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漢猛唐名不虛傳,唐初名將不滅幾個國,你好意思在圈子裡混?

2020-11-21 李時針的時針

文/時針

最近看宋史的時候,發現宋朝整體是真的有點弱,骨子裡缺少了一股血性。靖康之恥,皇族被打包帶走,兩任皇帝被俘虜,縱觀中國歷史,能過成這樣的也只有宋朝了。唐宋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可以比肩,甚至宋朝的文化氣息要遠遠比唐朝時濃厚,但是就武力值來看,宋朝的武將與唐初的猛將相比,只能算是「戰五渣」了。

隋末唐初,猛將如雲,演繹小說裡面的李元霸,在我心中就是大唐的第一戰神,一對擂鼓甕金錘揮舞的虎虎生風,打起架來就和拍蒼蠅一樣。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個人存在,大唐將取得更高的成就。可惜李元霸僅僅生活在演繹中了。

即便如此,大唐武力平定四周,保國家安寧這一塊依舊錶現得遊刃有餘,為什麼?因為家底厚,就是名將眾多。大唐的名將都太厲害了,要說什麼勇冠三軍的,掰著手指都數不過來。當時的名將,一般都是滅國幾個國的才敢在圈子裡面混。沒有這樣的戰績,不好意思,只能往後面排一排了。

大唐的戰神——李靖,滅國如砍瓜切菜一般

要說大唐戰神級別的名將,李靖當之無愧的第一位。李靖出身名門,為隋朝大將韓擒虎的外甥,少年時就長得儀表堂堂,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李靖後來投到了李世民的門下,在公元620年東徵王世充時,嶄露頭角,以軍功升為開府。

在李世民東徵王世充之時,南梁的蕭銑感受到了大唐的強大,於是想趁機搞點事情,企圖攻取唐朝峽州,結果被大唐守將許紹擊退。李淵得知之後,勢必要滅掉南梁。在公元621年,李靖上書李淵「滅梁十策」,得到了李淵的重視。李淵雖然名義上委任李孝恭掛帥,但是實際的軍事指揮權交給了李靖,「三軍之任,一以委靖」,這是李淵對於李靖的囑託。

當時正處於秋季,南方的秋天總是陰雨連綿,三峽成了一道天險,水路湍急。蕭銑此時明顯低估了李靖滅梁的決心,認為這麼大的水,唐軍定不敢來,於是「浪了一波」。結果李靖卻不失時宜的率軍攻到了蕭銑的家門口。江陵城外被唐軍圍了個水洩不通,蕭銑見大勢已去,向唐臣服。

自此李靖就開啟了滅國之旅,有句話說的「」一隻羊也是牽,兩隻羊也是放。在李靖平定了蕭銑之後,輔公袥伺機又佔領了金陵。李淵照方抓藥,李靖又率軍攻打了一趟輔公袥,輔公袥逃跑後被部下殺死,南方徹底平定。

在公元629年,李靖跟隨李世民滅東突厥,當時在深冬,大雪紛紛,李靖直接三千精兵直插突厥王庭,俘虜了喆利可汗,東突厥由此滅亡。在滅亡了東突厥之後,李靖的腳步並沒有停止,在公元635年,已經65歲的李靖寶刀不老,率軍滅掉吐谷渾。

李績,演義中的徐茂公

李績原名徐世績,也就是演義中的徐茂公。他可並不像演義裡面說的,是一個老道士。歷史上的李績絕對是一個傑出的將領。李績當年跟隨李世民平定天下時就立下了汗馬功勞,大唐建立之後,他被任命為兵部尚書,與李世民數次北徵高句麗,完成了隋煬帝一直沒有完成的大事。期間,李績還攻滅了薛延陀,這和滅高句麗比起來顯得就有點不值得一提了。

白袍將軍薛仁貴

薛仁貴本是龍門縣人,最早投軍到張世貴麾下,當起了火頭軍。是金子總會發光,火頭營直接打出了成績,成了張世貴手下最驍勇的部隊,下面還有周青、姜興霸、李慶紅、bai薛賢徒、王新溪、王新鶴、周文、周武等八大總兵。

一桿方天畫戟,配上白袍、白馬簡直不要太帥。薛仁貴還留下了「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等耳熟能詳的典故,真乃大唐一員神將。

後記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幾位,滅國狂人蘇定方必然也在其中,因為我本人不太喜歡蘇定方,所以就沒有著重敘述。

除了唐初的這些名將,唐朝包括唐末還有五代十國時期的名將真的是數不勝數,王忠嗣、李光弼、郭子儀、薛丁山、薛剛、李嗣源、李存孝等。如果大宋在文武之間能有所平衡,面對北方的金人,又何必會如此狼狽不堪?

相關焦點

  • 大唐前期名將有多猛?不滅個國,誰好意思在這個圈子裡混?
    大家都說,唐朝初年名將含金量非常高,不滅個國,就不好意思在這個圈子裡混?大家都知道哪些大唐名將呢?大唐名將——李靖,徵戰四野大唐的國土能夠如此之大,很大的功勞就在於大唐的軍神李靖。他幾乎將大唐周邊的國家全都打敗了,滅掉了許多國家。
  • 大唐初期名將含金量如何?不滅個國,你都不好意思在這個圈子裡混
    那麼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江的腳步一起夢回大唐,走進大唐名將的歷史。在李靖的眾多戰績中,估計最經典的就是平定蕭銑之戰,蕭銑是隋末唐初的大軍閥,而且他還是梁武帝的後代,所以擁護他的人還是很多的,因而想要戰勝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剛開始是李孝恭去與蕭銑交戰,只不過出師不利,李孝恭多次無功而返。
  • 不滅個國,就沒法在圈子裡面混,大唐有哪些滅過國的將領?
    唐朝是將星閃耀的時代,這些名將都是戰功赫赫。其中很多優秀的將領都進行過滅國運動,可以說是一言不合就滅國,如果他們在一起談話那就是「想當年我滅了哪一國,怎樣怎樣」那些沒滅國的將領都不好意思上前參與話題的討論。那麼都有哪些將領滅過國呢?
  • 豪橫的大唐:不滅個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名將
    唐朝是中國古代的最高峰,當時用大唐已經不足以形容唐朝的彪悍了,所以唐朝的文人發明了「巨唐」的說法,當時的唐朝有多大呢?舉個例子,阿拉伯神話故事《阿拉丁神燈》的主角阿拉丁,最初的設定其實是個中國人。所以在唐朝想成為「名將」簡直是太難了。
  • 赫赫一時的突厥汗國被大唐滅了之後,又建立了哪些國家?
    強漢盛唐,然漢王朝時北有匈奴,而唐王朝時的北方則是突厥。突厥,是中原王朝的北方——蒙古草原上繼匈奴、鮮卑、柔然之後又一個重要的遊牧民族,公元540年,突厥這個詞始見於中國史冊。突厥最初歸附於柔然,公元552年,突厥大敗柔然,佔據了整個蒙古草原,突厥汗國最盛時疆域東至遼海(遼河上遊), 西瀕裏海, 北至北海(今貝加爾湖), 南臨阿姆河南。突厥,赫赫一時,曾對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等王朝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 雙槍皆重二百斤的名將王彥章到底有多猛?
    大家都是出來混的,你憑什麼當老大?王彥章一看大夥說,「不服不是?要不要露一手絕活?」他向四周一看,見不遠處的地下,不只是哪個放羊的小子淘氣,把蒺藜撒了一大片。這些蒺藜上都長滿了針一樣的尖刺,令人望而生畏。於是王彥章說,「誰厲害敢光腳在這片蒺藜上走兩步?」眾人無一敢應。這時有個人站出來向王彥章挑逗說,「要不老兄試試,在上面走兩步?你要是敢光著腳在上面走,我服!」
  • 歷史名將排名:關羽僅62位 最輝煌竟是他
    94、鄭吉西漢著名將領,西域都護第一人,漢之號令班西域矣,始自張騫而成於鄭吉。破車師,拒匈奴。93、鄧羌五胡十六國時期前秦將領,被稱為能與張飛媲美的萬人敵,但其有勇有謀善待士兵強於張飛,平定苻柳戰亂,在石門大破十萬燕軍,之後再破慕容評,晚年平定蜀亂。
  • 漢唐異同論
    [3](p.9957)漢初因匈奴強盛,囿於國力,不得已與之和親,至漢武帝主動出擊,將匈奴驅逐至漠北以遠,張騫「鑿空」的西域,終於與內地聯為一體。武帝還出兵西南夷和東北、東南各民族地區,開廣三邊,設置郡縣。唐初東突厥強盛,一度兵抵渭北,威脅長安,唐高祖甚至準備遷都山南以避其鋒。
  • 大唐名將蘇定方,滅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麗、定吐蕃
    導讀:隋末唐初年間,群雄並起、兵事不斷,在此期間湧現了不少文臣武將,李世民憑藉開國二十四功臣,奠定了李氏唐朝的基礎,而唐高宗時期則憑一將之力,將唐朝疆土拓展至巔峰,此將便是蘇定方,隋末群雄逐鹿時期,他戰場勇猛無敵,給李世民一方造成不小麻煩,唐初時期再度出山效力,此後三十年裡戰績累累,成為大唐初期最知名戰將;
  • 中國歷史名將大全
    兩漢50人劉邦、劉徹、劉秀:劉家幾代雄主;  張良、陳平:絕代軍師;  英布、彭越:前漢猛將;  灌嬰、周勃、樊噲:前漢初開國功臣,然戰績多從韓信出徵而得,未見其名將風採;  李陵:李廣之孫,帶五千兵而直搗匈奴王庭,智勇兼備,奈何時運不濟
  • 中國古代每戰必勝的十大名將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戰神,我們中華民族才能一直屹立不倒,不會為外族欺辱;才能為華夏文明數千年文明的延續保駕護航。今陝西三原縣)人,唐初第一名將。原為隋將,後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祐,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 其對突厥的決定性勝利,間接導致了阿拉伯帝國的瓦解與羅馬帝國的滅亡。同時,他治軍、作戰又積累了一套成功的經驗,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
  • 你聽過大秦、大清,但你知道為什麼唐朝被稱為巨唐麼?實在太強了
    面對著強敵環繞的唐初國際形勢,唐太宗李世民自豪地說道:「今中國強,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擊胡騎數萬」。公元630年,唐滅東突厥,俘虜頡利可汗。公元635年,唐滅吐谷渾,慕容伏允自縊,兒子到長安做人質。公元640年,唐滅高昌,和玄奘結拜的高昌王鞠文泰見到唐軍,「驚懼無計,病發死。」公元646年,唐滅薛廷陀,俘虜伊特勿失可汗。
  • 李道宗超越李靖,被李世民譽為三大名將之首,生下個女兒人盡皆知
    但是最終,正義還是戰勝了邪惡,李道宗在程咬金的設計下,被燒死在了一口大鐘裡。但實際上,《薛家將》對於李道宗的描述,不過都是小說家之言。在真實的歷史上,李道宗乃是一位不可不扣的天下名將,在唐初絕對可以排名前三。李道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弟,屬李唐宗室。隋末大亂,李道宗隨李世民東徵西討,立下了許多戰功。李道宗十七歲時,便與李世民一起徵討割據軍閥劉武周。
  • 劉備死後30年不滅國,因為有此三人,一名相,一奇才,一名將!
    但是,在這樣危機四伏的情況下,蜀漢卻仍然屹立不倒,也沒有遭到東吳、曹魏毀滅性的打擊,原因很簡單,因為有三個人在力挽狂瀾的拯救蜀漢,他們便是名相諸葛亮,奇才魏延,名將姜維,在此三人的精心經營下,劉備死後30年蜀漢才沒有被滅國,下面,請隨小編來看下他們三個人的傳奇事跡。
  • 郭姓歷史上的十大名將
    -649年)唐初名將。郭孝恪早年率眾歸附瓦崗,與徐世勣同守黎陽,後隨其降唐,封宋州刺史、陽翟郡公。李世民東徵洛陽時,採納郭孝恪「固守虎牢,軍臨汜水,隨機應變」的建議,取得虎牢之戰的勝利,因此遷任上柱國。郭孝恪出任涼州都督、安西都護、西州刺史,以誠心安撫百姓,盡得當地民心,又擊破西突厥,生擒焉耆國國王龍突騎支。
  • 我國古代的十大名將,你認同嗎?
    那,如果要從古代選十員名將,你會怎麼選呢?趙王遷不作分析,馬上派趙蓖及齊將顏聚取代李牧。李 牧為社稷軍民計,拒交兵權,繼續奮勇抵抗。趙王、郭開便暗中窺探,乘其不備之時,加以捕獲殘殺,並罷黜廢免了司馬尚。三個月後,王翦大破趙軍,殺死趙蓖, 俘虜了趙王遷及顏聚,攻取邯鄲,滅掉了趙國。
  • 一漢當五胡,漢匈之間裝備差距原來這麼大?
    ▲ 王夫之觀《後漢書》有感,作注引曰:「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 漢高祖劉邦建國之初,漢朝國力尚弱,故有白登之圍,和親之舉。漢元帝時期,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其中北部匈奴單于,郅支單于雄才大略,四處用兵,幾有復興匈奴之勢,可惜遇上漢朝名將陳湯,被其領軍大敗,匈奴最後的希望自此消亡。
  • 郭姓歷史上的十大名將
    -649年)唐初名將。郭孝恪早年率眾歸附瓦崗,與徐世勣同守黎陽,後隨其降唐,封宋州刺史、陽翟郡公。李世民東徵洛陽時,採納郭孝恪「固守虎牢,軍臨汜水,隨機應變」的建議,取得虎牢之戰的勝利,因此遷任上柱國。郭孝恪出任涼州都督、安西都護、西州刺史,以誠心安撫百姓,盡得當地民心,又擊破西突厥,生擒焉耆國國王龍突騎支。
  • 洛陽王玄策 為使也滅國
    人們也通過片首介紹,更認識了冷兵器時代的牛人王玄策:其憑一己之力臨時招募萬餘人,成就滅國經典戰例,迅速爆紅。概因王玄策從政級別不高,知名度不夠吧。融州黃水乃廣西古縣,一個邊關小縣的正處級幹部,最高也就混了個司局級,資源和影響力足夠有限,根本入不得史家法眼,單獨樹碑立傳的事只好免提,過去媒介還不發達,宣傳炒作概率極低,籍籍無名也就不足為奇了。書歸正傳,王玄策滅國也與印度有關。中印交往源遠流長,早在東晉時兩國高僧就有互訪,後印度高僧菩提達摩還被外聘為少林寺第一位禪師。
  • 中國古代前二十名將排名 誰才是你心中的戰神?
    中國歷史百大武將排名、文治大於武功者滾粗冷兵器時代優先,對外作戰優先,屠城、虐待士兵者降低排名甚至不上榜。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名將眾出,很多名字都是耳熟能詳的。那麼在排名上誰更勝一籌呢?我們在這裡揭曉答案。好男兒誰沒英雄夢呢?血戰沙場,馬革裹屍,為國為民,保家戍土!一起來看看,那些叱吒疆場的歷代英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