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60歲選擇退位,劉庸只說了一句話,讓嘉慶得到傳國玉璽

2020-12-28 史家一絕

乾隆60歲選擇退位,劉庸只說了一句話,讓嘉慶得到傳國玉璽。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在歷史上是一位有所作為的皇帝,在他執政期間,精心治國,勵精圖治。在康熙盛世的基礎之上,開闢了大清王朝的「康乾盛世」。這一點乾隆自然功不可沒,被載入史冊,千古流傳。

這就是他能成為一代帝王的證據,然而乾隆還是一個貪戀權力的皇帝,退位之後,依然不肯還政於嘉慶皇帝。或許歷代帝王都是如此吧。面對權力的誘惑誰能忍心放手那。只要是個人都一樣。

乾隆皇帝是個貪戀權力的君王,翻看那段歷史,便可以得出這個結論。或許這與乾隆皇帝身體素質特別好有莫大的關係吧。

據歷史記載,乾隆皇帝身體素質非常好,自己可以步行上朝與參加各類國家大典,而且還是在沒有人攙扶的情況之下。

由於這個緣故,乾隆皇帝也是一個在位非常久的皇帝。從他登基之後,掌管大清王朝有63年之久。雖然歷史上記載他在位60年,其實則不然。

嘉慶皇帝登基之後的三年,大清王朝的實際統治者還是乾隆。之所以會這樣,因為在清朝還有一個皇帝在位61年,他就是康熙皇帝。

乾隆皇帝對外宣稱,自己到了60歲就退休,在位時間絕對不能超過康熙。否則那是不孝。雖然乾隆這樣說,但是他並沒有做到。

真的到了60歲的時候,乾隆皇帝便冊封十五阿哥永琰為皇太子,用意很明顯,已經把永琰當作接班人。不過由於對於權力太迷戀,到了第二年的時候,嘉慶登基的時候,乾隆皇帝竟然不願意交出玉璽,這讓嘉慶十分尷尬,作為新任皇帝沒有玉璽那還有什麼意義可言啊。

玉璽才是皇帝的象徵,才是權力的保證。

見到乾隆遲遲不給,嘉慶恨不得過去直接強過來,但是只能在心中出現以下,絕對不可能投入到實際當中,如果這樣做,那成何體統了。

在場的劉庸見到這種情況,已經把乾隆皇帝心理已經琢磨透了,主要是不想放權啊。但是劉庸認為如果一旦錯過要回玉璽的機會,從此以後就很難了。

這個時候劉庸便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及時提醒乾隆皇帝,「新君登基不可沒有玉璽」。

乾隆皇帝心裏面十分惱火,埋怨劉庸多嘴多舌,不該操的心還操。但是吧,生氣歸生氣。乾隆皇帝覺得劉庸說的有道理。因為自古以來皆是如此,自己不能搞特殊啊。為了堵住天下人的嘴,乾隆皇帝還是裝出一副高風亮節的心胸把玉璽給了嘉慶。

乾隆皇帝在心裡自我安慰道:就是自己在想掌管權力,既然已將皇位傳給嘉慶,不把玉璽給嘉慶,顯然說不過去。

雖然乾隆皇帝把玉璽給了嘉慶皇帝,但是乾隆皇帝還是在背後執政三年。這讓嘉慶皇帝敢怒不敢言。畢竟乾隆皇帝虎威還在。

原來玉璽已經交個嘉慶,乾隆皇帝便命人又重新做了一個玉璽。繼續執政在養心殿,使用手中權力的時候,跟自己沒有退位一模一樣。

在任命大臣,懲罰貪官汙吏等等國家大事上,還是乾隆皇帝一言九鼎,一切都按他的最高指示去做。這令嘉慶情以可堪,恐怕只有嘉慶皇帝自個知道了。

等完三年之久,嘉慶才真正掌握大清王朝的政權,這一切劉庸功不可沒。就是劉庸仗義執言,幫住嘉慶皇帝討要玉璽。

最後:你認為劉墉做得對嗎?,還有嘉慶掌權是否光明正大,請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獨到的見解和看法,歡迎加入到討論中。

相關焦點

  • 乾隆讓嘉慶跪9歲孩子的墓,嘉慶不願意,乾隆說6字,嘉慶立刻跪下
    說到嘉慶皇帝,他是乾隆的第十五個皇子,他是乾隆和令妃所生的。歷代王子之間的鬥爭非常激烈,因為作為皇帝的兒子,他們每個人都有資格繼承王位,但是嘉慶非常的幸運,最後成為了皇帝,幾乎無事可做。也可以說嘉慶是白撿了一個寶座,但也不太順利。眾所周知,乾隆的統治時間相對較長,為了不超過自己的祖父康熙,他選擇了讓嘉慶在統治60年後退位。
  • 乾隆登基後,為何封存了「傳國玉璽」?學者:他發現了玉璽的秘密
    傳國玉璽在浩劫中化為灰燼?後唐泰清三年,唐末帝李從珂自己燒毀宮殿,死於洛陽,而所有前朝的寶璽,包括傳國玉璽,均在這次改朝換代的浩劫中化為灰燼。傳國玉璽被毀之後,後晉王朝新刻受命寶玉璽。此種說法,由契丹滅後晉之後,獲得的玉璽並非是秦璽這個事實,已得到佐證,而且後唐、後晉、契丹方面的國史對「傳國玉璽被毀」一事均有所記載。
  • 乾隆傳位嘉慶時,緊抓著玉璽不放,劉羅鍋的1句話,讓他立刻鬆手!
    乾隆傳位嘉慶時,緊抓著玉璽不放,劉羅鍋的1句話,讓他立刻鬆手!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多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之一,我們今天說的主角就是乾隆皇帝。由於乾隆皇帝活了八十九歲,在位時間長達六十多年,他的在位時間比很多皇帝都要長,可以說最後在位時年齡也是相當的大了。
  • 傳國玉璽:皇帝的「身份證」,最終下落如何呢?
    說起傳國玉璽,熟悉中國古代史的朋友們應該非常熟悉。作為皇帝身份的象徵,傳國玉璽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改朝換代之際,新朝皇帝為了證明自己是正統都會費盡心思地去得到傳國玉璽,因為只有得到玉璽才能證明自己是正兒八經的皇帝,是天選之子。
  • 漫談篆刻工藝下傳國玉璽的文化淵源
    這段時期裡,傳國玉璽不斷易主,直到隋建立後,將其收入了隋宮,傳國玉璽終於可以安定下來。可惜的是,這個「安定」註定是短暫的,躲不過二世而亡,傳國玉璽再次踏上顛沛流離之路,好在它還是被一代一代地傳了下去,每個得到它的人都是喜從心起,認為自己就是那天選之人,可創百年盛世,得天下千秋萬歲。
  • 傳國玉璽
    它就是傳國玉璽!」符融嚇得一個激靈:「玉……玉璽!」符堅道:「剛才你說到後趙石虎大修銅雀臺,彼時玉璽就在鄴城。你還記得它是如何離開的嗎?」符融定了定神:「此事史有明載,冉魏求乞東晉救援,傳國玉璽為東晉濮陽太守戴施騙走,並以三百精騎星夜送至建康。由此,玉璽重歸司馬氏囊中。」符堅道:「不錯。
  • 乾隆讓位玉璽卻不交出來,劉羅鍋一席話乾隆才將玉璽交了出來
    ,所以他只能選擇將皇位讓給兒子嘉慶,要知道以往那都是皇帝死後,皇帝的兒子才選擇登基當皇帝的,這次確是皇帝在世主動將皇位讓出來,這還是頭一次呢,所以很多人都抱著看戲的心態看這個事情。,但是沒辦法,說出去的話自能兌現,在他兌現承諾的時候,那心裡是萬般不舍,雖然他已經成為太上皇了,而且實際權利還是在他的手中,在交接玉璽的時候,野史說乾隆捨不得啊,手是一直放在玉璽上,那大家肯定是明白他不想放權啊,但是事情要繼續下去啊,總不能玉璽不給嘉慶吧,那實在是說不過去了,權利不給,玉璽還不給,那叫什麼讓位啊。
  • 傳國玉璽 | 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
    當秦王子嬰用脖子繫著這塊傳國玉璽時,和氏不僅目睹了王朝的更迭,也見到了它的新主人——劉邦。從此之後,這塊玉璽就叫「傳國玉璽」——任何一個新王朝要想證明自己的「天命」,就必須得到這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寶玉!
  • 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選擇了資質平庸的嘉慶?乾隆:我也不想選擇他
    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將皇位禪讓給第十五子永琰(即顒琰),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嘉慶皇帝,乾隆自己則退位稱太上皇。雖然乾隆退位後還當了3年的太上皇,但永琰畢竟是坐上了皇位,結束了乾隆對他長達22年的考察。
  • 權力與傳說:傳國玉璽簡史
    後世的傳國玉璽是秦始皇雕刻的和氏璧嗎?朝代更迭中多次離奇重獲的玉璽,究竟可不可信?金鑲玉、和氏璧、傳國璽……許多人都或多或少知道傳國玉璽的傳說。影視作品更是偏愛這一題材。《東成西就》中梁朝偉(歐陽鋒)打傷林青霞(三公主),就是為了搶奪她保管的傳國玉璽。
  • 始皇的傳國玉璽、慈禧的夜明珠都去哪了?此四大珍寶如今花落誰家
    傳國玉璽是秦朝宰相李斯奉秦始皇的命令,用和氏璧鐫刻而成,為中國歷代皇帝的證憑,上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因皇位之爭,最終使得傳國玉璽銷聲匿跡,再沒有現世。
  • 嘉慶被立為太子之後,乾隆為什麼帶他祭拜一個九歲去世的孩子呢?
    下面我就說一說,乾隆為什麼帶嘉慶祭拜已經去世的皇子永璉,我們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永璉的地位永璉是二阿哥,並且是乾隆皇帝與孝賢純皇后所生的第一個孩子,是正統的嫡長子,出生在雍正八年(1730年),當他出生之後,也得雍正帝的厚愛,得雍正爺賜名
  • 乾隆剛登基,為何就立即封存傳國玉璽,他到底發現了什麼秘密?
    此後,歷朝歷代的皇帝都以擁有傳國玉璽為「正統」的象徵。直到清朝乾隆登基,這件事情出現了蹊蹺,或者說終於露出了破綻。今天小編就來說說,乾隆剛登基,為何就立即封存傳國玉璽,他到底發現了什麼秘密?傳國玉璽據傳說經歷了很多劫難,因為它具有繼承大統的特殊意義,所以稱為皇權爭奪的重要目標,在元朝時期,由於朱元璋的窮追猛打,元順帝長荒而逃,途中竟然將玉璽遺失,朱元璋稱帝以後不得不重新製作了玉璽。
  • 權力與傳說 ——傳國玉璽簡史
    宋朝曹彥約在《玉璽本末》中說:「其色綠如藍,溫潤而澤」,方四寸,面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印鈕為五條蟠龍,中有小竅,用以貫印綬。但是年代久遠,這種說法也需要更確切的考證。憑藉契丹人的援助問鼎中原,卻將燕雲十六州作為條件割讓給了外族,被羞辱性的稱為「兒皇帝」這是史籍中傳國璽命運的終點,高溫下,無論是否是原件的傳國璽都會被焚毀。不過,質疑史籍中傳國璽的傳承的也大有人在。宋人曹彥約在《玉璽本末》中說,「自(西晉末年)洛京失守,南北紛爭,假託天命者皆欲得此璽,變詐百出,無所不至」,懷疑西晉後所有的傳國璽。
  • 傳國玉璽,一個屢屢靈驗的詭異詛咒…
    因為劉邦本為楚國故地之人,所以很多人都說,楚國才是真正的奉天承運,天命攸歸。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果然,戰國七雄最後的大贏家不是秦,而是楚! 從哪裡來,再回到哪裡去,傳國玉璽誕生於楚,最終歸於楚。只不過這時候的楚,改了個名字叫——「漢」。
  • 從二十四史入手,探究秦朝的傳國玉璽究竟是在什麼時候失傳的?
    《袁術傳》說:「又聞孫堅得傳國璽,遂拘堅妻奪之」,認為這塊玉璽最後被袁術所奪。《徐璆傳》說袁術被曹操攻滅之後,他的下屬徐璆得到了傳國玉璽,便到許都去進獻。司徒趙溫問道:「君遭大難,猶存此邪?」徐璆回答說:「昔蘇武困於匈奴,不隊七尺之節,況此方寸印乎?」可見在漢末,傳國玉璽又回到了獻帝手中。
  • 乾隆晚年為什麼要退位當太上皇?退位之後他又都在幹什麼呢?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到盛京拜謁祖陵,在回來的途中,路過錦縣的時候,有一個叫金從善的秀才給他上了一封請願褶子,這個金從善居然請求他立太子,並且在褶子中寫了一句話:「大清不宜立太子,豈以不正之運自待耶?」言外之意就是不立太子,怎麼千秋萬代?
  • 傳國玉璽到底去哪了?曾差點落入老蔣手中,最後可能隨船沉沒了
    既然傳國玉璽最後的下落已經不被人知,那麼所謂的傳國玉璽的真實印圖其實也無處可尋,只有愛好者們自己根據傳說復原的所謂傳國玉璽的真實印圖,只圖一樂,千萬不要當真。前207年沛公劉邦領軍攻入灞上,秦王子嬰跪下捧出傳國玉璽獻給劉邦,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派弟弟王舜找太后索要傳國玉璽,太后憤怒地將傳國玉璽扔在地上,玉璽摔破了一個角,王莽命工匠用黃金修補。
  • 學點歷史|權力與傳說:傳國玉璽簡史
    金鑲玉、和氏璧、傳國璽……許多人都或多或少知道傳國玉璽的傳說。影視作品更是偏愛這一題材。《東成西就》中梁朝偉(歐陽鋒)打傷林青霞(三公主),就是為了搶奪她保管的傳國玉璽。【顛沛流離的正統象徵】漢元年十月,劉邦至霸上,秦王子嬰降於枳道旁,獻上秦始皇玉璽、符節,秦亡。這是傳國玉璽第一次經歷王朝更迭,也是最為平靜的一次。除了傳國璽,西漢初年還製作了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天子行璽三方玉璽,均為白玉質地,螭虎印鈕。天子之璽由皇帝自佩,其餘各璽藏於符節臺,用時由尚符璽郎取出。
  • 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選擇資歷平平的嘉慶,乾隆:我也不想選他
    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現代)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030,閱讀約3分鐘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將皇位退位給他的第十五個兒子永炎(即雍炎),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嘉慶皇帝,而乾隆本人也退位做了霸王。雖然乾隆退位後當了3年皇帝,但永炎畢竟登基,結束了乾隆對他長達22年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