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潘穎 醫學界腫瘤頻道
為了身體健康,還是放棄薯片吧!
1
薯片可以說是居家旅行、工作休閒的最佳零食拍檔之一了。
儘管知道薯片營養單一熱量高,可是也阻攔不住大家對它的喜愛。
可是前幾天,#多家知名品牌薯片被檢出含致癌物丙烯醯胺#的話題,突然就上了熱搜,當即嚇得我拿起了手邊的薯片壓驚:
近日,深圳市消委會從線上線下挑選了15款國內外知名品牌薯片,並委託專業質檢公司開展了比較試驗。經檢測,安全指標方面,15款薯片樣品理化指標、微生物指標、重金屬汙染物、抗氧化劑均符合國標要求,且反式脂肪酸含量低。
哎呀,這不是讓我更有理由吃薯片了嘛?
還沒等我又去禍禍下一包薯片,又看見了如下文字:
檢測中還發現7款薯片的2A類致癌物丙烯醯胺含量高於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750μg/kg),其中鹽津鋪子、三隻松鼠、董小姐三款薯片的丙烯醯胺含量超過了2000μg/kg。
圖片來源: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官網
這是什麼情況?薯片還能不能吃了?
2
三隻松鼠等品牌就此回應稱,目前我國並無丙烯醯胺含量限量的食品安全標準,產品仍在銷售中。
深圳市消委也表示,媒體所用的「丙烯醯胺超標」說法不正確。並稱在日前發布的《2020年薯片中外對比比較試驗報告》中,有些品牌薯片中的「丙烯醯胺」含量超出歐盟規定的基準水平值,但歐盟規定的基準水平值是「績效指標」,而非「安全限量指標」。現在的說法容易誤導消費者。
3
丙烯醯胺也算是「大名鼎鼎」,在食物中比較常見。
據相關資料報導,食品在加工過程中,在高溫(120℃以上)進行焙烤、煎炸、燒烤等熱加工過程中都會產生丙烯醯胺。尤其是麵包、油炸薯條、土豆片這類含澱粉碳水化合物高,又要經120℃以上高溫長時間烘烤、油炸的食物。
丙烯醯胺可通過人體呼吸道、皮膚黏膜吸收, 其中經消化道吸收最快。不過目前國內外研究機構並未對丙烯醯胺直接危害人體健康作出定論。只在動物實驗證明丙烯醯胺具有神經、生殖、遺傳毒性及潛在致癌性。基於累積效應, 長期是食源性攝入對人體還是有潛在危害的。
所以,丙烯醯胺應攝入越少越好。
4
不過,相對於丙烯醯胺,薯片高脂肪、高鈉的問題更值得關注。
根據《2020年薯片中外對比比較試驗報告》(以下簡稱「報告」),4款薯片樣品「高鈉」(高鹽),進口油炸型薯片普遍鈉(鹽)含量更高,約為同類型國產薯片的1.7倍;13款薯片樣品達到「高脂」水平,油炸型薯片的脂肪含量約為焙烤型薯片的1.5倍。
各品牌薯片鈉含量
各品牌薯片脂肪含量
長期攝入高鹽高脂的食物不僅會帶來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會導致肥胖。
《報告》顯示,15款薯片樣品能量均值為514kcal/100g,若人每次攝入100g薯片,約慢跑72分鐘才能消耗。
這絕對是常年奮戰在減肥一線的小編的無法承受之痛。
那拋棄油炸型薯片選擇烘焙型薯片會低熱量、更安全嗎?
不一定。從15款薯片檢測整體情況看,焙烤型薯片丙烯醯胺平均含量為油炸型薯片平均含量的近6倍;而國產焙烤型薯片鈉平均含量(557mg/100g)約為國產油炸型薯片(363mg/100g)1.5倍。
所以,為了身體健康,還是放棄薯片吧。
改掉高鹽高油的飲食習慣,少吃煎炸和烘烤食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多多鍛鍊,為延長打工生涯而努力吧。
除了薯片,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致癌物還包括菸酒、甲醛、發黴食物、醃製和加工類食品、馬兜鈴酸、檳榔、超過65℃的食物等。實際上,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預防,讓我們健康生活,遠離癌症吧!
相關連結:
參考資料:
1.2020年薯片中外對比比較試驗報告.深圳市消費者協會
2.食物中丙烯醯胺對人體毒性研究.羅榮 趙維.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3.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及其產生因素分析.張輝珍梁惠劉穎馬愛國.青島大學醫學院醫學營養研究所青島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青島大學醫學院細胞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本文首發:醫學界腫瘤頻道
本文整理:潘穎
責任編輯:Sharon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