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物種資源豐富,那裡的居民卻吃不飽,其中原因讓科學家擔憂

2020-12-27 寰宇科學新觀察

說起亞馬遜熱帶雨林,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首先是「地球之肺」或「世界動植物王國」。沒錯,亞馬遜熱帶雨林的森林覆蓋率佔了全世界的20%,佔了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是世界上最大且物種最多的的雨林。那裡的生物種類多達上百萬種,聚集了75000種樹木,250萬種昆蟲,2000多種鳥類和哺乳動物,物種多樣化相當出色。

然而,最近發表在《人與自然》(People and Nature)雜誌上的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儘管生活在地球上物種多樣性最強的地方,貧窮的亞馬遜人還是幾乎陷入了饑荒。

研究人員調查了一個叫做裡貝裡諾(ribeirinho)的邊緣化社會群體,他們生活在巴西亞馬遜河域的森林裡。最近大規模的季節性洪水持續了多天,使得裡貝裡諾人很難捕捉到足夠的魚來吃,這很可能會讓他們挨餓。

普魯斯河流向地區首府馬瑙斯,是地球上水位年變化最大的河流之一。洪水泛濫時,大片森林被淹沒。河魚種群的分散使它們更難捕獲。洪災期間捕魚的困難,可能部分解釋了亞馬遜河流域居民普遍營養不良的原因,這種營養不良對終生健康造成了嚴重後果,特別是影響孕婦和幼兒。

許多決策者和廣大巴西社會基本上接觸不到裡貝裡諾人的生活。他們是巴西最貧窮的人,生活在沿亞馬遜河水系分布數千公裡的小社區裡。他們經常住在遠離商店的地方,缺乏電力、製冷或飼養牲畜的能力。因此,裡貝裡諾人必須從捕魚中獲得卡路裡、營養素和其他微量營養素。

在季節性洪水期間,當地居民必須花費比低水位大約3倍的時間捕魚,使用不同的技術,包括更多的魚鉤,並在不同的棲息地捕魚,如淺洪森林。儘管他們加大了努力,魚的捕獲量還是下降了一半左右,捕獲率下降了73%。洪災期間糧食供應的降低意味著家庭被迫一整天沒有食物,只能忍飢挨餓。

這項研究強調了生物資源豐富地區的邊緣化農村社區的糧食供應,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野生動物的穩定供應。季節性的洪水在依賴野生動物的人群中造成了嚴重的糧食供應緊缺。對於亞馬遜河流域的瓦爾澤森林來說,這種高度普遍的糧食供應緊缺,似乎是自相矛盾的,這些森林生物資源豐富,人口密度低,但人口高度依賴這種季節性變化的生態系統。

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我們可能忽略了世界各地依賴野生動物獲取食物的地區的食物供應不穩定。這種不穩定對人類健康具有潛在的普遍性和危險性。研究人員發現,裡貝裡諾人也試圖通過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森林裡獵取叢林肉來彌補他們減少的魚類捕獲量。

作者說,這一證據表明,有效管理河流和森林野生動物種群對於確保偏遠農村社區在豐水季節能夠自給自足至關重要。商業捕魚的管理尤為重要,先前的研究表明,森林中的魚類種群因為需要滿足1000公裡外亞馬遜大城市的需求而枯竭。這項研究還發現,糧食緊缺對最貧窮的人打擊最大。多數的裡貝裡諾人都難以保護自己免受季節性食物短缺的影響。

相關焦點

  • 俄羅斯曾發現全透明青蛙,本以為是新物種,真相讓人擔憂不已!
    俄羅斯曾發現全透明青蛙,本以為是新物種,真相讓人擔憂不已!青蛙在我們的印象當中皮膚都是青色或者是褐色的,其實在自然界當中還有一種透明青蛙,它原產於委內瑞拉,呈現出透明的狀態,所以也叫做透明蛙。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俄羅斯地區就有生物學家發現了新的透明蛙,和原產於委內瑞拉的以及日本用來做科學實驗的透明青蛙完全不同,因為可以用肉眼清晰的可見它們的骨骼和肌肉組織,甚至連他們砰砰跳動的心臟都肉眼可見,那麼這種青蛙到底是從何而來的,難道又產生了新的物種青蛙嗎?
  • 地球上將產生新物種,科學家卻感到擔憂,它們或已入侵北極
    除了南北兩極的冰川融化之外,海平面上升也威脅到了很多物種的生存,尤其是常年在北極冰層上捕食的北極熊, 根據科學家最新的觀察和研究,北極熊還面臨著另外一個敵人——灰熊,它們原本生活在更靠南的地區,由於北極溫度升高
  • 欣賞一下亞馬遜劍橋研發中心 它在那裡開發Alexa
    在劍橋城堡公園(Castle Park),亞馬遜已經有一幢辦公樓,安置了工程師、科學家、研發人員,亞馬遜管它叫「亞馬遜劍橋研究院」。亞馬遜英國主管道格·古爾(Doug Gurr)介紹說,新研發中心關注「純粹的創新」。古爾稱:「英國有著悠久的創新歷史,在幾百年的時間裡一直在創新方面佔據領先位置,到了今天,歷史還在延續。
  • 科學家擔憂:巴拿馬猴類已進入石器時代
    科學家擔憂:巴拿馬猴類已進入石器時代 知道如何使用工具是人類的關鍵標誌之一。縱觀人類進化的始末,石器時代是人類領悟工具使用的階段。其中,在舊石器時代,人類掌握了使用各種燧石,還有製造簡單的器材。而在新石器時代,人類領悟工具使用方法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其中包括許多複雜的工具,例如石斧和石刀等磨製石器。
  • 非洲人真的連飯也吃不飽?在非洲當地菜市場逛了一圈,網友直呼:不值得同情
    我們經常在網上新聞看到非洲是一個非常落後的地方,這裡是一片非常貧瘠的土地,這裡的居民過著非常原始的生活,甚至有很多居民就連飯都吃不飽,每年有大量的國際組織和國家不斷的援助非洲,以此來保證這些居民能夠活下去。但是非洲那麼大,並不是所有國家都這麼落後。可為何非洲人總是吃不飽飯呢?看了非洲的市場後,網友直呼:不值得同情!
  • 亞馬遜熱帶雨林到底有多恐怖?看似人間天堂,實則生命禁區
    ,全球森林面積的20%,全球雨林面積的50%都集中在這裡,而且這裡物種豐富到被稱作動植物的天堂。而由於雨林深處很難涉足,所以,亞馬遜熱帶雨林中也隱藏著許多未知的生物,有觀點認為,或許有很多遠古生物的奇蹟都藏身在那裡,而且從數量上來看,可能在亞馬遜熱帶雨林中,至少有上百萬種未知物種,等待著被人類發現。
  • 2018年十大"新奇物種"名單:海洋最深的魚類被發現
    今年的榜單上還有兩位海洋世界的居民,分別是來自太平洋深海的一種魚類,以及南極冰冷海水中一種色澤明亮的兩棲動物。除了兩種海洋生物,今年發現的新物種來自世界各地許多國家和地區,包括巴西、哥斯大黎加、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日本、澳大利亞以及中國。其中一個新物種甚至是在美國水族館裡發現的,其在野外的起源尚未知曉。
  • 新研究表明,厄爾尼諾現象重創了亞馬遜雨林的昆蟲種群
    更熱、更乾燥的厄爾尼諾現象,正在對亞馬遜雨林的生物多樣性,產生令人擔憂的影響,並進一步加劇令人不安的全球昆蟲崩潰。最近的一項新研究首次揭示,上一次厄爾尼諾氣候現象期間的強烈乾旱和野火,加上人類活動的幹擾,導致亞馬遜雨林的甲蟲數量下降了一半以上,影響至少持續兩年。
  • 地球首次生物大滅絕導致85%物種莫名消失,我國科學家發現其成因
    但是從那個時候至今的5億多年時間中,地球上經歷了至少5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分別是:第一次物種大滅絕,又稱奧陶紀大滅絕在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史上第一次物種滅絕事件發生了,約85%的物種滅亡,原因被認為是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不過具體原因一直有爭議,國際古生物學界為滅絕原因爭論了30多年。
  • 百萬物種面臨滅絕,人類還能做什麼?
    但事實是,野生動物快速退化的同時,也會為人類可利用的生物資源帶來難題。目前人類糧農生產所用的物種大多著重速成、多果(肉)等特性,且往往能快速全球普及。事實上報告就提到,人類用於糧農生產的 6190種哺乳動物中,有559種已經因為經濟壓力滅絕(典型例子是出欄速度較慢的土豬),還有1000種在消失邊緣。
  • 恐怖的亞馬遜雨林
    獵殺凱門鱷的亞馬遜森蚺潮溼悶熱多雨的氣候中,亞馬遜雨林裡蘊藏著世界上最豐富動植物資源,已發現物種就達到700萬種,其中99%科學沒有記載,沒人去研究,也沒辦法研究。其中最大一條叫奧哈姆扎河。這條河全部在地表以下,比地表上的亞馬遜河要大很多,水量是英國泰晤士河的7倍,如果不小心掉進水流湍急的暗河裡,沒有一點生還可能。此外,很多有毒植物死亡後還會釋放出致命氣體,一旦不小心踏入到這個地區,說阿門,念阿彌陀佛都沒有用。
  • 亞馬遜雨林可能在50年內消失!超1億人生存面臨威脅!
    亞馬遜雨林覆蓋南美洲9個國家,佔地面積550萬平方公裡,是全世界最大和物種資源最豐富的熱帶雨林。亞馬遜雨林號稱「地球之肺」,產生的氧氣佔全球氧氣的20%,此外還通過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維持大氣層溫室氣體平衡。
  • 20張「 石路亞馬遜頂上牛排自助餐廳」 免費用餐券 趕快領取 跟我們一起吃吃吃!
    今天我們奉上20張  「 石路亞馬遜頂上牛排自助餐廳」 用餐券,讓您 0 元 吃牛排,不限量 吃到飽!現在還有免餐優惠券,零元就可以吃牛排,超值不限量!各種豐富食材,美味讓你一次享個夠,餐廳分為涼菜區、甜品區、水果區、飲料區、點心區等,種類繁多,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吃隨取。甜品就是擊中胸口的粉拳拳,是難以割捨的少女心,是不能忘懷的初戀滋味。
  • 非洲一虛榮至極的國家,白天穿得跟土豪沒區別,卻住茅房吃不飽飯
    可有一個國家卻與我們的優良傳統背道而馳,這個國度被稱為世界上最虛榮的國家,國民白天穿的像一個富豪,晚上卻住茅草房甚至連飯都吃不上。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出現在非洲剛果金,提到非洲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貧窮落後,吃食和穿著也是十分寒酸。
  • 這不是科幻電影CGI特效,是科學家在深海發現的新物種
    由於潛水車並沒有樣品收集功能,因此目前並未取得Duobrachium sparksae的任何物理樣本,只有視頻能夠證實這個新物種存在。 新生物的命名受國際法規限制,一般來說得具體捕捉生物才能證明,但其中也有特殊規定允許在稀有和無法收集物種時能基於圖片命名與描述生態,過去曾有一些昆蟲命名是採用這種方式完成,但由於圖片品質不佳,曾有科學家表態認為這並不是很好的處置方式,但此次NOAA的視頻並沒有收到任何像這樣的負面反饋。
  • 亞馬遜雨林真正的恐怖之處是什麼?
    亞馬遜雨林在國人眼中是危機四伏的恐怖秘境,事實也的確如此,但網友恐懼的對象卻出現了偏差,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亞馬遜真正恐怖的東西是什麼。亞馬遜雨林的最恐怖的事物有以下幾點。1、氣候亞馬遜雨林的氣候非常溼熱,地處赤道之上,全年高溫多雨,降水量很高,炎熱潮溼,沒有過硬的身體素質在那裡連一天都待不了,不小心把手割破一道小口子不及時治療就可能送命。當地的居民多是世世代代居住在那裡的印第安人以及拉丁人與印第安人的混血,他們能夠適應那裡的氣候。
  • 俗語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偽科學?還是有事實根據
    吃飯一直都是我們非常關注的問題,由於經濟條件的和逐漸提高,人們的飲食越來越好,但也造成了過度肥胖和三高等疾病的困擾,主要原因都是因為飲食攝入的不合理,很多人吃飯很隨意,要麼就是吃得很快。要麼就是不吃撐不下桌,要麼就是只吃葷食等,這些都是不利於身體健康的惡習,如果不及時改正可能會影響我們的壽命。老話說得好「吃得越飽,死得越早」,乍一聽這個話說得很誇張,沒有科學依據,但是經過多年調查結果顯示:吃得越飽確實對健康有所影響。
  • 人類能復活這10個已經滅絕的物種嗎?科學家:大部分可以
    薩哈共和國猛獁象博物館的俄羅斯科學家塞米恩·格裡戈列夫計劃用從長毛猛獁象骨髓中提取的細胞核來代替大象卵的細胞核。理論上,大象會成為小猛獁象的代孕候選人。塔斯馬尼亞虎於1936年滅絕,部分原因是它們幾乎沒有基因多樣性。這對物種的生存不不利,會使物種適應變化的能力更弱。 即使塔斯馬尼亞虎或其他動物被復活,這個物種也不太可能單獨存活,需要我們幫助其重新建立多樣性。
  • 人類進化史上的一大秘密,藍色令人食欲不振,科學家揭曉原因!
    人類進化史上的一大秘密,藍色令人食欲不振,科學家揭曉原因!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開啟人類社會發展的新紀元。人類已經享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曾經買任何東西都要到某個便利店或者超市才能買到,如今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自己心儀的產品,最重要的是,人類還可以吃到各種各樣的美食,只要有錢沒有什麼吃不到,營養也變得更加豐富。科技的發展促進多個行業的發展,尤其是食物行業,人類物質條件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新鮮事物出現在人類眼前。
  • 隨處可見的香蕉,為什麼也是瀕危物種?
    目前,我們食用的香蕉幾乎都是3倍體(其中AAA型被我們命名為香蕉,而其他的3倍體被我們命名為芭蕉)。 但是,如果一個物種裡的基因足夠豐富,生物個體在有性生殖時,基因可以重組,因此增加了後代的基因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