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小姐開課啦,我就是那個最懂娛樂的女同學!
作為一個科幻片的影迷,懂小姐最近接連看了好幾遍《超體》,對斯嘉麗·詹森的崇拜猶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只是當懂小姐和閨蜜探討電影時,最被她吐槽的正是《超體》這個莫名其妙的名字——既然英文名叫《LUCY》,為何又翻譯成《超體》?其實科幻片名的翻譯門道多著呢!今天懂小姐就來和大家聊聊,那些神奇的科幻片名都是如何被「炮製」出來的。
知識點一
一片多譯,玩的就是概念
《超體》的片名翻譯存在兩種解釋,直譯為《露西》沒問題,加入劇情內容(露西超體後暗指開啟人類進化革命的那隻同名的猴子)意譯為《超體》,從接受度上來講也沒錯,畢竟「LUCY」也不是「哥斯拉」這樣的專有名詞,多重翻譯並不會引起歧義。而直譯與意譯並存的翻譯手法,在科幻片中也是很常見的。
科幻片擅長在片名上玩弄玄機的根源,其實就是營造氛圍,片名越有內涵,觀眾對影片的期望值也就越高。譬如在電影《阿凡達》中,「阿凡達」本身代表著兩個族類的混合人造物種,這個詞又來源於印度哲學,在梵文中代表從較高境界「下降」、「轉世」的涵義,也就是天神降臨——所以在國內還未引進時,有媒體將該片就譯做《天神下凡》,其實也是正確的。
懂小姐發現,由於科幻片多會提出一些奇怪理論和科幻形態,直譯過來難免晦澀,科幻片依舊是意譯片名的情況居多。比如《超驗駭客》的直譯是「(神的)超然性、超凡」,這片名的確完美喻指了片中與電腦合體的約翰尼·德普的狀態,但若以《超凡》上映,宣傳效果則會大打折扣;而《雲圖》雖然沒有其他譯名可以選擇,將輪迴比作「周而復始的雲」的概念卻很唯美,所以被保留了下來。
知識點二
片名意譯,凸顯電影效果
一片多譯的內涵雖然很多,卻不是每部電影都能使用。懂小姐發現,在科幻電影的世界中,作為「軟科幻」而存在的電影往往很難被取名——這樣的電影利用科幻片為依託,講的卻還是現實的故事。比如《美少女特攻隊》的英文名如果直譯,僅僅只能是「致命一擊」,不但與劇情聯繫不大,也失掉了電影原本主打的美女噱頭。所以懂小姐看到最終《美女特攻隊》的名字時,還是深深地嘆了口氣:翻譯也不容易啊!
而前面提到的例子恰恰說明,「軟科幻」電影的概念依現在的科學幾乎不能加以解釋或實現,挖不出內涵的各位譯者也只能在突出電影效果的層面下功夫。比如諾蘭的《盜夢空間》,片名直譯為「開端」,卻無法讓觀眾第一時間搞清楚電影的主題,也不能體現夢境間的層次。《盜夢空間》雖然脫離了片名本身,但無論是「盜夢」還是「空間」,都恰到好處地迎合了電影內容,也為影片加分不少。
知識點三
譯名大不同,港譯聳動臺譯萌
懂小姐作為一枚有著科幻情結的女子,看多了科幻片,也見證了各式各樣的奇妙譯名。總的印象是:內地譯名在科幻和劇情間尋求平衡、香港譯名則追求更為火爆的視覺衝擊,臺灣譯名一般以直譯為主,偶爾的突破……也真是蠻萌的。
不知各位有沒有發現,港譯的科幻片總有種動作片的即視感:《美少女特攻隊》叫《天姬戰》、《超體》叫《超能殺姬》、《遺落戰境》叫《攻·元2077》,就連《機器人總動員》這樣的純愛動畫片,頂著《太空奇兵·威E》的頭銜,都讓人莫名有一種宇宙艦隊來襲的錯覺。
而從港譯的例子也不難看出,逢女就叫「姬」,逢動作非「煞」即「攻」,總之江湖勢必是血雨腥風……而相比之下,臺譯的版本就要柔和得多,除了影片有名字的基本直譯,《鐵甲鋼拳》情節洩底譯為《鋼鐵擂臺》,《盜夢空間》則叫《全面啟動》,雖然也有人解釋為潛意識的「啟動」,但依舊讓人感覺過於隨意。
當然,臺譯中也不乏「萌蠢」翻譯,比如《美少女特攻隊》譯為《殺客同萌》、《綠燈俠》譯為《綠光戰警》——戰警散發著如此別致的顏色,懂小姐也只能道一句珍重了。懂小姐在手,啥知識都有,咱們下期再見。
(本期責編:付超 書鈺 猗猗)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娛樂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