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被遺忘的喜劇大師,他甚至影響了成龍

2020-08-29 庫布小丑

《A計劃》裡,成龍這個鏡頭很出名:

但他所借鑑的,是默片時代的那部《安全至下》。

在這個鏡頭之後,接下去的一幕是成龍直接墜樓。

三層樓下去,只有薄薄的布做緩衝,而成龍跳了不止一次。

其中有一次,頭直接觸底。

這個墜樓的鏡頭,依然是借鑑默片時代的一部電影:

《三個時代》。

後來,《A計劃》續集,有一場戲是花牌砸下來,但由于成龍所站的落點精確,毫髮無損。

這個鏡頭,又是致敬默片時代的《船長二世》(短片《一周》中也有同樣的段落)。

以上列舉的幾個默片鏡頭,除了第一個外,剩餘的幾個,它們的締造者,名為:

巴斯特·基頓

成龍在自傳中說過,他的很多電影,都是向默片取經。

而其中,巴斯特·基頓是他借鑑最多的人之一。

甚至,成龍還被稱為中國的巴斯特·基頓。

1


巴斯特·基頓,何方神聖?

--默片時代巨匠。

上世紀二十年代,他拍的電影,如今被後世稱之為偉大。

後來,人們說到默片年代的三巨頭,指的是:

巴斯特·基頓,卓別林,哈羅德·勞埃德 。

巴斯特·基頓和卓別林這兩位大師,戲路就像是我們香港的成龍和周星馳:

一個是動作喜劇,一個是劇情喜劇。

和卓別林不同的是,巴斯特·基頓有一個特別的表演方式:

面癱(面癱不代表沒有演技),因而他也被稱為「冷面笑匠」。

他擅長於對各類動作場面的精巧設計,並用誇張化的表演來逗樂觀眾。

在那個沒有電腦特效的年代,巴斯特·基頓親自上陣所做的特技,到了今天依然讓人稱奇。

在他極富盛名的《將軍號》裡,巴斯特·基頓甚至創造了默片史上最昂貴的電影場面:

火車直接墜河。

《福爾摩斯二世》中,則是各種計算精確的特技。

例如這場戲,基頓設計出一場單人坐在車把手上,且計算精確的過橋戲。

還有這場和火車擦身而過的驚險場景。

成龍很擅長用身邊的簡單道具做出動作。

巴斯特·基頓更是不在話下。

如這場戲,藉助道具,他直接從空中準確地降落到車後座上:

《福爾摩斯二世》

一個簡單的梯子,他也能玩出花樣:

《一周》

甚至在街上,他隨手一抓飛馳而過的汽車,然後製造出自己被車帶飛的精彩場景。

要知道,這個動作要是沒有在計算和執行的時候把握精準,很危險:

《警察》

由於巴斯特·基頓的電影,投資都是當時普通電影的2-3倍,因而,他的電影中大場面也比比皆是。

例如《七次機會》中,他製造了一場人海大戰的大場面:

還製造了場下坡飛跑過程中,被一堆亂石追逐的精彩場面。

這些鏡頭,都是巴斯特·基頓親自上陣。

為了增加觀賞性,他還喜歡用長鏡頭來流暢表達。

這些,都是快一百年前的事了。一個世紀以來,

不斷有人在借鑑/致敬著他這些鏡頭。

但正所謂,第一個做出這些鏡頭的,才叫牛逼。

再次重複,快一個世紀前,做出這些牛逼特技的人,叫:

巴斯特·基頓。

2


巴斯特·基頓的父母是藝人。

1895年,巴斯特·基頓出生時,他的父母正在跟隨Medicine Show團(醫藥秀)循環演出。

Medicine Show: 在演出間隙,劇團會向觀眾推銷藥物。

4歲的時候,父母就帶著巴斯特·基頓正式上臺演出。

那時候,父母已經不做Medicine Show,而是另外搞了一個秀Two Keatons。

奈何,一開始反響並不好。

由於之前見過兒子的表演天賦,而且發現兒子耐摔,在別人的建議下,父母將這個秀改名為Three Keatons,巴斯特·基頓正式加入。

節目很受歡迎,因為戲點很多都在巴斯特·基頓身上。

觀眾最喜歡看的一個情節是:

老基頓抓著兒子在臺上扔過來扔過去。

有一次,由於觀眾席有人吵鬧,老基頓還直接把兒子扔向了該觀眾席的位置。

但也因為這樣的表演有虐童爭議,基頓的父母沒少受到相關部門調查。

但實際上,這更多的是為了喜劇效果,老基頓也儘可能地做出保護措施。

例如,父親會在兒子衣服上,綁上個像行李箱那樣把手。

在把兒子扔出去前,父親還會告訴他注意收緊屁股,減少受傷風險。

就這樣,沒有上過學的巴斯特·基頓,在別的小孩還在找家長要幾分錢零花錢的時候,已經能拿到250美金的周薪。

(12歲,基頓已開上了自己的車)

而這樣的耐摔,後來在巴斯特·基頓的電影中,更是進一步被發揚光大。

在他的電影中,你經常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摔。

而且,是在長鏡頭一摔到底那種。

3


成年後的巴斯特·基頓參加過一戰,去過歐洲戰場。

但是,他的主要軍務,很快從解碼員變成了勞軍演員。

雖然參軍不到一年,但後來這段經歷,也被他拍進了電影裡。

一戰結束,巴斯特·基頓回到美國,他的輝煌,即將開始。

那時候,有一種電影叫做雙卷喜劇。

一般來說,一卷膠片那時候片長大概是十分鐘。

所以,雙卷喜劇也就是那時候大概二十分鐘的喜劇短片。

巴斯特·基頓從戰場回來後,加入了Comique Films電影公司,開始製作了很多雙卷喜劇。

除了特技外,巴斯特·基頓還很擅長製作機關。

他自己說,如果不做演員,或許他會是個土木工程師。

就像這個片段中,他就製作了這樣一個花樣繁多的精巧吃飯用機關:

那時候的巴斯特·基頓,很風光。

漸漸地,他也實現了他的電影夢想,開始拍起電影長片。

當時,為他發行這些影片的公司,是大名鼎鼎的米高梅。

那些堪稱偉大的巴斯特·基頓作品,都是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的十年間拍出來的:

《待客之道》,《航海家》,《福爾摩斯二世》,《將軍號》,《船長二世》,《七次機會》,等等。

只是,「花無百日紅」這句話,也在巴斯特·基頓身上應驗了。

20年代後期,幾部電影在票房上的失利(包括被奧丁·威爾森稱為偉大作品的《將軍號》),巴斯特·基頓做出了他後悔終生的選擇:

他加入了米高梅。

隨之而來的,是米高梅對於巴斯特·基頓的全盤顛覆。

獨立製片時代,巴斯特·基頓一般只是想好故事的開頭和結尾。

而中間部分,在他看來,拍攝過程中會因為靈感自然跳出來。

當然,這只是少數人能做到的事。

在拍攝完成後,巴斯特·基頓還會不斷試映,根據觀眾反應再對影片做出更改。

但是,米高梅這樣的大公司,制度上不允許他這樣的發揮。

劇本是寫好的,拍攝日程和預算是嚴格控制的。

替身是要用的,不能讓演員隨便親自上陣,以免受傷耽誤了拍攝行程。

動作設計方面,巴斯特·基頓更是失去了發言權。

之前的電影,編劇導演大多是他自己,而在米高梅時代,他卻沒有了這樣的權力。

在加上有聲電影,動畫片對於默片的衝擊,巴斯特·基頓在經歷了輝煌的十年後,開始走到下坡路。

但諷刺的是,在巴斯特·基頓為米高梅拍的一些影片中,米高梅卻還在裡面反覆使用他在默片時代所拍攝的片段。

再加上婚姻生活出現問題,巴斯特·基頓開始酗酒。

他只能靠著20年代那十年的積累,在米高梅亦步亦趨艱難地走著。

但即使如此,他的人生卻也開始不斷崩潰。

因為酗酒問題,他進出了康復中心多次。

而米高梅也用這個理由,在30年代,炒了他的魷魚。

30年代後期,基頓還是有參與一些影片拍攝的。

但是,依然沒有主控權。

據他的一名搭檔說道:

在拍攝間隙,基頓經常一個人躲到角落哭泣。

甚至,他還曾經和一個咋咋呼呼的雜耍演員做了一個組合。

雙方後來不歡而散。

因為,在這個組合中,那個演員實在無法配合好基頓。

但那個雜耍演員作為主咖,竟然還在鏡頭前抓著基頓的臉,進行搞怪表演。

基頓很失望,我怎麼會變成一名雜耍演員的捧哏?

這樣一個天才,就此淪落到經濟困難的地步,甚至還曾經被穿上束身衣,送進軍隊醫院治療。

那張臉,再也沒有當年那種生氣。

直到五十年代,巴斯特·基頓雖然還是在參與電影,但再也不復當年。

那時候,他還曾為米高梅偶爾寫寫劇本,導演一些片段。

甚至還幫其他導演翻拍自己多部默片時代的作品。

但周薪,卻從3000美金降到100美金。

4


五十年代,因為電視,巴斯特·基頓事業倒也出現過轉機。

只不過,是相對於他當時的狀態而言,並非回復曾經的榮光。

那次,著名小說家,詩人,影評人James Agee為《LIFE》雜誌寫了一篇關於默片時代的文章:

《喜劇最偉大的時代》。

文中,巴斯特·基頓,卓別林和哈羅德·勞埃德被稱為當時最偉大的三位喜劇明星。

這篇文章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巴斯特·基頓再次被人注意。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翻紅。

或者說,有點像如今我們看到的,曾經的一線大咖,變成綜藝咖的感覺。

那時候起,他為洛杉磯電視臺做了一檔每周半小時的電視節目:巴斯特·基頓秀。

接著,一些廣告也持續找上門來了。

其實,那些廣告現在看還是有一定的笑點和創意的。

只不過,我看的時候,卻也有種說不出來的不是滋味的感覺。

這還不止,那時候,已經五十多歲的基頓,還加入了一檔名為《真實攝影機》的電視節目。

我不是說這個節目爛,事實上這個節目在美國還播了挺久,挺受歡迎的。

但如果是二十年代,他這樣的咖,怎麼會看得上這樣的節目。

這檔節目的內容是這樣的:

一檔美國真人秀節目,節目中設計出各種窘境使路人中套,而攝影機則會拍下整個過程。

但也是在那個時候,巴斯特·基頓攢到了晚年的資本。

1957年,派拉蒙根據巴斯特·基頓的生平,拍了一部他的傳記片。

用電影拿到的5萬元改編版權費,巴斯特·基頓在加州買下了一家農場,並在那裡度過了晚年。

但,那部傳記片的內容,卻和他的真實生活經歷相差甚遠。

5


老去的巴斯特·基頓,還曾參演過青少年電影。

但戲份,卻也成為串場的逗比角色了。

例如,60來歲的基頓,站在一名小年輕身邊扭著身體,然後自己再次誇張地摔倒於人前。

或者,是海灘前的一對年輕男女,突然,女孩的BRA飛了。

鏡頭切換,一看,是基頓扮演的陌生老頭,在海邊釣魚的時候,魚竿沒甩好,直接把女孩的BRA給勾了。

而這一閃而過的鏡頭後,戲眼又回到小年輕身上。

據說,那些年輕的演員,其實都還蠻喜歡巴斯特·基頓這個老頭的,但是,他們對這個老頭的過去,卻一無所知。

而基頓參與的這類電影,統稱為青少年海灘電影,片名的關鍵詞是:

海灘,比基尼。

如果非要說,那個50年代,最值得巴斯特·基頓影迷懷念的,是1952年,卓別林自導自演的《舞臺春秋》上映了。

戲中,卓別林拉來巴斯特·基頓,兩人合作了一段戲中戲。

那一年,卓別林63歲,巴斯特·基頓57歲,這也是兩人唯一的一次合作。

這也是規律了,盛年時候的獨領風騷,誰都不願意妥協合作。

這就像後來的成龍和李連杰,阿諾和史泰龍,都是過了巔峰期,才攜手合作般。

一時瑜亮,總是在高點互為對頭。

而《舞臺春秋》,則被看成是卓別林的一次妥協之作。

誰都知道,卓別林是特別抗拒有聲電影的,而這片子,也是他少數的有聲電影之一。

但是,片子的內容,卻是對當年默片黃金時代的不斷緬懷。

包括卓別林也在戲中,用「我就是那個流浪漢」的臺詞,來致敬自己。

而巴斯特·基頓和卓別林在片中合作的那場戲,又是默片形式的表達:

兩人在臺上,通過動作,肢體語言進行表演,風格,依然是當年熟悉的味道。

但,卻也只是對逝去時代的緬懷了,卓別林在片中,也表達了他對這個不屬於他的電影代的無力感。

瑜亮老去,時代逝去,兩人也沒有再爭鬥的必要了。

老驥伏櫪,縱然志在千裡,只是,就如《霸王別姬》所說,卻也得看這世界上的戲演到哪一出了。

時間來到1965年,威尼斯電影節(舉辦時間:8月24日-9月6日),大會向巴斯特·基頓致敬。

現場,巴斯特得到電影節到那時候為止,全場時間最長的掌聲,足足有十分鐘。

巴斯特熱淚盈眶,沒想到,還有人會記得他20年代拍過的那些電影。

他的妻子不解,為什麼還會有人記得那麼多年以前,他拍過的那些電影。

別說那時候,即使到了今天,快100年了,這些電影依然有人記得,魅力依然。

但對於巴斯特·基頓來說,卻也只能一直停留在二十年代那偉大的十年了。

只是,那一年的威尼斯,對於這個默片時代的天才來說,也算是有個相對圓滿的定格。

就像他拍的電影一樣,他的人生,開頭和結尾似乎寫好了,只是,這個中間過程卻沒有劇本。

在那之後,不到半年,他逝去。

巴斯特·基頓:1895-1966。


相關焦點

  • 被「遺忘」的喜劇之王
    但有這麼一位喜劇巨匠,十個人裡有九個人說不來他的名字,偏偏都看過他的電影,或者說模仿他、致敬他的電影。成龍、周星馳、諾蘭、韋斯·安德森.他們站在這個巨人肩膀上,創造了無數經典。這位喜劇大師,就是和查理·卓別林齊名,默片喜劇三傑之一的,巴斯特·基頓。
  • 豆瓣評分8.9,這部95年前的喜劇電影,影響了成龍和周星馳
    電影誕生125年,產生的經典作品數不勝數,很多半個世紀,甚至百年前的電影依然影響著現如今的影視從業者。同時,許多如今被津津樂道的優秀影片或橋段其實都能在影史上找到類似的。拿周星馳無釐頭喜劇來說,裡面很多有意思的片段都能找到出處。
  • 被人徹底遺忘的喜劇大師,唯一同時拍過周星馳和許冠文作品的人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港片黃金時期,拍過喜劇片的導演很多,比如我們熟悉的曾志偉、許冠文、周星馳、王晶、李力持、劉鎮偉等,但能稱得上是「喜劇大師」的人其實並不多,想要擁有這個稱號,起碼得做到兩點,一是喜劇作品多,二是喜劇作品質量高。
  • 被人徹底遺忘的喜劇大師,唯一同時拍過周星馳和許冠文作品的人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港片黃金時期,拍過喜劇片的導演很多,比如我們熟悉的曾志偉、許冠文、周星馳、王晶、李力持、劉鎮偉等,但能稱得上是「喜劇大師」的人其實並不多,想要擁有這個稱號,起碼得做到兩點,一是喜劇作品多,二是喜劇作品質量高。
  • 除了卓別林,你知道那位人稱「冷面笑匠」的喜劇大師基頓嗎?
    能最終稱之為大師的人物,大都是自成一脈的創作者。世界上最頗負盛名的喜劇大師卓別林,便是以一個經典形象走進大眾記憶。當年還在弗雷德·卡諾著名巡演劇團的的卓別林,被馬克·森內特相中獲得一個出演啟斯東工作室影片的機會。森內特要求他即興扮演一個角色。
  • 比卓別林天才、比成龍玩命,這個與電影同歲的喜劇大師有多牛×?
    在美國,黃金時代的好萊塢名氣最大的喜劇電影人有兩個,一個叫卓別林,一個叫巴斯特·基頓。基頓是一名美國喜劇演員、電影導演、製片人、編劇和特技演員,他以其無聲電影而聞名於世,他因為在其電影作品中不苟言笑的肢體喜劇表演風格而收穫了「冷面笑匠」的稱號。
  • 等了多少年,"成龍式"動作喜劇,終於在《急先鋒》中回來了
    看完《急先鋒》,讓我重新感受到了多年沒見的經典"成龍式"動作喜劇,同時,也讓我們有了一個很明顯的感覺:成龍大哥想要交接新人了 。將難以被外界撼動的動作片絕對主角的地位,傳承給更年輕的新一代。
  • 五位最值得尊敬的喜劇演員,卻被我們遺忘,他們都是最偉大的演員
    查理·卓別林卓別林是現代喜劇的奠基人,是演員、導演、編劇,他的作品給了許多喜劇演員啟發,甚至對小品演員也有著一樣的價值,愛因斯坦曾經這樣評價過卓別林的電影,「你的電影《摩登時代》世界上的每個人都能看懂,你一定會成為偉人」卓別林的偉大,不僅僅是他對於喜劇的貢獻和才華,更是對社會有著一定的貢獻,卓別林演繹過各種流浪漢、酒鬼、淘金者、理髮師、藍領工人等等各種現代社會裡的底層角色
  • 李誕,成不了喜劇大師?
    李誕的「高情商人設」怕是真的立不住了,請李誕搞搞清楚口無遮攔不好笑,真正的喜劇大師是以自嘲來取悅別人李誕,請不要再端著喜劇大師的架子高高在上教別人做人。在我看來他跟真正的喜劇沒有多大的關係,喜劇大師這個頭銜太重,如果有一天真的將此頭銜冠到李誕的頭上,那才是真正的捧殺。
  • 「動作喜劇」的鼻祖,100年間被成龍、周星馳等人,無數次致敬!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頓巴斯特·基頓他是一位同屬於卓別林時代的「喜劇大師」,更是那個時代被大家公認的「喜劇三傑之一」。因為巴斯特·基頓的光芒萬丈屬於那個電影「默片」時代,所以極具誇張力的表演與生動的面部表情,就是演員為觀眾傳達內容的第一媒介。
  • 有成龍,華語動作片就值得狂歡,香港電影也不會被遺忘
    由此一來,成龍式電影便成,雖然看起來像大雜燴但是內核依舊是動作喜劇。就連成龍大哥都說到:「我以為他很小心自己的身體,但是我看他很多動作都親自上陣,很爺們兒。」儘管艾倫的表演依舊有「大傻春」的風格,但是全片中大部分笑點確實都集中在他這裡。如深入恐怖分子大本營被炸休克後,楊洋親自給他人工呼吸這場戲,以及穿著一身粉色西裝,給母其彌雅拍泳裝照的場面,把艾倫的騷氣盡顯。可是他的喜劇表演與年輕時的成龍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少了雜耍的動作,更多的是語言類的搞笑。不過,既然能讓人捧腹大笑,也算是成功了一部分。
  • 他是一名著名的喜劇演員,卻十分「愛哭」
    1977年那個聖誕,那個總是戴一頂圓頂硬禮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著一撇小鬍子的喜劇大師卓別林,帶走了屬於他的摩登時代,卻留下了無數精神瑰寶。1979年10月23日,中國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有個小男孩出生了,幾年後,這個小男孩,學著他的樣子,頭戴圓頂硬禮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無聲的看世界。
  • 甚至周星馳和成龍都和女神合作過,她喜歡看經典電影
    在他的第一部電影《亞飛與亞基》中,他贏得了第十二部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獎。。袁詠儀不僅高顏值,而且非常漂亮。她在她的第一部電影中獲得了最佳新人獎,也是第一個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的女演員。我認為袁詠儀是最好的短髮女明星之一。大哥成龍和《霹靂火》。香港中的1995。
  • 曾是成龍的「準兒媳婦」,曾諷刺最佳女演員「丟臉」,如今被遺忘
    娛樂圈競爭壓力很大,如果就沒動靜就會被大家遺忘,如果因為一些負面消息而退出的更是舉不勝舉,而今天要介紹的這位曾經可是成龍的「準兒媳婦」,可惜39歲已經被大家所遺忘,她就是薛凱琪。在薛凱奇走紅的時代,她和成龍兒子的「早熟」受到了廣泛的讚揚和傳聞。
  • 馮淬帆:被譽為「幽默祖師」,他卻將「喜劇」看成「鬧劇」
    在華語電影史上,提及功夫天王,大家會第一時間想起截拳道大師李小龍、「功夫皇帝」李連杰、「最靈活的胖子」洪金寶等,但說到喜劇大師,則有「冷面笑匠」許冠文、「倒黴蛋」許冠英、「怪才」黃百鳴、「光頭佬」、成龍、元彪、曾志偉、吳耀漢等,片中繼續飾演「犀牛皮」。
  • 馮淬帆:被譽為「幽默祖師」,他卻將「喜劇」看成「鬧劇」
    在華語電影史上,提及功夫天王,大家會第一時間想起截拳道大師李小龍、「功夫皇帝」李連杰、「最靈活的胖子」洪金寶等,但說到喜劇大師,則有「冷面笑匠」
  • 影評丨趙思卓:「新」成龍喜劇的蹣跚嘗試
    《急先鋒》作為成龍喜劇類型電影的新嘗試,在秉持傳統類型的基礎上,解構拆分角色元素,由不同角色呈現出來,這種創新在一定程度上使觀眾眼前一亮,但人物單一扁平,不僅無法超越經典成龍喜劇,也不能為唐季禮導演打造「急先鋒宇宙」奠基。
  • 為什麼喜劇之王是周星馳?想了想,我想只能是他
    我們以這種方式使用讚美許多電影製作人但是有些人迷失或遺忘,比如香港,演員,編劇和製片人周星馳只是被低估了。雖然他是世界中最具創意的導演之一,也是經濟界最成功的導演之一,但作為一個視角獨特的藝術家,他幾乎已經從導演的討論中消失了。 他出生於香港,父母是工人階級。從小,他就想成為一名像他的偶像李小龍一樣的武術大師。不幸的是,由於經濟困難,他家長期練不起武術。他決定追求他的偶像的另一個職業,演戲。
  • 成龍的金牌搭檔,兩人是武術冠軍,今一人被遺忘,他無戲可拍!
    在這個功夫圈裡,無論是成龍還是李連杰等,因為他們是功夫巨星,與他們搭戲的演員,必然也有一些功夫底子的,這樣的作品才能夠搶戲,才人讓人回味無窮的感覺,他們在影片之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來自那些打戲!比如成龍早期的經典作品《A計劃》,這部作品除了成龍之外,還有洪金寶和元彪,還有一個角色特別的搶鏡,這個角色就是那個海盜頭子,戲份不多,但是裝扮搶鏡,這個飾演者就是狄威,狄威原名並不是狄威,而是塗吉龍,據說改名是聽取了狄龍的建議!狄威不僅與成龍有過對戲,還與李連杰那部《龍在天涯》有過合作,在這部片中扮演了李連杰的師兄!
  • 《龍珠》三大BOSS:一名加入Z戰士,一名重生復活,只有他被遺忘
    除開早期短笛大魔王之外,剩下三個人都是Z時期的經典反派,就目前看來,弗利薩可以說是最成功的一名反派,一方面弗利薩性格塑造豐滿,另一方面弗利薩時期出現的超賽成為動漫史上的名場面。魔人布歐作為守關BOSS,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然而這三名反派中,沙魯作為中期過渡BOSS,地位顯然比剩下兩個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