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60歲選擇退位,劉庸只說了一句話,讓嘉慶得到傳國玉璽。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在歷史上是一位有所作為的皇帝,在他執政期間,精心治國,勵精圖治。在康熙盛世的基礎之上,開闢了大清王朝的「康乾盛世」。這一點乾隆自然功不可沒,被載入史冊,千古流傳。
這就是他能成為一代帝王的證據,然而乾隆還是一個貪戀權力的皇帝,退位之後,依然不肯還政於嘉慶皇帝。或許歷代帝王都是如此吧。面對權力的誘惑誰能忍心放手那。只要是個人都一樣。
乾隆皇帝是個貪戀權力的君王,翻看那段歷史,便可以得出這個結論。或許這與乾隆皇帝身體素質特別好有莫大的關係吧。
據歷史記載,乾隆皇帝身體素質非常好,自己可以步行上朝與參加各類國家大典,而且還是在沒有人攙扶的情況之下。
由於這個緣故,乾隆皇帝也是一個在位非常久的皇帝。從他登基之後,掌管大清王朝有63年之久。雖然歷史上記載他在位60年,其實則不然。
嘉慶皇帝登基之後的三年,大清王朝的實際統治者還是乾隆。之所以會這樣,因為在清朝還有一個皇帝在位61年,他就是康熙皇帝。
乾隆皇帝對外宣稱,自己到了60歲就退休,在位時間絕對不能超過康熙。否則那是不孝。雖然乾隆這樣說,但是他並沒有做到。
真的到了60歲的時候,乾隆皇帝便冊封十五阿哥永琰為皇太子,用意很明顯,已經把永琰當作接班人。不過由於對於權力太迷戀,到了第二年的時候,嘉慶登基的時候,乾隆皇帝竟然不願意交出玉璽,這讓嘉慶十分尷尬,作為新任皇帝沒有玉璽那還有什麼意義可言啊。
玉璽才是皇帝的象徵,才是權力的保證。
見到乾隆遲遲不給,嘉慶恨不得過去直接強過來,但是只能在心中出現以下,絕對不可能投入到實際當中,如果這樣做,那成何體統了。
在場的劉庸見到這種情況,已經把乾隆皇帝心理已經琢磨透了,主要是不想放權啊。但是劉庸認為如果一旦錯過要回玉璽的機會,從此以後就很難了。
這個時候劉庸便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及時提醒乾隆皇帝,「新君登基不可沒有玉璽」。
乾隆皇帝心裏面十分惱火,埋怨劉庸多嘴多舌,不該操的心還操。但是吧,生氣歸生氣。乾隆皇帝覺得劉庸說的有道理。因為自古以來皆是如此,自己不能搞特殊啊。為了堵住天下人的嘴,乾隆皇帝還是裝出一副高風亮節的心胸把玉璽給了嘉慶。
乾隆皇帝在心裡自我安慰道:就是自己在想掌管權力,既然已將皇位傳給嘉慶,不把玉璽給嘉慶,顯然說不過去。
雖然乾隆皇帝把玉璽給了嘉慶皇帝,但是乾隆皇帝還是在背後執政三年。這讓嘉慶皇帝敢怒不敢言。畢竟乾隆皇帝虎威還在。
原來玉璽已經交個嘉慶,乾隆皇帝便命人又重新做了一個玉璽。繼續執政在養心殿,使用手中權力的時候,跟自己沒有退位一模一樣。
在任命大臣,懲罰貪官汙吏等等國家大事上,還是乾隆皇帝一言九鼎,一切都按他的最高指示去做。這令嘉慶情以可堪,恐怕只有嘉慶皇帝自個知道了。
等完三年之久,嘉慶才真正掌握大清王朝的政權,這一切劉庸功不可沒。就是劉庸仗義執言,幫住嘉慶皇帝討要玉璽。
最後:你認為劉墉做得對嗎?,還有嘉慶掌權是否光明正大,請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獨到的見解和看法,歡迎加入到討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