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TCA法案正式實施—美國8938資產申報,經驗對談中國新個稅

2020-12-24 AE移民

2020年1月1日起,美國將實施一項新的法案—海外帳戶納稅法案.

無獨有偶,2020年也是中國企業彙算清繳向個人稅彙算清繳轉變的第一年.

本期內容我們以美國的新法案為標準,對兩國的個稅立法進行一次對比,一起了解您未必知道的-稅務法案那些事兒.

一 、中、美個人稅法起源

反避稅法案的起源—FBAR

1970年美國另一項法律規定美國納稅人如果海外帳戶超過1萬美金的話,需要向美國政府自主申報海外納稅的情況——稱為FBAR(肥爸)

FBAR是Report of Foreign Bank and Financial Accounts的簡稱,即外國銀行帳戶申報。自1970年,美國《銀行保密法》要求擁有外國銀行帳戶、經紀帳戶、共同基金、單位信託或其他金融帳戶的美國人必須每年通過FBAR進行海外帳戶資金情況的自主申報,申報時間為每年的4月15日。

中國個稅元年:個人彙算清繳

我國2020年首次「個稅彙算清繳」,將採用中國納稅居民自主申報的方式,在2020年3月1日至6月30日進行,並將以年度彙算形式,每年定期開展。

相比於美國自1970年就開始的稅法立法與布局,2020年才開始的中國個稅彙算清繳比美國晚了50個年頭,但是從美國對於避稅行為的管控嚴格、法律發展、法規完善等地方,也為中國的立法者不斷提供參考。

我們在整理中國稅法立法和落實的資料中發現,中國是一個超越者,通過布局、規劃、以及強力的落實,進行追趕以至於趕超.

二、大國角逐—全球追稅時代開啟

FATCA條款:雙向稅收審查的守門員

ATCA(肥咖)條款,為美國開啟全球追稅時代。FATCA(肥咖)和FBAR(肥爸)是一套組合拳,打造了美國密不透風的反避稅體系。

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美國從聯邦到州政府財政吃緊,各級稅務機構開始加強稅務稽查的力度。於是,2010 年美國頒布了新的法律,FATCA(肥咖)面世-美國海外帳戶稅收遵從法(英語: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FATCA),簡稱「肥咖條款」.

FATCA(肥咖)是美國稅務局打擊美國納稅人通過海外帳戶進行避稅的最新舉措,美國是全球納稅國家,正是通過FATCA和FBAR的組合,最終完成了雙向稅收審查的落實。

FATCA(肥咖)推出之後,給與了美國納稅人6年的寬限期,期間美國稅局只面向海外金融機構進行美國納稅人海外資產信息回傳和申報。

2020年1月起,寬限期結束,美國稅局正式開始面向美國納稅居民要求進行主動海外資產申報,作為與FBAR的補充和組合措施,意味著FATCA(肥咖)正式實施。

CRS為中國開啟高淨值人群裸奔時代

CRS(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統一報告標準.一句話概括CRS的作用:「打擊海外逃稅漏稅」.CRS用於對各個籤約國家互換各自國家納稅人的海外資產信息,提高稅務透明度,準確的打擊跨境逃稅活動。

中國於2014年承諾實施,並於2015年12月正式籤署AEOI標準,並加入CRS體系。

2017年,於9月完成CRS體系首次信息報送和交換。正式宣告CRS在中國境內開始運轉。

自1980年我國第一部個稅法,時隔3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個人所得稅法》,新個稅法於2019年1月1日施行。

「反避稅條款」加入新個稅。通過細化反避稅的有關規定。對比美國的FATCA(肥咖)條款,不但兩個在稅法推出時間上基本同步,也表明雙方都在等待並鎖定對於本國的稅務居民的資產信息管控。

三、個人稅務博弈時代—追訴與監管

美國稅法的追訴期

自2019年12月31日開始,美國國稅局IRS,將結束其長期運行的《海外帳戶納稅法案》的寬限期。寬限期一旦結束,只要符合「美國人身份」的帳戶,就必須提供美國稅號(TIN),否則將會面臨嚴重處罰。

美國稅收的審計與評估追溯,和美國稅局依據稅法對納稅人提起刑事起訴的追訴期,一般時限為3年;並保留採取法律行動以催繳稅款的時限,為10年。

中國新個稅追繳模式

2019年新個稅出臺後也對個人個稅的追繳追訴期進行了法規上的更新,並按照不同的管理辦法,提供了不同的追訴期參考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違法行為在2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八十六條的規定,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在5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

四、大國稅務的立法博弈

FBAR與FATCA:強力的組合拳

美國反避稅法案,採用先立法、再審查的模式,針對納稅居民進行海外帳戶的自主申報,以及雙向主動審查。

先是通過1970《銀行保密法》和FBAR法案、2014年FATCA等逐步立法實現法律互補,在通過境內境外銀行帳戶、納稅居民自主申報等形式進行信息回收和審查,以進行對納稅居民海外資產的信息的管控。

根據美國稅法規定,超過1萬元的海外資產必須自主申報,未申報海外金融帳戶的民事責任的追溯期為6年。民事懲罰如下:

(1)如果是非故意的違反規定,懲罰是12921美元的罰金;

(2)如果是故意的違反,最高罰金是違反金額的50%,或129210美元(二者之間取最大值).

FATCA(肥咖)的懲罰措施主要面向海外金融機構,對於不予配合的國外金融機構,美國政府可以依據法律,可以對美國流向該金融機構的自己扣留30%作為懲罰。對於納稅居民個人,將面臨1~5萬美元的罰款,同時還將根據申報人的具體情況,會同FBAR的相關處罰,進行不同程度的懲罰。

案例居住美國佛羅裡達州美籍華人D女士(Dadurian)和其母親是美國國籍,美國稅收居民;D父親去世前常住聖基茨,也就是同時擁有非美國稅收居民的身份。上世紀80年代,D女士獲得美國國籍,後一直居住在佛羅裡達。90年代中期,D父親從德國移居聖基茨;D母親後來到美國居住,並於2003年獲得美國國籍。80年代後期,D父親便開始籌劃家族資產的傳承,或是出於D是美國稅收居民的考慮,他沒有將資產直接給D女士,而是設立了離岸信託,委託其聖基茨好友J女士(Janet Brookes)作為受託人管理資產.D父親設立了兩個離岸實體,即BVI公司Shoremont和列支敦斯登基金會Lionette,之後向這兩個實體的銀行戶頭注入了合計約250萬美元。稅局認為,D女士在2007~2010年的每年,都擁有或支配加總金額超過1萬美元的海外金融帳戶,應報而未報FBAR,應按照故意為之重罰。罰款約240萬美元,幾乎相當於父親的遺產「被100%罰沒

大布局—從信息互換到主動申報

與美國不同,我國採取先審查、再立法的模式,針對納稅居民進行收入信息主動申報,以及銀行系統的單項主動審查。

先是通過2014年加入CRS,獲取海外信息互換;2016年高淨值銀行帳戶審查等,對稅務居民收入信息全面獲取。再通過2019新個稅、2020個稅彙算審查的立法,實現對納稅居民的單項主動審查,顯然更具有監管效益。

根據《刑法》第201條的規定:

(1)偷稅數額佔應納稅額的10%以上不滿30%並且偷稅數額在l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兩次行政處罰再犯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稅數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

(2)偷稅數額佔應納稅額30%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最高刑期為7年有期徒刑。

(3)扣繳義務人若稅款已扣,但未履行自主申報義務,涉嫌逃避繳納稅款,除補繳稅款、滯納金外,還會被稅局處以0.5~5倍的罰款。

某香港商人在港註冊一家典型「殼公司」,註冊資本僅有1萬港幣。2000年該公司作為投資方在深圳註冊一家法人企業,專門從事物流運輸,同時置辦大量倉儲設施。經過近10年的經營,子公司已經形成品牌企業,經營前景看好,而且由於房地產市場一直處於上升趨勢,公司存量物業市場溢價很大。2010年,該港商在境外將香港公司轉讓給新加坡某公司,深圳公司作為子公司一併轉讓,轉讓價格2億多元。經過反覆調查和多次取證,深圳市地稅局認為本案轉讓標的為香港公司和深圳公司,標的物業為深圳公司的資產,轉讓價格基礎是深圳公司資產市場估價。鑑於香港公司在港無實質性經營業務,其轉讓溢價應大部分歸屬深圳公司資產增值。這種形式上直接轉讓香港公司股權,實質上是間接轉讓深圳公司股權,存在重大避稅嫌疑。經請示稅務總局,決定對其追徵稅款。全國首例對非居民個人間接轉讓中國境內企業股權追徵個人所得稅1368萬元在深圳市地稅局入庫,從而結束了長達半年跨境稅款追蹤,實現了非居民個人在境外直接轉讓母公司股權,間接轉讓境內子公司股權徵稅個案突破。

五、方案對談—從美國個人納稅經驗說起

美國個人納稅辦理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到美國的稅務稅法體系是很完善、很嚴謹也複雜的,因此在美國進行報稅,往往納稅人就找專業機構來協助報稅,以求通過節稅方案,減輕納稅負擔。

通常美國的個稅申報時間為每年是4月15日以前,納稅人會從自己僱傭的會計師那裡獲取納稅人的報稅資料,在專業會計師的指導下進行填寫,並由會計師協助納稅人進行資料的提交

這時候,找到一家專業性高的專業機構和事務所,就成了重要的選擇。自行自主申報或找一些不太合格的報稅人員輔助報稅,結果因操作不當導致錯報,都是得不償失的問題。

個稅彙算清繳——專業規劃將成趨勢

中國個稅彙算清繳,採用先補稅、然後根據個人彙算情況,進行擇情退稅,且面臨補稅群體佔據總人數90%以上的佔比,2020年是個人所得稅彙算元年,作為首年,國家在彙算和清繳力度上也有下了重大關注和決心。同時搭配2019年至今的香港等地境外帳戶信息追繳,讓本次彙算清繳,在查清公民資產、追稅、補稅方面,擁有重大意義。

因此,想要更好的做好個稅彙算清繳,參考美國納稅慣例,我們為您提供以下幾種辦法:

(1)早做規劃,在彙算前和彙算過程中找專業機構進行規劃;

(2)報稅的時候要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因國內未對實際需要提交的資料內容作出標準,因此要注意做好信息的整理和收集,比如今年的報稅信息要和去年、前年的信息保持一致;

(3)當前如果遇到報稅問題,需要及時找相關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尋求幫助。

文章來源:艾珆資產管理中心

原創文章,未經過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全球追稅時代:1分鐘讓您了解美國FATCA(肥咖條款)的威力
    中國從今年9月1日起已正式進入金融帳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的CRS時代。自2016年10月14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非居民金融帳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後,CRS一詞便收到各界的廣泛關注。(2)用於投資的其他海外金融資產,例如海外股票或證券、在海外實體中擁有的股份、任何金融工具或契約(當其發行人或交易對方為非美國人時)、海外養老金和延期補償計劃和某些海外信託及財產;- 8938表格 「海外金融資產聲明」 必須與個人所得稅表一起申報。
  • 美國「查稅」綠卡族 要求申報海外資產
    財政赤字高企、開源節流壓力巨大的局面下,美國政府盤算著,要動一動新移民和綠卡族的「奶酪」。  12月中旬,美國國家稅務局(IRS)發布了一份《海外帳戶納稅法案》(FATCA)實施細則。根據這份細則,美國公民和綠卡持有者的海外資產超過5萬美元,須向美國國稅局如實申報。否則,將可能面臨高達1萬美元的罰款。
  • 美國富人排隊放棄美護照 因政府海外追稅太兇猛
    蘇黎世的安娜福德集團的美國稅務律師馬修·萊德維娜哀嘆。引人反感的8938表格 薩韋林宣布放棄美國國籍之前,美國國內正在進行關於稅法的討論。4月15日(美國年度退稅的截止期限)的《紐約時報》在一篇題為「對於海外美國人,稅收正變得更加複雜」的文章中,聚焦了這場討論的一個關鍵概念:《外帳戶稅收合規法案》(FATCA)。
  • 美國外資國家安全審查法案新動向及其影響
    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背景下,多國強化對外國投資的審查和限制,其中2020年2月13日正式生效的美國《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FIRRMA)實施條例尤為引人關注,並對西方國家相關立法產生了一定的示範和帶動效應。
  • 去年交了多少稅,個稅App能查了
    2019年度個稅彙算清繳3月1日起辦理新個稅法全面實施已滿一周年,通過提高起徵額、增加專項附加扣除這兩項重要改革,它大大減輕了納稅人的實際稅賦。那麼,納稅人2019年到底交了多少稅呢?1月2日,國家稅務總局所屬「個人所得稅」App發布更新,最新版本為1.2.1。
  • 美國FIRRMA試點計劃實施對全球外資併購影響深遠
    11月10日,《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FIRRMA)》試點計劃(Pilot Program)(下稱「該計劃」)正式實施,標誌著擴展版的美國外資完全審查法案正式運行。FIRRMA於8月13日經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並正式立法,該計劃是美國財政部10月10日發布的與FIRRMA配套的兩套實施細則(暫行),將於2020年3月5日由FIRRMA最終細則替代。為有效平衡引進外資與國家安全,美國一再憑藉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加大外資審查力度。
  • 個稅新變化 辦稅更簡便(財經眼)
    時至年末,個人所得稅申報成為關注熱點。目前,2021年度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已開始確認,近日國家稅務總局也進一步簡便優化部分納稅人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方法。預扣預繳新方法意味著什麼?扣繳義務人該如何操作?確認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圍繞這些個稅熱點話題,記者進行了採訪。
  • 美國S.386法案為何又稱為「新排華法案」?
    我們純粹從討論的角度來假設參院不做任何修改地全票一致通過這個眾院的S.386的話,最後的兩院協同的法案還得送往白宮,由總統籤字後才能最後成為法律。美國總統在收到兩院協調通過的法案後,至少有三種處置方式:籤字批准使其成為正式的法律;拒絕籤字使其被否決(veto)從而將其「打回」國會。
  • 2021年個稅扣繳將有新變化 全年工資不足6萬如何繳稅
    個稅  時至年末,個人所得稅申報成為關注熱點。目前,2021年度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已開始確認,近日國家稅務總局也進一步簡便優化部分納稅人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方法。預扣預繳新方法意味著什麼?  《公告》針對的就是這類問題,主要是改變個稅預扣預繳方法,讓一部分全年收入並沒有超過6萬元的人群,避免「先預繳、再退稅」的麻煩。  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考慮到新稅制實施已有一個完整的納稅周期,納稅人也有了執行新稅制後的全年收入和納稅數據,對該部分工作穩定且年收入低於6萬元的群體,在享受原稅改紅利基礎上,對稅款預扣預繳方法進行優化,能進一步減輕他們的辦稅負擔。
  • 個稅起徵點將提高,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可扣除
    多位代表、委員對此指出,相比簡單地提高個稅起徵點,個稅計徵制度的改革更值得期待。今年全國工商聯的提案建議,將個稅起徵點(即免徵額)從目前的3500元提升至7000元,並降低個人所得稅最高邊際稅率,從3%-45%降至3%-30%以下。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優化稅收結構比減個稅更重要。他認為以家庭為單位計徵所得稅難度較大。這涉及家庭如何定義?
  • 美國新版「國防授權法案」以臺灣為工具威懾中國
    一、新版國防授權法與臺灣有關的條款第一,1260條款表達美國國會關於「臺灣關係法」的意見,確認「臺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是美臺關係的基礎,美國應繼續提供臺灣必要的武器、與臺灣實施實際的訓練和軍事演習以維持臺灣必要的自我防衛能力、審視擴大讓臺灣軍事人員到美國受訓的機會、增加美臺防務官員的交流、擴大人道主義援助合作
  • 個人在什麼情況下需要自行申報繳納個稅,快來看看,以免被查
    我們都知道平常在企業任職受僱都是企業作為代扣代繳義務人在為我們進行個稅的申報繳納,所以很多人平常也就不會太注意這方面的問題,認為企業都給代扣代繳就不需要自己再進行另外的申報納稅了。其實並非如此,如果你的收入是下面幾種情況,而沒有自行辦理申報納稅,可能就會被稅務局追查,情節嚴重的甚至被認定為偷逃個稅。1、 取得綜合所得需要辦理彙算清繳的情況。
  • 美國總統已籤署新冠疫情紓困法案
    美國總統已籤署新冠疫情紓困法案據法新社報導,白宮發言人27日晚證實,美國總統川普已籤署新冠疫情紓困法案。此前,川普22日曾經否決一攬子綜合法案,並要求國會修改新冠紓困法案中不必要的組成部分,稱太多資金被分配給了與新冠病毒大流行無關的外國援助和國內項目。歐盟啟動疫苗接種據路透社12月28日報導,歐盟已從當地時間27日起為區域內4.5億人口啟動了正式的大規模接種計劃。
  • 年終獎個稅新變化
    >正在持續完善從2022年1月1日起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需併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今年年終獎仍然可以單獨計算個稅不計入綜合所得 全年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納稅人明年可以暫不預扣預繳個稅今年年終獎 仍然可以單獨計稅根據現行的規定,從2022年開始,我國將廢止年終獎單獨計稅的政策
  • 個稅調整最新消息2018:10月工資9月提前發怎麼算?個稅稅率表
    綜投網(www.zt5.com)10月15日訊  個稅修正案從8月底通過以後,就備受社會關注。10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的扣除標準和稅率以來,不少人依舊沒有弄懂9月工資10月發,10月工資9月提前發這兩個問題到底怎麼算。封面新聞記者諮詢了四川省稅務局相關負責人,進行權威的詳細解答。  問題一:9月工資10月發咋個算?
  • 稅改兩年,個稅升降的秘密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講師宮映華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我們每一次個稅改革都以增加扣除為主要舉措,也即平時所說的提高「起徵點」,因此每次個稅改革初期往往會出現個稅收入銳減的情況。 作為新稅法實施的第一年,財政部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個稅收入10388億元,同比下降25.1%。
  • 中國需要派拉蒙法案嗎?
    而之所以最後會被叫成「派拉蒙法案」,是因為當時該法案頒布後,最先響應政府號召放棄放映業務的就是派拉蒙。在此之後其它公司也都是在派拉蒙表態後紛紛緊跟其後,讓法案迅速得以實施。 這也讓當時許多美國的媒體詬病環球、派拉蒙這樣的大公司在內容上不用心,也因此加速了「派拉蒙法案」的推行與實施。 院線公司生存困難以及大公司話語權太重,行業不平衡催生了政府的介入。1948年美國政府正式頒布了派拉蒙法案,儘管許多電影公司一開始反對並且還因此上訴,但是正如上文所介紹那樣,在派拉蒙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公司也妥協了。為什麼呢?
  • BBC:中國移民美國夢碎?美國會否出現第二個《排華法案》
    《排華法案》在1882年生效,美國對華人勞工關上大門。該法直到1943年才正式廢除,至今仍是美國唯一一項針對特定族裔的移民法。智庫「美國科學家聯盟」的資深研究員道格·蘭德(Doug Rand)對BBC表示,S386法案可能成為「隱秘的排華法案」。
  • 美國新紓困法案將出臺 相關企業和個人可領取紓困金
    中國僑網12月22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紓困法案談判多日,有望在近日表決。據了解,此次的紓困法案除了拯救小企業、配送新冠疫苗外,也包括發放600美元紓困金、300美元失業金等,而關於有資格領取紓困金的企業和個人,也有詳細的規定。
  • 我叫個人所得稅,2021年起,這是我最新的扣繳、計算和申報方法!
    財務人注意了,2021年個稅的扣繳方法又變了,從2021年1月1日起開始正式實施。具體有哪些變化?最新最全的個稅扣繳、計算和申報是怎樣的?一起來看看吧。新個稅實施後,個稅的預扣預繳基本是平移了相關規定,主要體現在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具體規則如下:但是,在2020年出了些一些細節的變化:1、在今年7月份的時候,出臺了2020年第13號公告,對首次入職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以及正在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學生實習取得勞務報酬所得進行了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