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錢,改名,強姦靈魂的網大導演們:誰會是下一個史匹柏

2021-02-16 娛樂資本論

作者:曹樂溪 編輯:李忻融

 

「你知道嗎,我一個演員朋友,因為和投資公司勾搭上了,拿了人家50萬拍網大,她自己還從中抽走了不少錢。」

 

「片子賺了嗎?」

 

「打水漂了啊,不過人家公司也不在乎,有2000多萬沒處花呢,投個網大就是玩票。」

 


這樣的對話,在娛樂資本論做的網大導演生態調查中很是普遍。在網絡大電影的鬥獸場裡,各行各業的人懷揣自己或別人手裡的熱錢,興致勃勃地實踐著他們的電影夢,什麼鬼吹燈、整容液,網大才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線下實景娛樂體驗。

 

曾有人斷言,中國的史匹柏有望出現在網大圈。娛樂資本論也在尋找,這些曾經的廣告片導演、給院線導演打下手的助理、剛畢業的學生和小演員們,他們多半很年輕,非科班畢業,但拍電影是一直以來的夢想。

 

網大造就了他們的「多才多藝」,拍攝成本的捉襟見肘,導致他們往往要包攬製片人、導演、編劇、剪輯甚至宣發的工作,混得好的幾個月就開了公司做小老闆。他們的故事,比電影更令人唏噓。

 李明:處女作交了學費

 

坐在一不小心就談了上億生意的漫咖啡,為一部30萬成本的網大宣發發愁,似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

 

李明,《明日情聖》的導演,他身上的直接與坦誠令小娛印象深刻。「進入網大這個行業,就是前一段趕上風口嘛,」他輕描淡寫,「鄭州滿地都是網大公司和劇組,我有個朋友開後期公司,平時沒什麼活,就免費幫人家剪輯一些網大,水平一般吧,但慢慢的所有網大公司都找他。今年2月到6、7月這半年根本閒不下來,他把鄭州所有的網大後期都接了,倆月就買寶馬了。」

 

「最近他又沒什麼活了。前段時間大家猛拍網大,就是覺得這個掙錢,但進來才知道,賺錢的不超過10%。」李明並不諱言這是一個低端的圈子,混亂、野蠻生長、看起來光鮮的數據往往經過多重粉飾,「早期有一兩部挺賺錢的,比如《道士出山》賺了大幾百萬,他們就說賺了1000萬。」

 

進入這個圈子,李明才明白他們想得太簡單。「很多投資人以為拍完做一個月後期就能上了,但大多數網大拍完之後半年才能上,這個周期在很多投資人眼裡就是很浪費的,而且最初都承諾了30%、40%的賺錢率,結果90%都不賺錢。折騰一年半載賺幾十萬,我存支付寶上還能掙不少呢,又沒風險。所以很多衝進來的人,現在又回去做專輯、拍廣告了。」

 

《明日情聖》是李明和幾位朋友湊錢拍的第一部網大。「肯定問題很多,但作為小成本影片還算及格吧」。今年1月份開拍了10天,花了30萬,但一直拖到9月才上線,目前成本收回來一半,「愛奇藝還有1個月的付費期,」他有些懊惱,「宣發沒做好,就當交學費了吧。」

 

可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倒黴,比起李明,尹晨陽要幸運得多。通過新片場的青年扶持計劃,尹晨陽和他的創造小團隊順利被新片場籤下,並成功推出了《痞子兵王》。據新片場製片人張軍介紹,公司不僅提供拍攝資金,也會在招商、製作團隊、後期團隊、編劇、文學策劃等各方面提供幫助。

 

由於有大的發行平臺支持,這部成本60多萬的網大6月份拍完,7月份就上線,目前收益已超過160萬,續集也在前幾天殺青。

 

而並未掛靠某一平臺的李明,並不懂網大宣發的門道,有錢找發行公司,出讓20-30%分成,沒錢也得請專人來做。「就沒留這塊的預算,找了個人兼著。」 結果片子擱置了兩三個月,等李明找到宣發公司,對方提出要重新剪輯,「投資方有回報壓力,既然也沒人懂宣發,那宣發公司說怎麼樣剪好看,就隨他們了。」

 

陳幻翔:一部虐童網大,收穫8.0的豆瓣評分

 

和李明比起來,雖然大學學的是平面設計,畢業後就投奔了動漫行業,但陳幻翔算是「院線圈」的人,他是趙薇《致青春》的紀錄片導演,也參與過當時是參與《六弄咖啡館》的拍攝。

 

拍完《致青春》後,陳幻翔進入了影視公司,他拍攝的一部23分鐘的微電影《理髮師蓄意殺人事件》,拿到了電影藝術家協會微電影大賽的最佳導演獎。

 

但陳幻翔告訴小娛:「微電影沒有盈利模式,公司不能一直賠錢投你。所以就跟著公司的院線電影項目,一邊學習,一邊找尋拍攝影片的機會。之後有過幾次拍攝機會,但都有或多或少的原因,導致項目流產。」

 

 「對於我來說,雖然參與過院線電影,從事過美術助理、策劃、分鏡頭繪製、預告片花絮剪輯師等等工作,但距離導演的位置還是很遠。」陳幻翔謙虛地表示,「尤其院線電影投資很大,我的口味又貌似跟主流商業電影有距離,拍攝自己喜歡的劇本,在當時基本上是不太可能。」


 

隨著網大的發展成熟,曾經在院線和微電影中徘徊的陳幻翔們,找到了一條出路。他們有實踐經驗、也有項目積累,在製片人的引薦下,陳幻翔與聚米金融合作開始拍攝關注虐童事件的網大《荼蘼殺機》。

 

第一次拍網大,陳幻翔信心滿滿,籌備時連分鏡頭都畫成了一本漫畫書,認為自己的積累已經足夠,可是開拍的第一天就幾乎崩潰。

 

「小演員難以入戲、天氣突變讓航拍機墜落懸崖、拍攝地漲潮不得不甩戲、晚上突發大雨冰雹、打12K燈的吊車吊臂生鏽、演員休克、跟攝影師吵架等等,」陳幻翔一口氣說了一連串狀況。

 

當晚拍到凌晨四點,回到賓館,陳幻翔放聲痛哭。「覺得老天為何這樣對我,」回憶起拍攝經歷,他也忍不住笑起來,「但哭完之後想想明天還得繼續,就趕緊躺下睡。」

 

第二天一早六點起床,又是拍孩子戲拍到凌晨四點。「劇組成員幾乎要不幹了,每個人都認為參與了一部爛片,認為導演完全控制不住場面。」陳幻翔形容,那時現場瀰漫著難以言喻的悲傷氣氛。

 

直到第三天,男女主角、反派等成人演員終於集體出場,演了一場結尾高潮戲。「這幾位演員也是憋了兩天,攢著勁,演得格外精彩,劇組的人受到鼓舞,一下子凝聚起來,大家就沒有想走的了。」

 

除了導演掌控力的鍛鍊,陳幻翔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成本控制。《荼蘼殺機》的製作成本最初是55萬,在浙江海寧拍攝八天,但陳幻翔希望能過保證影片的品質接近院線,拍攝進度比較慢,結果拍了八天就沒錢了,只好回北京請製片人繼續找錢。「後來製片人的朋友出手相助,我們去廣東佛山又拍了七天,總算是拍完了,最後的製作成本是70萬,拍攝周期15天。」

 

「以前在我心中沒有網大和院線的區別,只有成本高低的區別,我覺得低成本同樣可以拍出好看的電影。」陳幻翔說,「做完《荼蘼殺機》下來之後,我的想法發生了改變,成本如果太低確實影響呈現效果,就會很浪費劇本,因為劇本還是很費心血的,如果實現度太低,我覺得不如不拍。」

 羅賢亮:地方政府出資拯救電影沙漠

 

相比不少剛出校園的新兵蛋子,2004年就開始接觸影視行業的羅賢亮算得上是「老炮兒」。2014年網大剛剛躥紅時,做短片、微電影,或者和央視拍些低成本數字電影的人仿佛看到了希望。畢竟在過去,青年導演扶持計劃多集中在北上廣,小鎮青年和剛出來的新人導演沒有資源,很難和科班畢業的學生去競爭。

 

2015年4、5月份,羅賢亮策劃了一部殭屍電影《道士上山》,後來中途退出,是因為和投資方「有一些分歧」。「那時候拍完了一直沒有上,如果馬上上線的話估計會很火。」羅賢亮篤定地說,「在中國做事情一定要抓住天時,我就馬上策劃抓緊時間寫出了另外一部劇本,要趕上網大的班車。」

 

在言談中,能夠感覺羅賢亮是個很會抓緊時間的人。「我的發展路徑就像唐僧一樣,我在走的路上,我的團隊也在等著我,而不可能找到所有的團隊才去走我的路,」他語速很快,語氣也很堅定。


 

在貴州拍攝完網絡大電影《尋蠱》,羅賢亮緊接著開始趕第二部的劇本,在籌備期又去北京接拍了兩部網大。「到了北京我才知道,這邊做網大的速度那才叫真快!」他感嘆,「一個星期出劇本,一個星期拍攝,半個月搞定一部。北京有很多這種劇組在趕工,在做流水線產品,但籌備都不到位。」

 

網大的投資一般在幾十萬到幾百萬之間,相比院線電影來說「連買盒飯的錢都不夠」,拍攝時間只能壓縮再壓縮,後期服化道經費也要層層篩選,再扣劇組人員薪酬,留給電影本身的錢所剩無幾。

 

受到成本的約束,80%的導演都是身兼數職,編劇、製片、剪輯、宣發從頭幹到尾,其實都是逼出來的能力。「我在北京做了兩個片子的後期我就知道太貴了,預算根本就不夠,做一張海報就2到6萬,幾十萬兩下就沒了。」

 

羅賢亮很清楚地知道,目前的網大除了新片場、淘夢網等相對成熟的公司出品的片子,大部分都沒人看,但「院線電影能看的也沒有幾部,整個電影市場都還在起步」。

 

在《尋蠱》的出品方中,也出現了中共荔波縣委縣政府。「貴州就是電影沙漠,但一定要有人去做才行,地方政府也會給予一些資源上的支持,」羅賢亮認為自己肩負著一定的責任,一如近兩年因《路邊野餐》而嶄露頭角的電影詩人畢贛。

 

從北京回到貴州,他籤約了笛菲文化傳播公司,據說這是一家總部在香港的大集團。「我們是計劃以後不做網大,但我會把網大好的元素提取出來,爭取做一部院線電影,順利的話今年項目就啟動了,投資成本在300萬到1000萬。」

 李錦倫:導演拿網大當跳板太正常了

 

「我不是網大的受眾,包括我拍的片子可能也不是網大的方向。」《荼蘼殺機》的餘慶很篤定:「我一開始看到《黑鏡》(《Black Mirror》)的時候,就覺得這才應該是網大未來的出路。但觀眾目前看的網大,會讓我們覺得這個國家的文化好像在往後走,在販賣一些很low、很低俗、和社會發展相悖的東西。」

 

餘慶們並非網大遊戲規則的製造者,也不是沉浸其中的玩家。相比之下,從過完年到現在已經拍了10部戲的李新傑,可能更為深諳網大走紅的套路。

 

李新傑比較知名的稱呼是「李錦倫」。今年年初,他執導的女同網大《錯了性別,不錯愛》上了微博熱搜,從這部電影起,李新傑改了名。「覺得不想用真名,想保護一下隱私,就這個目的。」此前,他拍攝的《行屍崛起之喪屍新娘》、《山炮鬥喪屍》等驚悚愛情片反響平平,但李新傑逐漸摸清了網大的門道。


 《錯愛》

「我有一個自己的公司,做項目研發和製作,我目前基本上以拍公司研發的戲為主。」他告訴小娛,「《錯愛》就是我們策劃的,那時這類耽美題材很少,我覺得應該會有市場,而且去年12月開拍,成本就20多萬,第二部是在第一部沒上之前拍的,所以也就高了幾萬塊錢而已。」此後,李新傑如法炮製做了《韓子高》,雖然一度面臨被禁,但這部古風耽美網大還是引起了不小的關注。

比起小娛採訪的其他幾位導演,李新傑是最有「網感」的人,他對網大市場也很有信心:「有一部分網大和院線電影從硬體設備和畫質來說是完全一樣了。網絡大電影其實本質還是電影,只不過播放渠道不一樣,現在創作思路,盈利模式、營銷手法都在越來越成熟,觀眾也趨向於理智,拍得不好光靠噱頭不會有人去看了。那些拿到熱錢去拍攝爛片的,遲早會被淘汰。」

 

「導演拿網大當跳板太正常了,就相當於院線導演拍完2000萬的片子,就想拍5000萬甚至過億的片子一樣,網大肯定是屬於年輕人的市場。」

 

已過而立之年的李新傑,也已經把眼光放得更遠。他透露,其實拍網大之前自己做過一部叫《我是拳手》的院線片,緊接著要拍一部奇幻愛情網絡劇《家裡來了個怪男人》,「網大明年可能會做得少一些,就做4、5部精品的」。

 網大「正規軍」:強姦靈魂還是正本清源?

 

也不是沒有逆流者。今年以來,一些過去拍院線電影的導演和影視公司,紛紛參與到網大的投資製作中。他們中的一些人拒絕了小娛的採訪,原因不得而知,倒是一位拒絕了不少網大項目的青年導演很直白地對小娛表示:「導演費就幾萬塊,你又掙不到錢,又掙不到名,還有一種自己強姦自己靈魂的感覺!」

 

不過還是有更多專業人才進入到網大市場中。在前三部都收穫了不錯的點擊量和口碑後,系列作品的第四部《四平青年之浩哥大戰古惑仔》,除了導演張浩,曾經拍過《投名狀》、《全城熱戀》、《梔子花開》等的執行導演陳偉強也加入進來,擔任聯合導演。


 《浩哥大戰古惑仔》

《浩哥大戰古惑仔》延續了前三部公路喜劇的風格,講述東北的「社會人兒」到香港和當地黑勢力博弈的故事。張浩本人就是小有名氣的二人轉演員,負責提供創意與想法,而陳偉強則在電影拍攝技巧上更為專業,再加上電影的總製作成本高達600萬,不少看過首映的觀眾表示,片子成色不亞於《港囧》等院線喜劇。

 

儘管網大仍被不少學院派人士貶得一文不值,但不可否認它是一個「英雄不問出處」的地方,

沒人在意你是史匹柏還是菜鳥,大家都是網大導演,都在接受市場與觀眾的嚴酷檢驗中探索前行。

 

「肯定有一百個人跳進去,99個都是炮灰,」這並不妨礙大多數人相信,網大是為中國電影市場培養人才梯隊的地方。「你想一個國家足球隊選20個人,但總不能只有40個人踢球,至少得有40萬人踢球吧。所以網大一年3000部不算多,基數大了才有出精品的可能,999部都是垃圾,有1部讓你眼前一亮就夠了。」

 

在國足尚未振奮的日子裡,網大也依然野蠻生長著。

 



點擊關鍵詞查看往期相關精彩


李宇春|王寶強離婚案引爆輿論|王寶強離婚事件之前發生了什麼|微博的復甦|專訪好妹妹樂隊|奧運「體育明星經紀戰」|TFBOYS三周年|中影IPO|《戰狼2》保底發行|「限韓令」

相關焦點

  • 網大在拍誰在看?
    是在遼寧營口進行的,姜思達來到這裡,採訪正在劇組拍戲的網大編劇、導演秦教授,秦教授就是這麼說的:「現在說網大Low的人,根本就不看網大。」拍攝地非常冷,「日本兵」們點了一堆篝火驅寒。秦教授1981年生人,學農學出身,擁有中級農藝師職稱,因為行業不景氣,「農學也吃不上飯」,轉身進入影視行業,開始是做脫口秀節目,後來,網絡大電影興起,2014年,愛奇藝首次提出網絡大電影的概念和標準,網絡大電影隨後井噴,出現爆發式增長。秦教授隨即進入網大領域,以殭屍片成名。
  • 為什麼史匹柏是一個偉大的導演?比卡梅隆厲害嗎?
    史匹柏最新現象級大作《頭號玩家》你們一定以為十萬又來帶你們找彩蛋,切,太沒創意了。十萬老師是來給你們講一講《頭號玩家》這部電影的導演,史蒂文·史匹柏。22歲時,史匹柏完成第一部在影院上映的電影《安培林》,正是這一部電影,敲開了好萊塢的大門,他成為了環球製片廠籤約的最年輕的導演。史匹柏曾三次申請電影學校,卻被拒之門外。而他的成名短片是在他作為大學剪輯部門一名無薪的臨時實習生時完成的。十萬曾經表述過一個觀點,電影的本質就是造夢。而史匹柏就是一位最偉大的「造夢人」,簡稱「撕夢人」。
  • 齊天大聖VS靈魂擺渡,誰能成為第一個網大4000萬?
    愛奇藝曾表示,《靈魂擺渡·黃泉》有望突破四千萬。目前兩部作品仍在分帳期,且以微弱的差距並驅爭先,那麼,網大的第一部「4000萬」,會是在這兩部作品中誕生,還是另有黑馬殺出重圍?編劇小吉祥天累計點擊量超544273萬的《靈魂擺渡》系列,借著鬼怪的題材,用一種或唯美或幽默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個悲傷的故事;《靈魂擺渡·黃泉》則一掃《靈魂擺渡》系列的「悲傷」,用一個簡單美好的愛情故事表達了一種對待感情的態度
  • 世上只有一個史匹柏
    史匹柏不羞於使用希區柯克的技巧。譬如《大白鯊》裡大白鯊出現時著名的「視點三明治」:首先,他先展示警長透過前方人物的背部偷窺海面,然後展示警長看到的視角,緊接著展示他的反應。短短幾秒鐘,史匹柏就吊起了觀眾的胃口,營造了全片緊張的懸念氛圍。假如僅僅跟隨希區柯克的技巧,史匹柏不過是下一個希區模仿者。他不只是照搬希區柯克,而是在此層面發明了自己的視點技法。
  • 如果評選「導演之王」,史匹柏還是詹姆斯·卡梅隆
    世界上著名的大導演很多,如果50年後或者100年後,評選誰是最偉大的導演?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諾蘭、喬治·盧卡斯、彼得·傑克遜、昆汀、馬丁·斯科塞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詹姆斯·卡梅隆、史匹柏、李安、黑澤明等,但是只能選一個,大多數人可能和我一樣從卡梅隆和史匹柏之中選出來,到底他倆誰才是「導演之王」,下面我們來看看他們的作品,史匹柏代表作: 《大白鯊》 1975
  • 誰是科幻電影界第1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史匹柏
    這一期輪到了科幻電影界的第一大導演。會是誰呢?為什麼選擇詹姆斯卡梅隆,沒選史匹柏呢。咱們來分析一下啊。我最佩服史匹柏的一點就是他從來不重複自己。這幾部科幻經典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好多都是拿3D當一個噱頭,好多電影都是只有部分片段是3D的,需要的時候帶上,不需要的時候就把眼鏡摘了。甚至好多人都認為不能長時間的戴3D眼鏡,不然就會頭暈噁心。
  • 《侏羅紀世界》導演曝幕後秘辛 曾遊說史匹柏
    《侏羅紀世界2》劇照1905電影網訊 近日,《侏羅紀世界》系列導演科林·特萊沃若在接受外媒採訪時,透露了影片的幕後秘辛,當他受邀執導2015年的電影《侏羅紀世界》時,他曾苦苦說服史蒂文·史匹柏,才能將《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改名為《侏羅紀世界》。
  • 史匹柏可能是全世界最「精分」的導演了...
    這也成就了史匹柏這位空前賣座的電影導演。「虛擬實境或者叫『 VR 』,是一個讓我既感興趣但同時又充滿擔憂的世界。如果它存在於當下,我會思考虛擬實境究竟要發展到何種程度才算合適。如果真的存在一個令腎上腺素飆升的虛擬世界,那究竟什麼才能吸引人們回到現實世界呢?畢竟腎上腺素會讓人上癮,無法自拔。但逃離了現實世界的同時,你也就脫離了任何與現實人類的聯繫。所以這個故事很有趣,也會引發一些社會討論」。
  • 最偉大的導演,源自對電影的愛,他叫史匹柏|百家故事
    於是他醉心電影的藝術在1968年的時候,還是學生的史匹柏在環球影業的編輯部門得到一個無薪實習生的機會,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他認識了一名很有抱負的電影製片人Denis C. Hoffman。Hoffman跟史匹柏籤署了一個合同,他為史匹柏提供1萬美元的資金供他拍攝短片,而作為條件則是10年之內他所挑選的電影劇本如果要求到史匹柏執導,他不能拒絕。
  • 盧卡斯和史匹柏誰更偉大?我問了盧卡斯影業CEO
    過去四十年中,整個好萊塢的產業格局,是由兩個導演引領和造就的,稍微了解電影史的都會承認這一點。除了上述兩位,「新好萊塢」還包括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馬丁·斯科塞斯、布萊恩·德·帕爾瑪、羅伯特·奧爾特曼、伍迪·艾倫、威廉·弗裡德金、彼得·博格丹諾維奇、哈爾·艾什貝……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彼此親密的朋友,也許我們還記得馬丁·斯科塞斯憑藉《無間道風雲》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那次,科波拉、盧卡斯、史匹柏是他的頒獎嘉賓。
  • 《玩家一號》:史匹柏的VR營銷案例
    沒人能要求一個偉大導演永遠逼格滿滿地去講述直擊人類靈魂的故事。
  • 庫布裡克遺作翻拍導演敲定 史匹柏掌舵開發
    史匹柏在今年坎城電影節是就宣布將把庫布裡克「最偉大的遺作」搬上小熒幕  搜狐娛樂訊 (文/鬼鵝鵝)在今年5月舉辦的第66屆坎城電影節上,評委會主席史蒂芬-史匹柏(Stephen Speilberg)曾宣布將製作一部關於拿破崙的迷你劇集
  • 洗錢騙局了解下,你可能就在幫別人洗錢
    什麼是洗錢?洗錢就是給「黑錢」披上「合法」的外衣。通俗的講,就是將 「髒」錢洗乾淨, 然後「清潔」的錢就可以用了。洗錢騙局,我們見得最多的就是在影視作品中。什麼是洗錢騙局也許大家會覺得洗錢騙局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可是在實際生活中,洗錢行為就在我們身邊。洗錢騙局可以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蘭蘭在國外留學,因為性格活潑開朗,認識結交了許多朋友。
  • 史匹柏是如何成為好萊塢最成功導演之一的?
    史匹柏很小的時候就夢想著能拍電影。他膽子比較小,經常嚇唬他妹妹。後來長大了就把這些都拍進自己喜歡的電影中去了。在他小時候,爸爸帶著他和妹妹出去旅遊,他爸爸想用攝影機把他們記錄下來。結果史匹柏覺得爸爸拍的不夠好,自己開始研究攝影機,這個時候他喜歡上了拍攝。多年以後他站在奧斯卡的舞臺上,舉起了小金人。
  • 這個世界上最著名的導演:史匹柏電影合集
    他今年 71 歲,卻仍然保持著年輕時的活躍與隨和。「我只是步入我人生中的第七個十年而已」,史匹柏這樣形容自己。「現在,也是時候和觀眾們再次合作了,去試著洞悉他們的想法並真正與他們產生互動,而不是僅僅只為他們講述一個故事」。史蒂芬·史匹柏的成名之作,一個大白鯊足足嚇了觀眾50年。震憾的電影特效、神秘的氛圍、以及過往僅存在人們想像中的視覺效果,使得該片成為影史上最經典、最驚悚的科幻電影之一。
  • 專訪|《再見美人魚》導演高偉倫:群雄逐鹿,誰能打造下一個破億網大?
    最終,魚目混珠的影片會賠的血本無歸,而真正精心打磨的佳作會在大浪淘沙之後,沉澱成明珠,浮出海面。海風暴來襲,誰將成為首位徵服者揚帆起航,這個行業都在拭目以待。而影片《再見美人魚》正式揭開了這個網際網路影視2.0時代的開始。截至目前,《再見美人魚》上下兩部已經突破了1.5億點擊,堪稱網大神話。
  • 外媒評選史上100位偉大導演,史匹柏排第3,第1名是他!
    導演是電影的造夢師,當我們欣賞一部部電影,在為故事情節和演員吶喊歡呼時,不要忘了,真正給電影注入靈魂的是在背後默默付出的導演們你可能不認識他,但你卻被他的傑作震撼迷倒過。2007年英國《大電影》雜誌列出了人們心中最偉大的導演100人,他們不是傳奇,但他們都創造著傳奇。
  • 群雄逐鹿,誰能打造下一個破億網大?|專訪《再見美人魚》爆款導演高偉倫
    最終,魚目混珠的影片會賠的血本無歸,而真正精心打磨的佳作會在大浪淘沙之後,沉澱成明珠,浮出海面。海風暴來襲,誰將成為首位徵服者揚帆起航,這個行業都在拭目以待。而影片《再見美人魚》正式揭開了這個網際網路影視2.0時代的開始。截至目前,《再見美人魚》上下兩部已經突破了1.5億點擊,堪稱網大神話。
  • 《美人皮》張予曦新片,一個眼神變成邪魅貓妖,網大電影裡難得的佳作
    讓端莊霸氣的富家小姐去演一個邪氣又美豔的貓妖?如果張予曦演得好,那自然會讓觀眾在低期待下,獲得更好的觀影感受。但如果演的不好,衝著張予曦這張臉,也能把矛盾點轉移到劇情和導演身上。不過看了電影之後,對《美人皮》這部電影是有改觀的。
  • 三次打破世界紀錄,兩次斬獲奧斯卡最佳導演,他叫史匹柏
    《阿凡達》但是,自己創造世界紀錄然後自己再打破這事,好萊塢裡做到的不僅卡梅隆一個,史匹柏也能做到。卡梅隆擅長科幻領域史匹柏最特別的一點,就是你看他執導的電影列表,會搞不清楚他到底專精哪個領域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