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更熱、更乾燥的厄爾尼諾現象,正在對亞馬遜雨林的生物多樣性,產生令人擔憂的影響,並進一步加劇令人不安的全球昆蟲崩潰。最近的一項新研究首次揭示,上一次厄爾尼諾氣候現象期間的強烈乾旱和野火,加上人類活動的幹擾,導致亞馬遜雨林的甲蟲數量下降了一半以上,影響至少持續兩年。
儘管2015-2016年的厄爾尼諾現象比2019年的毀林火災引起的關注要少,但它帶來了一場非常嚴重的乾旱,再加上毀林造田等人類活動,促成了特大野火,燒毀了300多萬公頃亞馬遜森林。
科學家對乾旱和野火對亞馬遜河流域樹木的影響的研究已經長達幾十年,但研究人員對動物種群的影響,以及它們在生態系統功能中的作用還不太清楚。因此最近的這項研究把更多的重心放到了亞馬遜動物種群的研究上。
在亞馬遜生態系統中,糞甲蟲(屎殼郎)這個物種是傳播養分和種子的關鍵,也是衡量生態系統整體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昆蟲。來自英國、巴西和紐西蘭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通過2010年至2017年間進行的幾次調查,統計了亞馬遜地區巴西帕拉州30個森林地帶98個物種的14000多隻糞甲蟲。他們還監測了有多少糞便被甲蟲清除,有多少種子被糞甲蟲傳播。
研究人員在2010年監測了一個地區其中大約8000隻糞甲蟲。然而,2016年,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後,這批昆蟲數量驟降至3700隻左右,2017年,他們只發現2600隻糞甲蟲。
人類通過砍伐森林等活動造成的幹擾,大大增加了森林的可燃性,因為亞馬遜地區不會自然發生森林火災。所有被調查的森林都出現了甲蟲數量的下降,儘管調查結果也顯示,與剛剛經歷乾旱的地區相比,被燒毀的森林甲蟲數量更少。
來自蘭開斯特大學蘭開斯特環境中心的首席研究員菲利佩·弗朗薩博士(Dr. Filipe Frana)說:「我們的調查為人類活動和極端氣候如何共同作用並影響熱帶森林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功能提供了重要的見解。」
他還說,「這些辛勤工作的甲蟲的消失可能意味著一個更廣泛的問題,許多生活在森林中的哺乳動物可能也已經屈服於乾旱和火災。糞甲蟲依靠哺乳動物的糞便築巢和取食,因此甲蟲數量的下降可能與厄爾尼諾乾旱和火災造成的哺乳動物死亡有關。」
先前的研究也表明,哺乳動物的存在對糞甲蟲有很大的影響。甲蟲的消失可能預示著其他動物的消失,這也引起了人們的擔憂,即在極端乾旱和火災事件之後,森林的再生將受到負面影響。
巴西西帕拉聯邦大學的羅德裡戈·法迪尼教授(Professor Rodrigo Fadini)解釋說:「厄爾尼諾事件發生後,我們發現的糞甲蟲要少得多,倖存下來的糞甲蟲正在努力在已經受到乾旱影響的森林中傳播養分和種子。」
總之,研究結果表明,人類活動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與極端氣候相互作用,無論這些幹擾是否結合起來,都可能威脅包括昆蟲在內的熱帶森林動物群的微妙平衡及其對生態系統過程的關鍵貢獻。
全球熱帶森林越來越受到人為氣候變化、當地人為幹擾以及更頻繁和更惡劣天氣極端的威脅。如果我們想保持森林生物多樣性及其對子孫後代的貢獻,我們就需要採取行動來緩解目前的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