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館天文研究中心亮相 十二生肖特覽開幕

2020-12-19 新民晚報

圖說:十二生肖展覽亮相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攝(下同)

深耕科普、厚植創新的上海科技館,今天迎來19歲生日。上海科技館自2001年成立以來,已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逾7200萬人次,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20家博物館、最高位列第六名,連續五次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當天,上海科技館舉辦了天文研究中心成立、十二生肖展覽亮相、並推出三館吉祥物等一系列「慶生」活動,感謝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

天文研究中心成立

早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規劃和建設期間,上海科技館就已經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設天文研究中心的構想。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正式宣布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葉叔華院士擔任特聘顧問,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學院、上海交大天文系等單位專家組成高層次專家委員會。

天文研究中心將致力於發揮天文館觀測設備和隕石藏品的資源優勢,瞄準天文學前沿熱點問題,結合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在若干特色科研方向上取得一流科研成果;依託天文館文化歷史類藏品資源,推動世界範圍的天文收藏及文化交流,開展科學發展規律的研究;應用天文館數位化服務平臺,推進天文學教育與傳播新途徑的課題研究,引領和支撐天文館的教育發展,打造與國際接軌,引領國內行業發展的優質科普平臺。

圖說:上海科技館吉祥物「科奇」

十二生肖展覽開幕

每年新春佳節,上海科技館推出的原創生肖展已成為一道科技與文化融合、必不可少的科普大餐。作為系列生肖展的收官之作,「十二生肖」特展試圖從全新角度對十二生肖進行整體解讀。觀眾可以在展覽中了解古代天文學與生肖紀年的關係、追溯十二生肖的起源,擴展對十二種生肖動物的科學認知,體會中國生肖文化的多姿多彩、生生不息,從而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民胞物與」思想的理解。

展覽分為「夥伴」「秘密」「奇遇」「紐帶」四個版塊,將現代科技、傳統文化與藝術審美相結合,從科學角度解讀生肖文化,探索十二生肖與天文、自然以及人類之間的關係。展覽包含「夥伴長廊」「仰望星空劇場」「十二生肖藝術櫥窗」等多個沉浸式體驗展項,還有「生肖十二問」「與生肖名人合影」「 十二生肖動物打卡」「生肖祈福牆」等20多個互動體驗展項。

該展自即日起至2021年3月28日在上海科技館地下一層臨展二廳免費展出,2021年4月之後將開啟巡展之旅。

三館吉祥物集體亮相

「大家好,我叫科奇,來自B21星球,熱愛科學實驗、搗鼓小發明,我的願望是成為為人類文明和進步作貢獻的偉大科學家。」這就是上海科技館吉祥物「科奇」,當天與它一同亮相的還有上海自然博物館吉祥物「科萌」以及上海天文館吉祥物「科飛」。它們都有著充滿個性的外觀和明快亮麗的色彩,甫一出現就吸引著觀眾的眼球,小朋友們駐足圍觀,與吉祥物親密互動。

三館吉祥物靈感來源於科技館的標識(logo),通過重構演變,體現人與科學、自然、宇宙的聯繫。科技館吉祥物為藍色,體現科技感和未來感;自博館吉祥物為綠色,表現自然物種的蓬勃生機;天文館吉祥物為紫色,突出宇宙的浩瀚與神秘。此外,上海科技館以吉祥物為元素設計開發了徽章、抱枕、記事本等一系列衍生品,觀眾可以在科技館紀念品商店或者淘寶網店購買。

歷經十九年發展,上海科技館目前是國內唯一集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天文館「三館合一」的超大型綜合性科學技術博物館集群,也是唯一同時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化與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全國研學旅遊示範基地、擁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科技類博物館。

新民晚報記者 馬亞寧

相關焦點

  • 上海科技館開館19周年,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葉叔華院士任特聘顧問
    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舉辦十二生肖展覽、推出三館吉祥物……今天,過19歲生日的上海科技館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 以此感謝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
  • 《十二生肖》特展在上海科技館開幕
    12月18日,《十二生肖》特展在上海科技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3月28日。此次《十二生肖》特展在以往生肖展策展經驗上,從全新角度對十二生肖進行整體解讀,為觀眾打造了一個科學、文化、藝術相融合的科普大餐。
  • 視頻| 慶上海科技館「19歲生日」十二生肖特展開幕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新民晚報·新民網】2020年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迎來19歲生日,當天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舉辦十二生肖展覽
  • 秉持一流理念 上海科技館成立研究中心打造金牌科研團隊
    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已進入布展階段,預計明年將會與公眾見面。日前,上海科技館在其開館19周年之際,宣布成立天文研究中心,吸引全國知名天文學家加盟,由葉叔華院士擔任特聘顧問。  地球與太空對話,離不開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 上海科技館19歲了,天文館預計明年開放生肖展也已免費展出
    科技館供圖2020年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迎來19歲生日,當天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舉辦十二生肖展覽、推出三館吉祥物等。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正式宣布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葉叔華院士擔任特聘顧問,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學院、上海交大天文系等單位專家組成高層次專家委員會。
  • 天文館尚未開張,研究中心為何先期成立
    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已進入布展階段,預計明年將會與公眾見面。日前,上海科技館在其開館19周年之際,宣布成立天文研究中心,吸引全國知名天文學家加盟,由葉叔華院士擔任特聘顧問。    地球與太空對話,離不開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 納米盒:聯手上海科技館開啟十二生肖展科普文化活動
    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十二生肖展覽正式展出,今年作為上海科技館品牌「生肖展」的收官之作,聯合專注中小學在線教育的納米盒開啟了線上文化科普活動,線上線下聯動,從全新角度對十二生肖進行整體解讀,打造一個科學、文化、藝術相融合的展覽科普大餐。
  • 上海科技館十二生肖展截止到明年4月
    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年度生肖大展開幕,從人文與科學雙重視角解讀當年生肖動物的前世今生。上海科技館自2010年虎年生肖特展以來已自主原創策劃了11屆,至2021年牛年生肖特展將完成完整一輪生肖特展的原創策劃,此次《十二生肖》特展總結以往生肖展策展經驗,試圖從全新角度對十二生肖進行整體解讀,打造一個科學、文化、藝術相融合的科普大餐。
  • 3D智能立體影像展在上海科技館開幕
    2016年3月26日,由中國感光學會立體影像技術專業委員會和上海科技館、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聯合舉辦的「大型3D智能立體影像展」在上海科技館開幕
  • 【徵集】上海科技館《十二生肖》主題展邀你分享生肖故事
    千年前的先民仰觀星空,探索宇宙的奧秘,他們以天幹、地支將無限的宇宙和時間化為六十年一甲子的周而復始;他們回望大地,尋覓自我的化身,將十二種動物與年歲交織,形成十二生肖;從此,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生動的起點, 也能找到無數過往和未來的重合點。
  • 飽覽絢麗星河 "星空之境"原創天文主題巡展開幕-星空 天文攝影...
    據《勞動報》報導,從現在起至11月26日,上海科技館原創天文主題巡展「星空之境」,在上海自然博物館B1臨展廳免費開放。該展覽以國內外頂尖天文攝影作品為主,輔以罕見隕石、星象藝術品及科學多媒體裝置,通過多種手段把荒野之上的壯美帶回城市,讓可望不可及的蒼穹變得觸手可摘,感受到星空的啟示。
  • 甘肅科技館主題線上科普活動之四丨跟著三位天文大家長知識
    原標題:甘肅科技館主題線上科普活動之四  快來!跟著三位天文大家長知識日積月累,發現北鬥星在圍繞著一個中心轉,一年轉一圈,他自言自語地說:「啊,我終於明白了『北鬥星移』是怎麼一回事了!」  17歲時,為了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張衡決定離家遠遊,一路上,他尋訪古蹟,考察各地的風土人情,並把所見所聞與書本上的知識加以對照。37歲那年當上了太史令的張衡主管國家的天文曆法,從此他更有機會和條件專門研究天象了。
  • 合上一本書打開一個展 上海科技館「鯨奇世界」遊到了麗寶樂園
    昨天,「鯨奇世界」展覽在虹橋麗寶廣場舉開幕,麗寶樂園站是「鯨奇世界」展覽首次走出上海科技館的第一站,這也意味著博物館優質文化資源「鯨奇世界」展覽正式「破圈」。本次活動由虹橋麗寶樂園和上海科技館主辦,上海城市動漫出版傳媒有限公司承辦,大夏書店·麗寶協辦。
  • 和視美樂一起探索「十二生肖展」
    近日,上海科技館年度生肖大展開幕。展覽共分為「夥伴」「秘密」「奇遇」「紐帶」四個板塊,其中「夥伴」和「秘密」板塊運用了視美樂雷射顯示產品,運用數位化和投影顯示技術,給參觀者打造互動性強、科技範足、感染力真的生肖展示。
  •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沈俊太課題組在模糊暗物質研究領域取得...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沈俊太教授領導的星系動力學團組近期利用銀河系中心分子區的最新觀測數據來限制「模糊暗物質」模型的參數,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天體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論文第一作者為李政道研究所李智博士,沈俊太教授為通訊作者,臺灣大學的薛熙於博士是另一合作者。
  • 天文專家:農曆辛丑年為十二生肖牛年,共354天
    天文專家表示,即將到來的農曆辛丑年沒有閏月,是一個平年,全年共有354天。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中國農曆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來確定日期和月份,根據二十四節氣來確定一年的長度。由於12個農曆月的天數不夠二十四節氣的年長,13個月又超過了,故而採用適時增加閏月的辦法來調節。
  •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袁璐琦課題組及合作者研究單光子量子傳輸...
    近日,ACS Photonics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袁璐琦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完成的題為 「Frequency Manipulations in Single-Photon Quantum Transport under Ultrastrong Driving」的最新研究成果。
  • 上海科技館和自博館開啟三晚「博物館奇妙夜」
    圖說:自然博物館資料圖 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實習生 華天擇 攝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在首個「上海夜生活節」期間,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將舉辦「博物館奇妙夜」活動——6月6日將延長開放至21:00,20:00停止入場
  • 21572件展品亮相!第十六屆文博會首次「雲上」開幕
    11月16日,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雲上文博會」)首次在「雲上」開幕,展出時間共5天,面向觀眾全天候開放。本屆雲上文博會,共有3243家企業(機構)參展,21572件展品亮相。參展單位較上屆增加931家,同比增長40.3%,30%以上的文化產品和項目屬於首次亮相文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