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忠告:「鄰居三不要,親戚三不交」,注意了!

2021-02-07 儒釋道直播講堂

啟迪智慧 溫暖心靈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聖人孔子對待朋友的態度,只要是志同道合之人,即便相隔千裡,也能成為摯友。

不過在《論語·季氏篇》中,孔子也告誡我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闢,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孔子認為,交朋友應該選擇正直、忠義、誠實、博學之人,這樣的朋友能夠相互幫助、學習,共同進步,是有好處的。

反之不能與阿諛奉承、兩面三刀、油嘴滑舌之人交往,否則容易走上歪路,對自己沒有一點好處。

古人的忠告即使在當下,仍然是至理名言。其實不僅交友要謹慎,在生活中其他的人際交往中,同樣需要謹慎而行,比如鄰居和親戚關係。

俗話說:「鄰居三不要,親戚三不交」,對於如何與鄰居和親戚相處,哪些人不可交,老祖宗早就給出了忠告,今天我們就來具體看一下。

鄰居三不要這樣的對話,相信很多人都聽到或者經歷過,特別是左鄰右舍的大媽、大娘們,每天在一起所說的,議論的都是東家長西家短。其實嘮家常本無可厚非,老話說:「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不被說。」但有的鄰居卻表面一套,背後一套,人前說的都是好話,轉過頭去,卻喜歡在背後搬弄是非,說人壞話。這樣兩面三刀之人,已經脫離了嘮家常、嚼舌根的範疇,是一種道德缺失的表現,遇見這樣的鄰居,我們還是敬而遠之的好。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生活中誰家都有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鄰居之間,每天生活在一起,抬頭不見低頭見,遇到困難了,能幫自然要幫上一把。可有些自私的鄰居,當他有事求你時,不管你是否有能力,有時間,都敢張嘴提出要求。要是你沒能幫上他,說不定還會遷怒於你,而且就算你幫了他的忙,沒準還得不到感激,因為在他心裡你幫忙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一般。可當你家遇到困難,想要找他幫忙時,那就會說出一大堆理由拒絕你,甚至對你敬而遠之。在生活中,對於這種鄰居,我們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底線,不要因為他而拖累了自己。一個心胸狹隘的鄰居,經常會抓住一件小事念念不忘,不管這件事是否已經過去好多年,但在他心中,仍然會記憶猶新,成為埋藏在心底的仇恨。如果你的鄰居是心胸狹隘之人,那我們應該敬而遠之,因為在這種人的眼中,總會抓著別人的錯誤不放。鄰裡之間一起生活,難免會發生各種小摩擦、小誤會,一般人也許過段時間就會忘了,兩家人也就能夠和好如初。但心胸狹隘之人對此則會糾纏不放,讓鄰裡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僵,最後只能形同陌路。俗話說:「血濃於水」,親戚之間,有血脈相連,是名副其實的一家人。家人之間,相互幫忙再平常不過了,但幫忙也僅限救急,而不包括救窮。特別是借錢,一定要再三謹慎。有些親戚,看到你發達了,賺錢了,就會紛紛找上門,與你攀親。為了能夠借到錢,或是得到你的幫助,他們會對你言聽計從,笑臉相迎,將你塑造成孝子賢孫的形象,不會忍心看著家人受苦。可如果錢借到手後,這些人就會變得六親不認,絕口不提還錢的事情,如果你上門要錢。那你就會成為他們口中的:「白眼狼、不孝子孫!」總之,遇到如此的親戚,還是少走動的為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如果整天好吃懶做,怨天尤人,不思進取,那我們最好還是離他遠一點的好。因為這種負能量就像有傳染力一樣,可以影響它周圍的人。人不怕沒本事,就怕沒有上進心,一個小學畢業之人,如果心中有理想,肯努力,那也能夠獲得幸福的生活。反之,一個才高八鬥之人,如果整日坐吃山空,那等待他的必將是被社會淘汰,成為一個對社會,對家庭都無用的廢人。

小吳是一個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女孩,每年只有過年時才回農村老家住上幾天。為了盡孝心,一般她都會為村裡的長輩們包個紅包,不管多少是份心意。每次長輩們拿到小吳的紅包,都會誇讚她懂事、有出息,與她家走動也很勤。有一年,小吳因為在城市買房,手頭不富裕,過年回家只給村裡長輩買了些禮物,結果這些平時和藹可親的親戚,瞬間的都變了臉,對她愛答不理,甚至拜年都沒有來她家。從那之後,小吳傷透了心,就帶著父母搬到了大城市住,很少再回村裡了。

當你有錢時,七大姑八大姨,甚至一些遠親也都會上趕著與你走動,可當你沒錢落魄時,就算主動找上門拜訪,這些親戚也不見得會給你好臉色。遇到這些親戚,做好自己就可以,能走動就走動,不能走動那就一刀兩斷。其實不論鄰裡還是親戚,在日常交往中,都應該坦誠相對,要多發現別人的優點,學會寬容別人,這樣鄰裡之間,親戚之間才能和睦。可如果要是遇到上面說的六種人,我們按照孔子所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對他們敬而遠之!

可如果要是遇到上面說的六種人,我們可以誦持經書,把功德回向給他們, 幫助他們擺脫內心的貪嗔痴。

圖文轉載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告知刪!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文章轉載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告知刪!

相關焦點

  • 「鄰居三不要,親戚三不交」何意?老祖宗給予後人的忠告,很實用
    交到了不該交的朋友,會改變自己一生的軌跡,甚至會讓自己誤入歧途,所以說交友一定要謹慎。而古人很久以前就對如何交友提出了自己寶貴的建議,可以說古人通過數代人的人生經驗總結的智慧是非常受用的,可以讓我們受益一生。而古人對於我們如何交友就提出了「鄰居三不要,親戚三不交」,對於如何與鄰居和親戚相處,哪些人不可交,老祖宗早就給出了忠告,今天我們就來具體看一下。
  • 「鄰居三不比,親戚三不走」,老祖宗的告誡直指人性,利家庭運勢
    在處理鄰裡關係和親戚關係上,流傳著這麼一句俗語,就是:鄰居三不比,親戚三不走。那麼,鄰居之間有哪三樣不能比呢?又是哪三種親戚不適合多走動呢?我們來具體聊聊吧。第二、親戚三不走再來說說三不走的親戚,首先就是不走勢利的親戚。這類人就是以利相交,你混的好的時候來巴結你,你混得差的時候就會遠離你,甚至貶低你。
  • 「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是啥意思?老祖宗看透人性的忠告
    這些俗語,便是他們看透人性,看透人心的總結,老祖宗用這些話來忠告我們,生活中那些事能做那些事不能做,那些人可交,哪些人不可交。 比如"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這樣的話,可能很多人聽過"有錢不進三地",但更加經典的下半句"沒錢莫近兩人"卻有很多人沒聽過。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這兩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 「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老祖宗一句話,道清人情冷暖!
    俗語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雖然有些聽上去土裡土氣的,但它蘊含的道理卻很深刻,例如下面這句「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雖然簡單明了,但卻把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說得一針見血。三、不比孩子都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鄰裡之間如果總是把自家孩子拿出來比來比去,這樣做不僅會傷了彼此之間的和氣,還會讓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擊。所以無論是為了孩子的成長還是為了鄰居之間的關係,都不要把孩子當成比較的工具。
  • 老祖宗:人到了50歲,就不要和2種親戚來往了,謹記避而遠之
    老祖宗:人到了50歲,就不要和2種親戚來往了,謹記避而遠之!一:借錢不還的親戚,只會損害自己的利益生活中,人人都會有遇到困難的時候,而肯定會向身邊人伸出手,希望得到幫助,這無可厚非。但是如果遇到那種借錢不還的親戚,還是保持距離好。特別是到了五十歲這個年紀,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事業,任何決定都不僅僅影響到個人,還會影響到自己的家庭。
  • 老祖宗忠告:「人過四十,兩不動,三不換,三不碰」,中年要謹記
    不管你做什麼事情,都應該考慮到這些,俗語說:人過四十,兩不動,三不換,三不碰,就是這個意思,這也是老祖宗對我們的忠告,那麼,該如何來解釋呢?人過四十,兩不動:1、工作不動人到了中年,工作越穩定越好,因為到了這個年紀,很多人都坐上了領導的崗位,工作也沒有年輕時那麼辛苦了。
  • 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老祖宗留下的忠告!
    對於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祖訓與家風,他們會將其牢記於心,並且按照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辦事。農村人是非常重視宗祠與祖墳的,每當家中有長輩去世的話,他們定然會為逝者挑選一塊風水寶地,用來當作他們棲身的墓地。除了清明節,中元節這些傳統祭祖節日以外,他們也會定期地去祭拜故人並修葺墳墓,而且絕不允許祖墳旁邊雜草叢生,或者墳墓塌陷這些情況的發生。農村人為什麼如此看重祖墳呢?
  • 農村俗語:「親戚只怕親戚窮,鄰居只怕鄰居富」,包含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親戚只怕親戚窮,鄰居只怕鄰居富」,包含什麼意思?這句話其實很簡單,也很容易理解,並且很符合當代國人的人性特點,包括所謂的農村人和城市人,這是大多數人性骨子裡面不能抹除的陰暗一面,不管大家如何在表面上大做文章,標榜自己光明磊落,可是現實的人際關係卻是現實的非常殘酷。
  • 古人忠告:「人窮不省三錢,落魄不串三門」,究竟是什麼意思?
    當你貧窮落魄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古人曾給出忠告:「人窮不省三錢,落魄不串三門。」究竟是什麼意思?一、人窮不省三錢不管在哪個年代,錢都非常重要,從而有「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說法。追逐財富無可厚非,只要通過正當途徑賺錢,用起來也心安理得。
  • 「親戚只怕親戚窮,鄰居只怕鄰居富」,有啥深意?專家:處世哲言
    從儒家思想來看,芸芸眾生大概都是「小人」,所以本著「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的思想,我們也不應該忘記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利」,至少不能罔顧他人之「利」。 比如有一句俗語叫:「親戚只怕親戚窮,鄰居只怕鄰居富。」就很有意思,那麼這句俗語有啥深意,有何道理呢?對此專家表示,這是處世哲言,早些領悟少吃虧。我們一起來品鑑一下吧。 02 首先我們來看「親戚只怕親戚窮」。所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說到底就是勢利。
  • 大年初一走親戚有講究,老祖宗留下三個禁忌,年輕人還知道嗎?
    大年初一走親戚有講究,老祖宗留下三個禁忌,年輕人還知道嗎?再過一個星期就是除夕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做好迎接新年的準備呢?可以趁著新年的時候買自己看中的新衣服,小孩子也能肆無忌憚的吃喜愛的零食。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家庭保留著大年初一去親戚家拜年的習慣,通常去的都是一些平時來往密切的親戚家裡,或者是一些家裡有上了年紀的老人的家裡。
  • 老祖宗忠告:「人過中年,一定要和這三種親戚保持距離」
    人到五十需明白,和這三種「親人」保持距離,親戚關係會簡單很多。有借無還的親戚,太自私生活中遇到困難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因為誰也不敢保證一生永遠順利。尤其是帶有血緣關係的親戚之間,相互幫忙本來也是一件無可厚非之事,但是在提及錢財的問題時,總會出現一些問題。
  • 老祖宗忠告:人到五十,這三種「親人」不要來往了,躲得越遠越好
    老祖宗忠告:人到五十,這三種「親人」不要來往了,躲得越遠越好在中華大地上生活了百萬年的猿人子孫們,在與天地拼搏的漫長歲月裡發展為新人,並給他們億萬的後裔留下來了1份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俗語便是當中其一!俗語全是來自生活,是老祖先在平常的日常勞動中,歸納出來的許多經驗總結。俗語,話淺理不淺,語俗智不俗。
  • 老祖宗的忠告:一個家庭,成員牢記四條天規,往往預示著興旺發達
    在家風的形成和家庭成員的行為規範上,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引人發醒的忠告。一般來說,一個家庭,成員牢記以下這四條天規,福氣會不請自來,也往往預示著家運會興旺發達。一、「雨澤過潤,萬物之災也;情愛過義,子孫之災也。」——(明)呂坤《呻吟語》釋義:雨雖能滋潤萬物,可要是下得太多,卻會導致災難;假如父母對子女過於疼愛,也是子女的災難。
  • 新年怎麼招待親戚?老祖宗說:茶七飯八,酒十分,教你待客的講究
    新年怎麼招待親戚?老祖宗說:茶七飯八,酒十分,教你待客的講究春節是走親訪友的好日子,借著這個舉國歡慶的機會親戚朋友們可以走動走動、聯絡聯絡感情。有些地方講究大年初二開始走親戚,從娘家開始,家族比較大的走一圈可能得好幾天。
  • 俗語「打工不去親戚家」,其實後半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良言要牢記!
    做生意的人家都會有這樣一個煩惱,當你生意紅火時,總是會有親戚想要分一杯羹,他們或是拿著錢來要求入股,或是想要替自己家的某位親戚在你的店中謀一份職位,這使得你左右為難,一邊是利益,一邊是親情,到底要選擇哪一方呢?
  • 俗語「人到四十,三不喝,三不去」謹記老祖宗的忠告才能越過越順
    俗語「人到四十,三不喝,三不去」謹記老祖宗的忠告才能越過越順!在我國古老悠久的文化中,有這麼幾種文化堪稱經典,那就是諺語和俗語。這些語言便是人們從日復日一的社會生活中,不斷吸取經驗總結出來的話糙理不糙的道理。
  • 老祖宗忠告:人生將要發達富貴的二個「祥兆」,若你有一個,恭喜
    老祖宗忠告:人生將要發達富貴的二個「祥兆」,若你有一個,恭喜「心存濟物是富相,謙卑含容是貴相。」曾國藩是立過大功大業的人物,而且為後人留下來了很多寶貴箴言。後世有許多家族都以曾國藩的話作為家訓,讓後人代代奉行,並盼望自己的後代子孫也可以傳承曾國藩的優良作風,家業欣欣向榮、長盛不衰。
  • 你知道什麼是好鄰居、好親戚嗎?這3個檢測判定方法,拿去實踐吧
    對於好親戚,我們自然不必再描述,你快樂、幸福的時候,他們很少聯繫你,當你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他會是第一個出現在你面前的人。那麼什麼樣的鄰居值得我們一生交往,什麼樣的親戚值得我們一世走動呢?擁有以下三個方面特質的親戚和鄰居,值得我們珍惜與珍愛。
  • 老祖宗的忠告:人到五十,這二樣儘量少碰,容易招惹黴運,別好奇
    年少的你不知世事,也不知道為誰而活,但五十歲的你,心境也已經放下,這是真正的為自己而活。當然並不是說人生就已經這樣了,人生嘛,哪個時段都要經歷一些大大小小的「坎坷」,否則那也不叫人生。很久以前,古人就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為人處世的智慧。經過千年歲月的洗禮和時代的考驗,它們仍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