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亞馬遜熱帶雨林,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首先是「地球之肺」或「世界動植物王國」。沒錯,亞馬遜熱帶雨林的森林覆蓋率佔了全世界的20%,佔了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是世界上最大且物種最多的的雨林。那裡的生物種類多達上百萬種,聚集了75000種樹木,250萬種昆蟲,2000多種鳥類和哺乳動物,物種多樣化相當出色。
然而,最近發表在《人與自然》(People and Nature)雜誌上的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儘管生活在地球上物種多樣性最強的地方,貧窮的亞馬遜人還是幾乎陷入了饑荒。
研究人員調查了一個叫做裡貝裡諾(ribeirinho)的邊緣化社會群體,他們生活在巴西亞馬遜河域的森林裡。最近大規模的季節性洪水持續了多天,使得裡貝裡諾人很難捕捉到足夠的魚來吃,這很可能會讓他們挨餓。
普魯斯河流向地區首府馬瑙斯,是地球上水位年變化最大的河流之一。洪水泛濫時,大片森林被淹沒。河魚種群的分散使它們更難捕獲。洪災期間捕魚的困難,可能部分解釋了亞馬遜河流域居民普遍營養不良的原因,這種營養不良對終生健康造成了嚴重後果,特別是影響孕婦和幼兒。
許多決策者和廣大巴西社會基本上接觸不到裡貝裡諾人的生活。他們是巴西最貧窮的人,生活在沿亞馬遜河水系分布數千公裡的小社區裡。他們經常住在遠離商店的地方,缺乏電力、製冷或飼養牲畜的能力。因此,裡貝裡諾人必須從捕魚中獲得卡路裡、營養素和其他微量營養素。
在季節性洪水期間,當地居民必須花費比低水位大約3倍的時間捕魚,使用不同的技術,包括更多的魚鉤,並在不同的棲息地捕魚,如淺洪森林。儘管他們加大了努力,魚的捕獲量還是下降了一半左右,捕獲率下降了73%。洪災期間糧食供應的降低意味著家庭被迫一整天沒有食物,只能忍飢挨餓。
這項研究強調了生物資源豐富地區的邊緣化農村社區的糧食供應,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野生動物的穩定供應。季節性的洪水在依賴野生動物的人群中造成了嚴重的糧食供應緊缺。對於亞馬遜河流域的瓦爾澤森林來說,這種高度普遍的糧食供應緊缺,似乎是自相矛盾的,這些森林生物資源豐富,人口密度低,但人口高度依賴這種季節性變化的生態系統。
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我們可能忽略了世界各地依賴野生動物獲取食物的地區的食物供應不穩定。這種不穩定對人類健康具有潛在的普遍性和危險性。研究人員發現,裡貝裡諾人也試圖通過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森林裡獵取叢林肉來彌補他們減少的魚類捕獲量。
作者說,這一證據表明,有效管理河流和森林野生動物種群對於確保偏遠農村社區在豐水季節能夠自給自足至關重要。商業捕魚的管理尤為重要,先前的研究表明,森林中的魚類種群因為需要滿足1000公裡外亞馬遜大城市的需求而枯竭。這項研究還發現,糧食緊缺對最貧窮的人打擊最大。多數的裡貝裡諾人都難以保護自己免受季節性食物短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