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港股IPO|前新三板公司麥迪衛康通過聆訊,靠舉辦醫學會議獲取主要收入
12月23日,資本邦獲悉,麥迪衛康健康醫療服務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麥迪衛康)通過港交所聆訊,光銀國際擔任其獨家保薦人。
醫學會議服務貢獻總營收的「半壁江山」
招股書顯示,麥迪衛康成立於2000年,主要提供醫學會議服務、患者教育及自測服務以及營銷戰略和諮詢服務,目標為解決心腦血管疾病醫療生態系統各主要利益相關者(包括醫生、患者、醫藥公司、醫學組織及醫院)的未滿足需求。除了提供綜合醫療營銷解決方案外,公司亦於2019年年底開始提供CRO服務及網際網路醫院服務。
麥迪衛康的業務主要有三大類,分別是醫學會議服務、患者教育及自測服務以及營銷戰略和諮詢服務。其中,醫學會議服務為麥迪衛康的核心業務。
所謂醫學會議服務主要是指公司組織的醫學會議和研討會,其一般由醫學組織主辦並由醫療行業企業(主要包括醫藥公司)贊助。醫學會議一般每年舉辦一次而醫學研討會誇多個城市分多次舉辦。醫學會議的與會者由醫生、醫學組織和醫藥公司組成。
2018年,公司委聘一名獨立第三方開發商開發醫會+App,讓用戶,例如醫學組織及醫藥公司提交現場會議請求及監察會議進行。醫會+App通過作為預算、時間、地點及醫會與會人數等重要資料記錄保存工具,亦協助醫藥公司進行更有效內部合規。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公司通過醫會+App舉辦了超過22,000次研討會。
在收入方面,醫學會議服務貢獻了總營收的半壁江山。數據顯示,2017-2019年度以及2020年上半年,麥迪衛康的收入分別為人民幣(下同)2.59億、2.99億、4.27億以及1.39億,年度收入呈現不斷增長態勢。
其中,通過組織醫學會議的創收分別佔總營收的53%、58%、66.1%、54.2%。該分部收入貢獻了逾5成的營收。
期內,該公司淨利潤分別為3021.6萬元、3967.7萬元、2208.7萬元以及-400.7萬元。
麥迪衛康表示,過去三個年度的收入持續增長,主要是由於公司舉辦的醫學會議及醫學研討會及執行的營銷戰略及諮詢項目數目持續上升所致。今年上半年錄得淨虧損主要是由於新冠疫情爆發期間其醫學會議項目所產生收入受到影響,主要是來自醫學組織的服務費及來自贊助企業的贊助費相應減少。
可見,醫學會議服務收入在麥迪衛康的經營業績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旦該業務創收受到重大不利影響,勢必會對該公司的盈利狀況產生拖累。
有鑑於此,麥迪衛康除了提供醫學會議服務外,亦於2019年年底開始提供CRO服務及網際網路醫院服務,但新拓展的這兩項業務收入佔比較小,截至今年6月30日止,CRO服務收入佔總營收比例為2.1%,而網際網路醫院服務甚至更低,僅為0.1%。
銷售成本佔比逾七成
由於組織醫學會議服務,提供患者教育等均需要組織大量的人力、物力,此外,中國的綜合醫療營銷解決方案行業極為分散,市場爭相聘請合資格的僱員,該公司可能要為此而產生重大勞工成本。
映射到麥迪衛康財務上,表現為其銷售成本佔總營收比例較高。
據悉,麥迪衛康的銷售成本主要包括(i)演講者費用,向醫生支付的演講者費用;(ii)項目實施成本,如場地布置、錄像及製作以及現場活動管理而向供應商支付的費用;(iii)差旅成本,演講者及其僱員為實施項目產生的差旅成本;(iv)住宿及場地成本,包括演講者所產生的住宿成本及會議場地預訂成本;(v)材料及設備成本,主要指布置醫學會議和研討會的材料及疾病風險自測醫療設備的採購成本;及(vi)員工成本,指業務運營人員的薪金及福利。
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度以及2020年上半年,銷售成本佔總營收比分別為72.4%、71.7%、77.8%、79.7%。銷售成本佔比逾七成,且有趨於上漲的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銷售成本中演講者費用佔據了很大一部分。2017-2019年度,演講者費用佔總銷售成本約1/4,但到了今年上半年,該比例上升至36.9%。
行業競爭激烈,成長受限
醫學會議服務一直是中國綜合醫療營銷解決方案行業的一個重要板塊。
數據顯示,從2015年至2019年,由於中國政府持續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對醫學會議服務的需求大幅增長。按收入計,中國醫學會議服務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人民幣162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人民幣24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1.1%。但整體市場規模依舊不大。
目前整個學術會議服務市場呈現魚龍混雜、「小散亂」的情況。
根據灼識報告,以2019年收入計,麥迪衛康是中國最大的心腦血管疾病綜合醫療營銷解決方案提供商,在這一高度分散的心腦血管疾病綜合醫療營銷解決方案行業裡,該公司的市場份額僅為4.9%。
此外,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麥迪衛康的競品信息多達20項,其中不乏一些主營醫學會議服務的公司,如凌立健康等。這意味著該公司面臨眾多的競爭對手,然而並沒有明顯的頭部選手脫穎而出。
麥迪衛康自2000年成立以來,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心腦血管疾病醫療營銷領域佔有了一席之地,雖然近幾年發展較快,但是不得不面臨行業的競爭激烈,其成長空間也受到限制。
自去年2月份從新三板摘牌以來,麥迪衛康「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至今已經是第三次遞表港交所了。在今年醫療股紛紛赴港上市的熱潮之下,該公司能否實現赴港上市的夙願?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資本邦)
(責任編輯:DF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