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毒雞湯,置頂公眾號
回復「晚安」,送你一條特別的推送
閱讀全文約需8分鐘
「兒女說啥都不聽,外人一說就全信」
文/晏凌羊
《小歡喜》這部劇,話題性挺足的。
這不,男主角方圓的父母被傳銷給騙了八十萬元。養老金被騙個精光不說,還欠了一屁股外債。
方圓和童文潔兩個人此時的情況卻不樂觀:方圓被公司裁員,找不到工作。童文潔先是降職,後來好不容易升職了,卻遭遇「職場潛規則」,噁心得她恨不能馬上辭職。家裡有兩個孩子要參加高考,兩個人需要負擔房貸、租金、家庭開銷,壓力不可謂不大。
這時候,父母又出了這樣的「么蛾子」,兩口子得想辦法解決。童文潔甚至萌生了把房子賣掉的想法……..
方圓和童文潔當時收到方圓父母給的三萬塊錢,就想著可能父母的投資是「旁氏騙局」,方圓當時就提出來要報警,但父母不願意跟他們說實話。
夫妻倆盯得住小的、顧不過來老的,等發現父母被騙後,已為時已晚。提醒已經來不及,他們只能替父母收拾爛攤子。
要我說,方圓和童文潔已經盡到了提醒義務,但兒女的話,老人們未必聽得進去。
中國式父母,似乎都有這樣的通病:兒女說啥都不聽,外人一說就全信。
就拿我父母來說,也是這樣的。
去年回家跟他們一起處理宅基地的事兒,我爸嚷嚷著要找律師。
我說我學法律的,我給你分析,這個事情在法律上是這樣的,巴拉巴拉。
他回我一句:你懂個屁。
沒辦法,我只好真的給他找了個律師,讓律師把我跟他分析過的事情又分析了一遍。
我媽現在居然相信餐館裡有些菜是用火葬場的「屍油」炒出來的………我怎麼跟她科普,她都聽不進去。
她反問我:「難道你比網絡上那些人還專業?」
我真是被她噎得無話可說。就她在網上看的那些內容粗製濫造、排版極不講究的連結,我一天可以做出來十個。而且,我學歷水平、知識積澱、邏輯能力、普通話水平比那幫人高出二十倍不止,但是,她只信他們,不信我。
我爸前段時間居然相信某種保健品能治好他的中風。
我說,你這中風後遺症要是能治好的話,醫院開了幹嘛用的。
他回復我,醫院都是騙錢的。
說得我竟一時不知道怎麼接話。
去年底,我的朋友小葉鬱悶得要死。
她辛辛苦苦掙了一年錢,也才攢下二十來萬,本想趁著春節跟她爸媽出國旅遊,最後竟沒去成,因為她爸媽被騙了三十萬,是他們攢了十年的養老錢。出了這事兒後,全家人也都沒心情出去旅遊了。
小葉的爸媽是參加集資建房被騙的。一個穿得人模狗樣小夥子進到小區裡,見到老人就送紙巾、發傳單,宣傳他們的地產項目,號稱大家一起「眾籌建房」不僅可以得到一套房子,收樓後把房子出租出去,收益率還可以達到百分之二十。
一般人聽到這麼高的收益率,鐵定拔腿就跑,但小葉爸媽聽小夥子一分析,就信了。小夥子先是罵ZF無良、抬高地價,再罵開發商無良,說他們的房子根本不值那麼多錢…….小葉爸媽一聽,覺得小夥子罵得有理。
小葉父母覺得,在農村建一棟房子,大概只需要五六十萬,平均下來,一套兩房的建房成本只需要十幾萬,可同樣的一套房子建到了縣城裡就賣五六十萬。他們花三十來萬跟其他人眾籌買套房子,相當於比別人便宜了三十萬。房子到手後,出租出去開民宿,他們還能拿租金,簡直太划算了。
小夥子出具的所有允許證以及其他證明材料都是假的,他們的團隊甚至還有人專門扮演政府工作人員,而且小夥子還是帶著老人們去實地看了看。一路上小車接送給,對老人們噓寒問暖,並跟老人們一起憧憬兩年後大家都發了財的樣子…….
小葉在一線城市工作,根本不知道父母被騙子下了套,父母也只是跟她打了個電話報備了一聲,小葉覺得這事兒可能涉嫌詐騙,苦口婆心勸說父母不要投錢。父母反問她:「人家比你專業多了,也混得比你好多了,開的那個車都是四五十萬的,你不懂就別瞎說。」
小葉說她馬上回家,幫父母跟小夥子交涉,她父母才說:「你安心工作就行了,別回家了,我們答應你不買就行了嘛。」
豈料,小葉父母還是背著小葉把三十萬給出去了,給出去沒幾個月,小夥子就再也聯繫不上了。他們手裡的眾籌合同、發票全是造假的。和他們一樣受騙的老人家,還有好幾個。
小葉幫父母報了警。上個月我聯繫小葉,她說公安局已經立案,犯罪嫌疑人也已經落網,但那些錢怕是再也追不回來了,早就被詐騙團隊在泰國揮霍一空。
小葉說,我父母一輩子都沒發過財,怎麼老了老了反倒覺得自己可以大賺一筆。我也是無語了。
小葉父母遭受的是「直接欺騙」,還有一些父母,遭受的是「龐氏騙局」。《小歡喜》裡方圓父母怕就是這一種,只不過電視劇中的詐騙團夥加入了更高級的玩法:同時製造實體產品。
看起來,好像是認認真真做實事的,但本質上還是「龐氏騙局」:即,先騙取你的本金,再拿你的本金作為利息返還給你,讓你對其產生信任,進而投入更多的錢。等他們騙得差不多了,就帶著本金「人間蒸發」。
這就是典型的「你貪人家利息,可人家盯上的是你的本金」。
去年春晚,葛優、潘長江、蔡明等主演的小品《「兒子」來了》,講述的也是老年人被推銷保健品的年輕人騙的故事。
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比不得年輕人,他們有害怕疾病和死亡的擔憂,因此,很容易被恐嚇、被欺騙。一開始,推銷保健品的工作人員先是搭著免費的幌子招攬客戶,比如免費給老人開講座、發放麵條、米,免費測血糖和量血壓,免費體驗保健儀器………老人家嘛,反正閒著也是閒著,為了能貪點小便宜,就去了。一去,基本上也就只能接受「洗腦」了。推銷人員嘴巴又甜,又深諳老人的心理。他們用上一些「納米」「負離子」「基因療法」「幹細胞移植」等等之類讓老年人聽不懂的詞,就很容易讓老年人誤認為他們很專業。於是,他們今天花巨資買個保健床墊,明天花巨資買個按摩儀,後天再買一堆保健品,其實也就是買個心理安慰。你若是跟他們講:「如果這些保健品真的有效的話,醫院開了幹嘛的?」他們可能會回答「總有一些東西,現代醫學無法解釋」或者「你以為醫院不騙錢啊」。我見過最典型的案例是:兒子是醫生,但老兩口還是被騙的。兒子苦口婆心給老兩口講醫學原理,但他們聽不進去,騙子一說「我認識一個叔叔,用了這個產品幾個月,現在活蹦亂跳了」,他們秒信。而那個所謂的「叔叔」,也許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存在,也許只是一個「託」。若不是我爸媽比較摳,捨不得在自己身上花錢,我感覺他們似乎也比較容易被一些賣保健品的洗腦。你給他們看一堆有論據(調研報告、數據分析等)的醫學分析,他們看不懂,但是如果有人給他們講故事:「從前,有一個人,沒遇到我之前,得了癌症快要死了,遇到我之後,我給了他一個偏方,呦呵,居然活蹦亂跳了。大哥大姐你那麼聰明,我能騙你嗎?咱做不來那事兒!」我閨蜜桃子前段時間在微信上跟我吐槽:「我爸媽要去馬來西亞旅遊,我說我給他們報無購物團,他們不聽。自己花了不到三千塊錢報了一個陌生人推薦的低價旅遊團。報就報了吧,出發之前我千叮嚀萬囑咐,不讓他們在購物店買東西,他們也答應得好好的。結果,好傢夥,他們這次出去一共買了兩萬多塊錢的床墊,還給我買了一個八千塊的手鐲。我看到那個手鐲,真的氣得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就那個質地的玉鐲子,在廣州商場裡買,撐死了兩千。」桃子的父母也是「自家兒女說啥都不聽,外人說一句就秒信」的那款父母。桃子有段時間給父母推薦一款好用的電吹風,她媽說「你那是什麼眼光」。後來,桃子回家,發現媽媽買了一款她之前推薦的電吹風。她正納悶兒怎麼媽媽突然聽得進去自己的建議了,後來一問才知道,原來,那款電吹風是隔壁的阿姨推薦她媽媽買的。現實生活中,真的有好多父母聽不進去兒女的任何意見,卻對外人言聽計從。我在社交媒體上講起這些事兒,很多網友深表共鳴。就拿我爸媽來說,有時他們寧肯信網絡上的謠言也不肯信我。對他們而言,網絡=權威,我說的=狗屁。 我想要跟他們科普一下防騙知識,直接對著他們說沒用,必須要找一個「輔助工具」,比如書、網頁、電視節目、其他人的說辭。即使我比較了解法律常識(好歹本科學了四年法律)、金融知識(在金融行業工作十幾年)、出版流程(出了幾本書),但我想要跟他們科普這些知識,也得要藉助其他「工具」。去年我爸爸回家,火急火燎跑去銀行網點排隊交水電費,也沒跟我打一聲招呼。我左等右等他不來,就去銀行找他,發現他拿了取號紙,前面還有二十多號人排隊。我說,我在手機銀行上把錢轉到你這張卡裡就行了,你幹嘛要來排隊?我二話不說掏出手機,耗時一分鐘就把預繳的水電費轉帳到了他的存摺裡。我爸還是不肯信我,後來我找來銀行的大堂經理,並陪他一起查詢了存摺餘額,他才信了。「寧聽外人的,不聽兒女的」,父母身上的這種現象確實挺耐人尋味的。第一、 低自尊,不願意承認孩子比自己懂、比自己強,努力想保住自己作為父母的「權威」和「尊嚴」。有時候,他們也不一定不認可你的話,只是自己當了一輩子高高在上的父母,不願意從高處走下來。如何維護住這點可憐的自尊?只有靠貶低兒女了。也因為低自尊,他們年老以後也還想拼命證明自己是受歡迎的、受尊敬的,想證明自己還是可以賺大錢的,於是,一踩一個坑。畢竟,騙子的嘴最甜,最能給他們受尊重感、價值感。兒女是誰啊?不管他們長得多大,在他們眼裡永遠是那個穿開襠褲的「小屁孩」。平日在家庭裡,他們能見識到兒女最不靠譜的那一面,比如摳鼻屎、拉屎不關門、起床不疊被子。在他們的眼裡,這樣的兒女絕不可能是「權威」。外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對外人根本不了解,人家西裝革履地出現在他們面前,再跟他們飆幾句英語,說一些他們聽不懂的詞彙,他們立馬覺得人家特別的「專業」。
我覺得這也可以是一個解釋中國式父母何以如此頑固守舊的原因。
就拿我媽來說,她拒絕一切新事物,我買回洗碗機也不肯用,她喜歡聽的歌永遠是四十年前的《洪湖赤衛隊》和《劉三姐》。
得虧我爸媽不似《小歡喜》中方圓父母一般有退休金,不然也不知道要遭遇多少「騙局」。
現在,時不時的,如果我看到老年人被詐騙的案例,就把案例通過微信發給他們。如果他們在家庭群裡發一些謠言,我就把闢謠連結扔進去。
父母老了,思維已經僵化,行為已成慣性,改頭換面的機率太小,我們只能盡力幫他們預防詐騙。
不過,每次看到老年人被詐騙的案例,我還是希望公權力機關不僅僅多發布一些防詐騙提示,還是要加大力度懲戒那些把黑手伸向老年人的「渣滓」,讓他們不敢再鋌而走險。
以上。
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發
這是最好的鼓勵
我新開通的私人微信
歡迎粉絲掃碼添加
喝毒湯再也不迷路
文 | 晏凌羊
微信公眾號 @晏凌羊(ID:qiushan08)
往期推薦
人和人的差距,是下班後的4小時拉開的。
毒哥的小密圈,是為了方便大家進行深入學習和交流而開設的。在這裡,有毒哥的問題答疑,乾貨分享,個人感悟,以及一些不會發在公眾號裡的敏感內容。
尺度很大,角度刁鑽,內容敏感,未滿十八歲請在父母陪同下進入。歡迎來到這裡,重塑你的三觀。
識別下面二維碼即可加入:
不再接受新鮮事物,就是你老去的證據。
負能量也是雞湯
只不過它更真實
↓↓↓長按二維碼關注毒雞湯
文章不開讚賞
喜歡就點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