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知世故而不世故,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2021-02-20 十點讀書

他,是民國史上最會吐槽的人。從大文豪魯迅,到大才女林徽因、張愛玲,再到周作人、林語堂、沈從文,都無人躲過他的「毒舌」。

他,才華橫溢,學貫中西,被譽為「民國第一才子」。

他人就像他的書中主角,狂傲淡泊、超凡脫俗,一生沒把誰放在眼裡,一生只愛楊絳這一人,吐槽雖狠卻不傷人,諷人諷社會無不在情在理,他就是《圍城》的作者錢鍾書。

1910年10月,廣九鐵路通車、攝政王載灃宣布訓辭、中國第一屆全運會在南京舉行,這時,在江蘇無錫一個書香世家裡,一個「小佬」呱呱墜地,父親錢基博曾是清華教授,家學淵源。

在這個「小佬」抓周時,他毫不猶豫地抓了一本書,故而全家人給他改名「鍾書」。

他從小聰明,恃才傲物,父親後來為他改字「默存」,意思就是希望他沉默乖巧,可他的吐槽功力日益興盛。他4歲能識得千字,《說唐》《三國演義》等小說,全博覽過,完了他還愛胡說八道,大加評論,氣得他親爹大聲說:

「你這般亂說容易挨揍知道不?!」

小小年紀,其吐槽天分可見一斑。

錢鍾書從小過繼給伯父家,跟著伯父漲了不少見識,在家教學時,伯父通常給他3個銅板,一個給他買酥餅吃,二個給他買小人書。

伯父死後,父親接過來撫養,家境不好,但錢鍾書卻很上進,18歲就考上了無錫輔仁高中。

錢鍾書與父親錢基博  

有一回,錢鍾書代做槍手,為一戶鄉下土豪撰寫墓志銘,其文筆洋洋灑灑、文採飛揚,父親極為難得地誇了他好幾天,錢鍾書第一次聽到老爹的讚美,高興地好久睡不著覺。

打那以後,街坊四鄰爭相找他代寫,從口授到寫書信、寫文章,錢鍾書越幹越順溜。

1931年,錢穆的《國學概論》印刷出版,特地邀請錢基博作序,據說錢鍾書毛遂自薦,順順溜溜一字不改地寫完了,書籍順利出版,誰也沒想到,那篇筆法老道、觀點潑辣的序言,竟然出自一個未滿20歲的青年之手。

 

青年的錢鍾書  

韓寒是出了名的「毒舌」作家,以往作家沒有幾個他瞧得上的,唯獨錢鍾書,他卻十分崇拜,並常以錢鍾書數學15分考進清華自勉,與韓寒不同的是,錢鍾書數學雖不行,其他科目卻是滿分,總分在174名男生中位列57名。

校長羅家倫有點不信,叫錢鍾書去他辦公室問話,幾番詢問後,校長對他刮目相看,並決定破格錄取錢鍾書。

吳宓是清華大學國學院創辦人之一,號稱「清華之龍」,與「清華之虎」曹禺、「清華之狗」顏毓蘅三人並稱「外文系三傑」,就是這樣響噹噹地人物,錢鍾書也絲毫嘴下不留情,他說:

「葉公超太懶,吳宓太笨,陳福田太俗。」

吐槽歸吐槽,但錢吳關係卻很鐵,老師吳宓準備寫一長篇小說,結果,看完錢鍾書《圍城》後,自愧不如,果斷放棄了。

他捋了捋鬍鬚說:「後生可畏,實宓朽矣。」

老師吳宓對錢鍾書評價甚高,他曾說,好友陳寅恪和錢鍾書,兩個人都是「人中之龍」。

當時有人憎恨錢鍾書的「狂傲」,向他老師吳宓打報告,示意他管教管教這狂小子。

吳宓卻說:「Mr.Qian的狂,只是文人骨子裡一種高尚的傲慢,這沒啥。」

大師亦凡人,很多人揪著他的「毒舌」黑他人品,其實只不過是他太敏銳,他擅長發現人性中隱藏的東西,毫不修飾地表達出來而已。

正如他自己所說:「人謂我狂,不知我之實狷。」

真性情,不虛偽,不遮掩,這就是錢鍾書先生。

1932年,這一年錢鍾書22歲。在清華大學古月堂,錢鍾書遇見了從東吳大學來借讀的楊絳。

初次見面,錢鍾書穿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雙眼炯炯有神。別人都覺得錢鍾書很「憨」,楊絳倒覺得他「蔚然而深秀」。

第一次見面,大才子緊張地冒出一句:「我單身。」

楊絳也回了一句:「我也沒男友。」

第二次見面,錢鍾書急切地說:「別人說我已訂婚,都瞎說,別信他們。」

楊絳笑道:「他們還說追我的男生滿大街,也有人說費孝通是我男友,其實我單身啦。」

回去後,錢鍾書高興壞了,立刻拿筆寫下一首小詩:

頡眼容光憶見初,

薔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靧洗兒時面,

曾取紅花和雪無?

楊絳與錢鍾書

1935年7月13日,蘇州廟堂巷正舉行一場婚禮,新郎、新娘穿著厚厚的正式禮服,周圍站滿了前來喝喜酒的人。

這二人,正是錢鍾書和楊絳。

新婚不久,錢鍾書就要去英國留學,楊絳怕他生活自理能力差,拉著他的手說:「我也要去!」

錢鍾書直搖頭:「不行,你還沒畢業。」為了表明自己的決心,楊絳立馬辦了休學,定要陪他去。

沒能完成清華研究院的學業,成了楊絳的終生遺憾,但和他定了終身,卻是她最幸福的抉擇。

兩人六十多年,一如最初,總替深愛的對方著想,哪怕有遺憾,不悔在一起。

剛到牛津的楊絳,很不慣常,總是想念遙遠的中國。為了撫平她的心緒,錢鍾書早起,笨手笨腳的煮雞蛋麵包,熱了牛奶,還做醇香的紅茶。

並且笑容滿面地端到她面前:「夫人,請用茶!」

「謝官人!」

吃著丈夫親手做的早餐,楊絳欣喜地落淚了。她說:「這是我吃過最香的早飯。」

錢鍾書看著妻子吃,痴痴地笑。這樣的早餐,一做就是幾十年。

1972年春,錢鍾書做了一桌子早飯,楊絳吃著吃著,忽然詫異地問:「誰給你點的火?」

錢鍾書得意道:「我會劃火柴了!」這個時候的錢鍾書,已經62歲,而促使他學會劃火柴的動機,則是給妻子楊絳做早餐。

1937年5月,楊絳即將臨產,身子虛,只能整日躺在床上,錢鍾書這個粗漢子也變得貼心,天天在醫院陪她。

女兒降生,他激動大叫:「我有寶貝女兒啦!」

楊絳坐月子時,錢鍾書忙東忙西,還不忘給她熬湯補身子,那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男人,變得細膩柔情,不禁讓她頗受感動。

有一次,錢鍾書去醫院看楊絳,低著頭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

「我犯錯了,把墨水打潑,桌布也弄髒了。」

楊絳說:「不要緊,我來洗。」

第二天他又去醫院,說:

「我又犯錯了,把檯燈搞壞了。」

楊絳說:「不要緊,改天買一個。」

錢鍾書說:

「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從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那個懟人懟社會狂傲的他,在她面前就是個溫柔的小綿羊。

世間最好的愛情,就是我叫楊絳,你叫錢鍾書。

錢鍾書與楊絳、女兒錢瑗

1938年,28歲的錢鍾書,成了西南聯大最年輕的教授。可誰知道,剛任教一年,他就走了。

學術界有許多人說,錢鍾書年輕氣盛,得罪不少人,只能灰溜溜離開西南聯大。

嶽南說:「錢年輕又衝,才華橫溢,難免傷人。」

曾被錢鍾書吐槽的老師陳福田說:「錢確實有才華,但學問還欠火候。」

錢鍾書離開西南聯大,其實最大原因是他想創作《圍城》,辭去教職工作,專心寫作,實乃幸事。

錢鍾書的吐槽,業界皆有名,在小說《貓》中,他把同輩甚至前輩都吐槽了個遍,順理成章成了「民國吐槽帝」,他敢稱第一,沒人敢稱第二。

陳福田  

大才女林徽因回國後,和丈夫梁思成在家舉辦文化聚會,憑藉二人獨特魅力,吸引無數人,前來者,有哲學家金嶽霖、名流張奚若、文化領袖胡適、美學家朱光潛、作家沈從文等,隨時間推移,林徽因的家,成了20世紀30年代最有名文化沙龍之地。

後來,冰心寫部小說《我們太太的客廳》,把林徽因炒火了,上了娛樂頭條。

錢鍾書於是這樣吐槽道:

在一切有名的太太裡,她長相最好看,她為人最風流豪爽,她客廳的陳設最講究,她請客的次數最多,請客的菜和茶點最精緻豐富,她交遊最廣,並且,她的丈夫最馴良,最不礙事。

然後,他繼續八卦,說林徽因的雙眼皮是割的,民國第一才女是人造美女。

林徽因

錢鍾書還吐槽作家沈從文:「講話細聲細氣,柔軟悅耳,隔壁聽來,頗足使人誤會心碎。

但當了面聽一個男人那樣軟綿綿講話,很多人不耐煩,恨不得把他像無線電收音機似的撥一下,放大他的聲音。」

他還吐槽林語堂:

讀他的東西,總有一種吃代用品的感覺,好比塗麵包的植物油,衝湯的味精。更像是外國所開中國飯館裡的「雜碎」,只有沒吃過地道的中國菜的人,會上當認為是中華風味。

當然他還吐槽過大文豪魯迅:「魯迅的短篇小說寫得非常好.他適宜寫短的,《阿Q正傳》顯得太長,應該加以修改才好。」

他從不參加任何「組織」,也不想成為任何組織代言人,看誰不爽,就懟誰吐槽誰,雖然毒舌,其實他比任何三觀都正。

魯迅

1938年,錢鍾書在歐洲名氣不小,留在歐洲工作不是問題,但那時,祖國戰亂不止,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錢鍾書和楊絳堅決要回國。

錢鍾書給一位英國朋友寫信說:

我們已無家可歸,各自的家雖沒遭到轟炸,但已經被搶劫一空,我妻子失去了她的母親,而我不指望在國難期間找到合心意的工作,但每個人的遭遇,終究是和自己同胞聯繫在一起的,我準備過些艱苦日子。

不久,錢鍾書受邀去西南聯大任教,而楊絳則去上海看望老父親,二人一別,竟是幾年。

1941年,錢鍾書回上海,一把抱住楊絳發誓說:「從今往後,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楊絳也緊緊抱著他說:「我信。」

錢鍾書聘書一直沒到,他就找好友陳麟瑞,陳麟瑞說:「系裡對孫大雨有意見,你頂替他吧。」

錢鍾書卻說:「不行不行,我不能奪了別人飯碗。」

錢鍾書拒絕任職這事,孫大雨對此十分感激。可是錢鍾書丟了飯碗,一家人也都跟著挨餓。

莎士比亞研究專家孫大雨

錢鍾書一家三口住在上海,一住就是長達八年,加上錢鍾書身體不好,困在上海期間,生活十分拮据。

楊絳每天忙著照顧婆婆,錢鍾書怕她累壞了,就每天關上廁所門,將女兒錢瑗和自己的衣服偷著洗。

壞人想借錢鍾書名氣撐場面,就讓「文人漢奸」前來當說客,錢鍾書絲毫不理睬,又開始了連環吐槽:

「海風吹臭雜人畜,有豕彭亨馬虺隤。」

「我往東,你往西,人有人路,狗有狗道。」

說客氣得灰溜溜而去。

就在硝煙瀰漫的日子裡,錢鍾書創作出舉世聞名的《圍城》。在序言中他寫道:

「這本書整整寫了兩年。兩年裡憂世傷生,屢想終止,由於楊絳女士不斷督促,省出時間來,得以錙銖積累地寫完。照例這本書該獻給她,」

勝利後,錢鍾書受邀去歐洲講學,一位德國學者想讓錢鍾書題字留念,錢鍾書就寫了《萊蒙湖邊即目》:

瀑邊淅瀝風頭溼,雪外嶙峋石骨斑;

夜半不須持挾去,神州自有好湖山。

錢鍾書一生淡泊名利,只求用心做學問。有一次,楊絳對剛進門的錢鍾書說:「今天晚宴,要和極峰握手,我趁早溜了回來。」

時代動蕩時,上面催他參加宴席,若是別人,早就馬不停蹄去了。

錢鍾書卻說:「我不去,哈!我很忙!」

來人又說:「這可是人家點名要你去!」

錢鍾書依舊說:「我不去!不去!我很忙!」

《圍城》大火時,記者林湄想採訪他,怕他拒絕,於是拉副主編吳泰昌一起,錢鍾書果然拒絕了,吳泰昌就到錢宅門口「埋伏」,正好遇到錢老,錢老打趣道:

「泰昌,你沒引蛇出洞,又玩甕中捉鱉啦。」

晚年,錢老做了副院長,有人提出要給他作傳記,他說:「自傳不可信,相識回憶也不可信,古來正史野史均作如是觀。」

他一口回絕,並吐槽那些作傳之人,對於那些慕名前來的外國人士,錢老吐槽說:

「雞蛋好吃,何必非得認識下蛋的母雞呢?」

1990年12月,電視劇《圍城》在央視播出,大獲好評,錢鍾書又狠狠火了一把。

1991年,18家電視臺拍攝《中國當代文化名人》,錢鍾書為首批36人之一,但他謝絕拍攝。

1998年,錢鍾書病得越來越嚴重,經常去醫院,但他還堅持創作。

12月19日,錢鍾書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有人評價他說:「中國古典文化裡最後一個風雅之士。」

後人都稱讚他:「博學鴻儒」「文化崑崙」。

外表冷酷又時常毒舌的他,其實內心純真、為人寬厚隨和。錢鍾書蟄居上海淪陷區時,很多佞友去不好的地方發展,他就回信委婉諷勸、極盡朋友之責。

夏志清教授評價他:

「書著裡的錢鍾書睥睨傲世,飛揚跋扈,逢人使棒;書信裡的錢鍾書,客氣得一塌糊塗。」

一次外語教材研討會,有一位學者對臺下觀眾顯擺說:「此書,受到錢鍾書高度讚揚!」

錢瑗突然站起來:「胡說!我父親何時說過?」

那學者趕緊掏出3封信,白紙黑字,確是錢鍾書所寫。

很多人不了解錢鍾書,都說他為人辛辣毒舌,其實他只是看得真看得深,在生命中所有充滿諷刺的地方,他都滿懷著一顆誠懇的赤子之心。

向達說錢鍾書:「人家口蜜腹劍,你是口劍腹蜜。」

錢鍾書書法  

俗話說:「看一個人,不要看他說了什麼,而是要看他做了什麼。」

日久見人心,所見即真實。

錢鍾書,他狂傲不羈,卻獲得恩師吳宓賞識;

他恃才傲物,卻俘獲楊絳一生相守;

他普通人出身,卻學貫東西聞名中外;

他的《圍城》,被譽為「新儒林外史」;

他所著的《談藝錄》、《管錐編》等書,都為世界文化貢獻著自己的智慧。

他早年,狂狷、直率、自然;他晚年,寂寞、可愛、可敬。

正如他自己所說:

「一個人到了20歲還不狂,這個人是沒出息的;到了30歲還狂,也是沒出息的。」

他知世故而不世故,深諳世事卻不問世事,生性頑皮而又看穿一切,遠離熱鬧且深耕文藝,他姿態瀟灑,以另一種方式鑄就了自己心中理想之城。

相關焦點

  •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天真
    真正的成熟,不是變得圓滑,不是越發的世故,更不是被生活打敗後,淪為苟且,而是養成一顆柔軟且寬厚的心,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留天真。老子講:「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往往有著一顆柔軟心,如水一般,善良而不張揚,溫柔、寬厚,潤物又細無聲。他們既有海納百川的胸懷,也有足夠的智慧,表達那份善意與同情。王寶強是參演《天下無賊》走紅的。在那之前,他只是一個跑龍套的無名之輩,而男主角劉德華,卻早已是紅遍二岸三地的天王級人物。
  • 紅樓賈母:知世故而不世故,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這不僅是因為寶琴風姿綽約,也可看出賈母對穿衣打扮造詣頗深。遊賞大觀園的時候,賈母見黛玉窗外都是竹子,又沒有桃杏樹,便吩咐把綠紗窗換下來;見寶釵房中太素靜,隨口便安排了三樣擺件,對室內設計很是了解。不僅如此,賈母的見多識廣更是旁人難以企及的。
  • 《民國奇探》江湖飄零半生,不改初心,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喬四爺
    而且偏愛老戲骨的我,還對主演張雲龍和胡一天不感興趣。因為喜歡探案劇,所以追了幾集。結果發現它意外地好看。 喬四爺充滿傳奇的人生經歷,讓他顯得與眾不同,而除此之外,他出類拔萃、重情重義、知世故而不世故,因此深深地吸引著我。 1, 出類拔萃眾所周知,混江湖的一般不適應混官場。然而,喬四爺不同。他即是青龍幫第四把刀、江湖八大金剛之一,也是英租界巡捕房的探長。
  • 知世故,不世故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知世故,是指人具備了察言觀色、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力強的人大多懂得八面玲瓏,擅長待人接物,明白如何讓人在交際中感到舒服。這樣的人,是聰明的。而在這個基礎上,能夠做到不世故的人,可稱得上是睿智。
  •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善良的成熟
    以下,為本周的限免書單,願你可以知世故而不世故,有最善良的成熟。有恐高症的唐淼,首先要克服的就是神仙成天飛來飛去帶來的麻煩——和人學習走路一樣,在仙界得學會駕雲飛行;其次,民以食為天,唐淼同學對仙界的靈草聖果不「感冒」,沒煉過辟穀的她是只徹底的肉食動物……最最麻煩的是,唐淼體內吸收了瓏冰玉的靈力,而那個已經灰飛煙滅的仙卻惹了那麼多的情債……閱粉評論
  • 《靈能百分百》師匠—靈幻新隆: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可貴的成熟
    《靈能百分百》師匠--靈幻新隆師匠是《靈能》中最不平凡的普通人,但也是全劇中小編認為最有魅力的男性,和mob彼此理解但境遇不同。初期他是欺詐師,頭腦聰明口才靈活,按摩格鬥種菜ps各種技能點滿,小氣摳門又自大,活生生一個搞笑角色。
  • 王凱談演宋運輝,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彌天真
    由王凱、楊爍、董子健主演《大江大河2》播出過半口碑不墜,已成為這兩年來國劇最高分作品,劇中的「改革先鋒」宋運輝也成為時代奮鬥者的代表人物。對劇迷來說,第二部中最令人回味的就是劇中暗潮湧動的人物關係,宋運輝與路司長的「不打不相識」,是格局與視野不同所引發的交鋒,宋運輝與馬廠長等人的矛盾,則代表了新老思潮的對抗。一部《大江大河2》,把國家變革引發的形形色色的時代衝突,融會到劇中人物的戲劇衝突中去書寫,讓這部獻禮作品更容易引人共鳴。
  • 努力活成了每個人嚮往的樣子,知世故而不世故
    結果,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王嘉爾卻真的給做到了。後來在韓國做練習生的日子是極其辛苦的,每天長達十幾個小時的訓練,還要忍受著不被看重的生活。剛出道時,也不被很多人知道,他參加了很多綜藝節目。網友稱:&34;&34;知世故而不世故&34;堅定選擇拼命到底&34;感恩感謝&34;
  • 禪說 • 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得體的成熟
    真正得體的成熟,不是世故,不是圓滑,不是經受挫折之後的苟且。成熟是內心真正變得寬厚,而得體的成熟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留天真。知世故不代表討好,不代表八面玲瓏,更多的是尊重,尊重對方的同時,更尊重自己。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這才是得體的成熟。
  • 我有一個不成熟且大膽的想法,我願你知世故而不世故!
    只能被現實重重打擊,稜角磨得光滑透亮,裹挾進歲月的潮流裡,激不起一點水花。我有一個朋友,在大家都談夢想的年代,他沒有夢想,很多人都diss他,認為沒夢想的人沒有未來可言。我以前也這麼認為,後來經過歲月的洗禮,發現沒夢想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夢想卻不作為,一邊驕傲的高談闊論,一邊遇事懦弱不前,困難真的不可逾越嗎?其實大家都知道,兩個字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堅持!
  • 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留天真!大道寺知世生日壁紙特輯
    Pid[65974897_p0]_標題[知世]畫師[DAL]uid[23240548]Pid[65934726_p0]_標題[ともよ]畫師[gomzi]uid[1023317]Pid[62399886_p0]_標題[花火]畫師[π]uid[7536239]
  • 聰明是天賦,善良是選擇,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我想追求的
    朋友不在身邊,大人不能信任。唱片公司把藝人定位為商品,好賣,賣不出去。觀看學校為他舉行的招聘會,仿佛他是招聘的工具。他轉學了幾所學校,最糟糕的是,他似乎連自己的家都要丟了。小時候我很生氣,因為父母很愛吵架,那個時候對原生家庭很不舒服。在創作中,他只能用所有的壓抑來抒發情感,因為也沒有出口,回家後就去彈吉他,或者去練習。(同場加映:鍾明軒,我們不該被霸凌。
  • 讀《道德經》:上善若水,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像水一樣活著
    做人最厲害的事情就是將複雜的道理用最簡單的現象說明白,老子就是用水將世間萬物的道理解析出來,讓人一目了然,理解起來毫不費力。在老子看來,水又具有著近乎完美的品性,水的品質符合萬物本原的「道」的特徵,是最接近於道的。
  • 你認同「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始終不卑不亢」嗎?為什麼
    始終不卑不亢,算不算做人的最高境界,本人沒考證過。做人要做到不卑不亢,這是對的,但很少有人能始終做到。不卑不亢是一個平常人應有的品格。關於最高境界,眾說不一,有人歸納了:婚姻的最高境界和,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舍,擇偶的最高境界是緣,運動的最高境界是度,修煉的最高境界是空,愛情的最高境界是容,養生的最高境界是壽,生活的最高境界樂,交友的最高境界是誠,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靜。不卑不亢,形容人說話辦事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也不傲慢自大。 這個詞出現在外交場合的頻率較高。
  • 虞書欣是最「不世故」的女孩子?網友:蛋黃長裙出道妥妥的了!
    《青春有你2》賽程過半,目前,從虞書欣的投票數看來她仍然是整個比賽中人氣最高的一位選手,不過,很多觀眾都不知道,雖然虞貴妃得到了粉絲們的強烈支持,但是她卻始終沒有得到媽媽的鼓勵。
  • 陳道明:「節制」是做人最高的境界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轉自|經典短篇閱讀(yuedu365)年輕的時候閱歷不多,常常像個刺蝟,不停地扎疼別人,用最差的武裝給自己畫條安全線。不僅如此,還常常對那些八面玲瓏、知進退的人投去鄙夷的目光,總覺得世故這個詞,應該離脫俗的自己遠些再遠些。再後來,讀了徐曉的《半生為人》,裡面有這樣一句話——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 一個人變成熟的最高行為是什麼?
    【後臺回復「強大」看看內心變強大的秘方】心姐很贊同一句話:「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善良的成熟
  • 65歲陳道明新作《流金歲月》:人生最高境界是認真年輕,優雅老去
    或許,對於像陳道明這樣活得通透的人來說,老去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畢竟,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認真地年輕,優雅地老去。「認真敬業」,是陳道明身上最鮮明的標籤。每次遇到喜歡的劇本,陳道明都會廢寢忘食地琢磨劇本。他第一部主角戲是《末代皇帝》,為了演好溥儀,陳道明用4年的時間鑽研劇本、打磨演技,還去拜訪了歷史專家。
  • 做人,成熟與世故有何區別?五點說透關鍵,看看你是成熟還是世故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都喜歡別人誇他成熟,另一方面,又不喜歡別人說他太世故。但是,他們又很難把握成熟與世故的界限,追求成熟時,反而常常陷於世故的泥沼。那麼,做人,成熟與世故有何區別呢?與此相比,世故的人也能看到社會或人生的陰暗面,但卻在遭受過打擊或挫折後便報之以冷眼觀世的態度,以「眾人皆醉我獨醒」自居,凡事明哲保身,甚至有「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之嫌。具體而言,做人,成熟與世故有何區別?以下五點說透關鍵,看看你是成熟還是世故;做人,真正成熟的人,在以下這五件事上反而不會太「世故」,真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