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內蒙包頭這個城市也叫九原或者鹿城,除了名字具有蒙元素之外,其他都清晰地顯露著漢元素,更像山西或者東北的某一座城市。
本地人很多是之前山西人走西口或者東北移民過來之後在此安家聚居成群。像包頭的東河區以山西人為主,而昆區則是東北鞍山、撫順等地的人為主,夾雜著其他省份數量不多的建設者。
包頭算是一座移民城市,具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質,同時這裡的人很仗義及重人情。而首府呼和浩特,各種場合裡說蒙語的人更多,街景特色、人文飲食各方面和包頭大不同,讓你有一股異域的感覺。
同時包頭屬於一個較大的市,人口不到300萬,人均GDP差不多10萬,城鎮化達到了84%左右,可以看出發展形勢是很不錯的。
內蒙不像其他內陸省份,集全省之力將省會城市建設得一枝獨秀,內蒙擁有的是呼包鄂城市群。呼和浩特和包頭作為直面北方的兩個重要城市,同時也是區內第一和第二大城市,承擔著守衛北大門的重要任務。
包頭和首府呼和浩特之間的關係,也非常像內陸及沿海某些二號位城市和省會的關係一樣,比如遼寧之瀋陽與大連,山東之濟南和青島,浙江之杭州與寧波,有時候在包頭和呼和浩特之間也聽到一些風言風語什麼的,其實,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包頭和呼和浩特其實離得也很近,最慢的火車走3小時,動車等更快的高速火車僅需一小時。呼市屬於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而包頭則分工為重工業城市,互補性比較強,包頭和呼市兩個城市的職能都很重要。
包頭作為典型的老工業城市,在那個一無所有窮困潦倒的年代,一個創造價值的工人,心裡確實對那些從事服務業的人有「看法」。但是,如今的世界已經發生變化了,現在講究的是三類產業互補,相互配套,就比如深圳和東莞的「前廠後店」模式一樣。
包頭如今面臨的嚴峻問題是,為未來產業發展布局方面比較欠缺。 雖然某些傳統的國企是呼市的驕傲,但是在現在的大環境下,單純的工業必然要面對「企業升級」的挑戰。車還是車,鐵還是鐵,但是工業世界裡的遊戲規則都已經變化了,堅持老路是會走不遠的。
這些年我們實行去鋼化及去產能化, 再加上強省會的推行,呼市發展速度已經趕上來了。2019年GDP,呼市為2791億,包頭2714億,且包頭在做「負調整」。兩城也都面臨著相同的挑戰:重人情關係,依賴重工業,模式單一,獲取先進資訊稍慢,思路及行動方面,還不能夠像沿海發達地區那樣開闊而果敢。
無論包頭或者呼市,企業要想勝出,有必要趁早了解和適應新科技,新方法,未來製造業依靠的是網絡和數據信息,是服務業。同時,包頭人口有點少,顯得地廣人稀,發展經濟還是需要人。希望包頭能多建幾所高校,像呼市那樣,吸引新鮮血液流進來,帶來新經濟發展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