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說電影:愛電影的人總會遇到
董文欣:濟南百麗宮影城經理、電影資深愛好者
必須得說一說《進京城》。雖然這部片如預期票房很差,8000萬元的投資必定是血本無歸了。當下,好電影拿不到好票房,已經司空見慣。這篇文章也註定在電影市場裡只能掀一場死水微瀾。但是,我依然希望盡我所能,為一部片子奔走呼喊,能多爭取一個觀眾進電影院,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勝利。
對那些依然遲疑著不願進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的觀眾,我想說一句:你錯過了這部電影,也就錯過了2019年中國電影最好的表演。別再在將來的時候在網上留言說什麼欠富大龍一張電影票錢!現在的你,就可以進電影院看到他的嶽九,那就趕緊去買一張票,到大銀幕感受富大龍的的好,感受極少的國產電影能給你帶來的感動!
《進京城》講的是京城發韌,揭開京劇興盛的起因。
影片故事以大武生汪潤生的成長為主線,講了著名旦角嶽九,為人陷害,被迫離京南下揚州。而十年以後,乾隆八十大壽,各地戲班進京賀壽,嶽九借汪潤生所在的春臺班進京,引發了一場波瀾。在與嶽九的交往,以及皇親鳳格格的指點下,汪潤生漸漸成長為一代名角。
導演胡玫說汪潤生的經歷在電影裡是一根線,穿行在故事中,串連起了一系列的京劇往事與京劇人生。
在片中,汪潤生的成長,除了師傅的敦敦教導,戲劇名旦嶽九以及皇親貴胄鳳格格的言傳身教,對他的內心觸動最甚。一個戲痴,一個戲迷,與汪潤生在京劇歷史中最重要的時刻相遇,碰撞出一曲高山流水、莫逆之交激越、深沉的心靈樂章。
富大龍長得越來越好看,因為內心越來越充盈!
看完《進京城》,無人不誇富大龍飾演的嶽九。富大龍演繹的嶽九,雖然不是片中的主線人物,卻光彩奪目,成為本片的靈魂。可以說,如果沒有富大龍的嶽九, 這部電影就沒有了神。
此前對富大龍飾演旦角還有些不太放心,畢竟外形和內在都挺爺們的一個演員,如何能演整日舉著蘭花指的柔美旦角呢?
但看罷電影,完全被富大龍的演技折服。甫一亮相,那婉轉的蘭花指,飄逸的水袖,婀娜的身姿,一舉手一投足,在舞臺上都是妥妥的女人啊!
特別是傍晚在豆子上練功那段,步伐翩躚,身段窈窕,形如水,動如柳,美到柔到骨子裡。那一刻突然想起了當年坊間對梅蘭芳大師的評論:」男人皆予娶,女人皆予嫁。「男旦名角顛倒眾生,莫不如此!
此前中國電影史上不乏戲曲題材的佳作,如《舞臺姐妹》、《霸王別姬》等,特別是後者,儼然是中國電影的最高峰,而片中張國榮飾演的旦角程蝶衣,更備受讚譽。珠玉在前,同樣飾演男旦,富大龍的嶽九難免被人拿出來與張國榮進行比較。而觀罷電影,衷心的說,各有千秋。
《霸王別姬》與《進京城》立意不同。如一位影評人所講:《霸王別姬》講的是戲曲之所以衰,而《進京城》則講的是戲曲之所以盛。對於影片主要人物程蝶衣與嶽九刻畫的角度,也大有不同。
程蝶衣外表是男人,但內心卻是女人,對師兄愛恨交織,糾纏了一輩子,又在歷史的變遷中不斷沉浮、掙扎,最終自裁絕於不能容於他的世道。
富大龍則給嶽九特意加了一句臺詞:「我演的是旦角,但我不是一個娘們!」
一語道出了他內心剛直,堅毅的男兒本色。這與此前程蝶衣等男旦柔弱的形象產生了對比。影片最後嶽九的絕唱,演的是上陣殺敵的刀馬旦,威風凜凜,剛柔並濟,也突出了嶽九的外柔內剛。
《進京城》中富大龍對嶽九這個人物的刻畫,突出了兩點。
一是對戲的」痴「。
這也是《進京城》整部片子著墨的重點,也是與很多同題材的電影不同之處。以往大多數戲曲題材的影片講的是藝人戲外的人生,而《進京城》則講的是藝人戲內的人生,講的是他們如何通過不斷的努力與領悟,成長為名角的過程。所以,影片用了大量的篇幅講他們的行規,講他們平時如何煉功,如何交流藝術心得,如何以戲曲安身立命,為戲痴狂。
在嶽九身上,對戲的」痴「,從生活的小細節,到舞臺上的表演,處處都在。劇本對嶽九被驅趕出京到再進京城的內心波瀾講述的不多,更多的是講他對於戲曲表演的揣摩。在他心中,戲比天大,除了唱戲,萬事都如身外之物,既便是身陷囹圄,即便是生命到了最後時刻,也要捨命上臺,「誰也不能撤了我的牌子!」
二是對世情的「傲」。
著名影評人鸚鵡史航說富大龍演的嶽九:」越是重場戲,越不愛瞪眼睛,這世道,值得看得那麼清楚嗎?就是瞄一眼,掃一眼,罷了。衰世難修道,花時不稱貧。很愛謝幕時闔目斂神嘴角那一絲微笑。「
嶽九在片中有三處笑讓人記憶深刻:電影一開場,嶽九被人陷害唱粉戲,一道旨意就讓他被貶出京。他坦然面對,拒絕與宵小之輩做任何周旋,淺笑與戲班班主拱手道別,毅然攜一小童冒雪離京;後因違旨進京演出被抓,其他人驚慌失措,他卻坦然喝茶,微笑靜等解差前來;出獄後為乾隆演出大獲成功被嘉獎,波瀾不驚,淺笑入定,闔然長逝。
三處戲,微笑中見寵辱不驚的品格。用眼角看世情,是對這個俗世紅塵的輕蔑與淡然。除了不能唱戲,九爺對於這個世道中的起起落落,全都不看在眼裡,所以內心才比常人更加篤定。
嶽九對戲的」痴「,對人世的」傲「,在人格上,舞臺上都對汪潤生有高山仰止的垂範作用,而與嶽九的交往與同臺合作,也讓汪潤生明白了戲演到化境靈魂附體的痛快,也讓他由一開始看不起唱戲,漸漸品出了演戲的滋味,成為嶽九那樣的戲痴。
而看完《進京城》,我有一個強烈的感受:富大龍演嶽九,完全是本色演出。電影內外的富大龍,就是嶽九本身啊!
富大龍不開微博,除了電影上檔的時候也不接受採訪,自願讓觀眾記不起他本人,只記起他的角色。有戲就認真的演,沒有戲,甚至去當快遞員。當年以班級最優異的成績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演了二十多年的戲,從來沒有大紅大紫過,演戲賺的錢,連北京的房子都買不起。但是從電影《天狗》、《紫日》等電影,到電視劇《大秦帝國》,他的每一個角色都讓影迷難忘。而到了今日的嶽九,雖仍然沒有成為一線演員,但圈裡那些譁眾取寵之輩,面對他的表演,哪一個敢不肅然起敬?
《進京城》裡,所有的戲曲表演,都是富大龍親自上陣,沒有一個鏡頭是替身完成。而當時選角的時候,也有不少和富大龍一樣是曾經學過戲的,但是他們練到一半就自動放棄了,沒有富大龍的韌勁兒和狠勁兒。現實中為戲瘋魔的勁兒,放到了電影中,富大龍就是嶽九,嶽九就是富大龍,演員和角色合二為一,也就成就了一個電影的傳奇!
《進京城》這片子,講的是乾隆年間戲曲界的往事,卻處處透著當下各種現實的描述與批判。可惜的是,當下的電影圈不像當年的戲曲界,有那麼多懂表演的知音。嶽九比起富大龍,雖然經歷更加的坎坷,但熱愛其表演的觀眾眾多,九爺名頭在戲迷當中震天響,連高高在上的皇帝也為之傾倒。然而富大龍有嶽九的功力,卻在當下難尋知音。
這世道,對於好演員不公啊!想一想,就覺得挺悲哀的!
說起知音,就要講一講《進京城》裡的鳳格格。
這個人物,我覺得功能性挺強。她的出現,是為成就汪潤生的。若無她的各種提攜,就沒有汪潤生最後的大成。她雖言語不多,但是字字千斤,對汪潤生人格的塑造起著醍醐灌頂的作用。
特別是那段臺詞:「你若不是個唱戲的,我都不會看你一眼!我從來沒有看低過你,你也別把自己看低嘍!」一個是身份高貴的皇族,一個是低到塵埃的戲子,因戲結緣,因戲生情。戲裡的汪潤生,是鳳格格心中的蓋世英雄,因戲他們平等地站在了一起,一同念那段《牡丹亭》的「卻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也因為保留戲裡的那份高貴與純粹,他們發乎情,止乎禮,成為遙遙相望的一生知己。
馬伊琍的表演和臺詞給鳳格格這個人物特別的加分,演出了閨中女子表面波瀾不驚,內心卻千折百回的矜持與哀怨。鳳格格遺世獨立,內心和身份一樣的清雅高貴,愛戲,懂戲,正因為懂,所以才不願與汪潤生的關係來得一絲的褻瀆。在片中,鳳格格特別提到汪潤生演的是聖人關公等蓋世英雄,平時就戒了蔥姜蒜這些有異味的食物,這也側面點明了鳳格格不願讓汪潤生陷入與自己情感糾葛的原因,因為她要他保持身心乾淨,才配得起演那些堂堂正正的人。
鳳格格這個角色其實是一個群體的代表。縱觀京劇三百年的發展歷程,京劇票友對於京劇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京劇從鄉間小戲到登入廟堂,與唱戲的、看戲的人之間的互動是分不開的。擁有深厚文學功底的票友對戲曲給予各種建議,甚至親自上陣的說戲、演戲,給戲曲增加了更多的高雅之氣,厚重之風,也讓藝人擁有了更多的感悟,提高了他們的藝術造詣。
這種教學相長的知音之情,也是影片特別打動人心的地方。
《進京城》除了演員的表演可以大書特書外,另一個重點是通過電影鏡頭對戲曲之美的展示。
影片中用了大量的近鏡頭和特色鏡頭,對戲曲表演的唱念坐打的細節進行了放大,而這些正是我們平時在臺下看舞臺上的表演難以觸及到的。被放大的細節,也放大了戲曲的美感,不少觀眾看完後讚不絕口,特別是不少年輕的觀眾稱第一次發現原來京劇這麼美。
戲曲的傳承在當下是一個難題,而通過電影等年輕觀眾喜聞樂見的媒介對戲曲進行宣傳,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導演胡玫和編劇鄒靜之是懂戲、好戲之人,希望將來有更多像他們這樣的人,能把我們傳統藝術的美通過好看的故事展現給我們年輕的觀眾,讓我們的傳統藝術能夠繼續發揚光大。
最後說一說本片的遺憾。
影片的主線是一代武生汪潤生的成長曆程,但是著筆的重點卻是嶽九,再加上富大龍的表演遠遠強於汪潤生的飾演者馬敬涵,這部片子的主線就顯得單薄了。如果以嶽九為主線,以汪潤生為輔,可能故事會顯得更加的厚重。
不過瑕不掩瑜,總體上,《進京城》是一部從人物到臺詞,都特別耐琢磨的作品。它在藝術造詣上雖難以抗衡《霸王別姬》,但單拎出演員的表演,富大龍的嶽九在程蝶衣面前依然熠熠生輝!
最後借著《進京城》裡的劇情送上崑曲《牡丹亭》中遊園一段,感嘆一下鳳格格與汪潤生不能相守的愛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編輯 李皓冰
(壹點號 屬娛你)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