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時光倥傯化百年為一瞬 不同時代的青春記憶

2021-01-08 搜狐網

由上至下依次為青年謝家麟、青年王蒙、青年梁曉聲、青年肖復興、陳露、陳巍。 (郭紅松繪)

  編者按

  1919年5月4日,三千餘名青年學生走向北京街頭,燎燃全中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火光。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是先賢對青年少年寄予的殷殷期望;「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是中國少年滿滿的志氣與豪情。

  青春可貴!

  時光倥傯,化百年為一瞬。一代一代的青年將他們摯誠的青春獻給歲月,獻予祖國。

  每個人走過青春,都有自身關於青春的記憶;每代人走過青春,都有他們對於青春與時代的理解。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我們組織專版,邀請生於不同年代、經歷過不同年代青春的大家撰寫同題作文,談談他們的經歷及對青春的體悟,獻與當代青少年。  

青春獻給祖國

  我於1938年考入燕京大學物理系。入校之初就見到了「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的校訓,當時談不到什麼體會。如今許多年過去,才逐漸理解它深刻的內涵,發現自己的人生軌跡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是按著這幾個字來描繪的。

  我的青少年,中國積弱積貧,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日本的侵略更是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的屈辱與災難,這種情勢使我產生了強烈的知識救國、知識強國之願望。在這想法的驅使下,我於1947年赴美留學,先後入加州理工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物理系學習。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來,我們大都摩拳擦掌,預備回國在建設中貢獻所學。1951年9月,我終於搭上克裡夫蘭總統號郵船駛離舊金山,然而中途卻被美國移民局和聯邦調查局官員截住,根據美國一項立法,美國政府有權禁止交戰國學習科技專業的學生離境,違者將受懲辦。無奈之下,我只得找工作。

  在美國,我領導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個使用高能電子束治癌的加速器,承擔這件棘手的工作使我積累了實際的經驗,也讓我建立了不懂可以學懂的自學信心。這為回到國內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自力更生地建成一臺可向高能發展的30MeV電子直線加速器提供了經驗和信心。

  1955年7月,我終於歸國。四年羈留,一朝解放,心情振奮,可以想見。

  回國至今,我一直從事高能物理,特別是加速器的研製工作。這其間,有許多波折和困難,但我始終覺得自己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1989年我到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參加國際合作研究,被問及:「你對當時決定回國後悔不後悔?」我回答:「我不但不後悔,而且感到非常慶幸!」留在美國工作是「錦上添花」,而回國服務則是「雪中送炭」。希望自己能對生我育我的祖國作出些貢獻,乃是我們這一代留學生的普遍心態。

  時光荏苒,我已是耄耋之年。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有幾句感悟與青年朋友們分享。

  在學校讀書求知,如入寶山,俯仰即得。但人的精力有限,終究要集中於某些方面。我是搞科學技術的,對科技自然有些偏愛,也深知科技對一個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性,故此殷切地希望有更多的青年獻身於此。要知道,在漫長的求知、致用的科研道路上,進入大學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即便有了博士學位,也只是科研事業的開端。

  我還要再說幾句話,社會需要的是德才兼備的人才,要立志做一個正直的人,一個正派的人,一個有良好素質的人,然後才是在科技領域作出偉大的貢獻,推動我國社會的發展。這樣,自己才會幸福,別人才會因你的存在而幸福,社會才會因你的知識而更美好。(謝家麟(中國科學院院士))(本報記者齊芳約稿)  

青春大抵是青·春

  人是無法選擇時代的,正如種子無法選擇土地與季節。

  青春大抵是青·春這麼來理解「青春」,來理解人在「青春」階段與時代的關係,有利於人在「青春」路徑上走得清醒一些,更清醒一些。

  依我看來,古今中外,只有「青春」的時代烙印不同,「青春」的本質卻是基本相同的「青」即「青澀」,「春」意味著是人生的首季。

  真正的人生是從「青春」開始的。如果在此人生階段,時代邁著穩健的步伐前進著,社會和諧,家庭幸福那麼,「青春」即使是青澀的又有什麼關係呢?好的時代最能寬容青年一代的青澀言行;青澀的一代生逢那麼一個好時代,又即使家庭存在不幸,人也還是幸運的。反之,家庭存在不幸,社會烏煙瘴氣,時代「積左」成癮,成癖好,對青年一代的青澀言行動輒大加撻伐這樣的青年肯定是雙重不幸的,他將自己人生的全部不順逐最終歸於時代的對立,便往往也是必然的。

  三年飢餓、十年「文革」、「上山下鄉」之運動我和我這一代人中的絕大多數共同經歷了;比之於我這一代人中的絕大多數,我還背負著家庭存在不幸的重壓;還於青澀年華經歷著思想的大苦悶,對於一個以讀書為第一等享受的青年,大睜雙眼看遍中國再難發現一部可讀之書,縱使僥倖發現了一旦讀之便成罪名,那樣的時代能不使我那樣的青年陷於大苦悶麼?

  然而我當年便較為明白時代再多麼不好,也不足以成為放縱自己變得不好甚至向壞變去的理由。因為那麼一變,等於自己將自己以後的人生好起來的希望也放棄了。不論什麼,放棄無異於斷送。人對於自己人生的希望尤其如此。如果一個人不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那麼他的人生則就不僅僅屬於自己,還部分地屬於自己所愛和愛自己的親友們父母、兄弟姐妹、朋友、愛人等;不自甘淪落、不放棄之堅持,是不可渡讓的權力,在某一時代對於某一些青·年,還幾乎是唯一權力。青·年之需要從好書和好朋友那裡獲得再堅持一下的精神力量,如同生長在劣質土地上的植物需要水分;我慶幸這兩種人生的寶貴「資源」當年的我居然都有。好書不但告訴了我以上道理,還使我擁有了比一般好朋友更好的朋友,即精神上和思想上的朋友。

  作為青·年之大忌,乃是有時明明認清了時代中的不好,卻為圖眼前之利益而擁抱其不好,隨波逐流進而同流合汙比如「文革」年代的「紅色暴力」或當下的林林總總的「潛規則」。

  故,青春真的是需要自己倍加珍惜的因為它像青澀之果太容易受到傷害。那傷害倘是時代所造成的令人心疼,倘是自己內在素質所造成的,則令人遺憾。然而,青年既大抵是青·年,「青春」既是人生的青澀初期,那麼又是太需要寬容與寬鬆的成熟期了。

  故我祝願,此時代是一個善於包容的好時代的開端畢竟,中國之夢亦在青·年們的夢中,中國之希望亦在青·年們的希望之中。(梁曉聲(作家、編劇))(本報記者韓業庭約稿)  

青春有顆追夢的心

  人的命運有很多偶然,但偶然像是冥冥早已註定。記得我第一次穿上從鄰居家小朋友借來的冰鞋是4歲多,兩個姐姐一邊一個架著我滑了兩圈,我心裡產生一種強烈的願望想自己在冰面上自由滑行!這似乎註定我將踏上一條孤獨艱辛又充滿可能的「潔白之路」。

  從開始學滑冰第一天起,所有人對我的天賦都讚不絕口,可僅靠天賦就想成為一名優秀運動員遠遠不夠。我問身為冰球教練的爸爸:「如果別人滑一圈我滑兩圈,別人跳一個我跳兩三個,我是不是會比別人強?」爸爸笑答:「是的,想超越別人就要付出更多的辛苦與努力!」此後,在別人下冰回家後,我還在冰場上練習。

  真正開啟我夢想之門的,是我在電視上看到的記錄美國花樣滑冰運動員Peggy Fleming生涯的紀錄片《太陽峽谷》她在冰面上舞姿優雅、行雲般滑行、靈巧嫻熟地跳躍,讓我大開眼界,我想成為和她一樣優秀的運動員!

  不到13歲那年我參加世界青少年錦標賽並獲得獎牌。賽後一位長者找到我,認為我具備成為世界冠軍的潛質,我興奮不已。他是世界著名花樣滑冰教練卡羅·法西,通過他的幫助我得以出國訓練。

  通往冠軍的路布滿荊棘。上世紀90年代,十幾歲的我長年在美國訓練。正處於生長發育期、膝關節的疼痛與腳底韌帶及周圍組織的嚴重損傷讓我無法忍受。高強度的訓練及病痛折磨得我失去了熱情,我想過放棄,能讓我堅持的理由是1994年的奧運會,畢竟已近在咫尺。當我第一次在奧運領獎臺上看到五星紅旗升起時,傷口奇蹟般地癒合了,離開的決心也失去蹤跡。1995年我成功奪得世錦賽冠軍,實現了所有中國花滑人的夢想,世界花樣滑冰冠軍史上有了中國人的名字!

  1998年第18屆冬奧會在日本長野舉行,這一次於我遠比前兩屆艱難。2月20日,the White Ring Arena場內座無虛席。播報員念到「LuChen from China」時,我心中燃起自豪的火花,我又一次代表中國站在奧運賽場上,我沒被困難擊倒、仍為理想前行!

  伴隨著《梁祝》悽美悠長的旋律,我滑著屬於自己的弧線,忘記了緊張、忘記了是在比賽,周遭一切都已與我無關,我只是盡情地享受屬於我的四分鐘,把最美好的一切呈獻給世界。一曲終了,全場觀眾起立長時間為我鼓掌。我匍匐在冰面,任熱淚宣洩流淌。最終,我完成了一次所有人都認為不可能實現的回歸,又一次登上領獎臺。

  走下領獎臺,我已化繭成蝶,有更多人生目標等著我去攀登。運動員的經歷將成為我日後實現夢想的寶貴財富,我為我是一名中國運動員感到驕傲自豪。(陳 露(花樣滑冰世界冠軍))(本報記者侯珂珂約稿)  

青春有顆追夢的心

  人的命運有很多偶然,但偶然像是冥冥早已註定。記得我第一次穿上從鄰居家小朋友借來的冰鞋是4歲多,兩個姐姐一邊一個架著我滑了兩圈,我心裡產生一種強烈的願望想自己在冰面上自由滑行!這似乎註定我將踏上一條孤獨艱辛又充滿可能的「潔白之路」。

  從開始學滑冰第一天起,所有人對我的天賦都讚不絕口,可僅靠天賦就想成為一名優秀運動員遠遠不夠。我問身為冰球教練的爸爸:「如果別人滑一圈我滑兩圈,別人跳一個我跳兩三個,我是不是會比別人強?」爸爸笑答:「是的,想超越別人就要付出更多的辛苦與努力!」此後,在別人下冰回家後,我還在冰場上練習。

  真正開啟我夢想之門的,是我在電視上看到的記錄美國花樣滑冰運動員Peggy Fleming生涯的紀錄片《太陽峽谷》她在冰面上舞姿優雅、行雲般滑行、靈巧嫻熟地跳躍,讓我大開眼界,我想成為和她一樣優秀的運動員!

  不到13歲那年我參加世界青少年錦標賽並獲得獎牌。賽後一位長者找到我,認為我具備成為世界冠軍的潛質,我興奮不已。他是世界著名花樣滑冰教練卡羅·法西,通過他的幫助我得以出國訓練。

  通往冠軍的路布滿荊棘。上世紀90年代,十幾歲的我長年在美國訓練。正處於生長發育期、膝關節的疼痛與腳底韌帶及周圍組織的嚴重損傷讓我無法忍受。高強度的訓練及病痛折磨得我失去了熱情,我想過放棄,能讓我堅持的理由是1994年的奧運會,畢竟已近在咫尺。當我第一次在奧運領獎臺上看到五星紅旗升起時,傷口奇蹟般地癒合了,離開的決心也失去蹤跡。1995年我成功奪得世錦賽冠軍,實現了所有中國花滑人的夢想,世界花樣滑冰冠軍史上有了中國人的名字!

  1998年第18屆冬奧會在日本長野舉行,這一次於我遠比前兩屆艱難。2月20日,the White Ring Arena場內座無虛席。播報員念到「LuChen from China」時,我心中燃起自豪的火花,我又一次代表中國站在奧運賽場上,我沒被困難擊倒、仍為理想前行!

  伴隨著《梁祝》悽美悠長的旋律,我滑著屬於自己的弧線,忘記了緊張、忘記了是在比賽,周遭一切都已與我無關,我只是盡情地享受屬於我的四分鐘,把最美好的一切呈獻給世界。一曲終了,全場觀眾起立長時間為我鼓掌。我匍匐在冰面,任熱淚宣洩流淌。最終,我完成了一次所有人都認為不可能實現的回歸,又一次登上領獎臺。

  走下領獎臺,我已化繭成蝶,有更多人生目標等著我去攀登。運動員的經歷將成為我日後實現夢想的寶貴財富,我為我是一名中國運動員感到驕傲自豪。(陳 露(花樣滑冰世界冠軍))(本報記者侯珂珂約稿)  

青春熱烈 青春純真

  一九四五年我十一歲的時候,跳級考入北京平民中學,並向一位高年級的同學、地下黨員何平同志宣布了我的思想的「左傾」,原因主要是我對於國民黨接受大員的失望與反感。從此,我成為了與中共中央華北局城市工作部領導的北平市地下黨組織建立了固定聯繫的「進步關係」,即並無組織身份的人民革命的追求者。

  一九四八年我與另一位進步同學考入位於北京地安門的河北高中(簡稱冀高)。選擇河北高中,是因為此校有革命傳統,「一二·九」時期北京中學生參加救亡運動就以冀高為首。一九四八年春,冀高學生自治會成立,舉行晚會,晚會上表演了小歌劇《兄妹開荒》,學生中的國民黨特務當場鬧起來,逮捕了進步學生17人。

  就在我們入冀高一個月後,地下黨的聯繫人劉楓(即後來的北京市人大副主任與政法委書記黎光同志)來了,他二話沒說就表示願意介紹我們二人加入中國共產黨,給我們看黨章。數天後即一九四八年十月十日,我與另一位同學在離冀高不遠的什剎海岸邊再見劉楓,聲明都已認真考慮過了,堅決要做共產黨員,把一生獻給共產主義事業。劉楓宣布即日起吸收我們入黨,我的候補期至年滿十八歲時為止。

  然後我從什剎海步行返回位於西四北小絨線胡同的家。一路上我唱著冼星海的一首未流行開的歌:路是我們開喲,樹是我們栽喲,摩天樓是我們,親手造起來喲。好漢子當大無畏,運著鐵腕去,創造新世界喲,創造新世界喲!

  沒有比這首歌更能表達我當時的心情了。這可以說是我的誓詞。

  只是半個多世紀以後,我才不禁想到,對於我來說,革命是不是太輕易了呢?回首往事,我仍然感動於青年時代的熱烈與純真,追求與勇氣,同時我也感覺到事情不像當時想得那樣簡單,生活、國家、政治與革命,在歌唱中吟詠與在實際中工作感覺並不完全相同。不能認為一革命就會萬事大吉,也不能把社會的公正、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幸福看成一蹴而就的事。

  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學生運動中,還有一首群眾歌曲,它唱道:我們的青春像火焰般地鮮紅,燃燒在布滿荊棘的原野,我們的青春像海燕般地英勇,飛翔在暴風雨的天空,原野上布滿了荊棘,讓火焰燃燒得更鮮紅,天空是無邊地黑暗,讓海燕飛翔得更英勇,我們要在荊棘中開出一條大路,我們要在風暴中向著黎明猛衝!

  這個歌詞就更加浪漫,浪漫得有點「小資」。

  回憶當年,誰沒有青春過?放眼現在,生活已經突飛猛進。我們面對的是更加開闊、更加複雜、更加務實也更加沉重的歷史任務與現實世界。我們還得一步步地走,腳踏實地,創造歷史,創造明天,創造子孫萬代的幸福與長進。(王 蒙(作家))(本報記者韓寒約稿)  

北大荒,青春的支撐

  我的青春,和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匯集一起,構成了一段共和國顛簸的斷代史。這段斷代史,連接著一場幾乎把共和國帶向崩潰邊緣的「文化大革命」,便使得我們一代的青春是那麼的特殊而絕無僅有。當年,隨54萬知青一起先後浩浩蕩蕩地開進北大荒的情景,恍然如夢。我們無權遺忘這樣的歷史。

  記得幾年前我重返北大荒,在寫一本《黑白記憶我的青春回憶錄》的時候,忽然發現,當青春遠逝的時候,能夠重新走回青春,觸動青春,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真正重新走回和觸動自己曾經擁有過的真實的青春,需要毫不遮掩的回憶和審視,而這需要勇氣。我們的回憶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容易成為一把篩子,篩掉一些被時光遺忘掉的,或不願意再看到的,而這一切可能恰恰是最需要我們垂下頭來審視的地方。當我越來越走進北大荒的這片土地,越來越接近自己的內心和青春的內核的時候,我發現,記憶原是這樣的沉重。記憶可以是和過去相會的一種形式,記憶也可以是面對今日思索的一粒種子。

  在北大荒看到,依然生存在那裡如今已是一臉木刻般皺紋的老農和老知青,他們像鏡子一般照見我自己。在浩瀚而強悍的歷史面前,個人是極其渺小的;在他們的面前,我只是一個過客。我早早離開了北大荒,而他們卻一直留在那裡。我愈發地感覺到,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真的是複雜得很,有時似乎充滿悖論。我們常常容易顧影自憐,常常容易狗永遠咬不著自己的尾巴一般莫衷一是。我們既失去了許多,卻也得到了許多。可以說,我們幾乎失去了整個的青春,但我一直堅信,來自北大荒這塊土地上培育的真摯愛情,和來自北大荒這裡鄉親培養我們的人民立場,應該是我北大荒歲月裡最大的收穫,沒有了這樣的兩點,或者我們拋棄了這樣的兩點,我的青春才真的是蹉跎而沒有絲毫可以回憶的一片空白。

  有時候,我會想起那些一輩子在北大荒生活的老知青和老農,荒草一樣,春來春去,歲歲枯榮,然後,生老病死,被人無情地遺忘。但是,就是這些人的存在,讓我的青春有了參照物,有了直立起來的支撐,有了能夠存活的背景。如果沒有了他們,我還會再回北大荒去嗎?是的,不會了,我相信,我不會回去了。沒了他們,我煙花般一閃即逝的那麼短促無奈的青春,便也真的一無所有。(肖復興(作家))(本報記者付小悅約稿)  

怎能不唱響青春之歌

  32歲,站在青春的尾巴上回望青春,雖不如佳釀久而彌醇,卻也似剛採摘的鮮果清新、明媚。此時的回憶,雖沒有歲月的滄桑,也恰似一張張斑斕的剪影,紀念心靈所經歷的懵懂、激揚、沉澱和勃發。

  17歲一個人背著包踏進清華園,和西門的大石獅子擦肩而過,忽而期盼我和這座園子的緣分會很深吧。二校門、工字廳、學堂……熟悉於書本、新鮮于耳目的地方,都讓我迫不及待地去走近、觸摸,也曾漫步靜夜的荷塘,想體驗朱自清的月色。可我很快發現,蔓藤纏繞的老圖書館裡被磨得烏亮的舊桌椅,才是我們停留最多的地方。

  青春裡有情緒的激昂。共和國50歲生日,我在方陣中和同學們一起揮舞紅旗,歡呼著走過天安門廣場,一種青春特有的興奮燃燒著每一個細胞,第一次感覺和祖國的心臟貼得那麼近,那一年我18歲。

  青春裡亦有永不停歇的逐夢理想。憧憬著楊振寧先生提到的「越過人類知識疆界,第一個發現未知規律時的欣喜、震撼和敬畏」,也思索著林家翹先生的「數學要從工程中來」,19歲時我決定追尋一個「亦工亦理、教研並重」的未來。

  20歲時選擇跨專業深造,至今仍然感激自己這個零基礎的學生被恩師曹志剛教授和電子系的老師們收留,直接攻讀博士學位。三年後的一天,曹老師笑著對我說:「去香港科大聯合培養吧,我幫你爭取了全額獎學金。」又是一大步,到了千裡之外。香港科大通信學科一流,我總擔心做不好影響清華聲譽,兩年中絲毫不敢懈怠。最喜歡靠在圖書館窗旁,面對蔚藍沉靜的大海,探索協同通信的奧秘,享受在工程中雕琢數學框架的快樂。香港科大如一塊時光的琥珀,封存著我一段青春的記憶,每每回顧,能憶起撲面而來海風追逐著擠上山坡、穿過賽馬會大堂後熟悉的味道。

  畢業,又一個青春的十字路口,我深信「紮根中國、胸懷世界」是我們這代人最好的選擇。當博士帽的吊穗被陳希老師撥到另一邊後,我又到清華電子系報到了,這次的身份是教師。27歲盛夏,我帶著七名中美大學生赴貴州黎平侗寨支教,實踐教育服務社會的理想。29歲時,我赴英遊學三月,國內學術水平的提升使我有幸應邀赴十餘所大學交流成果。在劍橋,做完報告直奔牛頓的蘋果樹,遙想被砸中的感覺;在康河,懷想徐志摩的詩句「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青春的夢想,想實現需只爭朝夕。

  一路走來,水木清華,教我育我;師長無私,導我助我;家人朋友,養我愛我。抬頭遠眺西山,思緒閃過,讓我陶醉於青春所處的時代。2011年,吳邦國同志視察時曾對我們說:「現在是發展最好的一個時期」。這個美好的時期,怎能不唱響勃發的青春之歌!陳 巍(清華大學「80後」教授、博導)(本報記者豐捷約稿)

相關焦點

  • 青·思劇場 | 五四精神傳薪火,時代青年樹新風
    一百年前的你們青春鼎盛,風採卓然指點江山,揮斥方遒一百年後的我們代代相承誓不斷五四之夢時代變遷,賦予了五四精神新的內涵青春不老,讓這個節日永遠熱情澎湃為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我院積極組織,廣泛開展「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的主題團日活動。
  • 致五四青年節:送給青春的歌
    今天的文章內容與薛之謙無關,所以關注我的謙友們,可以不用特意看了今天只是因為是五四青年節,公眾號做的文章,不想因為無人關注被浪費掉所以特意在我的百家號上再發一遍粉絲少就是這麼悽慘……今天是五四青年節所以,今天的主題
  • 圓夢新一代 ——北京大學「學習回信·不負韶華」五四青春主題曲...
    圓夢新一代 ——北京大學「學習回信·不負韶華」五四青春主題曲發布!青春之歌,又縈未名湖畔。在五四青年節、北大122周年校慶來臨之際,北京大學學生工作部推出「學習回信·不負韶華」原創MV五四青春主題曲《圓夢新一代》,唱響愛國主旋律,弘揚青春正能量。從百年前的五四青年,到今日的圓夢新一代,追夢徵程不斷,圓夢初心不改。
  • 青春誓言 丨 青春心向黨 建功新時代(一)
    五月的風,吹綠了草,吹紅了花,吹低了枝丫,吹來了新的五四精神氣息。在一片生機勃勃之中,我們青年應繼承先輩的五四精神,奮鬥拼搏,愛國愛黨,砥礪向前,為建設新時代奉獻出自己的力量,為鑄造新中國奉獻出自己的熱血。——沈虹波 財務管理1601班我們回首先輩們百年前的壯舉,反省自我,意識到青年的奮鬥從未停止,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奮鬥的目標和形式都在發生變化。
  • 【五四青年節 青春感言】以奮鬥實踐吹響青春衝鋒號!
    為紀念「五四」運動101周年,進一步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多角度、全方位展現盛澤鎮各界青年奮進向上的精神風貌,盛澤鎮團委攜手江蘇盛澤醫院團委、教育團工委,開展「五四青年說:以奮鬥實踐吹響青春衝鋒號——寫在五四青年節青春感言
  • 承繼五四精神 奮力奏響民族復興的青春樂章
    偉大覺醒跨越百年,民族復興綻露新篇。4月30日上午,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特別是新時代中國青年緬懷先驅,薪火相傳,接續奮鬥。
  • 密雲法院綜合審判庭黨支部開展「接力時代 吾輩正青春」五四主題...
    五四主題黨日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說,廣大青年對五四運動的最好紀念,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以執著的信念、優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擔負起歷史重任,讓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奪目的時代光芒。
  •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 為自己發條微博 追夢吧 青春 年少 暮年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 為自己發條微博 追夢吧 青春 年少 暮年——你青春的樣子很好看,少年青蔥,花季雨季,都是人青春一段美好的時光和記憶。「五四」青年節,你可曾懷念起你的青春,你的青春裡還會有誰,有你的老班長,有那個同桌的你,還是你曾暗戀過的或者曾經暗戀過你的那個他,一切都已經成為過往,我就想起我曾經塞進過那個同桌男生書桌裡的那張小紙條,真的多年以後,我們在我家附近不期而遇,我後悔沒有留下他的新的電話號碼,原來我們同學群裡已經聯繫到60多人,將近百分之九十五同學的入群率,可是獨獨找不到他,誰都聯繫不到他
  • 一個突破1200萬閱讀量的北大五四青春mv,有夢有家國!
    在五四愛國運動101周年、北京大學122周年校慶、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北京大學學生工作部推出「學習回信·不負韶華」原創MV五四青春主題曲《圓夢新一代》,唱響愛國主旋律,弘揚青春正能量。從百年前的五四青年,到今日的圓夢新一代,追夢徵程不斷,圓夢初心不改。北大五四青春主題曲《圓夢新一代》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師生系列重要回信精神為指引,講述北大青年牢記總書記的深情囑託,不負韶華,砥礪前行,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 【學習寄語精神 綻放戰「疫」青春】巡警張晞:傳承五四精神 勇擔...
    今年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各族青年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並寄語新時代青年要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總書記的寄語在全國廣大青年志願者中引起強烈反響。
  • 第103日:五四青年節之猛回頭已百年身
    (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像,炙熱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湧流。) 是的,這是那篇經典的題為Youth 的英文短文,很多大學生都熟練地背誦過全文。一旦天線下降,銳氣便被冰雪覆蓋,玩世不恭、自暴自棄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實已垂垂老矣;然則只要樹起天線,捕捉樂觀信號,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齡告別塵寰時仍為年輕。) 我認為這是對「青年」二字最好的詮釋。這便能解釋一種現象:為什麼有的人在二三十歲時便死了,只不過到七八十歲才埋了;而有的人在七八十歲死去的時候,他仍是一個真正的青年。
  • 獻禮五四 彩繪青春——傳媒青年們以創意貼紙詮釋「五四精神」
    獻禮五四 彩繪青春——傳媒青年們以創意貼紙詮釋「五四精神」 時間:2020年05月04日    編輯:翁晨丹    來源:傳媒學院     瀏覽次數:次 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傳媒與設計學院的同學們發揮專業特長精心製作了原創貼紙,詮釋自己對「五四精神
  • 一鏡到底MV燃爆五四表彰大會現場
    5月7日晚「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上海海洋大學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暨2019年五四表彰大會在大學生活動中心報告廳隆重舉行校黨委書記吳嘉敏代表校黨政向全校廣大青年送上節日的祝福向受到表彰的集體和個人表示衷心的祝賀
  • 易安音樂社與眾星一同登上五四晚會傳遞正能量
    易安音樂社與眾星一同登上五四晚會傳遞正能量《點讚新時代》唱響時代讚歌,傳遞正能量做勇敢「追夢人」本次晚會中,易安音樂社五位成員身著紅白相間的西裝,與坤音四子ONER同臺共同演繹歌曲《點讚新時代》,陽光靚麗的外形和青春逼人的氣質讓在場觀眾忍不住與他們一起互動。
  • 迎五四:兼善中學歌青春頌中華 展當代青年風採
    兼善中學五四文藝匯演 孔林 攝兼善中學五四文藝匯演 孔林 攝華龍網4月28日19時58分訊(凃小義)為迎接五四青年節的到來,4月27日18時30分,重慶市兼善中學2017年「青春唱兼善 詩歌頌中華」五四文藝匯演拉開帷幕。
  • 大良:五四表彰,以青春的名義再出發
    主辦方表彰大良街道共青團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大良街道教育局常務副局長李翠芬(右一)為新團員佩戴團徽。  在今年的團工作部署會議中,大良重點提出要「全團抓學校」的工作要求,在本次活動中,大良為五所初中學校進行團校牌匾的授牌儀式,期待通過資源整合,將學校層面的各項優秀青年講師、課程資源打造成學校團組織的一張名片。城網君了解到,大良街道將進行各校老師交叉授課等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團課,提高學校共青團工作的政治站位,加強思想引領,服務學生成長。
  • 五四特輯 | 與法同行 不負青春
    五四特輯 | 與法同行 不負青春 2020-05-06 0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對話胡桑:「一瞬即永恆」是理想的記憶方式
    一個原因是,為之後那些不能享受鄉村生活的人記錄曾經的時光。這種經驗不是指在鄉村短暫旅行,而是長時間的生活。也許一個「外來人」願意體驗18天的鄉村生活,可他永遠無法感受到生活18年的貧乏與束縛。19世紀的巴黎是本雅明的靈感來源姚 | 「外來人」與「本地人」看待鄉村的視角會有什麼不同?
  • 山西大學團員青年熱議習近平總書記五四寄語--以青春之我 創青春...
    山西大學團員青年熱議習近平總書記五四寄語 以青春之我 創青春中國   本報記者 王麗娟     「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我們要高擎五四火炬,將個人發展與祖國前途命運聯繫起來,將個人成長的坐標放到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坐標系中,將專業知識轉化為賡續五四精神的實際行動,以青春之我,創青春中國。」
  • 五四微紀錄片│青春的樣子
    五四微紀錄片│青春的樣子 2020-05-04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