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關於「美」的表現何其繁多,表象或內在、細小或偉大,我們是否有真正地思考過、感受過它?無論「美」有多少定義,我們都應該承認:美是多樣的而非單一的,美是由感受而來的並非因定義而來的。
在近日熱播的綜藝《青春有你2》《創造營2020》中,充滿個性與魅力的女孩們進入大家的視野,大家紛紛pick自己喜歡的小姐姐。但與話題熱度一同到來的,還有鋪天蓋地的非議與質疑。
「為什麼蔡卓宜都離過婚來還來參加女團選秀?」「秦牛正威這實力來參加節目也是一種勇氣。」「虞書欣好作啊」「上官喜愛根本不是女團臉」,在微博搜索榜裡,我們發現只要輸入一個人的名字,就會出現「XXX黑料」的字眼。
對她們而言,比起「喜愛」來的更快的是「惡意」,比起「支持」來的更多的是「排斥」。我們都應該明白:在沒有弄清事實真相、沒有了解事情本質之前,任何無釐頭的懷疑和謾罵,都是對當事人的一種蠻橫且偏激的傷害。
而馬上要推出的一檔全新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該節目召集了30位1990年之前出生的女藝人,通過訓練和考核,最終選出5位成員組成女團)也引發了不少熱議。因與其他選秀節目選拔條件的不同,有的人便開始質疑節目的質量、參與的女藝人的年紀和實力。
兩檔節目的相似之處是:在節目的放送之初,大家更多的是對於藝人們的指責,但當後面各種精彩內容放映後,人們便開始被她們的魅力折服,紛紛「真香」警告。
《青春有你2》《創造營2020》中女生的個性美和《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女性的突破美,在成為她們迷人之處的同時,也打破了一些固有審美的框架。
事實就是,跳出傳統定義上的「美」越來越受到人們認可與重視,人們所追求的美的形式也更加豐富和自由。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討論度很高:你有沒有始終get不到某個演員\藝人顏值的情況?別人都說他\她好看?
在TED演講《什麼樣的人最有魅力》中有提出幾個問題:你到底如何定義完美的世界?我們的理想模型是什麼?是否去思考過這種理想的模型真的是好的嗎?你又把什麼剔除出去了,是一些重要的東西嗎?
我們要知道「強迫別人接受單一的美醜界定,剝奪多數審美中「醜」的人和事物出鏡的權利,對他人的外表和品味發表決斷性的意見,都是審美霸凌的表現」。
所以,美不是一種特定的形式,也不限於特定的對象。美從來都不應該以單一標準衡量,它因多彩而飽含生機,也因多樣而富有生趣。美的獨特之處便在於此,無法捆綁,無需定義。
在視頻《Beauty Mark》中,這兩句話令人印象深刻:「你會找到的,我們只要先找到你是誰」「女士優先,女士共進退」。美不止是女性的象徵,男性也有追求美的權利。
外形、離異、年齡、性別等等,從來不是值得大家著重關注的特點,與它們相比,真正不光彩的是一個人的偏見無知、鄙夷嫉妒、嗤笑盲目。
如果人們想要學習長遠的、真正意義上的對美的欣賞能力,就得學會拒絕眼前一些怪異的審美取向。若想擁有真正感受某樣東西的魅力,就得放棄那些片面的理解、狹隘的偏見和只浮於表面的認知,那些看似有用的準則,無法為我們帶來真正的快樂和切實的用處,它們的出現於你的生命而言只是將你留下,留在原地。對大眾來說,很多時候比「批判美」更重要的是「發現美」和「欣賞美」。
最後,引用電影《勢不兩立》中的話「有肥瘦才有形態,有善惡才有神態。不休止的鐘擺,孕育著千種生態,細微卻是偉大,各眼各花各界,又為什麼不可以少點批判?喜歡討厭別用腳一踩,不改標準,改變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