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的茶、喜茶的上市第一股誘惑 食安拷問VS網紅長虹

2020-12-27 首條財經

作者:安娜

來源:首條財經——首財研究院

能戰勝疫情的,除了中國醫護,還是中國奶茶。

這個梗,不乏調侃,亦不是空穴來風。

2月23日,長沙一家茶顏悅色開業,門口排起近百米長隊。「百米長隊」話題還上了微博熱搜,閱讀2.8億次、討論2.3萬次。

消費熱度之盛,不必再費口舌。

資本消費雙寵 新式茶飲的第一股誘惑

6月盛夏,飲品旺季,奶茶店的長隊場景更加招眼。

不過,喧囂的,不止消費層面。

近日,頻頻泛起的資本秋水,更值關注。

據媒體報導,網紅茶飲奈雪的茶即將完成近億美金融資,領投方為深創投。

這距離其上輪融資——2018年3月公布的「數億人民幣」A+輪融資已兩年有餘。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奈雪的茶共完成四輪融資。整體看,以擅長消費投資聞名的天圖資本,吃下多數份額。

創始人彭心曾對媒體表示,「之所以兩輪投資都選天圖,是由於對方沒有對賭協議、沒有開店速度要求、不幹涉經營管理。」

有輿論稱,本輪引進深創投,一定程度也是為「優化公司股東結構」。

公開資料顯示,奈雪的茶由彭心、趙林夫婦創建於2015年,隸屬於深圳品道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截至2019年末,奈雪的茶已在全國已開出230餘家門店,覆蓋35個城市。產品以20歲-35歲年輕女性為主客群,打造了「茶飲+軟歐包」的形式。

不止奈雪,另一網紅大咖喜茶近來行情也不差。

2020年3月,第五次融資結束後,喜茶估值或已超160億元。

天眼查數據顯示,從2015年12月到2019年2月,新式茶飲品牌涉及的億元級別融資事件達到8起。

不難看出,新式茶飲的市場頗受資本關注。小小一杯奶茶,何以獲得如此青睞?

答案是:市場空間。

《2019新式茶飲消費白皮書》顯示,中國茶飲市場總規模突破4000億,是另一個明星賽道咖啡市場的兩倍,現制茶的市場規模則在500至800億元左右。

美團點評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末,全國現制茶飲門店數量達到41萬家,一年之內增長74%,擴張速度非常快。另有數據顯示,二三線城市茶飲店增長率遠超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增長120%,三線及以下城市增長最高,達138%。

而伴隨消費升級、本土文化回歸,藉助網際網路引爆話題,「網紅經濟」更加速了奶茶經濟的蓬勃發展。

不過,海量市場,也迎來眾多入局者。

天眼查顯示,截至2019年11月底,經營範圍內包含奶茶的企業全國共有約14.3萬個,其中2019年新增註冊奶茶企業就有23664家。

賽道上,除了喜茶、奈雪外,還有樂樂茶、鹿角巷、一點點、coco、蜜雪冰城等老牌企業。加上新入局的老牌飲品企業香飄飄、娃哈哈,行業可謂高手雲集、人聲鼎沸。

混戰血拼中,誰能勝出?

顯然,作為新興產業,資本的助推力、催化劑效應不言而喻。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融資,奈雪的茶港股IPO的消息也不斷發酵。恰巧,喜茶也曾傳出過上市消息。

事實上,有關奈雪的茶IPO一事在今年2月就已有傳言:上市目的地為美國,計劃融資4億美元。

之後劇情,大家都知道。瑞信咖啡造假事件引發中概股風波,美股市場顯然已不是理想之地。

令人玩味的是,對於IPO傳聞,奈雪的茶與喜茶均予以否認。

不過,這是不是黎明前的最後寂靜?

畢竟,無論從自身還是行業,上市對二者而言,都是好事一件,似已箭在弦上。作為頭部企業,如能坐上新式奶茶上市第一股,消費、資本、品牌層面的吸虹效應不言而喻。

但面對誘惑暢想,上市這碗光鮮飯,放大價值的同時,也會凸顯問題漏洞,並不好吃。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此前奈雪の茶傳出赴美上市被關注,源於行業正處競爭膠著期。近幾年新式茶飲競爭激烈,頭部品牌面臨的壓力並不小。若奈雪の茶最終能成功上市,也不代表它就能完全放下心來。前陣子瑞幸咖啡遭遇渾水做空,股價暴跌就是一個例子。在這個異軍突起、沉浮變化的新茶飲市場,最核心的還是要精準把握市場變化、牢抓消費者需求,產品用實力說話,才能留住消費者。」

貼身肉搏 同質化焦慮

一句實力說話,可謂一語中的。

細觀二者,坐擁資本、消費雙風口的繁華之下,問題隱憂同樣也不少。

2017年,在廣州出席一個創業大會時,奈雪的茶創始人趙林直言「輕餐飲行業只能記住頭部品牌,你做到老大、老二才能生存下來。」

而與奈雪不分伯仲,直面競爭的,即是喜茶。

截至2020年2月,奈雪已遍布全國50多個城市,共有349家門店。所有門店均為直營,且不做任何形式加盟。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奈雪的茶彪悍擴張的結果。據統計,2018年、2019年分別新開設179家、174家新店,相當於「平均每兩天開一家新店」。

喜茶也很猛。2019年就在43個城市擁有390家門店,並創造出單店一天最高賣出4879杯茶的成績單。其中,新增主力門店157家、Go門店63家。

這意味著,2019年喜茶新開220家門店,相當於過去六年總和。根據喜茶規劃,2020年門店數量將在現有基礎上再翻一番,總門店超過800家。

這不是口號。喜茶官方公眾號文章顯示,僅4月喜茶已經在多個城市新開設了16家門店。

不止門店數量,從雙方擴張歷程看,布局地域、具體選址也有極大相似度,頗有貼身肉搏之感。

就像vivo、OPPO 不分家一樣,哪裡有喜茶,哪裡也多有奈雪的茶。

比如在深圳,奈雪的茶52家門店中,有22家店半徑500米的範圍內開有喜茶門店;如把範圍擴大到半徑1km的區域,數量增到29起。在北京、上海也有類似表現。

地點深度重合,頗有「正面剛」的意思。

聚焦產品,也存在同質化問題。

由上圖不難看出,不僅店面距離近,就連產品名字,也頗為相似。

這也引得奈雪の茶創始人彭心的不滿。2018年11月18日,彭心在朋友圈喊話喜茶創始人聶雲宸,稱喜茶抄襲。卻指出喜茶抄襲了奈雪的芝士草莓、霸氣蜜桃、霸氣黑提、霸氣石榴、軟歐包等產品。除芝士草莓是奈雪上新4個月後上的,其他產品都是在時隔一年後,與奈雪此前下線產品回歸時同時上線,直言「我都替你沒意思了」。

對此,喜茶創始人聶雲宸也不示弱:「如果這樣我們可以把所有世界上的水果或者材料都拼湊起來先出了,然後指責以後的人都在『抄襲』自己,如果只是這樣那創新真是太簡單和幼稚了。」

大佬怒懟背後,不難發現兩者的血拼焦慮,更凸顯新式奶茶的創新短板、同質惡性競爭。正如奈雪の茶所表示得,兩個頭部品牌,起的是帶頭和示範作用,更應對自身品牌嚴格要求。

一定意義上說,這也是多數網紅品牌的通病。起於青萍之末 止於草莽之間。快速崛起、快速爆火,快速擴張,一路狂奔之下,聲名日盛,然相應得產品、人才、品牌、渠道、管理等能力卻出現掉隊、不匹配問題,由此導致亂象發生,甚至由盛而衰,這是不少品牌最終泯然眾人、甚至突然崩塌的重要原因。眼前例子,即是瑞幸咖啡。

食安拷問 排隊苦等值得嗎?

上述擔憂,不是妄言。

看看敏感的產品問題,是否已有端倪之色?

與融資同頻熱度的,還有近日喜茶門店的食安問題。

6月2日,南京市玄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夏日冷飲」進行專項抽檢,涉及喜茶、奈雪、一點點等茶飲品牌。結果顯示:在此次抽檢的16批次果茶、6批次食用冰中,喜茶旗下有5批次產品被檢出問題。

具體看,喜茶珠江路分店食用冰被檢出菌落總數超標。

據南京市玄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介紹,目前,餐飲環節的散裝食用冰,尚無國家標準,此次抽檢參照預包裝食用冰的標準進行風險評估,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的標準為100CFU/g 、10CFU/g 。喜茶珠江路分店食用冰的菌落總數檢測為1200CFU/g。

上述4款果茶/奶茶的菌落總數全部高於同類標準,其中3款檢出大腸菌群,存在微生物汙染。消費者食用後,很可能引起胃腸道不適等。

6月13日,喜茶終於露面回應。主要原因是門店操作不規範,如取冰時把使用過的冰鏟直接放置在冰塊上,製作飲品時冷藏牛奶放置在常溫狀中時間太久等。並洋洋灑灑數百字,表示將進行多維整改。

大篇自省長文,任誰都看到「悔意滿滿」。

但仔細深究,喜茶的這份「悔過書」,也有避重就輕之嫌。

首先,這份說明表示,喜茶發現主要問題出在「操作不規範」,如冰鏟放置不規範、冷藏牛奶放置在常溫中時間過久,然後,用一個「等」字作為概括,替代了其他具體問題。

從一個日常消費者的角度看,更希望知道這個「等」是不是還包括了材料存儲、水果清洗、設備消毒、生產流程操作不規範?因為這些問題,可能才是菌落超標最根本的原因。

南京市玄武區市場監管局食品科科長羅亞玲分析,出現菌落總數超標,可能是因製冰機的設施設備或餐飲製作場所原因,還有人員操作不規範等問題,都可能會造成這樣的微生物汙染。

這是否暴露了喜茶整個食品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存在漏洞、需要完善提升呢?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從此看,「整改」不應止步於個別門店的個別問題,還需有全局性、系統性思考。

事實上,喜茶被曝衛生安全問題已不是第一次。2019年5月29日,有顧客在喜茶蘇州圓融店的外送飲品中喝出蒼蠅。經過相關部門檢查後,確認存在衛生問題,並開具停業整改通知書。

2018年12月4日,喜茶上海興業太古匯店被曝,消費者喝到疑似「透明指套」異物。隨後,喜茶官方回應,喜茶全店包裝、服裝和用具,並沒類似透明物。「擔心產品是不正規的跑腿員在送貨過程中導致。」

2019年1月4日,喜茶西安賽格店被曝「垃圾爆滿,環境髒亂差」。事發後,喜茶官方回應稱,環境衛生問題系跨年期間客流量劇增、產品本身安全「絕對有保障的」。

2019年4月30日,喜茶廈門萬象城店在接受檢查時被發現多處不合規。現場抽檢中,盛放水果的容器ATP指數嚴重超標(註: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縮寫,ATP指數超標說明餐具清潔程度不達標)。

截至6月18日,梳理喜茶官博,有關致歉通知有兩條,對通報的說明有3條。

再看奈雪的茶,同樣不遑多讓。

5月9日,有媒體報導稱,5月5日下午,南昌的消費者孫女士在南昌市一「奈雪的茶」店買了一份歐包,回家一看,發現麵包上草莓竟長出白毛。此外,麵包也沒按照規定貼提示食用時間標籤。

此外,在黑貓投訴上,經過平臺審核的,有關奈雪的茶的投訴有72條。除了投訴服務質量的,食品安全投訴五花八門:有吃到頭髮的、吃到橡皮圈的、甚至還有吃出玻璃渣的。

不由疑問,消費者不惜排隊苦等的網紅神品,是否值得?兩者何以如此揮霍、不珍惜呢?

頭部企業,尚且如此。行業的粗放性,更不乏個例。

在2019年年中,深圳市光明區消費者委員會發布珍珠奶茶比較試驗結果,喜茶、奈雪の茶、臺蓋、YO!Tea有茶、COCO都可、一點點等 10個品牌珍珠奶茶均被檢出含有咖啡因,平均含量258mg/kg。其中,有的奶茶中咖啡因的含量,相當於7罐紅牛中的咖啡因總量。

奈雪的茶旗下凍頂寶藏茶,其咖啡因含量,相當於2.7罐紅牛,喜茶的奶茶波波冰相當於3.5罐。

從此看,作為新式茶飲引領者,主打健康、個性潮流的喜茶、奈雪,品質力有待考量。

業內人士表示,疫情對快消企業的影響正在逐漸散去。換言之,包括喜奈在內,新一輪的網紅擴張已箭在弦上。大塊朵頤、跑馬圈地中,是否會加重摩擦食安紅線呢?

彭心、聶雲宸的靈魂命題

網紅長紅VS資本裹挾

梳理至此,喜茶、奈雪的茶的人設不乏矛盾感。

消費者是有記憶的。坐擁網紅大咖光環,品牌認同、消費粘性是生存之基。對於食安這樣的紅線問題,任何企業都應保持敬畏、如履薄冰。要知道,看似溫柔、大度的消費者,也有冷酷一面。拋棄你時,可能一句再見也沒有。

況且,市場的選擇,正在無限豐富。

2018年是奶茶經濟爆發之年,一年內奶茶企業註冊數量達2萬餘家。多位茶飲業高管曾透露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的全年營收,分別為35億元、30億元、9.6億元。

一定程度看,奶茶經濟的想像力還在持續。

由此也帶來入局者效應。

2019年7月,瑞幸咖啡宣布在全國40個城市近3000家門店推出了全新的戰略茶飲產品——小鹿茶,定位為「年輕人的活力下午茶」。

太平洋咖啡也開設了旗下新系列茶飲品牌「太茶」。

此外,呷哺呷哺也推出手搖珍珠奶茶,還有小龍坎的龍小茶等等。

行業鼎沸中,新老競品磨刀霍霍,競爭也日益血拼白熱化。

作為被追趕甚至被顛覆的目標,頭部企業不乏壓力挑戰。

喜茶、奈雪的茶,是否有高處不勝寒之感。

如何樹立自身的稀缺性、保住品牌質感、夯實核心競爭力、抗風險力,將是彭心、聶雲宸的重要命題。

這並非誇大其詞。

一個疫情,已暴露了這個網紅業的脆弱一面。

根據《茶飲疫期生存報告》,在2020年1月25日-2月9日之間,超9成茶飲門店停業,其中65.56%門店(品牌)全部停業,25.38%門店(品牌)僅剩幾家店堅持營業。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我們估算,(新中式茶飲、包括咖啡)最少有1.5億的重度消費者,在整個疫情節點上損失慘重。」

擁有眾多門店、員工的奈雪、喜茶,自然壓力更大。尤其是採用直營模式的奈雪的茶,失血或更嚴重。

即使拋開疫情,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飲品店關店量就已超過開店量。媒諮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奶茶店存活率僅18.8%,不足二成。另據天眼查信息,截至2019年11月29日,2019年吊銷、註銷的奶茶企業有3478家,行業中經營異常的企業有2.18萬家。

可見,茶飲業本身存活率也是一大問題。

公開信息顯示,奈雪共有近14000名員工,其中80%以上的人全在門店,需培訓三個月才能上崗。彭心曾公開表示,為保證這些員工的「動作不變形」,「奈雪跟加盟茶飲店不同,新店一旦籤約,至少需要4-6個月的前期準備。」

彭心曾在採訪中提到,「新式茶飲製作工藝很複雜,行業機械化程度又低,不像咖啡,有咖啡機器和萃取設備,幾個店員就夠了。新式茶飲的產品製作都純靠人工,所以一家門店得配備十幾個到幾十個員工。」

這樣的重度投入,穩定性、風險性值得考量。規模帶來的雙刃效應,不容忽視。

若參照瑞幸所在的咖啡業,未來發展到瑞幸規模(4000多家門店),則奈雪的茶,至少需超十萬名員工。如何管理這支龐大的團隊?如何保證輸出高品質產品?如何抵禦不確定性風險?

過分自信、大步狂奔,容易撤檔翻車、亦可能撞上南牆。是否有做瑞幸翻版的可能呢?

這都是身處快速擴充期的彭心、乃至聶雲宸的靈魂問題。

這也是一個有挑戰性的問題。

面對不斷湧現的「質」變,彭心、聶雲宸也似陷入兩者選擇。

一方面,面對多維競爭、消費快速迭代,需要保持敬畏心,潛心打磨品質、加大創新力、夯實深耕、專業、專注的基本功,將網紅標籤做成長虹屬性。

另一方面,畢竟,對資本市場而言,快速逐利的特性,讓其沒有太多耐心。包裝、口感都是低門檻,業績、規模才是核心價值所在。對新興茶飲而言,詮釋高成長、高回報的核心邏輯,也是大量開店帶來的規模效應。

換言之,喜茶、奈雪如何抵禦資本誘惑,不被短利裹挾,是其網紅長紅的根基所在。

然身處血拼賽道、生於資本、長於資本的兩者,即使有所醒悟,又有多少實力、決心甚至自由度呢?

起於青萍之末 止於草莽之間。英雄不問出處,但貴在前路取捨,首條財經將持續關注。

本文為首條財經原創

相關焦點

  • 奈雪的茶再傳上市 「新茶飲第一股」競賽提速
    更具話題性的是,新茶飲的另一巨頭喜茶也屢次被傳上市。縱觀新茶飲行業,雖然奈雪的茶一直不隱諱其對標星巴克的野心,但不可忽視喜茶才是其第一勁敵。無論是產品、擴張還是高估值,二者發展路徑相差無幾。因此,誰將率先登陸資本市場,拿下「新茶飲第一股」備受外界關注。此外,新茶飲市場已成紅海,行業競爭愈發激烈。
  • 「新式茶飲」第一股來襲?你pick奈雪還是喜茶?
    ,新式茶飲行業第一股即將來臨? 前有中國茶葉、瀾滄古茶紛紛遞交招股書,如今,新式茶飲也傳來了企業上市的消息。 11月28日,據港媒報導:奈雪的茶已委任招銀為上市負責行,又稱將會再有其他承銷團加入,此外,其香港上市計劃仍在初步階段,上市時間表及集資規模仍會出現變化。
  • 喜茶VS奈雪の茶,誰才是真正的網紅?
    喜茶&奈雪の茶一直存在產品相似的話題糾葛,所以總是能看到拿它兩做對比的內容。喜茶幕後的品牌營銷諮詢機構(上海滬琛品牌營銷策劃有限公司)認為:喜茶&奈雪の茶不同的是,作為兩個社交埠碑爆火的品牌來說,通過社交數據的分析,能發現它們更隱藏、更專業的品牌洞察。
  • 喜茶、奈雪競速「茶飲第一股」,茶飲市場風口還是泡沫?
    今年以來,已有數十億元資本進擊新式茶飲市場,喜茶、奈雪的茶IPO消息頻傳。「新茶飲第一股」尚未落幕,更傳出4元一杯的蜜雪冰城估值已高達200億的消息。   繼咖啡市場後,備受矚目的茶飲市場正值風口還是資本炒作下的泡沫?   投資人對搜狐財經表示,目前過多的參與者進入市場,行業處於產能過剩的狀態。
  • 奈雪、喜茶們撕掉網紅標籤
    如果你想到的是李佳琦、李子柒,這些現象級的個人IP網紅,當然是令人羨慕的。但是,當一家門店被稱為網紅時,就未必了。三年前,以奈雪の茶、喜茶為代表的新茶飲開始崛起,它們的門店開始出現在一二線城市核心商圈的購物中心裡。它們的產品開始出現在你我的朋友圈裡。那時候新茶飲確實像極了網紅。在朋友圈裡,有人會曬排隊買茶的照片。而評論區往往會有人問:好喝嗎?
  • 喜茶、奈雪的茶融資迭起,誰能成為「資本市場上的第一杯奶茶」
    而從當前的融資和門店規模來看,奈雪的茶和喜茶是最有可能成為新式茶飲第一股的企業。 2020年以來,隨著與資本逐漸密切的聯結,與喜茶一樣,有關奈雪的茶赴港IPO的消息在行業內不斷發酵,雖然二者對此均予以否認,但這場圍繞新式茶飲的IPO爭先戰已初露端倪。
  • 喜茶、鹿角巷、奈雪的茶,這些網紅美食都來成都了!
    點擊播放 GIF 0.0M而下半年,同樣也不輸,會長給大家整理出了下半年必打卡的新開網紅店,不去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美食潮人!下半年必打卡網紅店%喜茶鹿角巷奈雪的茶KOI白金店可口可樂世界喜 茶西部首家黑金店喜茶上半年就宣布要在成都開店了,但是一直到現在都沒開,等到流眼淚。畢竟這次是西部首店、黑金店,光看圖就覺得超棒啊。
  • 「喜茶」「奈雪的茶」雙雙尋求上市,誰會成為茶飲市場星巴克?
    據悉,中國頭部奶茶品牌喜茶與奈雪的茶尋求於 2021 年年底前在香港上市,近期已先後與多家投行接洽,遴選承銷團。喜茶HEYTEA創立於2012年,原名為皇茶ROYALTEA,為深圳美西西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旗下以各類休閒飲品為主打產品的直營連鎖品牌。喜茶的消費群體主要以集中在白領階層與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年輕一代。 2018年起,喜茶開始進軍海外市場,先後於香港和新加坡開設門店。據相關資料披露,喜茶目前為止已經成功完成三輪融資。
  • 讓喜茶和奈雪掐起來的不是茶,是你
    只要願意,花上68塊錢,你就能在淘寶上買到喜茶、奈雪の茶、鹿角巷、一點點、coco等幾乎所有你叫得出名號的「配方技術全套資料網紅飲品 含進貨渠道」。36氪找到排在最前面的一家店,頁面顯示月銷89筆,評價裡有人寫著「騙人的,味道跟店裡完全不一樣」,也有人留言「真實有效,已經實驗過」。
  • 從飲品到麵包,3大網紅奶茶之爭,喜茶能否獨領風騷?
    近年來,由於各類社交平臺的推廣,加上一些媒體的宣傳造勢,產生了流水線的網紅產品。 重慶又是當代的網紅城市,那麼必定也會伴隨著各大網紅產品的入駐。遊品小徐選取了三個具有代表性的網紅產品,來給大家進行對比和推薦。
  • 3大網紅奶茶之爭,喜茶能否獨領風騷?
    喜茶,樂樂茶,奈雪的茶,這三款網紅奶茶,乍一聽,還以為是同家公司旗下的品牌呢。
  • 奈雪の茶、喜茶真的是在賣茶嗎? || 推薦
    「今天很幸運,只排了45分鐘就喝到了傳說中的喜茶。」一拿到店裡的招牌芝士金鳳茶王,25歲的白領周小姐便馬上忙著拍照發朋友圈。在她看來,只需要花45分鐘排隊等候算得上很「幸運」,喜茶剛開業之際,一些門店動輒排隊兩三個小時很常見。這些現象所揭示的「網紅」茶飲到底是不是一個風口?
  • 奈雪的茶董事和主要投資人出走的背後!
    美好的愛情故事加上夢想成真的創業經歷,讓奈雪的茶這樣一個網紅店在消費者的口耳相傳間火起來了。截至到2020年8月,奈雪的茶在國內外開出近410家直營門店。然而,就在不久前,作為網紅飲品代表奈雪的茶,在前不久爆出了創始人退出董事名單的消息。
  • 奈雪的茶 再度被傳有最新上市動作
    作為奶茶行業頭部品牌,奈雪的茶一直都是焦點。資本市場上,關於奈雪上市的傳聞從來就沒斷過。今年年初,有報導稱,奈雪的茶計劃於今年內在美國完成上市,並計劃融資4億美元。9月又有消息稱,奈雪把計劃上市地點由美國轉向香港,並計劃於2021年底之前在香港上市。近日,其再度被傳有最新上市動作,11月28日,據香港消息,奈雪的茶已委任招銀為其上市負責行。
  • 奈雪的茶要上市了?千億賽道每年新增2萬家,高瓴、紅杉、騰訊等巨頭...
    前段時間刷屏的「秋天第一杯奶茶」餘溫尚在,茶飲圈的「獨角獸」企業奈雪的茶就被傳出籌備上市的最新進展。  11月28日,有消息稱,「奈雪的茶」已委任招銀為上市負責行,香港上市計劃在初步階段,上市時間表及集資規模或會出現變化。  中證君了解到,新式茶飲行業自2017年起迎來市場規模大爆發,湧現出奈雪的茶、喜茶等一批頭部企業,持續受到各路資本的青睞,紅杉、深創投、高瓴資本、天圖投資等巨頭均已入場布局。
  • 中國證監會強烈譴責瑞幸造假,奈雪的茶短期不上市,喜茶趁勢推咖啡
    4月3日消息,針對瑞幸咖啡造假一事,中國證監會發文稱表示高度關注,對瑞幸咖啡的財務造假行為表示強烈譴責,並表示,「不管在何地上市,上市公司都應當嚴格遵守相關市場的法律和規則,真實準確完整地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 奈雪の茶與喜茶公開互懟,宣戰恐怕還太早!
    奈雪の茶指責喜茶抄襲近日,新茶飲品牌奈雪の茶創始人彭心在其微信朋友圈內公開抨擊喜茶抄襲其產品,並直接點名喜茶創始人聶雲辰:「我都替你沒意思了。」彭心提到,喜茶抄襲了奈雪の茶的芝士草莓、軟歐包、霸氣系列產品,其中很多產品都是在與奈雪の茶下線產品回歸之時同時上線。
  • 喜茶、奈雪…深圳人搶瘋了的網紅草莓新品,居然那麼難吃?
    喜茶、奈雪...這些草莓界的大前輩早就站在了山峰之巔,但也不乏許多後起之秀突出重圍!從飲品到麵包,草莓穩坐2021第一網紅的寶座!不僅有草莓芝士掛壁,鋪上優質紅顏草莓,再伴以金獎茶茉莉初雪為茶,加入草莓鮮果凍,入口多層次的碰撞。但現已下架,可以試試冰博克草莓撞撞寶藏茶,顏值一樣能打。奈雪明星軟歐包,在聖誕節前夕變身成溫柔粉色魔法棒。還用草莓和奶油做成了聖誕老人的模樣,哪個女孩子看了不為它買單?
  • 新式茶飲抽檢報告:喜茶接連被曝「衛生門」,奈雪の茶菌落超標!
    面對喜茶、奈雪の茶、星巴克等網紅奶茶的誘惑,很多消費者不惜排隊半小時,甚至甘心被「黃牛」。凜冬將至,如果你還沒有收到秋天第一杯奶茶,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遲來的冬日第一杯暖飲。品牌方面,奈雪の茶、素匠泰茶、蓉李記、好利來等茶飲店、餐飲店製作的飲品曾抽檢不合格。此外,喜茶、星巴克、CoCo、一點點等部分門店曾因衛生問題等被要求整改。
  • 喜茶宣布「喜小茶」不加盟,將推第二子品牌;奈雪的茶或轉港股上市
    喜茶旗下品牌「喜小茶」不做加盟;奈雪的茶IPO目的地或轉港股近段時間,新式茶飲賽道很是熱鬧。有的品牌或將在香港上市,有的品牌將推新的子品牌。近日,多位信息人士證實,奈雪的茶即將完成一輪近億美元的融資,領投方為深創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