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說冤枉百年的大唐名將,他根本就沒有陷害薛仁貴!

2021-02-07 魚羊密史

回復「揭秘」,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野史奇談

(圖)電視劇《武媚娘傳奇》劇照

中國很多歷史人物,都因為小說的裝飾和傳播而名揚天下,其中一部分人本身就是自己時代的佼佼者,叱吒風雲,聲名顯赫。作家與說書人的春秋筆法,只是做錦上添花的功夫而已。

  

這本來無傷大雅,麻煩事在於書裡為了宣揚主人公高大全的形象,或豐富情節或針砭時弊,作者會抓出一些反面人物,作對比襯託。這就使得一些歷史清白的大佬成為了公眾文化裡的背鍋俠,三國演義,為襯託諸葛亮犧牲了周瑜;包公戲,為襯託包拯抹黑了龐籍;薛家將,為使薛仁貴歷經磨難,就將一位百戰揚名的皇族大將塑造為跳梁小丑。

  

這個頭上頂著一團黴氣的將軍,就是江夏郡王李道宗。

  

小說和電視劇裡的他,是偏聽偏信陰險狡詐,好像活著除了陷害忠良就沒什么正事。但實際情況卻遠非如此,李道宗的一生,不比太宗皇帝清閒,他幾乎參與了武德與貞觀年間所有大戰,破劉武周,滅王世充,平東突厥,徵高句麗。前期統一戰爭,他初出茅廬,大顯身手;後期開疆拓土,他力戰不殆,獨當一面。唐太宗曾感慨地說:如今天下名將,就薛萬徹,徐世績,還有我這兄弟。薛是能大敗也能大勝,會用奇兵;世績與道宗,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李道宗一生的日程表都排的滿滿當當,盡全力也抽不出時間與人鬧彆扭。他的好脾氣是廣為人知的,在初唐宗室,就他與河間郡王李孝恭廣受好評。貞觀六年,李世民宴群臣,尉遲敬德發現自己位次靠後,故與同僚鬧起了彆扭,李道宗出面勸解。尉遲敬德這人生性衝動又居功自傲,二話不說就給了李道宗一拳,李道宗倒黴催的,飯沒吃酒沒喝,被打一眼炮。

(圖)電視劇《武媚娘傳奇》劇照  

按常理來說,武將出身的他,又有皇族背景,這時應該大怒而起圓自己的面子,可他卻毫不計較。倒是堂哥李世民看不下去了,指著尉遲敬德的鼻子喊道:我以前一直覺得漢高祖劉邦誅殺功臣,太過分了,繼位後希望與諸位和睦相處,你要是這樣子,我可懂什麼叫事出有因了。以後注意!聽這話敬德都嚇傻了,從此見人謙虛謹慎。

  

李道宗作為名將,可能晚年最願意回憶的就是徵戰疆場的日子,貞觀八年,吐谷渾寇涼州,唐太宗下令徵討,當年冬天,已經退休的衛公李靖受詔擔任統帥,李道宗和侯君集做副將,大唐遠徵軍旗幟飄揚,向西開去。一番鏖戰以後,敵軍大舉逃竄,其他將領都認為應當撤軍,李道宗在大本營據理力爭,認為乘勝追擊是最好的方案,得到了李靖認同。李靖兵分兩路追擊,大軍在無人的苦寒之地艱難前行,在烏海追上伏允可汗,大破其眾。至此吐谷渾元氣大傷,歸服大唐。一個立三百年而不倒,對中原王朝構成強大威脅的政權,基本垮臺了,這不是李道宗一人之力一人之功。盛唐之盛,李道宗不是雪中送炭;開疆拓土,卻因李道宗的選擇與堅持而加速而美滿。他的存在,簡直就是錦上添花。

  

李道宗是個戰略家,他懂得一戰定乾坤可以省去以後的麻煩。他還有很高的情商,猜測人心的本領絕對一流。貞觀十四年,大將侯君集滅高昌國,收大量財寶據為己有,回國後按法律被下獄,後來雖然獲釋但還是心懷不軌。李道宗上書太宗皇帝:侯君集這個人本事不大,口氣不小,做事出格,我看他有造反的可能。李世民聽了不以為然,問道:你從哪兒看出的呢?李道宗不緊不慢地回覆:這個人仗著有些成績就驕傲放縱。他恥居房玄齡李靖這班元老重臣之下,當吏部尚書也不滿足,天天抱怨。李世民反駁說:別亂猜了,侯君集有才能,我也不是捨不得官爵,只是如今還沒輪到他而已。

(圖)電視劇《武媚娘傳奇》劇照  

不久之後兄弟再見,侯君集已經因為謀反被處死,李世民尷尬地對李道宗說:還被你猜對了。兩人只是相視而笑,不多言。

  

李道宗不僅有作為統帥的智慧,還有和草根將領一樣的勇敢果斷。像他一樣的人,即使不是生在皇族,即使生在還未統一的隋末亂世,也容易百戰成名,出人頭地。貞觀十八年,唐太宗傾全國之力出徵高句麗,組織上先命一個叫張儉的將軍率敢死隊渡遼河去偵查敵情,張儉畏敵不敢前往。正在太宗一籌莫展的時候,又是李道宗毛遂自薦,請命率領百騎前往,他還自信向太宗承諾:路程二十天,留駐偵查十天,一月以後臣定回來。想想也是厲害,行軍之事,艱險叵測,縱小事耽誤也不一定能準時回營。

  

果然,回軍時遇到敵軍阻攔,李道宗及時應變走了小路,才按時返回,太宗見他回來高興的都快哭了:戰國大力士孟賁也不見得比他猛啊!其後,先遣部隊行軍到遼東城,其他人都認為應該駐軍等候,等大軍到來合兵再戰,只有李道宗快人快語:不可。敵軍此時疲憊,我們一鼓作氣,定能大戰而捷。與徐世績一番商議後,便開始用兵,果然如他所料,等到太宗皇帝御駕親徵,過了遼河,他已經取得大勝。

  

翻閱資治通鑑,貞觀元年到貞觀二十年,李道宗不停出現,他每次出現就意味著唐王朝大舉用兵,並取得勝利。雖然偶有失敗,但也是難免的,這影響不了他作為初唐名將的地位,其實作為宗室子弟,成長為他這樣的可以說鳳毛麟角。不是說李道宗沒有缺點,貪婪這就是他的大毛病,貞觀十一年他還因為貪wu被罷官,這事件惹毛了李世民,李世民在朝堂上公開批評,甚至讓他成了反fu倡廉的反面教材。

(圖)電視劇《武媚娘傳奇》劇照  

這就是一個活的李道宗,他一生英勇作戰,為國家統一壯大立下汗馬功勞。他寬容大度,別人傷害他也能很快忘掉。他慧眼如炬,能辨忠奸,早早預見了侯君集謀反案。他勤奮好學,禮待士大夫,也因此廣受好評。他有普通人的小心思,看到錢財也偶爾不能自控,伸手被抓。

  

那個戲劇小說裡的奸賊,絕不是個奸賊,但也不算什麼可以宣傳的道德模範,他就是一個有宗室背景卻沒有宗室架子的中國文官與武將的結合體。至於和薛仁貴的仇怨,絕對是子虛烏有的事了,薛仁貴在貞觀末年投軍時,老王爺已經退休回家了。

  

*作者:史斌傑,魚羊秘史籤約作者。

相關焦點

  • 薛仁貴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是為實現大唐夢而戰鬥的一生
    編後語關於薛仁貴,大家可能從《薛禮徵東》,以及《薛家將》中了解的比較多,所以對薛仁貴有個固定印象,超級名將,英勇善戰,但屢被奸臣陷害。但演義畢竟是人情化的,歷史往往是冷冰冰的,真正的薛仁貴,絕對不負名將之名,但也絕非一個高大全的人物,而演義中,陷害薛仁貴的李道宗、張士貴等人,也絕對不是那麼邪惡。而薛仁貴之所以被人們傳誦至今,一方面是他為大唐開疆拓土的功績,另一方面,就是他的出身,絕對是從布衣到將軍的典型,一切的一切,都靠自己的雙手和戰功取得,經歷極為勵志。
  • 薛仁貴死因揭秘
    薛仁貴劇照  關於薛仁貴是這麼死的,坊間也有解釋,傳聞薛仁貴是白虎星轉世,而他的兒子薛丁山是大鵬金鷹下凡,父子二人命星相剋,薛丁山看見有一隻白虎臥在薛仁貴的身上,於是他開弓就射向白虎,白虎跑了他就在後面一隻追
  • 薛仁貴手下的八大猛將其結局如何?7位慘死,僅一位壽終正寢
    圖片:秦懷玉人物簡介劇照五、姜興霸姜興霸可能沒有羅通那麼出名,不過他也是八大猛將中十分出色的一位。他本是烽火山的二寨主,說白了也就是土匪二當家。後來他跟著當時的大寨主去樊家莊搶親,可是他運氣十分不好,遇到了薛仁貴。薛仁貴為人正直看不慣這樣的事,於是就出手活擒了李慶紅,姜興霸得知自己老大被活捉了,急忙趕來搭救,可是他還沒跟薛仁貴過上幾招就被掃落馬下。
  • 歷史上薛仁貴徵西是怎麼回事,薛仁貴最遠帶兵打到了哪裡?
    很多年前,有一部電影叫做《薛仁貴徵西》。薛仁貴是唐初名將,在很多小說,演義中,薛仁貴被描繪成天降神兵的形象,在民間也流傳著很多和薛仁貴有關的故事,什麼三箭定天山,脫帽退萬敵等等,薛仁貴給我們的印象完全就是一個戰無不勝的神將。
  • 大唐三代頂級戰神窩囊結局:被父親冤殺,被兒子誤殺,被朋友累殺
    看到「大唐三代頂級戰神窩囊結局:被父親冤殺,被兒子誤殺,被朋友累殺」這樣一個標題,熟悉隋唐系列小說故事的朋友,應該能猜想到其中至少一到二位吧?如果是全都能對號入座的話,說明您對整個隋唐為背景的歷史演義小說,了解得足夠多。接下來,老樂就按照標題的順序,其實也是故事中的唐朝時間順序,跟大家一一介紹一番。第一個,被父親冤殺的戰神,就是殘唐小說的第一猛將,李存孝。
  • 大唐三代戰神,戰功顯赫卻無一善終,他死的最慘
    為大唐徵戰四方的眾多良將中,三代戰神卻落得窩囊結局。 一、三大戰神 第一戰神李存孝,被後人稱之為可與霸王項羽比肩的存在,年幼因戰亂被李克用虜俘,後李克用看其天生神力,便將其列為十三太保,收為義子。為李克用爭霸天下,立下無數功勞。
  • 薛仁貴為大唐忠臣,他的後代薛剛為何反唐,曲線救國嗎
    歷史有薛剛,薛仁貴在徵戰外敵的時候被唐朝誘騙回朝廷,被宦官殺害,後來薛丁山(薛仁貴弟弟)在戰場上被唐朝的宦官殺害,薛奎被宦官出賣,寡不敵眾被敵人殺死,後來薛剛看到朝廷這樣害他們在外徵戰的人,所以他反唐。要知道唐的李家天下經過李淵、李世民、李治、武則天,薛仁貴的子孫正逢武則天奪位,殺了多少李家皇族子孫?
  • 歷史上薛仁貴手下八大猛將的最後結局!
    徵西路上,昔日老將幾乎全部喪身,白虎關前,七家總兵全死在守將楊藩的手中,薛仁貴也被薛丁山誤傷射死。周青見手足兄弟接連慘死,心灰意冷,帶走薛仁貴的震天弓,遁入空門,在鎖陽關山寺落髮為僧。後來武則天篡唐,薛家滿門遭害,薛剛逃出京城,往西涼求援,途經鎖陽關,偶遇周青。周青將震天弓傳給薛剛,矚他復興大唐。不久,周青病卒。
  • 薛仁貴赫赫戰功,官爵還不如那個造反的孫子
    薛仁貴是大唐一代戰神,他手持方天畫戟,身著白袍的勇猛形象深人人心,他「良策息幹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的故事廣為流傳。後來薛仁貴的形象和事跡被拔高和神化,後世出現了一系列以他及其後代為原型的「薛家將」小說和戲曲。
  • 薛仁貴的孫子薛剛為什麼跟著安祿山反唐,後來怎樣了
    唐太宗李世民東徵高句麗時,薛仁貴以出彩的表現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自此大唐多了一個威名赫赫的將領。到唐高宗年間,終於完成太宗皇帝的夙願,攻滅了高句麗。薛仁貴參與東徵居功至偉,後來兵敗大非川,那是郭待封意氣用事導致的結果,不能怪薛仁貴。
  • 大唐初期名將含金量如何?不滅個國,你都不好意思在這個圈子裡混
    那麼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江的腳步一起夢回大唐,走進大唐名將的歷史。戰神李靖,打遍天下無敵手或許大將軍李靖是我們比較熟知的,因為不論是在英雄傳說還是在神話故事都會出現李靖的名字,鐵在故事中,李靖被稱為拖塔天王,可以看出他在後人的地位有多高,而歷史中的李靖雖然沒有上天遁地的本領,但是在打起仗來絕對是讓敵人心有餘悸。
  • 唐蕃大非川一戰,為什麼讓不敗戰神薛仁貴遺恨終身?
    提及薛仁貴,人們率先想到的必然是不敗戰神的威風赫赫。作為唐朝著名的將領,出身河東望族的他,在唐太宗李世民貞觀末年投軍入伍。隨即便在跟隨李世民徵戰高句麗之中被發掘,而後的幾十載軍伍生涯之中他立下赫赫戰功,"良策息幹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更是人盡皆知的典故。
  • 薛仁貴薛平貴,羅成羅藝,李元霸李玄霸,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薛仁貴是唐朝名將,他是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雖然出身名門,但北魏早已滅亡,他這個名門之後也是名存實亡。薛仁貴是在唐太宗徵討高句麗時嶄露頭角的,唐太宗在大軍中發現了一個英俊神武,作戰勇敢的年輕將領,並召見了他。唐太宗發現薛仁貴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將領,所以對他委以重用。
  • 歷史上根本不存在的4位名將,是被虛構出來的,卻都家喻戶曉
    比如說幫助秦始皇一統天下的蒙恬、王翦等人,這些都是戰國時期的名將,其次還有廉頗、白起、吳起、趙括等等,這些人都是名留青史的。那麼在歷史上,武將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人物,沒有這些武將徵戰天下,恐怕一個再怎麼厲害也不會建立王朝大業。在歷朝歷代中,都存在很厲害的武將,每一個朝代都有開國功臣,這些開國功臣中肯定是有武將的,同時開國皇帝會對他們進行賞賜。
  • 歷史上虛構出來的四大名將,不要再信以為真!
    第一位:兀突骨這第一個虛構出來的名將叫做兀突骨,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這個人,在孟獲被諸葛亮擒拿後,他曾向兀突骨提出過求援
  • 薛仁貴和薛丁山都是忠君愛國,為什麼薛剛要反唐?
    也是通過電視劇《薛仁貴》,人們開始漸漸對這歷史人物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在當時,小編我一度把他當成小編的偶像呢。那麼,接下來我們簡單的介紹一下小編的偶像薛仁貴。薛仁貴(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
  • 大唐女將樊梨花,師從黎山老母,竟然與她們師出同門!
    樊梨花這個名字,相信看過古裝劇的我們都不陌生,在電視劇裡,她是大唐名將薛丁山的妻子,是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之一。
  • 蘇定方:大唐並滅三國的名將,為何成評書演義中的大奸臣
    大唐有位名將,姓蘇名烈字定方。而熟悉評書演義的朋友,肯定對蘇定方這名字不陌生。在評書演義中,蘇定方是大奸臣,也是害死羅成的兇手。
  • 盛漢猛唐名不虛傳,唐初名將不滅幾個國,你好意思在圈子裡混?
    隋末唐初,猛將如雲,演繹小說裡面的李元霸,在我心中就是大唐的第一戰神,一對擂鼓甕金錘揮舞的虎虎生風,打起架來就和拍蒼蠅一樣。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個人存在,大唐將取得更高的成就。可惜李元霸僅僅生活在演繹中了。即便如此,大唐武力平定四周,保國家安寧這一塊依舊錶現得遊刃有餘,為什麼?
  • 中國歷史上虛構出來的四大名將,不要再信以為真!
    第一位:兀突骨這第一個虛構出來的名將叫做兀突骨,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這個人,在孟獲被諸葛亮擒拿後,他曾向兀突骨提出過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