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日起,美國將實施一項新的法案—海外帳戶納稅法案.
無獨有偶,2020年也是中國企業彙算清繳向個人稅彙算清繳轉變的第一年.
本期內容我們以美國的新法案為標準,對兩國的個稅立法進行一次對比,一起了解您未必知道的-稅務法案那些事兒.
一 、中、美個人稅法起源
反避稅法案的起源—FBAR
1970年美國另一項法律規定美國納稅人如果海外帳戶超過1萬美金的話,需要向美國政府自主申報海外納稅的情況——稱為FBAR(肥爸)
FBAR是Report of Foreign Bank and Financial Accounts的簡稱,即外國銀行帳戶申報。自1970年,美國《銀行保密法》要求擁有外國銀行帳戶、經紀帳戶、共同基金、單位信託或其他金融帳戶的美國人必須每年通過FBAR進行海外帳戶資金情況的自主申報,申報時間為每年的4月15日。
中國個稅元年:個人彙算清繳
我國2020年首次「個稅彙算清繳」,將採用中國納稅居民自主申報的方式,在2020年3月1日至6月30日進行,並將以年度彙算形式,每年定期開展。
相比於美國自1970年就開始的稅法立法與布局,2020年才開始的中國個稅彙算清繳比美國晚了50個年頭,但是從美國對於避稅行為的管控嚴格、法律發展、法規完善等地方,也為中國的立法者不斷提供參考。
我們在整理中國稅法立法和落實的資料中發現,中國是一個超越者,通過布局、規劃、以及強力的落實,進行追趕以至於趕超.
二、大國角逐—全球追稅時代開啟
FATCA條款:雙向稅收審查的守門員
ATCA(肥咖)條款,為美國開啟全球追稅時代。FATCA(肥咖)和FBAR(肥爸)是一套組合拳,打造了美國密不透風的反避稅體系。
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美國從聯邦到州政府財政吃緊,各級稅務機構開始加強稅務稽查的力度。於是,2010 年美國頒布了新的法律,FATCA(肥咖)面世-美國海外帳戶稅收遵從法(英語: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FATCA),簡稱「肥咖條款」.
FATCA(肥咖)是美國稅務局打擊美國納稅人通過海外帳戶進行避稅的最新舉措,美國是全球納稅國家,正是通過FATCA和FBAR的組合,最終完成了雙向稅收審查的落實。
FATCA(肥咖)推出之後,給與了美國納稅人6年的寬限期,期間美國稅局只面向海外金融機構進行美國納稅人海外資產信息回傳和申報。
2020年1月起,寬限期結束,美國稅局正式開始面向美國納稅居民要求進行主動海外資產申報,作為與FBAR的補充和組合措施,意味著FATCA(肥咖)正式實施。
CRS為中國開啟高淨值人群裸奔時代
CRS(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統一報告標準.一句話概括CRS的作用:「打擊海外逃稅漏稅」.CRS用於對各個籤約國家互換各自國家納稅人的海外資產信息,提高稅務透明度,準確的打擊跨境逃稅活動。
中國於2014年承諾實施,並於2015年12月正式籤署AEOI標準,並加入CRS體系。
2017年,於9月完成CRS體系首次信息報送和交換。正式宣告CRS在中國境內開始運轉。
自1980年我國第一部個稅法,時隔3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個人所得稅法》,新個稅法於2019年1月1日施行。
「反避稅條款」加入新個稅。通過細化反避稅的有關規定。對比美國的FATCA(肥咖)條款,不但兩個在稅法推出時間上基本同步,也表明雙方都在等待並鎖定對於本國的稅務居民的資產信息管控。
三、個人稅務博弈時代—追訴與監管
美國稅法的追訴期
自2019年12月31日開始,美國國稅局IRS,將結束其長期運行的《海外帳戶納稅法案》的寬限期。寬限期一旦結束,只要符合「美國人身份」的帳戶,就必須提供美國稅號(TIN),否則將會面臨嚴重處罰。
美國稅收的審計與評估追溯,和美國稅局依據稅法對納稅人提起刑事起訴的追訴期,一般時限為3年;並保留採取法律行動以催繳稅款的時限,為10年。
中國新個稅追繳模式
2019年新個稅出臺後也對個人個稅的追繳追訴期進行了法規上的更新,並按照不同的管理辦法,提供了不同的追訴期參考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違法行為在2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八十六條的規定,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在5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
四、大國稅務的立法博弈
FBAR與FATCA:強力的組合拳
美國反避稅法案,採用先立法、再審查的模式,針對納稅居民進行海外帳戶的自主申報,以及雙向主動審查。
先是通過1970《銀行保密法》和FBAR法案、2014年FATCA等逐步立法實現法律互補,在通過境內境外銀行帳戶、納稅居民自主申報等形式進行信息回收和審查,以進行對納稅居民海外資產的信息的管控。
根據美國稅法規定,超過1萬元的海外資產必須自主申報,未申報海外金融帳戶的民事責任的追溯期為6年。民事懲罰如下:
(1)如果是非故意的違反規定,懲罰是12921美元的罰金;
(2)如果是故意的違反,最高罰金是違反金額的50%,或129210美元(二者之間取最大值).
FATCA(肥咖)的懲罰措施主要面向海外金融機構,對於不予配合的國外金融機構,美國政府可以依據法律,可以對美國流向該金融機構的自己扣留30%作為懲罰。對於納稅居民個人,將面臨1~5萬美元的罰款,同時還將根據申報人的具體情況,會同FBAR的相關處罰,進行不同程度的懲罰。
案例居住美國佛羅裡達州美籍華人D女士(Dadurian)和其母親是美國國籍,美國稅收居民;D父親去世前常住聖基茨,也就是同時擁有非美國稅收居民的身份。上世紀80年代,D女士獲得美國國籍,後一直居住在佛羅裡達。90年代中期,D父親從德國移居聖基茨;D母親後來到美國居住,並於2003年獲得美國國籍。80年代後期,D父親便開始籌劃家族資產的傳承,或是出於D是美國稅收居民的考慮,他沒有將資產直接給D女士,而是設立了離岸信託,委託其聖基茨好友J女士(Janet Brookes)作為受託人管理資產.D父親設立了兩個離岸實體,即BVI公司Shoremont和列支敦斯登基金會Lionette,之後向這兩個實體的銀行戶頭注入了合計約250萬美元。稅局認為,D女士在2007~2010年的每年,都擁有或支配加總金額超過1萬美元的海外金融帳戶,應報而未報FBAR,應按照故意為之重罰。罰款約240萬美元,幾乎相當於父親的遺產「被100%罰沒
大布局—從信息互換到主動申報
與美國不同,我國採取先審查、再立法的模式,針對納稅居民進行收入信息主動申報,以及銀行系統的單項主動審查。
先是通過2014年加入CRS,獲取海外信息互換;2016年高淨值銀行帳戶審查等,對稅務居民收入信息全面獲取。再通過2019新個稅、2020個稅彙算審查的立法,實現對納稅居民的單項主動審查,顯然更具有監管效益。
根據《刑法》第201條的規定:
(1)偷稅數額佔應納稅額的10%以上不滿30%並且偷稅數額在l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兩次行政處罰再犯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稅數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
(2)偷稅數額佔應納稅額30%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最高刑期為7年有期徒刑。
(3)扣繳義務人若稅款已扣,但未履行自主申報義務,涉嫌逃避繳納稅款,除補繳稅款、滯納金外,還會被稅局處以0.5~5倍的罰款。
某香港商人在港註冊一家典型「殼公司」,註冊資本僅有1萬港幣。2000年該公司作為投資方在深圳註冊一家法人企業,專門從事物流運輸,同時置辦大量倉儲設施。經過近10年的經營,子公司已經形成品牌企業,經營前景看好,而且由於房地產市場一直處於上升趨勢,公司存量物業市場溢價很大。2010年,該港商在境外將香港公司轉讓給新加坡某公司,深圳公司作為子公司一併轉讓,轉讓價格2億多元。經過反覆調查和多次取證,深圳市地稅局認為本案轉讓標的為香港公司和深圳公司,標的物業為深圳公司的資產,轉讓價格基礎是深圳公司資產市場估價。鑑於香港公司在港無實質性經營業務,其轉讓溢價應大部分歸屬深圳公司資產增值。這種形式上直接轉讓香港公司股權,實質上是間接轉讓深圳公司股權,存在重大避稅嫌疑。經請示稅務總局,決定對其追徵稅款。全國首例對非居民個人間接轉讓中國境內企業股權追徵個人所得稅1368萬元在深圳市地稅局入庫,從而結束了長達半年跨境稅款追蹤,實現了非居民個人在境外直接轉讓母公司股權,間接轉讓境內子公司股權徵稅個案突破。
五、方案對談—從美國個人納稅經驗說起
美國個人納稅辦理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到美國的稅務稅法體系是很完善、很嚴謹也複雜的,因此在美國進行報稅,往往納稅人就找專業機構來協助報稅,以求通過節稅方案,減輕納稅負擔。
通常美國的個稅申報時間為每年是4月15日以前,納稅人會從自己僱傭的會計師那裡獲取納稅人的報稅資料,在專業會計師的指導下進行填寫,並由會計師協助納稅人進行資料的提交
這時候,找到一家專業性高的專業機構和事務所,就成了重要的選擇。自行自主申報或找一些不太合格的報稅人員輔助報稅,結果因操作不當導致錯報,都是得不償失的問題。
個稅彙算清繳——專業規劃將成趨勢
中國個稅彙算清繳,採用先補稅、然後根據個人彙算情況,進行擇情退稅,且面臨補稅群體佔據總人數90%以上的佔比,2020年是個人所得稅彙算元年,作為首年,國家在彙算和清繳力度上也有下了重大關注和決心。同時搭配2019年至今的香港等地境外帳戶信息追繳,讓本次彙算清繳,在查清公民資產、追稅、補稅方面,擁有重大意義。
因此,想要更好的做好個稅彙算清繳,參考美國納稅慣例,我們為您提供以下幾種辦法:
(1)早做規劃,在彙算前和彙算過程中找專業機構進行規劃;
(2)報稅的時候要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因國內未對實際需要提交的資料內容作出標準,因此要注意做好信息的整理和收集,比如今年的報稅信息要和去年、前年的信息保持一致;
(3)當前如果遇到報稅問題,需要及時找相關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尋求幫助。
文章來源:艾珆資產管理中心
原創文章,未經過作者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