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貸款,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找銀行。就像報警打110那麼熟悉,但隨著網絡貸款平臺迅速興起,因其流程短、放款快等特點,成為很多急需用錢群眾的首選。
但網絡貸款真的那麼簡單麼?憑著一張身份證,不管黑戶還是白戶,就能輕鬆貸到款?
11月26日,晉江警方對外通報了這樣一起案件:
晉江市新塘街道的柯先生,今年42歲,是個商人。今年10月3日,因為生意資金周轉需要,他在網上找到了一個名為「某不完」的借款平臺,下載註冊後,他試著申請貸款3000元,沒想到實際到帳只有1530元,望著這麼高的利息,柯先生就想著退掉貸款。
柯先生找到客服,客服讓他添加了一個微信號,對方讓柯先生把到帳的1530元轉到一個指定帳號上。
原本柯先生以為退還了就可以了,沒想到對方卻稱柯先生的備註格式錯誤,需要重新轉帳。
柯先生又轉了2筆1530元到指定帳號後,對方稱準備退還柯先生那兩筆備註錯誤的1530元,但需要收款銀行帳號有餘額。柯先生把餘額發給對方後,按照對方的要求操作,沒想到卻收到了卡裡14567元餘額被轉走的信息通知。
如此,柯先生意識到自己遇到了騙子,但他的第一反應不是報警,吸取教訓,而是在第二日中午,又在網上找到了另一款貸款APP「某某借唄」。
同樣是下載註冊,柯先生申請借款10000元,可是卻一直未見到帳,聯繫客服後,被告知銀行卡卡號輸入錯誤,申請的貸款被凍結。
「第一次遇到騙子是我沒經驗,第二次肯定不會那麼倒黴。」柯先生心想。
對方讓柯先生轉帳5000元保障金以解凍,交完保障金又稱柯先生超時提現,需要重新認證,要交3萬元認證費。交了認證費,反而稱柯先生提現提早了,還得另外交7.5萬元再認證。5000元、3萬元、7.5萬元後,柯先生又交了1.2萬元、3萬元,直至當晚申請的貸款仍舊無法到帳,柯先生才意識到自己又一次遇到騙子了,才向晉江市公安局新塘派出所報警。
轉帳流水單
兩次「貸款」,柯先生總共被騙了169627元。警方接報後,立即追蹤被騙資金的去向,發現一筆14567元被騙資金轉入了湖南省臨武縣一名鄺姓女子的帳戶中。
11月11日下午,晉江警方在湖南當地警方的配合下,找到戶主鄺某,根據鄺某交代,涉案的銀行卡一直由其二兒子杜某使用。
11月12日上午,杜某主動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如實交代其涉嫌的違法犯罪事實。
今年18歲的杜某,湖南臨武人,自15歲後便沒有念書待業在家。今年9月份,杜某在網上看到一廣告,稱幫忙用銀行卡收錢,有提成拿。
杜某找到母親鄺某稱要註冊支付平臺,拿走了鄺某的銀行卡,杜某說,一開始他拿著母親的銀行卡註冊了支付平臺,一開始直接把帳號和密碼給對方用,幾次後對方就信任他了,到帳後就讓杜某幫忙登錄轉錢,除了事先約定好的提成,對方還會時不時給他一些獎勵。
杜某幫忙轉錢的第一筆就是柯先生被騙走的14567元。從提供銀行卡到後來的幫忙轉錢,至始至終都知道對方是用來洗黑錢,只是受不住提成、獎勵的誘惑,杜某共獲利3000元左右。
因涉嫌詐騙,杜某被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其家屬主動配合退贓,退回14567元贓款。
11月24日上午,晉江市公安局將14567元發還被騙受害者柯先生。「原本想貸款緩解一下資金周轉緊張,沒想到卻被騙更多,是民警同志幫我挽回了部分損失。」柯先生感激地說。
目前,柯先生被騙案還在進一步偵查中。
發還贓款
網絡貸款為啥容易上當被騙
騙子說:「憑一張身份證,不管你是黑戶還是白戶,當天就能下款20萬到50萬。」
殘酷的現實是:通常情況下,一旦交納手續費之後,按照對方的要求辦理了貸款,最終遇到的結果就是貸款沒到手,高額的手續費先被騙走。
騙子說:只需要提供「身份證」之類的信息就可以拿到借款
殘酷的現實是:編造各種理由,提前收取借款人的費用,通常以材料費、保證金等由頭忽悠借款人上鉤。當借款人將錢打入對方帳戶以後,騙子完成一輪騙局,消失。
騙子說:「日息低至××」
最後的結果是:錢沒貸到 存款卻沒了
警方鄭重提醒
1、不要輕信網上的信息
不要輕信網絡上發布的貸款信息,凡以中介費、包裝費、返點費等各種名目事先收取費用的貸款,就是詐騙。所有正規的單位都不會在放貸之前,提前收取任何費用。
2、不要有佔便宜的心理
要銘記天上不會掉餡餅,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公司營業執照和資質也有偽造嫌疑,不要看到圖片就信以為真。在放貸前,一旦有人要你拿出真金白銀,一定要多長個心眼。
3、不要洩露個人信息
不要在不靠譜網站註冊網絡貸款,填寫個人信息。
—————————END—————————
來源丨泉州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