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峰向民警承認錯誤
13歲男孩給哥哥介紹女朋友,但這「小姐姐」——
除了男孩全家無人見過
找理由先後借了8000餘元
家中沒人還翻窗進屋
警方系統查無此人
13歲男孩精神萎靡,家人認為可能是被人下了迷藥,舅舅發現家裡黃金首飾被盜,懷疑是家中的「不速之客」,立即報警。但警方發現,男孩的言辭前後無依據,說謊嫌疑很大。
通過警方調查,最終揭穿男孩的謊言。先謊稱向哥哥介紹「小姐姐」,通過「小姐姐」微信向哥哥借錢,為了自己買手機和遊戲充值。再編造「小姐姐」盜竊案件。自始至終,是一場自編自導的鬧劇。
離奇案情
13歲男孩被人「下迷藥」 舅舅家黃金首飾一同「被盜」
10月30日上午,一男子潘成(化名)到達川區石橋派出所報案,稱自己13歲的外甥可能被人下了迷藥。接警後,民警梅暢、張陽立即處警,兩人隨著潘成前往石橋鎮的居住處。
梅暢介紹,當時去的是潘成的姐姐家,「我們到家裡的時候,娃兒精神萎靡躺在沙發上」。
據民警了解,男孩叫小峰(化名),13歲,在鎮上一中學讀書,因父母和哥哥都在外地打工,經常獨居,最近一段時間請假在家。因擔心孩子,父母趕回家,結果發現小峰精神萎靡不振,懷疑被下了迷藥。
民警詢問家裡是否有其他人,小峰稱,還有一個「小姐姐」,在家居住了一周。但現在已經不知去向。同時,小峰舅舅潘成介紹,家裡老婆的黃金項鍊和一對黃金手鐲都不見了。潘成說,自己因為有事比小峰父母早回來兩天,發現家裡被盜。因為家裡的鑰匙放在姐姐家,懷疑是小峰說的「小姐姐」所盜。隨後,民警將小峰一家帶去派出所進一步了解情況。
梅暢介紹,因小峰家人懷疑他可能被下迷藥,民警立即將他送往了鎮衛生院檢查。但檢查結果顯示沒有藥物成分。而在派出所裡,小峰一直閉口不談,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心理疏導,小峰終於開口,稱首飾是「小姐姐」拿的。
神秘身份
「小姐姐」是哥哥的女朋友 但父母哥哥都沒見過
梅暢說,通過小峰家裡人介紹,小峰口中的「小姐姐」,是之前他給自己哥哥介紹的「女朋友」,大約20多歲。
母親潘英(化名)說,小峰之前說同學的姐姐人很好,想介紹給哥哥當女朋友,家裡人都答應,還讓這位「小姐姐」在家裡住。潘英說,大兒子還向「小姐姐」轉了8000多元錢。
梅暢說:「說到錢,一般有職業敏感,懷疑是不是詐騙。」然而,警方繼續問小峰「小姐姐」的情況,他只說了一個名字——「小祿(化名)」。梅暢介紹,通過「一標三實」查了這個名字,在達州市範圍內找不到這個人的信息,在四川省內有兩個人,但都是50多歲。
「當時我們心裡就開始懷疑娃兒在說謊。」梅暢說,他們追問小峰「小姐姐」穿著的時候,小峰說穿著黑色的裙子,平板鞋,自己不在家的時候,還通過自己的窗戶翻進了家裡。
隨後,民警調取了小峰家附近的監控,並沒有發現小峰說的「小祿」的身影。張陽介紹,兩人還去了小峰家門口查看「小姐姐」翻越防護欄的地方,並沒有發現有任何翻越的痕跡。
更奇怪的是,家裡只有小峰見過「小姐姐」,其他人都沒有見過,連給自己「女朋友」轉錢的哥哥都沒有見過,「也沒有視頻看過」。
梅暢介紹,當時自己查看了「小姐姐」的微信,是一個非主流的網名,查看了朋友圈後,更是多了一連串的疑問。「他說得有板有眼,但所敘述的細節都很蹊蹺,總感覺像在說謊」。
真相浮出
「小姐姐」並不存在 一切都是自編自導
然而小峰父母卻相信小峰的話。
梅暢和張陽把小峰單獨留在派出所的一間辦公室裡,一陣教育之後,小峰說,和自己在一起的還有一個叫「王某某」的小學同學,是永進鄉人,舅舅家的黃金項鍊和手鐲都是她拿的。
民警和小峰及其父母一道前往永進鄉找到王某某,王某某告訴民警,兩人原來是同學,但是很久沒有聯繫了,而且10月份那段時間,自己並沒到過石橋鎮上,期間,自己的爺爺可以作證。
潘英夫婦一聽,終於相信兒子小峰是真的在說謊。
隨後,民警到了小峰的學校了解情況。民警在班上找到他關係好的兩位同學,將「小姐姐」的微信號給兩位同學看,其中一位同學表示,正是自己的微信號,是小峰向自己借的,但在小峰還給自己時已經登錄不進去。另外,該同學告知,最近小峰還買了一個新手機。
梅暢說,經過多次溝通和教育,小峰終於承認,「小姐姐」的微信是借的班上同學的微信,改了名字和頭像,舅舅家的黃金項鍊和手鐲也是自己拿的。一對手鐲還在自己家客廳沙發底下,黃金項鍊因欠了同學的錢已經抵押給同學。
哥哥轉的8000元錢到哪裡去了?民警發現,小峰手機中有《王者榮耀》,登錄遊戲後發現遊戲充值等級為VIP13,價值200元以上的遊戲角色皮膚有10來件。梅暢介紹,該遊戲的VIP13,大概需要充值2000元左右,加上購買的皮膚和買手機的錢,基本花光了8000多元。
民警張陽說:「整個調查過程中,小峰心理素質很好,不怎麼說話,但說話就是謊,一個接一個。直到晚上10點,他才承認了事實。」
自述
「小姐姐」的照片是網圖
騙哥哥錢只是想買一部手機
小峰說,在國慶節之後,媽媽繼續出去打工,家裡就自己一人。在媽媽走後的第二天,自己就用向同學借來的微信,謊稱給哥哥介紹女朋友,是同學的「姐姐」,女方也答應了。小峰說,自己用「小姐姐」的身份加了哥哥和父母的微信並聊天,隨後向哥哥借了1500元,「給他說的家裡有事,需要用錢,以後會還」。然後將錢轉入自己微信。得手後,他先後4次以同樣的方式向哥哥「借錢」,共計8000餘元。小峰說:「剛開始,只是想買一部手機,手機買了之後想再給遊戲充值買皮膚。」
小峰在編造「小姐姐」身份時,是用自己在網上搜的一張照片發給了哥哥和父母。小峰說,「小姐姐」身份是自己隨口編的,沒有想到哥哥信了,沒有微信視頻直接把錢轉給了自己。
兩個月過去了,潘英介紹,這段時間自己回到家中,看管小峰讀書,時不時母子還會因為這件事情爭上幾句。
小峰告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我玩手機玩遊戲,只是解壓,大多數時間都是在百度搜作業做法。」
目前,小峰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向派出所寫了保證書。
專家視角
青春期的娃娃怎麼管教?
語氣平和、態度真誠
才能形成良好有效的溝通
教育專家、博士熊丙奇介紹,嚴格意義上來說小峰的行為屬於詐騙,和成人詐騙沒有兩樣,只是小峰處於未成年人階段,不承擔法律責任。小峰缺乏法律意識,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違法犯罪的事情,家長應該對孩子進行規則教育和法制教育,應該約束他的行為。熊丙奇表示,如果不進行規則教育和法制教育,孩子還可能在其他行為上涉及違法,在家看住小孩,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式。
西華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負責人康釗說,13歲的小峰從年齡上說正處於青春期發育的重要時期,孩子進入青春期時,個體獨立意識快速發展,自尊需求空前的強烈,不喜歡太多的說教與嘮叨,更不能接受打罵等教養方式。否則他會覺得父母在控制自己,自尊心受到傷害,所以孩子就可能用不聽話、不學習甚至離家出走等方式進行反抗,就是所謂的青春期叛逆。家長應當多多了解孩子,耐心傾聽孩子的需求,跟孩子講道理,同孩子做協商。
康釗表示,其實,孩子能否接受家長的教育,關鍵取決於孩子在內心如何看待家長。良好有效的溝通是必要的,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其實孩子會很樂意=接受父母的教育。
本文來源:新浪親子 作者: 責任編輯:李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