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英文電影片名翻譯來說,片名的確定、選擇並非無目的、無原則,它是片商和觀眾之間相互溝通的第一個直接的窗口。癟腳的譯名通常是見詞猜義或死譯硬譯的結果,常與影片內容風馬牛不相及。如:the Duke、While You Are Sleeping曾分別被譯為「公爵」和「當你入眠時」,與影片內容相差千萬裡,令人費解。
譯好片名的第一步,應全面了解片名的來源及其命名特點,遵循英文電影片名翻譯四大原則。這是優秀譯名的必經之路。片名大多以劇情、背景、主題、主人公線索為來源。
為方便討論片名翻譯可對電影加以劃分。一般來說,電影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動作片:常通過畫面的快速變換及打鬥場面來吸引觀眾,如:Golden Eyes (黃金眼);Speed(生死時速)等。
愛情片:Ghost(人鬼情未了);American Beauty(美國麗人)。
恐怖片: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沉默的羔羊); Hackers(黑客)。
災難片: Titanic(泰坦尼克);Pearl Harbor(珍珠港)。
科幻片: Jurassic Park(侏羅紀公園);Star Wars (星球大戰)。
間諜片: the Living Daylights(黎明生機)。
悲喜劇片:Growing Pains(成長的煩惱);Friends(六人行)
筆者認為,以上只為方便討論片名翻譯才加以劃分。因為很難將哪一部影片歸為哪一類。事實上,絕大部分都屬於綜合類,如屬愛情片,也屬喜劇片的,同時也可能是動作片。如Windspeaks (風語者), Men In Black II(黑衣人)屬於科幻喜劇片。
雖然電影片名的翻譯有其特殊性,但與其它體裁的翻譯並非截然分開,而是有共同點。就其翻譯過程、結果來看,筆者認為,它應該體現為以下四個原則:
就片商製片的目的看,他們不僅是藉助電影這一藝術形式達到豐富人們文化生活,促進人際間的交流,還要賺取利潤,也就是它必須產生社會經濟效益。換言之,它必須具有商業價值。劉宓慶指出,「既然原語所含的內容值得翻譯(即有社會效益),那麼就應以社會能接受的目的語來實現轉換,而不應拘泥於原語的可讀性程度」。又說,「社會效益是檢驗翻譯的意義、翻譯的質量和翻譯的價值的標尺」。影片的經濟效益常在於片名對觀眾的吸引程度,片名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票房收入的高低。在此前提下,他提出了三個原則。其中,目的語的可讀性原則對片名翻譯有指導作用。眾所周知,觀眾水平參差不齊,他們對片名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但譯名的可讀性是基本要求,「原語的可讀性甚佳時,能將原語的全部形式意義和風格意義對應地轉換成目的語…」。如Sound of Music 在臺灣曾被譯為「仙樂飄飄何處聞」就令觀眾頗為不解。後該片被譯為「音樂之聲」,已被廣泛接受。一些奧斯卡經典影片如Waterloo Bridge譯為「魂斷藍橋」也已成為經典之作。
這是最基本的原則。由以上的分類可看出,片名應該包含有豐富的信息內容。
作為片名,雖然客觀上要求簡練、整潔,但一個字、一個詞都包含有豐富的信息內容,使人一看便可猜出它屬於哪類電影。如Pulp Fiction(黑色追緝令);Meet the Parents(拜見嶽父大人);A Rather English Marriage(鰥夫二重奏) 。再如,the Third Man 曾被譯為「第三者」,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愛情旋渦裡的三角戀,而本片的第三者其實是指目睹一場兇殺的第三個目擊者。原譯名與實際內容相差極大。
具有文化特色的翻譯被認為是最難翻譯的內容之一。關於「具有特定文化內涵(culture-specific)」,翻譯理論家Baker說,「譯出語詞彙可能表達一個完全不為譯入語文化所知的概念,該概念或抽象或具體,可能與宗教信仰、社會風俗、甚至某種事物有關」。
由此可見文化翻譯之難。影片是生活中或實或虛的反映,體現電影內容的片名自然而然也包含了很多文化因素,給翻譯造成困難。體現文化內涵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文化詞、習語等。如First Blood,是個習語,意為「首戰告捷」,但一直被譯為「第一滴血」。2001:A Space Odyssay中,Odyssay含有文化背景,意為一段艱險的歷程,若直接音譯為「奧德賽」,必令非英語學習者困惑。All About Eve中Eve為神話故事中的夏娃,同樣,若直譯為夏娃,也令人費解。
它包含兩方面意思,即翻譯本身的藝術性和譯名的藝術性。斯坦納(cf.金隄,1998:4)認為,翻譯是「一門不折不扣的藝術。」電影片名的翻譯也是如此,因為它是譯者以被譯電影為依據而進行的一種創造性活動。另外,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的審美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客觀上要求譯名具有藝術性,可供欣賞,引起共鳴。好的譯名傳遞著「美」的信息,常引起觀眾遐想,有先睹為快的強烈欲望。Gone With the Wind,It Happened One Night,the Secret Agent分別被譯為「亂世佳人」、「一夜風流」和「間諜末日」,可謂其中的代表。從譯文可看出,譯名言簡意賅,字裡行間傳遞了強烈的信息,且具有音韻之美,這是漢語文化的一大特點。要達到以上標準,譯者須有很高的漢語文字造詣。
來源:不二英語
轉自:中國翻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