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張大大又被懟了,這次是因為他的演技,可能還有他的矯情。
在《演員請就位》裡被導演爾冬陞質疑演技,然後開始解釋是因為自己壓力太大了,頭髮大把地掉,還因此去看了醫生。這就好像領導在懷疑你的業務能力,你卻告訴他你是多麼不容易。
毫無意外,導演們看不下去,開始了反矯行為。
很多人就這個事情在討論綜藝裡究竟應不應該賣慘,綜藝離我們的生活太遠了,我們還是想想自己的生活,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努力與不幸?
不知道有沒有跟我一樣,特別不想看到電視上那些訴說自己不容易的畫面,特別不想參加那種貧困生的評選大會。如今的比賽都在比什麼呢?一群努力的人在比誰有夢想,比誰更慘。
努力是一個很陽光很有美感的詞,不幸又是一個略帶悲傷的詞,當這兩個詞彙聚在一個人身上的時候,就產生了一種悲壯的美感。
有的人說,今天的我們把努力看得太輕了,努力在今天依然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品質;也有人說,我們把努力看得太重了,太強調努力,尤其是不幸加持下的努力。
你覺得呢?
我個人認為,努力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品質,但如果你把不幸、夢想等詞彙和努力放在一起,你就會很容易偏離重心,精力不得自由。
當一個人克服了重重困難,努力卻沒結果,會容易像張大大一樣,關注在自己的不容易,強調自己雖然水平不好,但自己的夢想不容質疑。電視機前你看著張大大的表現,你會覺得他的重心偏了。
說實話,很多人把自己的努力定義得太複雜了。就比如張大大這件事情,無關不幸,無關夢想,關乎的是努力的結果不好,你需要繼續努力。
真正的努力,無需被定義,無需去比較,更不需要過度賦予價值。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標題,說比你優秀的人比你努力,比你遭遇更多不幸的人也比你努力,問題是,屬於普通人的「你」哪裡不努力了?
每個人都在努力,把握自己努力的節奏,精力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