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全景展現上海抗疫的紀實文學《第一時間》、「回歸上海」的《收穫長篇專號2020春卷》《收穫長篇小說2020夏卷》、首次集結5本亮相的「讀城」系列、首次推出的「作家餐桌計劃」……在2020上海書展,上海文藝出版社將攜旗下品牌機構——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故事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上海咬文嚼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打造一場滿溢書香的文化盛宴。
《革命者》
深耕主題出版,推出「四史」書單
今年上海文藝出版社重磅推出報告文學《革命者》,用文學譜寫的英雄詩篇,記錄中共上海地下鬥爭風雲。《革命者》是一部獻給革命先烈的正氣歌,一部高揚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精神,為民族和國家構筑前進靈魂、注入精神動力的「四史」教育學習讀本,已入選中宣部2020年全國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和2020月度「中國好書」。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何建明將攜《革命者》,在書展現場中央大廳舉辦新書籤售會。
在文藝社今年書展重點推出的「四史書單」中,包括講述浦東人家生活與發展的長篇小說《浦東人家》;奏響共和國時代楷模讚歌的《可愛的共和國人》;講述中國重工業崛起壯大創業史的《大國重工》;用故事描繪中華民族脊梁的《中國脊梁》;用鏡頭記錄國產大飛機崛起之路的《大國之翼——中國大飛機研製歷程》;記錄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的《山盟》;展現中國民航業新風貌的《飛往中國》;以溫州金鄉鎮為樣本,見證中國近四十年巨變的《金鄉》等。何建明的《浦東史詩》也在今年推出紀念版,以改革紀念改革,以史詩書寫史詩,獻禮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周年。
此外,為響應今年防疫抗疫的主旋律,首部全景展現上海各條戰線奮力抗疫的紀實文學力作《第一時間—寫在春天裡的上海報告》也由文藝社推出。
《騎士的獻祭》
《陳丹燕的上海》
《收穫》「長篇專號」回歸上海
在今年書展,「回歸上海」的《收穫長篇專號2020春卷》、《收穫長篇小說2020夏卷》會與讀者見面;人氣懸疑作家那多將帶來《騎士的獻祭》《星座愛人》《清明幻河圖》三部作品,其中《騎士的獻祭》是那多的全新創作;繼「痛感三部曲」席捲圖書市場之後,青年作家孫頻推出新作《我們騎鯨而去》,描寫在理想和現實的縫隙中努力和掙扎的普通人;豆瓣人氣作家方悄悄的魔幻現實主義長篇小說《酒神的玫瑰》,則融合了異域風情和當代都市的時尚特性。
今年文藝社在「非虛構」版塊也新作迭出。弋舟新作《空巢:我在這世上太孤獨》記錄當代老年群體生活現狀,關照社會現實;哲貴的《金鄉》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回望與反思金鄉的人事;丁燕以自身經歷和耳聞目睹,書寫了大遷徙時代的《西北偏北,嶺南以南:一代人遷移中的心靈史》;陳佳勇帶來關於商海沉浮的個人體悟與小說式實錄《老闆不見了》;魏思孝的《餘事勿取》展現了當代魯中平原生活著的眾生相。
文藝社也以「作家系列作品」的方式,有計劃地出版國內一線作家的作品系列。比如新版蘇童作品系列十五種於今年集束推出,包含《妻妾成群》《蛇為什麼會飛》等經典之作。餘華最新隨筆集《米蘭講座》集結了餘華至今尚未出版的精彩隨筆,表達了餘華對文學、生活和世界的深邃洞見。
作為今年書展期間文藝社的重磅嘉賓,陳丹燕帶來「陳丹燕的上海系列」,包括《陳丹燕的上海》和「外灘三部曲」新版。其中新作《陳丹燕的上海》講述了陳丹燕與上海之間的故事,書中配以大量的上海風情和歷史圖片,敘述陳丹燕的心路歷程,呈現上海更為渾厚的質地與風情。
被稱為「中國當代菲利普•迪克」的華語科幻代表作家韓松則將帶來長篇小說代表作「軌道三部曲」——《地鐵》《高鐵》《軌道》,該系列隱含了豐富複雜的生存體驗,以寓言式的文本預警宇宙文明,重現一位中國觀察者與思考者的反烏託邦力作。
《米蘭講座》
「軌道三部曲」
「新絲路文庫」填補「一帶一路」地區出版空白
在外國文學方面,作為十三五國家規劃項目的「新絲路文庫」,為中國文學界乃至文化界提供認識窗口交流窗口和借鑑窗口。目前「新絲路文庫」系列叢書已有12本問世,包括《剩飯》《竹竿》《記號》《少數》《暗房》等,著力引進「一帶一路」地區國家具有獨到的文學價值和寫作特色的現當代作品,填補國內相關領域的出版空白。
「知人系列/小文藝口袋文庫」系列一經推出就獲得不俗反響,「知人系列」以7本膠囊式傳記的形式,記錄了梵·高、愛倫·坡、大衛•林奇、塞林格、漢娜•阿倫特、盧西安•弗洛伊德、希區柯克這七個飽受爭議的天才靈魂。
世界頂級指揮家約翰•艾略特•加德納,歷時十二年寫下巴赫的一生《天堂城堡中的音樂:巴赫傳》,記錄這位大師永恆的音樂事業。與傳統的傳記不同,加德納旨在「認識這個創作中的人」,體會巴赫的音樂創作過程,使讀者身臨其境,獲得同樣的經歷和感受。
故事會在今年書展隆重推出黑色懸疑作者康奈爾·伍裡奇的最新作品,作為西方黑色懸念小說鼻祖,康奈爾•伍裡奇在西方通俗小說史上有重要地位,著有《黑衣新娘》等小說,並多次被搬上電影電視屏幕,暢銷世界各地。此次推出的康奈爾·伍裡奇黑色懸疑小說系列是國內迄今為止最完整的譯本,全套共18冊,2019年12月已出版8部,市場反響熱烈,2020年7月出版5部,剩餘5部也將在年內問世。
《天堂城堡中的音樂:巴赫傳》
「讀城」系列叢書首次集結5本亮相
在文學之外,文藝社也推出聚焦生活新知、人文關懷的社科類精品圖書。今年書展「讀城」系列叢書首次集結5本亮相,關注全球城市文化發展。目前「讀城」已出版《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伊斯坦堡:面紗下的七丘之城》《威尼斯:晨昏島嶼的集市》《孟買:欲望叢林》《泰晤士:大河大城》五本,每本書深入探索一座城,為讀者展現一幅城市群像的畫卷;
引進自英國Bloomsbury出版集團旗下的同名書系品牌的「小文藝•口袋文庫•33⅓系列」則在書展全新推出第二輯《涅槃:母體中》 《鮑勃•迪倫:重返61號公路》《小妖精 :杜立特》《人行道:無為所為》 《黑色安息日:現實之主》,講述1960年代以降西方流行音樂史上的數張重要專輯;企鵝「鵜鶘叢書」推出新作《基本收入》,為讀者獻上一份深思基本收入問題的完全指南;堪稱社會學入門最佳讀物的齊格蒙特·鮑曼、蒂姆·梅所著《社會學之思》今年推出第3版;《走出唯一真理觀》摘選當代哲學大家陳嘉映2007—2018年間所作演講、訪談與評論,結集出版。
另悉,咬文嚼字今年將帶來每年書展的保留節目活動「挑戰你的『字』慧」活動,讓人們在文字遊戲中獲得有益的文化知識,陶冶情操。
「讀城」系列
小文藝口袋文庫
《走出唯一真理觀》
聯動線上線下,打造「作家餐桌計劃」
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有兩個「關鍵詞」:出彩、安全。為此,文藝社也在書展期間注重融合線上線下資源,推出一批豐富讀者精神文化生活的線上精品閱讀活動。在本屆書展上,黃榮華的《時間所不能傷害的——中學生新詩選讀100首》新書分享會、哲貴的「一百年來,中國做對了什麼——《金鄉》」新書分享會、那多的《騎士的獻祭》以及張心怡的《騎樓上的六小姐》分享會,都將在世紀出版直播間直播,實現線上線下聯動。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前防疫抗疫的特殊時期,為滿足市民的閱讀需求,倡導文明消費,引導健康的現代生活方式,今年文藝社依託上海書展所積聚的海量文化內容,聯動上海美食節,有效賦能品牌餐飲空間與周邊街區,跨界策劃打造「作家餐桌計劃」,擬邀請孫甘露、徐則臣、祝勇、毛尖、馬伯庸、陳楸帆、那多等著名作家參與,為大眾和讀者搭建了解作家的平臺。
社長畢勝表示,策劃這場活動的初衷在於把文學、美食、旅行等城市元素都融合在一起,嘗試擦出「跨界破圈的火花」 。「出版也可以進商區、園區、社區,讓『世界會客廳·上海作家餐桌』為這座城市提供更有煙火氣的文學。」
據悉,「作家餐桌」紀錄片也將在上海書展期間上線,通過實體餐桌和文化空間的拓展,加深融合閱讀與美食的文旅體驗,展示作家與都市空間的深層關係,促進文化交流,引導文化價值觀,加深融合閱讀與美食的文旅體驗,重建高品質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