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葛優,老搭檔為啥漸行漸遠?
11月25日,馮小剛「我與喜劇20年」慶典在東方衛視播出,劉震雲、張國立、範偉、張涵予等多年老友紛紛走上舞臺道賀。細心的觀眾卻發現,整場晚會竟然缺少了與馮小剛結識20多年、合作了10部電影的葛優。
從《甲方乙方》《不見不散》《大腕》《手機》《天下無賊》……一直到2013年的《私人訂製》,馮葛二人一直是喜劇界的「金牌搭檔」。可在馮小剛新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客串的明星朋友一大把,卻沒給葛優安排一個角色;如今這場紀念活動中最不可或缺的「男一號」依然缺席,難免讓觀眾浮想聯翩。
馮葛「捆綁」的黃金時代
馮小剛叫葛優「優子」,葛優叫馮小剛「小剛」。1991年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是馮小剛和葛優的首次合作。多年前,葛優曾說,「我和小剛差點就沒合作成,他找我演這部劇,另一部戲也找了我,結果小剛威脅說:『你得罪那邊是一個人,我們這邊是一群!』」
1997年的《甲方乙方》是馮小剛作為電影導演和葛優的第一次合作。一位資深媒體人告訴本報記者:「拍《甲方乙方》時,正是國產電影市場最低迷的時候,劇組曾號召所有主創『捆綁』,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當時馮小剛一分錢沒拿,等影片上映後他拿利潤的7 .5%;但葛優已經演了張藝謀的《活著》,還拿了坎城影帝,片酬漲到了60萬,劇組告訴他,如果不『捆綁』,60萬你可以全部拿走,但不參與利益分成。葛優當時犯了個小心眼兒,說我拿走50萬,留下10萬和你們『捆綁』。最終葛優留下的10萬變成了20萬,馮小剛一個人拿了117萬,為此葛優很有意見。」
《甲方乙方》火了,馮小剛和葛優的「捆綁」真正開始,隨後的《不見不散》和《沒完沒了》,兩人開闢了前無古人的國產賀歲片道路,風頭一時無二。葛優先後與劉蓓、徐帆、關之琳等女明星合作,不少觀眾笑稱馮小剛的電影是「鐵打的葛優流水的女主角」。
2004年,《天下無賊》讓「馮葛配」出現了一些變化,葛優不再是第一主演,劉德華、劉若英的名字排在了葛優前面。影評人韓睿說:「馮葛兩人給中國影壇颳起了『賀歲片旋風』,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電影賀歲檔。每到年終,中國電影觀眾翹首期待他倆的開心大餐。彼時的馮小剛和葛優好到什麼程度?葛優曾說過:『他(馮小剛)來我家,進屋我可以不理你,走了我也不送,來去自如。只要是他的電影,我隨叫隨到!』」
《夜宴》,馮葛關係的轉折點
如果一定要給兩人的關係變化找一個轉折點,那就是馮小剛首次執導的「大片」《夜宴》。在馮小剛開拓、堅守賀歲喜劇領域時,張藝謀、陳凱歌等導演開始了古裝大片的創作。正應了那句老話,缺什麼想要什麼,為了脫去「小品電影」的帽子,馮小剛不甘落後想拍「大片」,於是眾星雲集的古裝巨製《夜宴》問世了,葛優在片中飾演厲帝。
知名編劇史航告訴本報記者:「葛優對古裝片一直是非常打怵的,可以說是他的軟肋。早年他和陳道明合作的電視劇《寇老西兒》並不成功,出演周曉文電影《秦頌》也有爭議。有這些前車之鑑,他還能夠出演《夜宴》,充分說明了他對馮小剛是多麼信任。」
雖然《夜宴》獲得了高票房,但這次嘗試無疑是失敗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北京資深媒體人對本報記者說:「其實葛優覺得自己演得挺好,可觀眾買票進影院的時候,就已經『各就各位,預備,笑』了,無論葛優怎麼努力,悲情效果就是出不來。在古裝領域栽下第三個大跟頭後,葛優徹底失望了,當時就動了離開馮小剛、另謀出路的念頭。」
其實,《夜宴》這次失敗的「馮葛配」,更像是葛優陪著馮小剛完成一次離開喜劇的「冒險」,然而這次兄弟情大於藝術創作的「陪伴」,到了馮小剛嘴裡卻變了味兒。在一檔訪談節目裡,馮小剛曾對葛優說,「連《夜宴》都被你演成喜劇了。」當年聽著像是調侃,現在想來,更像是指責。
「非誠勿擾」,再見面心已遠
《夜宴》之後,眼尖的觀眾發現,馮小剛接下來的《集結號》《唐山大地震》《1942》裡沒了葛優。後者曾向媒體訴苦,說《集結號》裡的穀子地自己也能演啊,而《1942》裡張國立的角色更擺明就是給葛優量身訂做的。兩人漸行漸遠已成圈內公開的秘密。沒有了葛優的馮小剛,跳出了京痞和賀歲片的窠臼,口碑倒是有了,票房卻節節敗退,《1942》更是給老東家華誼公司賠了不少錢。
於是在2009年和2013年,兩人再次合力打造了《非誠勿擾2》和《私人訂製》。業內人士都明白,這幾部戲是馮小剛在給華誼兄弟還「人情債」,捷徑就是重走「馮葛配」的老路。在拍攝《非誠勿擾2》時,馮小剛給自己往回「找話」,「本來沒想找葛優,是王朔一再堅持。」葛優也有些意興闌珊地說,跟小剛合作了這麼多年,現在歲數越來越大了,有些戲就不合適,以後小剛再拍賀歲片,自己不一定參加了。
在編劇史航看來,葛優並不是一個很會選片的演員,「葛優和範偉一樣,是內地少有的願意扶植年輕導演的大明星,可與範偉的藝術探索屢屢叫響相比(最近又憑新銳導演梅峰的《不是問題的問題》斬獲金馬影帝),葛優選的片子,像《氣喘籲籲》《窒息》等,既不叫好更不叫座,看似文藝實則裝假 ,對葛優也是一種特別大的傷害」。
2010年對葛優來說是特別值得紀念的一年,他在賀歲電影市場創造了一人同時上演三部賀歲片的新紀錄——馮小剛的《非誠勿擾》、陳凱歌的《趙氏孤兒》、姜文的《讓子彈飛》。其實造成這種自己「傷害」自己局面的原因,是葛優與馮小剛分道揚鑣之後,進行各種嘗試,碰巧「撞」到了一起。
同時生了「三胞胎」,個人喜好就顯現出來。在宣傳這三部電影時,葛優明顯對與姜文、周潤發首度合作的《讓子彈飛》情有獨鍾,該片也的確博得票房、口碑雙贏,葛優的幽默也在與姜文的智慧碰撞中升華到更高層次。隨後,兩人又一同合作了《一步之遙》,雖不及前作,但葛優與姜文的「捆綁」反而更「瓷實」了,葛優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不止一次公開表示,「與姜文拍電影更有默契」。
分手,道不同不相謀
2011年,葛優沒有加入馮小剛所在的華誼兄弟公司,而是高調籤約英皇公司。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本報記者分析:「葛優與馮小剛漸行漸遠,無外乎以下三個原因。第一,馮小剛的電影,葛優發揮空間越來越少,分別是為了尋找更大的發展空間;第二,馮小剛同樣這麼想,自己不單只會拍攝喜劇,還能拍攝戰爭片、古裝片,離開葛優照樣玩得轉;第三,馮小剛快人快語、得罪過葛優。他曾經在公開場合聲稱,葛優和別人合作,『那勁兒』就出不來,票房也不行,他只有演我馮小剛的戲票房才特別高。這話被葛優知道,難免心生反感。也許兩人今後還會合作,但也只是『合作』不再是『捆綁』了。」
導而優則覓新人,演而優則棲別枝。如今馮小剛與葛優的關係很像他們合作過的電影——不會「沒完沒了」只能是「甲方乙方」;至於未來的緣分,恐怕也從「不見不散」變為了「非誠勿擾」。馮小剛也曾經跟一幫朋友說過自己的心願:「買一座農場,蓋一個養老院,請很多女護士,把張國立、劉震雲、宋丹丹等一幫老友請過去同住。」這個心願裡沒有葛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