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樂時間》123

2020-10-20 990910

現代化的玻璃大樓

迷宮一樣的格子間

有趣的沙發

玻璃門上倒映的巴黎

透明的大窗如櫥窗展示一樣的房間對立且一樣的家居擺設 像是互相對望

相似穿著的持續認錯

無聲的門和展覽的壞檯燈

剛開業的高級餐廳變混亂的玩樂酒場

不自覺被突然亮起的餐廳箭頭指示牌引進去的人

粘在腳底下的磚

碎玻璃當冰塊

比取餐口還寬的盤子

被不同人淋了三四遍料汁的魚 最後被烤焦

女人們頭上戴的花 倒酒時像是在澆花

掉下來的房頂被當作藝術品

狂歡後的早晨像是遊樂場 色調鮮明

車繞著花壇像是旋轉木馬

清潔工人擦玻璃的倒影上上下下像是過山車

鈴蘭這束花像是路上的路燈

開頭灰濛濛的巴黎街道 結尾充滿童趣的可愛巴黎

相關焦點

  • 《玩樂時間》關於玩樂時間
    《玩樂時間》是我目前最愛的一部喜劇電影。整部電影像一臺生活的記錄儀,緩緩而出,娓娓道來,沒有明顯刻畫角色,沒有明確的主線劇情和情節衝突,甚至連臺詞都做了不少模糊化處理,很多時候與其說是臺詞其實更像背景音樂。這註定了這部電影不會很大眾化。雅克塔蒂對畫面,環境刻畫到細緻入微的程度。
  • 電影|《玩樂時間》
    前天看了上世紀60年代的喜劇片《玩樂時間》(Play Time),簡直太!好!看!了!
  • 《玩樂時間》觀影日記:玩樂時間
    男主去朋友家做客那段讓我想到了希區柯克的《後窗》,但不同的是後窗是偷窺的視角,玩樂時間是完全的展示。人人都住在裝潢差不多的樣板間裡,臨街全透明的房子,生活得也像是公開的展示。電影後半部分和前半部分形成鮮明對比,熱鬧極了!餐廳的群戲超級多,在同一個畫面裡有好多細節和笑點,導演的調度也太牛了吧!我被「皇帝的玻璃門」「皇冠椅子」「工具人服務生」笑的半死!
  • 《玩樂時間》消費主義的世界—玩樂時間&資產階級的審慎魅力
    玩樂時間資產階級的審慎魅力為什麼要把這兩部片子扯在一起呢?個人覺得他們的主題和拍攝手法有相似之處,即便它們都不能算新浪潮的最具代表性的影片。《玩樂時間》是塔蒂的「於洛先生」系列中的一部片子。這部有些滑稽效果的影片以來到巴黎辦事的於洛先生引出,展現了巴黎工業化的大都市模樣。
  • 《玩樂時間》邁向自由的影像
    毫無疑問,法國導演雅克塔蒂的代表作《玩樂時間》是其中之一。在這部傑作中,雅克塔蒂進行了很多大膽的實驗,挑戰著觀眾們固有的觀影經驗。這些實驗和挑戰是如此超前於時代,哪怕放在今天都足以帶來巨大的震撼。   作為一部「尤利西斯式」的電影,《玩樂時間》基本上摒棄了敘事。
  • 【周末看電影】[玩樂時間]
    也導致影片忍受了幾十年的爭議,直至今天跨過年代回瞻,影片獨特的走位、語境、布景、音效和空間調度都實現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創世造物者戰爭後的巴黎已經融入了國際化都市的統一面貌,先進而充滿後現代風格,曾經古老而傳統的老巴黎,只能在玻璃中反照出來。這一手法夢幻而又凜冽地傳達出塔蒂的諷刺。局外人於洛
  • 《玩樂時間》失魂的美麗新世界
    《玩樂時間》的攝影和畫面構成有著僅屬那個時代但是又超越那個時代的美感,甚至有幾分雷內·瑪格麗特的超現實主義氣息。那些現代主義的建築、包浩斯風格的家具設計、如實驗室般一塵不染的街道、透著冰冷金屬質感的室內環境,還有電影中無處不在窗明几淨的玻璃材質,《玩樂時間》中的巴黎就如一個非現實的反烏託邦存在,是一個刻意營造的空間,人們並非在這裡生活,而是游離其間,玩樂其中。
  • 玩樂時間 & 資產階級的審慎魅力
    今天來安利兩部與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有關的片子,法國導演雅克塔蒂1967年拍攝的《玩樂時間》(Play Time)和西班牙導演布努埃爾拍攝於1972年的《資產階級的審慎魅力》(Le Charme discret de la bourgeoisie)。玩樂時間
  • 《玩樂時間》1967
    回想這樣一部在暮色中的小咖啡館觀看,一開始差點睡著,後慢慢被它雜亂無章的秩序和開放帶動起來的電影,心生感動.因著」我逛遍了雅典的市場,但發現一無所需」(蘇格拉底),而所需只是這樣永遠把世界當作遊樂場玩樂的小孩們,而我自己,人生的意義想來也不過是創造些這樣看來多失敗但引世界上1%的人懷想的東西..從頭來我們也不介意做這樣失敗的人吧..
  • 《玩樂時間》大銀幕重看
    看完大銀幕的玩樂時間,我發現對於所有我們在電腦上看過的優秀電影,特別是在調度上精心設計的,或者強調觀眾主動參與調度的電影來說,也許我們看到的只是萬分之一。當畫面放大之後,畫面的細節,空間關係的凸顯,視角景別景深的處理都那麼直白地展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能夠輕鬆地發現在電腦屏幕上無法發現的東西。另外,一張拳頭大的臉,和一張布滿影院銀幕的臉給人帶來的情感上的衝擊是完全不同的。
  • 周六侃電影丨玩樂時間到!
    ◎片  名 Play Time◎譯  名 玩樂時間◎年  代 1967◎產  地 法國 / 義大利◎類  別 喜劇◎語  言 法語  由法國著名喜劇導演雅克·塔蒂自編自導自演的喜劇影片《玩樂時間》,用一種接近單色的色調和70毫米的巨大畫卷,將鋼筋玻璃世界的冷酷轉化成格格不入的超現實影像。本片幾乎沒有對白,但巧妙的運用了音效,加上演員肢體動作的表現,有著較為濃厚的早期默片風格。
  • 《玩樂時間》——年光似此真虛難分
    既然是《玩樂時間》,那麼好像不需要任何套路滿滿心機爆棚的劇情,你只需尋找自己的H點或集體的癢穴,就完全可以從白天懵逼到夜晚、完全控計不住計幾的狂歡了。男主角想去某大廈找某主管,陰差陽錯總是找不到他。出門後偶遇兩同學,後者帶他去了剛建成的夜總會,在這他認識了美國來的遊客,一夜玩樂後,各回各家各找各媽,H點就在那裡,不離不棄。
  • 《玩樂時間》影評:一部純粹的視覺及聽覺電影,經典且神奇
    這部一九六七年出品時是法國有史以來最巨資的影片,以七十釐米的規格攝製,但是全片沒有特定的主觀鏡頭,也沒有所謂的主角或英雄人物。的確,不像卓別林的「摩登時代」鎖定某一場景與階級人物,《玩樂時間》中沒有單一主角或特定笑點,只有充滿諷刺與詼諧的布局。它比較象是一部訓練觀察力的電影,如童書《尋找威力》,在密密麻麻的景物與形形色色的人群中,觀看都市的眼睛必須像迷你放大鏡,才能找到不起眼的於樂與隨意發生的笑點。
  • 【物外影迷俱樂部】玩樂時間
    放映時間:2016年5月25日(周三),晚19:00放映地點:物外書店—階梯講堂來到巴黎辦事的于勒先生(雅克·塔蒂 Jacques Tati飾)初入巴黎就被超級現代化的世界博覽會大樓所震驚。由法國著名喜劇導演雅克·塔蒂自編自導自演的喜劇影片《玩樂時間》,用一種接近單色的色調和70毫米的巨大畫卷,將鋼筋玻璃世界的冷酷轉化成格格不入的超現實影像。本片幾乎沒有對白,但巧妙的運用了音效,加上演員肢體動作的表現,有著較為濃厚的早期默片風格。雅克·塔蒂,法國著名喜劇導演和編劇。跟卓別林那樣一腳踢,自編自導自演,系憨豆式喜劇的老前輩,充分使用肢體語言,將啞劇提高到全新的高度。
  • 《玩樂時間》玩樂時間
    仿佛大幕拉開,一座叮鈴作響的美麗鐘錶呈現眼前,每個零件都散發光芒各自運作,團結協作和諧共奏絕好音響,無論時間如何老去,它自怡然得樂,流光溢彩,閃耀晶暉。引用一位豆瓣er的評論,「不過是鋼筋水泥,惹世人樂此不疲。 」
  • 《玩樂時間》遊牧部族的遷徒僅是形式上的,因為它局限於同樣的空間
    雅克塔蒂_玩樂時間_19678.2一九六七年兩份表達著同一信息的媒介在法國問世,一是居伊德波所著的《景觀社會》,二是雅克塔蒂導演的這部《玩樂時間》。《玩樂時間》的趣味是全方位的,同時擁有某種罕見的懸浮感,想要從批判喜劇中獲得什麼世俗啟迪的觀眾大概會無功而返,末段可能總會給予種普世感動。這部作品既接近被安德烈巴贊稱作「物質現實復原」的完整電影,又接近被希區柯克稱作「單憑視覺語言就能講完」的純電影。
  • 神途123
    神途123是2020最新款的神途遊戲,超變的遊戲玩法,超復古的遊戲畫面帶你重回那個熱血的傳奇世界,還等什麼趕緊來下載神途123,神途123帶給你快樂!
  • 《玩樂時間》至夜,玩樂時間
    利用通勤時間斷斷續續看了好久。沒見過的表現手法,確實很需要耐性啊。主角大叔毫無疑問很可愛,不過一直一頭霧水不明白這為什麼是一部喜劇電影。直到夜幕降臨那家餐廳裡意外頻出,把各色人等的反應看得津津有味起來。剛剛忽然想到,出生於六十年代的這部電影,前半部分的鋼鐵森林都市應該是導演特地設計的未來感,而身處未來世界的我看起來雖覺得有趣卻並不驚奇,所以有了不同的觀影體驗吧
  • 《玩樂時間》some playful thoughts on Play Time
    但又覺得,Tati只是在用「直角」這個概念玩樂。比如「Play time」這個名字,以及Tati在影片中表現出來的格調,更像是a playboy plays time。)另一個重複使用的符號是「玻璃」。全片中有三個巴黎的標誌性景物以玻璃門的反射出現:凱旋門、拉菲爾鐵塔和聖心教堂。
  • 《玩樂時間》美學課作業(非影評)/ 觀影筆記
    不按時間先後處理事件,按社會等級地位。高職位人員反而美國低等級人員接待人好。用行走的汽車與高大建築物營造景深。用玻璃倒影營造迷宮效果。建築群和特色建築物和藍天構成遠景。不同人群展示巴黎的多樣性與包容性。玻璃倒影出巴黎鐵塔。各種各樣的消費者。用坐著轉輪椅的人的腳尖不停移動表現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