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玉:水晶,紅瑪瑙製作。彌生時代(大致2000多年前)的古墳中勾玉已經很常見了,形狀和我們現在看見的逗號型還是有一定差別的。
比如:時其伊邪那岐命大歡喜詔:「吾者生生眾子而得汝三貴子。」是取御頸上勾玉所串之頸珠,振搖令鳴而賜於天照大御神。
比如:(天照大神)即解御發而左右各以一髻束,齊髻上又御蔓飾,左右御手者,皆纏持八尺瓊勾玉。
比如:爾,速須佐之男取天照大御神所纏左髻八尺瓊勾玉玉串,振之為聲,滌勾玉於天之真名井而於口碎之,時吹棄氣之狹霧者,生男神正勝吾勝勝速日天之忍穗耳命。又取所繞纏右髻之玉串,吐霧現神,名天之菩卑能命。亦取天照所纏欲蔓上之玉,吹氣成神,名天津日子根命。取所纏左御手之勾玉,吹霧成神,名活津日子根命。復取所纏右御手勾玉,吐霧生神,雄野久須毘命。上並五柱男神,天照大御神之勾玉所生。
還有:又根拔所生天香山枝繁楊桐樹。於上枝,懸所串五百津八尺瓊勾玉玉串;於中枝,以八咫之鏡掛之;於下枝,楮木所制白帛
通過這些語言我們看出勾玉不僅可以當裝飾品,還可以產生神靈,作為神之間聯繫的器具。
以目前的考古證據來看,勾玉在日本的起源最遲至少可追溯至繩文時代(西元前14000至西元前400年),而自其後的古墳時代(西元250年至西元538年)開始已成為權勢的象徵之一。天皇三神器中的八坂瓊曲玉即為勾玉。
在朝鮮半島,曲玉在一些新石器時代及青銅時代考古遺址皆有發現,常見於支石墓作為陪葬,曲玉在當時是權力和名望的象徵。當地最著名的曲玉是三國時代新羅國王的金王冠、耳環、項鍊、腰帶等鑲著的曲玉,新羅、百濟的君主都有以
曲玉作為陪葬品。
一般我們稱勾玉,印象多半停留是韓國與日本的產物,其實中國也有勾玉。事實上,中日學者通過研究發現,距今8000多年前的內蒙古興隆窪遺址和日本列島7000多年前的繩紋時代遺址,有著相同的玉文化因素,玉器造型和組合十分相似,從而成為中、日史前文化交流的直接見證。
日本著名古玉專家藤田富士夫說,世界上最古老的耳環——玉玦,在內蒙古興隆窪出現後1000年,日本列島也有同樣的環形玉飾出現,有學者認為那是日本列島土生土長的玉飾品。但是,那裡還同時出現了與興隆窪文化相同的另外兩種玉飾。多種玉器同時在另外一個地方偶然產生的可能性極少,因此可以推測興隆窪文化已影響到了日本列島。
香港中文大學、著名玉文化研究專家鄧聰說,很多日本學者都相信,在繩紋時代,日本作為孤立的島嶼未與外界交流,他們不認為那裡出現的史前玉玦是從中國傳過去的,而是各自產生的,然而,繼中國北方興隆窪文化地區在8000多年前出現玉玦後,日本在1000多年後出現了同樣的器物,中國長江流域也在1000多年後產生了同樣的玉玦,俄羅斯北緯50度左右也有玉玦出現,這樣看來不可能每個地方都分別出現相同質地、形狀和雕工的器物,從而佐證了玉玦起源「一元論」的說法,即興隆窪產生玉玦後,逐漸向東亞大陸其它地區傳播。
是創業於200年前的老鋪旅館,近代建築風格與純正日式情調渾然天成,美麗的日式庭園裡,巧妙地設置了一座大浴場樓「神寶殿」,其中尤以用了1萬片出雲特產瑪瑙鋪成的「瑪瑙浴池」最為著名。
瑪瑙之於日本,正如玉石之於中國,日本的歷史與瑪瑙石是緊密聯繫的,對瑪瑙的加工可以追溯到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公元300年),這時期就出產過有如彎豆的「勾玉」,曾被獻祭給玉照大神。
若狹瑪瑙細工
據說與享寶年間,由玉屋喜兵衛開發了燒制技術而得以發展。而作為美術工藝品的雕刻技術卻是在明治期間由中川清助創始的。燒炙以後開始發光的堅硬的原石經過金剛砂精心切割和研磨以後,通體透明,光澤更為纖細,然後才開始製作小雞,香爐,杯子,圓珠和各種裝飾品。該製作需要有熟練的技術和耐心。
若狹瑪瑙的最大特色就是燒紅,這裡須注意瑪瑙本色與燒紅的區別,這是很難用語言來形容的。概括言之,天然色自然生動,人工燒色有些呆板,往往順綹而行,顯色略深,可以看出二次成色的破綻。在造型上有民間工藝的特點,不講究解剖,對面的起伏處理比較籠統,細部用陰線刻飾以取代隱起做工,碾琢不夠精工,總之,大而化之,不作精雕細刻。
日本昭和時晴賓作 若狹天然紅瑪瑙玉杯
規格:外徑5.3CM、高2.7CM、足徑2.3
生產時間:1920-1940
若狹地區的瑪瑙工藝歷史,可追溯到享保年間(1716~35)。
從發現的若狹瑪瑙加工工具來看,若狹瑪瑙的製造業者並非瑪瑙雕刻,而是瑪瑙的打孔,打磨技術。「玉石磨(Tamasuri)」。
若狹瑪瑙的玉石磨具中,大量地包含著江戶時代以來的傳統性的工具。
玉石磨的工序,從瑪瑙切割→淬火→整形→固定→打孔→削→磨(刷)等順序。
使用特定的工具,切開瑪瑙原石。根據包含在原石內部的瑪瑙形態開始加工,將加工好的小顆粒,敲打進入一個木質鼓狀的皮革上,從兩側開孔。在已經開好孔的瑪瑙珠上,使用手指大小的磨棒和磨光扦子,進行削,磨(刷)的工作。
這樣研磨的工序是為了更好的在瑪瑙珠中間穿孔。的工作由於玉石磨的工作的特徵,一邊轉一邊削,以孔為中心,能加工的瑪瑙形狀,被球形,棗形,卵形等限定了。
現發現的,以上的各工序的用具和材料大體上聚全。
「若狹瑪瑙的玉石磨用具」,不僅代表了若狹地方的瑪瑙加工技術,更作為日本瑪瑙製造技術的頂尖工藝。現存的實物資料非常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