手的行列 。

對於這一段事業低谷期,張學友本人認為當時由於年輕氣盛,在一夜成名後曾經迅速迷失方向,放棄繼續在事業上的努力,對於前途抱有悲觀的態度,直接導致了他在事業方面的放棄與被放棄 。

家庭

張學友的父親出生在天津,後遷居到了香港,並選擇海員作為職業 。

感情

1986年,張學友與香港女演員羅美薇相戀 。1988年3月,羅美薇在公開場合宣布和張學友分手;同年12月,張學友再次追求羅美薇 。1991年,張學友與羅美薇正式複合 。1996年2月15日,張學友和羅美薇在英國倫敦註冊結婚,之後在香港登報告知親友歌迷 。2000年,張學友的大女兒張瑤華出生;2005年張學友的次女張瑤萱出生 。

張學友一直被鼻病困擾,據他本人所述是在1990年代初期拍戲受傷留下的後遺症。張學友每當感冒發生時就會對鼻子和聲音產生不良影響。

張學友與妻子羅美薇

社會活動

慈善活動

2004年秋,張學友與杜自持共同在香港會展中心新翼合作舉行一場公益演唱會《張學友活出生命Live演唱會》。

2010年4月,張學友來到杭州「微笑行動」慈善醫院,探望患兒及家人;11月出席第四屆「蓋瑞普萊爾慈善高爾夫邀請賽」;張學友捐出巡演門票一百張,共拍得300萬,用於資助貧困地區受愛滋病影響的孤兒。

2011年4月,張學友在1/2世紀演唱會期間鼓勵好友以捐米來代替捐花籃,並將收到的七千多公斤白米捐給慈善機構;9月,張學友參加在香港舉辦的慈善聖誕活動。

2012年,出席「他來自非洲」慈善演唱會的發布會以及攝影展開幕典禮。

2013年11月,參加黎瑞恩《All for Love慈善演唱會2013》。

奧運活動

2008年,成為奧運會聖火在香港傳遞的火炬手;5月,作為演藝界其中一位代表參加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香港的火炬傳遞活動 。

擔任大使

2004年至2010年擔任香港迪士尼樂園高級名譽大使。2010年擔任國際慈善組織「微笑行動」的愛心大使 。

人物評價

張學友的影響力覆蓋全球華人社會以及東南亞。20世紀90年代,在華人中流行這樣一句話: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小姐的歌聲,有風吹過的地方就有張學友先生的音樂迴蕩(新華網評)。

張學友的巔峰時期亦被認為是香港流行音樂對海外貢獻很大的時期,尤其是他成功開拓了龐大的海外市場;他的唱片銷量亦引起了國際流行樂壇和媒體的關注;美國權威的音樂雜誌《告示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張學友的崛起而開始關注香港流行音樂(騰訊網評)。

許多人認為張學友沒有特別擅長的音樂風格,因為他能夠演繹幾乎所有的音樂類型(新華網評)。

雖然張學友的歌有各種不同的類型,但是他淋漓盡致的表現功力總是能夠把情歌的獨特風格表現出來;他以其極富感染力的唱腔演繹了《吻別》、《等你等到我心痛》、《情網》等眾多經典歌曲;而在演繹像《頭髮亂了》、《餓狼傳說》這樣的快歌時,張學友用他輕快奔放熱烈的演唱方式,配合歌曲的節奏,也讓這些歌曲成為經典(南方網評)。

張學友是流行音樂領域的巨星和先行者(多哈亞組委評)。

除了在流行音樂上有傑出貢獻外,他在歌舞劇和電影表演上也頗有建樹。雖然他沒有偶像的面孔,但其精湛的演技讓他在華語影壇留下了一席之地(新華網評)。

張學友演戲很投入,導演要求的表情都能做好,是個極有魅力的演員(楊帆評)。

張學友無論在事業上還是家庭上都堪稱娛樂圈中的楷模。張學友生性坦率厚直、樂於助人(南方網評)。

他特別喜歡照顧新人,完全沒有大明星的架子(李若彤評)。

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個作風低調、性格隨和的人,在圈內素有「好好先生」的美譽(《深圳晚報》評)。

相關焦點

  • 說說最喜歡的歌神張學友的十首歌
    之前寫過我最喜歡的港臺歌手,張學友是我最喜歡的男歌手,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最喜歡的他的10首歌,當然,這僅代表個人觀點,大家也可以說說自己的喜好,無論歌手,歌曲都可以,畢竟音樂是無國界的,音樂是廣域的,我們可以通過音樂,來一場跨地域的空間交流。
  • 說說最喜歡的歌神張學友的十首歌
    之前寫過我最喜歡的港臺歌手,張學友是我最喜歡的男歌手,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最喜歡的他的10首歌,當然,這僅代表個人觀點,大家也可以說說自己的喜好,無論歌手,歌曲都可以,畢竟音樂是無國界的,音樂是廣域的,我們可以通過音樂,來一場跨地域的空間交流。
  • 一路上有你,歌神張學友最特別演唱會《Touch Of Love》
    北京時間4月19日凌晨2點,由Lady Gaga策劃,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公民公益組織聯合舉辦的「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同一個世界:團結在家)公益演唱會開始全球直播。包括張學友、郎朗、陳奕迅、席琳·迪翁(Celine Dion)、艾麗西亞·凱斯(Alicia Keys)、比莉·艾利什(Billie Eilish)、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約翰·傳奇(John Legend)在內的近百名世界知名藝人鼎力加盟,用音樂來向全世界工作第一線的醫護人員致敬。
  • 「歌神」張學友石家莊開個人演唱會 警方現場抓獲三逃犯
    「歌神」張學友的個人巡迴演唱會已經成了「逃犯」現形記,自從年初開跑個人世界巡迴演唱會,幾乎每到一個城市都能有在刑事案件上有所暫獲。這在歌手個人演唱會上創下了佳績,也被網友調侃成張學友的演唱會不出「事」反而不正常了。
  • 人物誌;香港第二代「歌神」張學友
    (1976年香港街景;張學友時年15歲。)1976年,時年28歲許冠傑的經典粵語大碟《半斤八兩》,銷量達35萬張,在東南亞賣到要搶,標誌著香港粵語流行歌市場的正式形成,被媒體冠以香港第一代「歌神」(許冠傑和李小龍)17年之後,32歲的張學友接過了這個稱號,成為香港第二代歌神。(學友身高1.76米,作為北方人不算太高。)
  • 歌神張學友的真實演技,如何評價歌神的演技?
    毫無疑問,張學友絕對是香港「四大天王」中歌唱得最好的一位,一直被視為華語樂壇的歌神。這一光芒掩蓋了張學友的演技,實際上在小編看來,他在演戲方面也是「四大天王」中演技最好的一位。或許是自認不夠帥氣,張學友演戲從來都沒有偶像包袱,剛出道的時候,導演要他演什麼他就能演什麼,搞笑的,扮醜的,兇狠的,甚至不男不女的。
  • 張學友:歌神,歌壇三十年常青樹
    張學友:歌神,歌壇三十年常青樹這個梗在網絡上面流傳已久,張學友的唱歌太好聽了 張學友:歌神,歌壇三十年常青樹至今張學友都始終記得這份知遇之恩、主要製作之一和男主角,更是為這部音樂劇烙上了深深的個人印記。
  • 「歌神」張學友錄音最發燒的幾張專輯(五):《活出生命Live演唱會 》2CD
    記得關注公眾號噢~~~往期精彩回顧:第一輯  1992年《真情流露》介紹及試聽「歌神」張學友錄音最發燒的幾張專輯(一):1992年《真情流露》第二輯  1996年《愛與交響曲》介紹及試聽>「歌神」張學友錄音最發燒的幾張專輯(二):1996年《愛與交響曲》第三輯  1997年《不老的傳說》介紹及試聽「歌神」張學友錄音最發燒的幾張專輯(三):1997年《不老的傳說》第四輯
  • 幾代人的青春回憶 歌神張學友
    娛樂圈新頭條,益生妹幫你全打包!各位看官老爺們大噶好!可愛如我的益生妹突然出現!說到張學友,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歌神"稱號,張學友可以說是華語樂壇的一個標杆,當你問到:"去聽張學友的演唱會究竟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呢?"益生妹甚至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跟聽CD沒什麼區別。
  • 張學友的歌真的可以稱之為「歌神」嗎?
    情感是建立在唱功之上並且與聽者主觀感受有直接關係的(所以不要問別人一個歌手唱得打不打動人,應該要問自己)。有的歌手可以唱海豚音但是無法唱到e1 ,有的歌手可以唱到e但高音到了A#就難了,所以是否能唱多高或多低不能用作否定演唱家的歌唱水平,當然張學友(真聲)低音唱不到e高音更不能海豚音,但音域還是比較齊全廣闊的。
  • 張學友被封為「歌神」後唱的第一首歌,也是歌神最出色的一首歌
    我想很多人都記得1992年的金曲獎頒獎典禮,這一年張學友憑藉《分手總要在雨天》奪得當晚的金曲金獎,也是在這晚張學友被稱為「歌神」的接班人,而《分手總要在雨天》也成為張學友封為「歌神」之後唱的第一首歌。《真情流露》無疑是歌神張學友最成功的唱片之一,同時也是他唯一一張被發燒友認可的唱片,這張專輯當年曾推出少量LP黑膠碟,因音效出色,當年黑膠曾掀起搶購潮。以該專輯母帶為基礎重新錄製的SACD版《真情流露》(很多SACD由原母帶轉錄,只是重新DSD編碼,並不將其重新混音,所以保留了原汁原味,這點和XRCD不同)可以說是這個奇蹟的延續。
  • 「歌神」張學友錄音最發燒的幾張專輯(四):《jacky cheung15年音樂精選》
    記得關注公眾號噢~~~往期精彩回顧:第一輯  1992年《真情流露》介紹及試聽「歌神」張學友錄音最發燒的幾張專輯(一):1992年《真情流露》第二輯  1996年《愛與交響曲》介紹及試聽>「歌神」張學友錄音最發燒的幾張專輯(二):1996年《愛與交響曲》第三輯  1997年《不老的傳說》介紹及試聽「歌神」張學友錄音最發燒的幾張專輯(三):1997年《不老的傳說》
  • 「歌神」張學友為什麼8次提名影帝?
    明年7月,1961年出生的張學友就年滿60歲了。想必在59年前,張學友的父母怎麼也不會想到,在未來的某一天,這個不怎麼起眼的小兒子會問鼎華語樂壇的巔峰,還能獲得兩枚電影「金獎」。提起張學友,最先想到的就是他「歌神」的名號,雖然他自己經常說「不要叫我歌神」。
  • 它才是歌神張學友最偉大的那一張唱片
    當時的香港廣播屆大姐大俞琤在頒金曲金獎時說,我希望這位歌手繼續努力,多點支持本地樂壇,唱多點本地的原創歌曲,成為明日「歌神」的接班人!他就是張學友!當時的歌神是公認的香港流行歌曲啟蒙者許冠傑,能成為他的接班人,有媒體在譚張之後香港樂壇出現真空時忙於造神之嫌,但也說明俞琤慧眼獨具,同時張學友的實力在新一代香港歌手裡確實鶴立雞群。
  • 張學友: 最會唱情歌的歌神,也是最專情的男人
    張學友在歌唱事業最獲獎無數,三次奪得「亞太區最受歡迎香港男歌星」;連續兩屆奪得「全球最暢銷亞洲歌手」和「全球最暢銷華人歌手」兩個大獎;2000年,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二十多年前,他的一首《吻別》,多年後還在無人的街角上演,被稱為樂壇第一神作。專輯的銷量,至今都是無人可打破的記錄。在流行音樂的世界裡,他度過了四個時代,也成為了一群人的青春記憶!
  • 它才是歌神張學友最偉大的那張專輯
    年輕的張學友所出專輯自然是集中了整個公司所選曲庫中最優質的歌曲資源。這張專輯是年僅香港一地就狂銷45萬張,是那一年的香港銷冠,這還是不計卡帶銷量數字的。11首歌曲中竟然有9首歌成為流行歌曲排行榜上的熱門歌曲,成績好得令人瞠目結舌。
  • 從「酒鬼」到「歌神」,張學友最該感謝的是她
    說到張學友,大家會想到「四大天王」、「歌神」、「流行音樂的不老神話」……他天籟般的歌聲,陪伴了多少人的愛情,也唱出了幾代人的心聲,讓你聽得心如刀割,也讓你覺得愛是永恆。 他是「歌神」,也是「寵妻狂魔」,是娛樂圈的典範和楷模。然而,誰能想到,如此完美的「天王」,也有一段不堪的過往。
  • 「歌神」張學友:音樂界獲獎無數,影視界卻欠歌神一個影帝獎
    作為20世紀90年代,香港娛樂圈「四大天王」之一的張學友,出道最早、成名最早,但他的演技是最被低估的香港男演員之一。歌神張學友6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卻毫無所獲,始終沒有封帝,無可否認的事實是,歌神的演技一直都精彩絕倫。
  • 「歌神」張學友:音樂界獲獎無數,影視界卻欠歌神一個影帝獎
    作為20世紀90年代,香港娛樂圈「四大天王」之一的張學友,出道最早、成名最早,但他的演技是最被低估的香港男演員之一。歌神張學友6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卻毫無所獲,始終沒有封帝,無可否認的事實是,歌神的演技一直都精彩絕倫。
  • 不老歌神—張學友
    如果現在問年輕人,誰是歌神或是心中的偶像,可能不少人要回答周杰倫,陳奕迅,林俊傑等知名歌手。然而如果問一名年紀在三十歲左右的人誰是歌神,我相信他一定會說:張學友。張學友是上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歌手,以他為代表的上世紀九十年的香港樂壇可謂輝煌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