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十二生肖展覽亮相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攝(下同)
深耕科普、厚植創新的上海科技館,今天迎來19歲生日。上海科技館自2001年成立以來,已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逾7200萬人次,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20家博物館、最高位列第六名,連續五次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當天,上海科技館舉辦了天文研究中心成立、十二生肖展覽亮相、並推出三館吉祥物等一系列「慶生」活動,感謝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
天文研究中心成立
早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規劃和建設期間,上海科技館就已經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設天文研究中心的構想。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正式宣布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葉叔華院士擔任特聘顧問,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學院、上海交大天文系等單位專家組成高層次專家委員會。
天文研究中心將致力於發揮天文館觀測設備和隕石藏品的資源優勢,瞄準天文學前沿熱點問題,結合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在若干特色科研方向上取得一流科研成果;依託天文館文化歷史類藏品資源,推動世界範圍的天文收藏及文化交流,開展科學發展規律的研究;應用天文館數位化服務平臺,推進天文學教育與傳播新途徑的課題研究,引領和支撐天文館的教育發展,打造與國際接軌,引領國內行業發展的優質科普平臺。
圖說:上海科技館吉祥物「科奇」
十二生肖展覽開幕
每年新春佳節,上海科技館推出的原創生肖展已成為一道科技與文化融合、必不可少的科普大餐。作為系列生肖展的收官之作,「十二生肖」特展試圖從全新角度對十二生肖進行整體解讀。觀眾可以在展覽中了解古代天文學與生肖紀年的關係、追溯十二生肖的起源,擴展對十二種生肖動物的科學認知,體會中國生肖文化的多姿多彩、生生不息,從而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民胞物與」思想的理解。
展覽分為「夥伴」「秘密」「奇遇」「紐帶」四個版塊,將現代科技、傳統文化與藝術審美相結合,從科學角度解讀生肖文化,探索十二生肖與天文、自然以及人類之間的關係。展覽包含「夥伴長廊」「仰望星空劇場」「十二生肖藝術櫥窗」等多個沉浸式體驗展項,還有「生肖十二問」「與生肖名人合影」「 十二生肖動物打卡」「生肖祈福牆」等20多個互動體驗展項。
該展自即日起至2021年3月28日在上海科技館地下一層臨展二廳免費展出,2021年4月之後將開啟巡展之旅。
三館吉祥物集體亮相
「大家好,我叫科奇,來自B21星球,熱愛科學實驗、搗鼓小發明,我的願望是成為為人類文明和進步作貢獻的偉大科學家。」這就是上海科技館吉祥物「科奇」,當天與它一同亮相的還有上海自然博物館吉祥物「科萌」以及上海天文館吉祥物「科飛」。它們都有著充滿個性的外觀和明快亮麗的色彩,甫一出現就吸引著觀眾的眼球,小朋友們駐足圍觀,與吉祥物親密互動。
三館吉祥物靈感來源於科技館的標識(logo),通過重構演變,體現人與科學、自然、宇宙的聯繫。科技館吉祥物為藍色,體現科技感和未來感;自博館吉祥物為綠色,表現自然物種的蓬勃生機;天文館吉祥物為紫色,突出宇宙的浩瀚與神秘。此外,上海科技館以吉祥物為元素設計開發了徽章、抱枕、記事本等一系列衍生品,觀眾可以在科技館紀念品商店或者淘寶網店購買。
歷經十九年發展,上海科技館目前是國內唯一集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天文館「三館合一」的超大型綜合性科學技術博物館集群,也是唯一同時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化與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全國研學旅遊示範基地、擁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科技類博物館。
新民晚報記者 馬亞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