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笑!《半衰期》的官方中文名曾經叫做《半條命:智鬥怪獸》

2020-12-28 觸樂

時光荏苒,距離《半衰期》首發已經過去了22年。在漫長的時光裡,你很難統計這個系列遊戲到底有多少粉絲,也許不經意間你就會碰到一個人,跟你讚美萊溫霍姆多麼令人難忘、17號城市多麼令人神往,也吐槽G胖多麼不思進取以及奧美電子多麼不幹人事兒。

上個禮拜,我給《絕望與希望:〈半衰期:愛莉克斯〉的幕後開發故事》這篇譯文做編審,為行文準確查證了大量資料,以訂正當中的譯名和史實,它不僅帶給我許多久遠的回憶,也讓我很想再談談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Half-Life」這個詞兒,我們該叫它「半條命」還是「半衰期」?

美版《半衰期》封面,遊戲Logo上的希臘字母λ代表衰變常數

如果我們不去糾結這個系列遊戲歷史上盤根錯節的那些奇怪謬誤,僅僅從遊戲的背景和內涵來看,這本不是個問題。可是,因為不經意的翻譯錯誤、媒體及灰色產業鏈條上的巨大慣性以及不負責任的代理商,這個問題被搞複雜了。後來,甚至敢於站出來管這個遊戲叫「半衰期」的人反而成了異類一般,已經不被許多人理解了。

這就是這個世界的魔幻之處。

閉環

《Half-Life》是1998年問世的科幻題材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由Valve Software開發、雪樂山發行。故事發生在美國新墨西哥州沙漠裡的黑山研究所,一次異常物質實驗意外引發了「串連共振」(Resonance Cascade)現象,打開了地球與外星星球Xen之間的傳送門,導致Xen的生物被傳送到地球上,為害人間。

美國海軍陸戰隊派出特別部隊前去消滅從異星球過來的奇怪生物,同時要殺了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滅口。玩家扮演理論物理學博士戈登·弗裡曼,一邊躲避追殺,一邊試圖關閉傳送通道,還要面臨神秘人G-Man的全程監視。最後,弗裡曼在倖存科學家和保安的幫助下來到黑山的Lambda綜合設施,目的是前往Xen關閉傳送門。

此處的「Lambda」其實就是希臘字母λ的英文拼法,λ同時也是Lambda綜合設施的標誌。

初代G-Man,一直有個猜測,他是戈登·弗裡曼的另一個形態

《Half-Life》重製版《黑山》中的λ標誌,這個λ字樣貫穿在整個系列遊戲的Logo之中,可以說是遊戲命名的靈魂

如果你大概知道這個故事,顯然知道遊戲的名稱(包括後來一系列資料片的名稱)都取自物理學名詞,這是毫無疑問的,且這個命名與遊戲背景密切相關。那到了後來,「半衰期」怎麼就變成了「半條命」呢?

問題的根源來自幾方面,其一當然是偶然的錯誤翻譯。22年前是個翻譯軟體還不夠流行的時代,坦白說,大多數遊戲從業者的英文也不夠好,遊戲媒體、為遊戲媒體供稿的作者、遊戲論壇裡的主力軍們不求甚解,導致了這個奇怪的錯誤。

這種情況在其他許多遊戲身上也發生過,比如說《Vampire: The Masquerade》這個遊戲,一度被譯成《吸血鬼:化妝舞會》,當明白人越來越多,在核心愛好者的推動下,譯名也就漸漸變成更準確一些的《吸血鬼:避世》或者《吸血鬼:避世救贖》——至少,大家都知道「化妝舞會」是錯的,這沒什麼異議。

《Half-Life》的資料片是Gearbox Software開發的,3部資料片分別叫做《反作用力》(Opposing Force)、《藍移》(Blue Shift)以及《衰變》(Decay)

《吸血鬼:避世》的例子能夠大概糾正回來,要仰仗於這個遊戲的不夠流行,《Half-Life》則完全不同,它的人氣和討論度居高不下,在網絡論壇裡常常被提及。而且,在盜版橫行的年代,盜版商們同樣不求甚解,他們只會選擇一個比較流行的譯名印在盜版盤的封面上,推向市場,為的是自己的產品好賣。

本來,錯誤可能在正版引進時得到糾正,但你們也知道,在「老頭滾動條」風行的年代,我國的大型遊戲代理商多半也是不靠譜的,稍微認真一些在做漢化、有相對專業和負責任的漢化團隊的廠商幾乎沒有,何況代理「Half-Life」系列遊戲的廠商還是不靠譜中的不靠譜——奧美電子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年的奧美電子主要業務是遊戲代理發行,在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的前後10年裡,它在中國大陸地區代理發行了一系列歐美單機遊戲大作。

奧美發行的《半條命:白金版》,內容龐雜

從遊戲陣容上推測,奧美當時與維旺迪集團關係密切,維旺迪又是暴雪娛樂與雪樂山的母公司,因此暴雪的產品線幾乎都被奧美電子引進大陸地區發行;雪樂山發行的遊戲,主要是「Half-Life」初代以及相關的資料片和模組(比如《反恐精英》),也被奧美陸續引進。奧美在巔峰時刻幾乎壟斷了大陸地區一半的單機正版遊戲份額,按影響力類比,奧美電子是如今騰訊、網易一般的業界巨擘。

今天,你當然無法想像騰訊或網易的遊戲官網設計簡陋、毫無美感,可是,奧美發行的所有正版遊戲都以醜絕人寰的美術設計著稱。美工敷衍了事地把遊戲中文名字寫在遊戲包裝盒上,字體醜陋,且時常遮擋住原有的英文Logo和藝術圖案。

妥妥的盜版碟既視感

那個時候,很多人買正版遊戲不是圖著玩,大多數人是為了收藏,結果買了奧美的遊戲,即使是價格不菲的典藏版,到手打開一看就像是買了盜版碟一樣粗俗不堪,加之奧美的售後也問題很多,不斷有玩家上網去吐槽,奧美的名聲很快就臭了。2002年,奧美甚至曝出了將CD Key重複使用的醜聞,致使正版玩家無法獲得唯一CD Key,從而不能正常在暴雪戰網上進行遊戲對戰。

一家行事如此敷衍草率,甚至違法違規的公司,也就別指望它有什麼心思真是放在遊戲上的。在奧美電子代理的時代,《Half-Life》被官方地譯為了《半條命》,準確地說,不要笑——應該叫《半條命:智鬥怪獸》!

可能奧美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後續發行的一些其他版本裡,「智鬥怪獸」字樣被悄悄去掉了

行了,就這樣,「半條命」這個名字完成了它從野雞到官方的身份轉變。到這裡,一個錯上加錯的閉環形成了:遊戲作者和媒體沒有把關嚴守,導致錯誤的譯名泛濫;媒體和網絡論壇再持續發酵,讓錯誤的譯名不斷重複,建立品牌效應,直到它被官方扶正。

洗白

當錯誤發生的時候,沒有一個鏈條是無辜的。但如果追究錯譯的責任,作者可以賴給媒體,媒體可以賴給網絡,網絡可以賴給發行商——畢竟「官方態度」最關鍵嘛。可是,為什麼遊戲要叫做「半條命」?以奧美的認知水平,他們大概也是不清楚的。

當一個英文半吊子的寫手不查字典就把「Half-Life」譯成「半條命」的時候,一個延續20多年的謬誤開始了。讓我沒想到的是,在這之後的歲月裡,這個譯名的擁躉們還非常之多。為了給「半條命」辯護,他們打的「補丁」也一直在進化。

我曾在某盜版玩家雲集的××論壇上與人論戰「半條命」這個譯法的不合理之處,最後引出了論壇的主人現身回應。這位兄弟當然是「半條命」的鐵桿支持者,他自己親口說,他堅持使用這個名字的理由是這樣兩條:

1.「半條命」被當時的正版代理商奧美電子所採用,具有合法身份。2.「半條命」是一個非常貼切的譯名,比喻在這個激烈的FPS遊戲裡,玩家們血拼之後「只剩下半條命」。

你知道這當然不值得一駁,在討論合理性的時候強調正當性,本身就十分虛弱。尤其是,「Half-Life」系列以劇情和巧妙的解謎元素著稱,激烈程度遠不及同時代的《毀滅戰士》或是《雷神之錘》,如果把「Half-Life」比喻成「激烈戰鬥後只剩下半條命」,那麼那些高強度、快節奏的FPS遊戲是不是應該改叫《沒有命》才貼切呢?

可悲的是,「半條命」的故事延續了很多年。2004年年底,《半條命2》正式發售,中國大陸地區的代理仍舊是陰魂不散的奧美電子。這一次,也許是出於Valve對遊戲本地化的全新要求,奧美不但將《半條命2》的遊戲內容全部漢化,還找了上譯廠的著名配音演員們為遊戲角色們全程中文配音。這項工作原本是本地化領域劃時代的一件大事,看起來好像也下了血本,最終卻被奧美機翻風味的漢化文本毀掉了。

在整個遊戲進程中,如果你開了中文語音,那麼可以說聽到的全是中文,看到的全是漢字,可有些話你會看不太懂,甚至只看中文搞不太明白遊戲裡到底發生了什麼。按我的理解,漢化組的工作大概是這樣展開的:他們先將所有英文扔進機翻軟體裡,導出一份粗略的文本,然後把那些太過分的話又潤色了一遍,但是沒有代入遊戲中去充分測試,檢驗上下文,以至於遊戲裡的不少對話遠遠不止是翻譯腔太重,而是像雞同鴨講,驢唇不對馬嘴。

很多玩家不得已打開了英文字幕,或者把字幕改成繁體中文,勉強對付著打了下去(《半條命2》的字幕文件是個TXT文檔,在Windows下直接可以打開)。而我更加憐愛資深的配音演員們,因為他們基本上屬於拿錢辦事,配音結束了應該也不知道自己配了些什麼……

第一句臺詞就非常拗口

考證

我知道反對者們已經嗷嗷等著反駁我了,甚至他們的理由我大概也清楚。第一條,就是「你改成《半衰期》那大家都不知道是啥了,將錯就錯唄,而且,遊戲名稱的翻譯需要朗朗上口」。

遊戲名字需要朗朗上口,這我並不反對,但在朗朗上口界,為了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如果考慮不周,那就很不妥帖,教訓也是慘痛的。我國港臺地區長期把《光環》譯成《最後一戰》,瞧瞧現在,都出到《最後一戰5》了……

講真,「最後一戰」還是很符合《光環》初代故事背景的,這個譯名只是欠缺點長遠考慮,並不是意思完全不沾邊(圖片來自《光環:復刻版》)

第二條反駁就比較厲害了,這個論據反覆在關於譯名的論戰裡被提及,並且被寫在一些中文百科頁面上。簡單來說,就是官方性質的出版物《Half-Life 2: Raising The Bar》中提到過,「Half-Dead」(半死不活)是曾經被考慮過的遊戲名稱。因此,有人認為,「半條命」不能稱之為誤譯,「Half-Life」的命名具有雙關含義。

這條反駁的水平比朗朗上口要高一些,因為它好像抓住了翻譯中的信達雅原則,還考慮了雙關的取捨,看起來很有道理。問題在於,書裡的原話是這個意思嗎?

我打開了這本全美最大遊戲攻略書發行商Prima Games在2004年出版的官方設定集,在第31頁找到了這個觀點的原始出處。

《Half-Life 2: Raising The Bar》

我把這句話放大,它是加布·紐維爾自己說的,權威性毋庸質疑。

局部放大

G胖說:

「在為遊戲選擇名稱時,我們試圖建立一個標準:它需要契合主題、避免陳詞濫調,並且令人印象深刻。我們集思廣益,然後選擇了『Half-Life』這個名字。我們想要傳達一種科幻感,一種更成熟的感覺,而不僅僅是追求一場射擊大賽,它應該有更豐富的體驗和更發人深省的東西……所以,就是『Half-Life』了。我們思來想去,覺得很酷,我們也試過『Half-Dead』行不行。(其實)我們考慮了上百個不同的名字,但『Half-Life』是很快就蹦出來的那一個。」

這段話的意思很明確:

1.「Half-Dead」是曾經考慮過的上百個名字裡的一個,但絕不是正式被採用的那個,所以,「半死不活」含義的合法性無從談起。2.遊戲的名字要傳達「科幻感」,要有「豐富的體驗」和「發人深省的東西」,所以,半條命?智鬥怪獸?我快黑人問號了。

我們知道,在新聞界或是翻譯界都有個「名從主人」的原則。新華社翻譯外國人名、地名時有一套完善的標準,但如果「漢城」改名「首爾」,或是某個外國名人給自己起了一個中文名字,那麼就算多麼不情不願,也應該在翻譯時尊重主人的選擇。在討論「Half-Life」時也是同樣的道理,首先我們應該清楚開發者們是怎麼想的。

退幾步講,即使勉強推測當年G胖取名字時考慮到了雙關這一層(請注意,這個前提也是假設的),那麼他側重的那一層意思理應也是更具內涵和科幻感的「半衰期」,而不是「半條命」。可關鍵是,如果要搬G胖語錄當救兵的話,G胖在這段話也沒提什麼雙關含義呀,不是嗎?

你當然仍舊可以相信「半條命」是個偉大的翻譯,也可以認為我對這段話的解讀並不正確,可我也很想知道,如果「半條命」是對的,如果G胖的話被我曲解了,那1998年的譯者們是如何事先預知G胖在2004年的表態的?難道是超時空的心有靈犀?

這本書裡還提到,戈登·弗裡曼的名字靈感來自於著名的美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也就是戴森球構想的提出者,這位老人今年2月以96歲高齡去世

如果從「信達雅」的角度去考察,中國港臺地區的譯名《戰慄時空》還是比較貼切的,畢竟這講的的確是個跟時空破裂有關的故事

好吧,說到「超時空」,我想起了另一個哭笑不得的例子。史克威爾1993年出品的RPG遊戲《Chrono Trigger》(日文名《クロノトリガー》)在我國港臺地區被譯為《超時空之鑰》,即《超時空之鑰》。有些朋友不認得繁體字,把「鑰」字(「鑰」的繁體)讀成了「輪」,於是,很多人把遊戲稱為《超時空之輪》。實際上,遊戲原名中的「Trigger」或「トリガー」跟「輪」的含義完全不沾邊。

本來,今天的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已經正本清源,在《Chrono Trigger》推出手機版時把官方遊戲名定為《超時空之鑰》,但是有一天,當玩家打開App Store或Google Play,忽然發現它的繁體版名字維持不變,簡體中文版名改成了《時空之輪》……

Google Play裡的遊戲介紹

觸樂當時發的微博。留言中覺得無所謂的人很多,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錯誤的譯名總會有市場

當沒有任何道理可講的時候,反對者們其實還有一個立於不敗之地的終極理由:遊戲的名字和含義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遊戲好玩啊!

很奇怪,既然名字沒那麼重要,您反對我幹嘛呢?

值得欣慰的是,在2020年的今天,曾經不幹人事的奧美電子已經倒掉了,Valve出品的全新「Half-Life」系列遊戲的官方譯名被定為《半衰期:愛莉克斯》,Valve在Steam上將這個系列的前作們改稱為「半衰期」。越來越多的媒體同行也隨著Valve的官方譯名,開始把遊戲叫回它原本的名字。其實不必再過多爭論了,既然「官方譯名」是可以拿來撐腰的,那麼這一次,就繼續讓官方的力量發揮作用吧。

感謝撥亂反正的漢化者們。

「半衰期」系列簡體中文官網

相關焦點

  • 當《半衰期》被譯成《半條命:智鬥怪獸》丨觸樂
    在奧美電子代理的時代,《Half-Life》被官方地譯為了《半條命》,準確地說,不要笑——應該叫《半條命:智鬥怪獸》!可能奧美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後續發行的一些其他版本裡,「智鬥怪獸」字樣被悄悄去掉了行了,就這樣,「半條命」這個名字完成了它從野雞到官方的身份轉變。
  • 粉絲來教你怎麼做出次世代《半條命》 | 杉果好周道
    負責這個項目的神谷英樹曾經提到,該項目是前所未有的、100% 屬於白金工作室的遊戲,無論是世界設定、玩法設計、故事走向,白金全權掌握.。換言之,這是 Project G.G. 白金他們自己的「特攝英雄」,也許從類似題材作品中汲取過靈感,但最終成品肯定是風格自成一脈的,就像之前的《神奇 101》是白金版本的「正義聯盟」、《紅俠喬伊》是白金版本的「漫畫英雄」。
  • 《半條命》開啟Steam免費遊玩,還有這些射擊遊戲也很可!
    包括《半衰期》/《半衰期 2》/《半衰期 2:第一章》/《半衰期 2:第二章》/《半衰期:針鋒相對》/《半衰期:藍色沸點》/《軍團要塞經典版》。據悉,此次玩家特惠是為了配合在《半衰期:愛莉克斯》發售時同步上線的2007年《半條命》首款作品,官方特別開啟的慶祝活動。
  • 半條命系列新作《Half-Life: Alyx》一款真正基於VR開發的遊戲
    文章轉載自:百家號/遊樂玩說V社不數3,《Half-Life》(半條命)系列遊戲常年佔據玩家心中的最佳遊戲之一,最初的CS射擊遊戲也是基於半條命的MOD出現的,自從2007年推出《半條命2:第二章》以後,該系列的續作一直沒有消息,多年不見的《半條命》系列時至今日終於有了續作,但是V社官方更願意稱之為《半衰期:愛莉克斯》
  • 【短訊】電影姜子牙撤檔丨半條命新作確定發布丨刺蝟索尼克定檔
    今日,電影姜子牙官方微博發布通告,因疫情爆發,經過慎重考慮,電影將退出春節檔,擇日上映。並且自中午開始,該檔期原有的7部影片陸續在微博宣布撤檔,短期內,春節檔電影已全部撤檔。近日,據IGN報導,V社新作《半條命:Alyx》(官方譯名《半衰期:愛莉克斯》)已經完成,且不會跳票。該作將於今年3月份發售,國區售價為163元,現提供預購優惠,僅需147元。與此同時,V社也在steam上發起了《半條命》系列免費暢玩活動,沒玩過該系列作品的玩家可以盡情暢玩,本次活動將持續到《半條命:Alyx》發行前。
  • 聊一聊《半衰期》:在G胖的微笑背後,是一名百萬富翁的遊戲夢
    《半衰期2》真實的物理效果與表現力,《半衰期》初代的優秀劇情與可玩性,讓這個系列都在對應的時代裡都具有著極高的影響力。今天我們就來回到千禧年之前,聊一聊《半衰期》是怎樣被創作出來的。而因為其「Half-life」的英文,被中國玩家翻譯成了《半條命》,直到《半衰期:愛莉克斯》的公布,才有了官方中文遊戲名。
  • 《半衰期:愛莉克斯》個人通關感想分享
    在《半衰期:愛莉克斯》這款遊戲中,有很多的小夥伴都還在觀望是否要入手遊戲,畢竟一套VR設備的價格還是不低的。玩家「Euhayuu」分享了自己通關之後的感想,對此感興趣的小夥伴就來看看吧。《半衰期:愛莉克斯》個人通關感想分享:用了十多個小時終於把半條命:alyx通關了。wdnm這根本不是什么半條命1.5而是正統續作啊!
  • 情懷聯動 半條命Alyx主題包正式加入CSGO
    時隔12年後,Valve終於發布了「半條命」系列VR新作《Half-Life: Alyx》。作為反恐精英系列的源頭,這絕對是老一輩玩家難以忘記的情懷。
  • GameSpot 2020 遊戲《半衰期:愛莉克斯》 向玩家傳遞了強有力的信息
    年最佳遊戲,在經過一周的篩選後,GameSpot最終在12.17(北京時間12.18)宣布,GameSpot 2020年度最佳遊戲為《半衰期:愛莉克斯》。2020年度最佳遊戲為《半衰期:愛莉克斯》。《半衰期:愛莉克斯》在各個方面都很出色,將玩家推向獨一無二的境界。     《半衰期:愛莉克斯》的冒險比之前的作品更能引起共鳴。你觀察探索周圍環境的方式,以及將故事拼湊在一起的方式,都使故事更加個性化。     作為一個像是《半衰期》這樣的大IP,將遊戲推向虛擬實境,是一個大膽的想法。
  • 《半條命2:第4章》幕後遊戲畫面曝光
    本文轉自【3DMGame】;經過多年的沉寂,今年《半條命:Alyx》終於為這個系列續寫了新篇章。不過玩家們始終都還在等待《半條命3》,甚至是《半條命2:第3章》。不過根據最新發布的一部紀錄片介紹,其實《半條命2:第4章》都曾經初具規模。
  • 在《半衰期:愛莉克斯》的討論帖中,Artifact再次被「鞭屍」
    第一時間獲取與眾不同的遊戲資訊盡在3DM微博:3DMGAME官方微博 / Bilibili:3DM官方頻道
  • 半條命、輻射4、上古捲軸5!
    》這種重量級IP在今年也推出了新產品——《半條命:愛莉克斯(Half-Life:Alyx)》。作為《半條命》系列的回歸之作,該作的核心玩法體驗是為VR「量身打造」的,從而構建了一個「真實」的半條命世界。而V社也秉持著「不出三」的理念,使《半衰期:愛莉克斯》的故事發生在《半條命1》與《半條命2》之間。
  • 歷史上的今天:半條命 2,求生之路 2 (11月16日)
    2004:《半條命 2》《半條命 2(Half-Life 2)》於 2004 年 11 月 16 日發行,是 Valve 花費超過四千萬美元,歷時五年開發出來的科幻第一人稱射擊遊戲
  • 薛丁格的《半條命3》
    《半條命3》是否真的存在?  2014 年底,Game Informer 的執行主編安德魯·萊納(Andrew Reiner)迫切的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他動用自己的所有人脈,給圈子裡的 20~30 個人發送了郵件,這些人要麼是現任 Valve 員工,要麼曾經是 Valve 員工,萊納覺得總能挖出零星半點的消息。
  • 《蟻人 2》官方中文名公布:「黃蜂女」有那麼點意思
    迪士尼今年的兩部大片《蟻人2》和《星球大戰韓·索羅外傳》近日宣布了官方中文名,據時光網的消息,《蟻人2》定名《蟻人2:黃蜂女現身(Ant-Man and the Wasp)》,《星球大戰韓·索羅外傳》的官方名為《遊俠索羅(Solo:A Star Wars Story)》。
  • 2020 Steam大獎速遞丨《半條命:愛莉克斯》獲2020年度最佳VR遊戲
    發行日期:2020年3月24日開發商:Valve發行商:Valve售價:122元人民幣(原價163元人民幣) 《半條命:愛莉克斯》可能是P君在2020 V社的大名想必P君不用多說,《半衰期:愛莉克斯(Half-Life:Alyx)》是V社旗下《半衰期》這種重量級IP在今年推出的新作。作為《半衰期》系列的回歸之作,該作的核心玩法體驗是為VR「量身打造」的,從而構建了一個「真實」的半條命世界。
  • TGA 2020候選名單公開 半衰期與英靈殿無年度提名
    令玩家感到意外的是,《星球大戰絕地:隕落的武士團》、《刺客信條:英靈殿》與《半衰期:愛利克斯》並沒有成功參加到年度遊戲的角逐當中。以下是官方公布的投票規則和各獎項的闡釋,以及獲得提名的具體名單:規則闡釋:-2019年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發行的遊戲(例如《星球大戰絕地 隕落的武士團》)有資格獲得今年的獎項。
  • 絕望與希望:《半衰期:愛莉克斯》的幕後開發故事
    沃爾帕此前曾為《半衰期2》《傳送門》和《求生之路》編寫劇情,不過《半衰期2》的故事情節由該系列首席編劇馬克·雷德洛主導,後者已於2016年宣布從Valve退休。在《半衰期:愛莉克斯》項目中,沃爾帕、傑伊·平克頓和來自Campo Santos工作室的西恩·瓦納曼共同為遊戲撰寫故事。
  • 阿慶嫂與刁德一智鬥的背後
    現代京劇《沙家浜》中有一段阿慶嫂和刁德一智鬥的場面,堪稱經典。這段智鬥中充分顯示了阿慶嫂的智慧、刁德一的奸詐。但狐狸再狡猾也鬥不過好獵手,阿慶嫂最終勝利掩護十八個八路軍傷病員,完成了任務。只是這段充滿戲劇性的情節讓很多人沉醉,當然背後很多東西是很微妙的。
  • 侵華戰爭時期,日本人給自己取中文名,聽到讓人笑掉大牙
    導語:侵華戰爭時期,日本人給自己取中文名,聽到讓人笑掉大牙我們都知道,取名也是一個技術活,如果比較講究的話,對選字相當重要。有的地方還要按照輩分來,所以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取到好聽名字的可能性。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入鄉隨俗,也給自己取名字,結果讓人笑掉大牙。一般來說我們的人都會被固定姓氏,每個地方的姓氏都有區別,甚至一個地方有三四個姓,而日本對于姓氏的觀念不多,所以不在乎因此就隨便套上去,比如像「狼大帥」或者是葛山衫這類型的,在他們看來這種名字非常好聽,同時也比較容易讓人認為是「中國人」有利於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