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館開館19周年,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葉叔華院士任特聘顧問

2020-12-23 騰訊網

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舉辦十二生肖展覽、推出三館吉祥物……今天,過19歲生日的上海科技館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

以此感謝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

深耕科普,厚植創新,上海科技館自2001年成立以來,已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逾7200萬人次,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20家博物館、最高位列第六名,連續五次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天文研究中心成立,依託館藏開展特色科研

早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規劃和建設期間,上海科技館就已經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設天文研究中心的構想。今天,上海科技館正式宣布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葉叔華院士擔任特聘顧問,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學院、上海交大天文系等單位專家組成高層次專家委員會。

天文研究中心將致力於發揮天文館觀測設備和隕石藏品的資源優勢,瞄準天文學前沿熱點問題,結合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在若干特色科研方向上取得一流科研成果;依託天文館文化歷史類藏品資源,推動世界範圍的天文收藏及文化交流,開展科學發展規律的研究;應用天文館數位化服務平臺,推進天文學教育與傳播新途徑的課題研究,引領和支撐天文館的教育發展,打造與國際接軌,引領國內行業發展的優質科普平臺。

十二生肖展覽開幕,科學視角解讀生肖文化

每年新春佳節,上海科技館推出的原創生肖展已成為一道科技與文化融合、必不可少的科普大餐。作為系列生肖展的收官之作,「十二生肖」特展試圖從全新角度對十二生肖進行整體解讀。觀眾可以在展覽中了解古代天文學與生肖紀年的關係、追溯十二生肖的起源,擴展對十二種生肖動物的科學認知,體會中國生肖文化的多姿多彩、生生不息,從而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民胞物與」思想的理解。

展覽分為「夥伴」「秘密」「奇遇」「紐帶」四個版塊,將現代科技、傳統文化與藝術審美相結合,從科學角度解讀生肖文化,探索十二生肖與天文、自然以及人類之間的關係。展覽包含「夥伴長廊」「仰望星空劇場」「十二生肖藝術櫥窗」等多個沉浸式體驗展項,還有「生肖十二問」「與生肖名人合影」「 十二生肖動物打卡」「生肖祈福牆」等20多個互動體驗展項。

該展自即日起至2021年3月28日在上海科技館地下一層臨展二廳免費展出,2021年4月之後將開啟巡展之旅。

三館吉祥物集體亮相,與觀眾親密互動

「大家好,我叫科奇,來自B21星球,熱愛科學實驗、搗鼓小發明,我的願望是成為為人類文明和進步作貢獻的偉大科學家。」這就是上海科技館吉祥物「科奇」,當天與它一同亮相的還有上海自然博物館吉祥物「科萌」以及上海天文館吉祥物「科飛」。它們都有著充滿個性的外觀和明快亮麗的色彩,甫一出現就吸引著觀眾的眼球,小朋友們駐足圍觀,與吉祥物親密互動。

三館吉祥物靈感來源於科技館的標識(logo),通過重構演變,體現人與科學、自然、宇宙的聯繫。科技館吉祥物為藍色,體現科技感和未來感;自博館吉祥物為綠色,表現自然物種的蓬勃生機;天文館吉祥物為紫色,突出宇宙的浩瀚與神秘。此外,上海科技館以吉祥物為元素設計開發了徽章、抱枕、記事本等一系列衍生品,觀眾可以在科技館紀念品商店或者淘寶網店購買。

歷經19年發展,上海科技館目前是國內唯一集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天文館「三館合一」的超大型綜合性科學技術博物館集群,也是唯一同時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化與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全國研學旅遊示範基地、擁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科技類博物館。

作者:沈湫莎

攝影:上海科技館提供

責任編輯:任荃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秉持一流理念 上海科技館成立研究中心打造金牌科研團隊
    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已進入布展階段,預計明年將會與公眾見面。日前,上海科技館在其開館19周年之際,宣布成立天文研究中心,吸引全國知名天文學家加盟,由葉叔華院士擔任特聘顧問。  地球與太空對話,離不開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 天文館尚未開張,研究中心為何先期成立
    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已進入布展階段,預計明年將會與公眾見面。日前,上海科技館在其開館19周年之際,宣布成立天文研究中心,吸引全國知名天文學家加盟,由葉叔華院士擔任特聘顧問。    地球與太空對話,離不開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 上海科技館天文研究中心亮相 十二生肖特覽開幕
    圖說:十二生肖展覽亮相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攝(下同)深耕科普、厚植創新的上海科技館,今天迎來19歲生日。上海科技館自2001年成立以來,已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逾7200萬人次,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20家博物館、最高位列第六名,連續五次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當天,上海科技館舉辦了天文研究中心成立、十二生肖展覽亮相、並推出三館吉祥物等一系列「慶生」活動,感謝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
  • 上海科技館19歲了,天文館預計明年開放生肖展也已免費展出
    自2001年成立以來,上海科技館已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逾7200萬人次,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20家博物館、最高位列第六名,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十二生肖展海報。科技館供圖2020年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迎來19歲生日,當天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舉辦十二生肖展覽、推出三館吉祥物等。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正式宣布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葉叔華院士擔任特聘顧問,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學院、上海交大天文系等單位專家組成高層次專家委員會。
  • 院士說丨她的名字與「北京時間」聯繫在一起,93歲仍每天辦公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1年,任上海天文臺臺長。她主持建立和發展了我國綜合世界時系統並長期保持國際先進水平,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她負責建立了我國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網,不僅在天文地球動力學研究方面,還在「探月」「探火」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視頻| 慶上海科技館「19歲生日」十二生肖特展開幕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新民晚報·新民網】2020年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迎來19歲生日,當天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舉辦十二生肖展覽
  • 柴洪峰院士擔綱上海區塊鏈技術協會學術委員會總顧問
    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馬興發致辭12月26日,由上海區塊鏈技術協會主辦的 「快樂上鏈,幸福確權」2020上海區塊鏈年度盛典在上海科學會堂隆重舉行,上海市科協、上海市科委以及科技領域的相關領導、專家
  • 中國建築科技館在武漢開館[組圖]
    8月19日拍攝的中國建築科技館(無人機照片)。 當日,國內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展館——中國建築科技館在武漢開館。展館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採取預約制參觀,遊客提前一天預約。8月19日,參觀者在中國建築科技館內參觀。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紀念建院90周年
    10月20日上午,「回歸、凝聚、傳承」物理與天文學院建院90周年紀念大會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陳瑞球樓舉行。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上海交通大學原校長謝繩武,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原校長、現上海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杰,上海交通大學原黨委副書記、現上海交通大學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蔣秀明,上海交通大學原黨委副書記陶愛珠,中國科學院院士雷嘯霖,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國楨,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頎,中國科學院院士龔新高,物理與天文學院歷屆主任陳益新、龐乾駿、鄭杭、季向東、王孝群,歷屆書記朱美華、葉慶好,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創始人裘維裕之子裘兆泰
  • 《十二生肖》特展在上海科技館開幕
    12月18日,《十二生肖》特展在上海科技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3月28日。此次《十二生肖》特展在以往生肖展策展經驗上,從全新角度對十二生肖進行整體解讀,為觀眾打造了一個科學、文化、藝術相融合的科普大餐。
  • 鍾南山院士團隊攜手東陽光藥業成立冬蟲夏草研究中心
    2017年8月1日上午訊,由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澳門科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廣東東陽光藥業有限公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冬蟲夏草繁育與產品研發重點研究室)聯合主辦的「2017東陽光冬蟲夏草研究論壇暨粵澳東陽光冬蟲夏草聯合研究中心籤約儀式」在東莞長安東陽光科技園隆重召開。來自多個領域的30多位國內專家學者和相關領導參加了本次論壇。
  • 寧光院士擔任瑞金醫院院長!
    寧光院士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以下簡稱瑞金醫院)院長! 2018年2月28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正式宣告成立,寧光院士出任首任校長。該校由泰山醫學院、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等合併組建而成,在校生規模暫定為3萬人,將圍繞醫療、藥學、護理等方向進行本科與研究生教育,為山東省醫養健康產業提供人才支撐。
  • 納米盒:聯手上海科技館開啟十二生肖展科普文化活動
    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十二生肖展覽正式展出,今年作為上海科技館品牌「生肖展」的收官之作,聯合專注中小學在線教育的納米盒開啟了線上文化科普活動,線上線下聯動,從全新角度對十二生肖進行整體解讀,打造一個科學、文化、藝術相融合的展覽科普大餐。
  • 森山健康小鎮院士之家院士館開館
    6月6日,森山健康小鎮院士之家院士館正式開館,中國科學院朱位秋、朱玉賢院士,中國工程院陳劍平院士,省智能製造專家委主任、原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原副省長毛光烈,省科協黨組書記鄭金平、副主席姜長才、辦公室主任郭寄良、省院士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王旭,市科協主席汪希燕、副主席潘秀兒,義烏市委書記林毅
  • 滬江經管論壇系列活動(第二期)之超網絡研究學術沙龍 暨超網絡研究...
    2020年12月22日上午,滬江經管論壇系列活動(第二期)之超網絡研究學術沙龍暨超網絡研究(中國)中心(CSuRe)成立1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1010會議室順利舉行。
  • 斯諾赫塔、藍天組各在邢臺劇院、邢臺科技館建築設計競賽中獲勝!
    CBC建築中心作為中國城鄉創新發展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研究與實踐的機構之一,為中國的城市與鄉村解決發展中遇到的複雜問題,提供有創意的、系統性的城鄉發展解決方案。邢臺市在構建以邢東新區為核心的戰略發展中,亟待挖掘、整合空間和產業上的優勢要素,搭建轉型發展平臺。因此,CBC建築中心聚合了建築、規劃大師,以國際諮詢、國際競賽的創新方式解決邢臺城市發展難題。
  • 牛津大學Wellbeing研究中心中國發布會在上海舉行
    牛津大學副校長、哈裡斯·曼徹斯特學院院長簡·肖(Jane Shaw)教授,哈裡斯·曼徹斯特學院副院長、Wellbeing研究中心主任、KSI院士Jan-Emmanuel De Neve教授,KSI教育集團主席、KSI總經理、合伙人、楷思愛戰略委員會委員及上海公司董事長等校方及KSI代表出席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