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快樂分享給別人,讓別人感受到快樂,這是幸福,也是公益。」公益是一縷陽光,給人溫暖和希望。
12月17日,湘湖驛·對話第二十二期邀請了心連心公益服務中心創始人方鐘琴,分享了公益路上行走12年的故事。
「投身公益是受到我舅公和大伯的影響,舅公樂善好施,在家門口做了個茶水亭,免費供應茶水20年;大伯是個退休教師,每個周末免費輔導孩子寫字和珠心算,一教就是20年。」人生很短,這輩子一定要留下點什麼。方鐘琴也想做點事,等年紀大了,回過頭看,有值得回憶的東西。
12年前,方鐘琴加入了公益組織。她和其他志願者一起,結對32名貧困孩子,幫助他們安心完成學業;她每年4次到開化等山區開展關愛孤兒行動;在山區建起了愛心書屋16家,努力增加他們的課外閱讀。2016年,方鐘琴註冊了心連心家園公益社會組織,主要是幫助失獨家庭和關愛睏難兒童。
失獨家庭是指獨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願意收養子女的家庭。失去孩子的肝腸寸斷,不是通常所能想像的,它是沒有盡頭的絕望和無助。很多失獨家庭,至今依然保留著孩子走時的原貌,房間未動,甚至搭在椅子上的外套都沒被收進衣櫃。方鐘琴解釋,「失獨家庭一般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去世後留下兩個老人,還有一種是孩子去世後,留下兩個老人和第三代孩子。第三代的孩子和老人會出現教育、溝通等代溝問題,需要社會組織介入去幫助他們。」
「2016年,我們去所前找失獨家庭。很多失獨家庭對於志願者都有牴觸心理,有的惡語相向,有的甚至用掃把趕我們走。一次不行,就去兩次、三次,有一個失獨家庭最長3年才接受我們。」做公益,貴在堅持。不僅僅是捐款捐物,更是真情的付出。
方鐘琴的日常和上班族並無區別,8點送孩子上學後就一對一走訪失獨家庭,一直做公益到下午5點。方鐘琴對接的一戶失獨家庭,兒子在29歲的時候因癌症去世,留下兩個孩子和一大筆債。後來,兩老因為媳婦想要改嫁每天吵得不可開交,志願者每周兩次上門溝通和協調,同時幫助兩個孩子申請低保、助學等事項,最後兩老終於打開心扉,送媳婦出嫁。「當一些失獨家庭慢慢從困境中走出來時,我會覺得,能幫助別人,真好。」方鐘琴笑著說。
做公益12年,方鐘琴也會受到質疑,「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我自己是認認真真在做公益, 讓這批人實實在在感受到社會的溫暖,這一切就值得。 」方鐘琴說,心連心公益組織的捐款都是直接捐給有需要資助的人,專款專用,專物專用。目前,心連心公益組織有123個志願者,每個志願者結對一戶家庭,已成功結對113戶失獨家庭,幫扶失獨老人4000餘人次。
「借」來的老公:
每年廣告公司20%的收入捐給心連心
「老公很支持我做公益,每年廣告公司20%的收入捐給心連心。」方鐘琴談起丈夫,眼睛亮閃閃,自豪崇拜的小情緒洋溢於嘴角。
方鐘琴一直說丈夫是自己「借」來的,而且「借」得很成功。方鐘琴是諸暨人,24歲遭遇父親催婚。小姐妹剛好要幫人介紹對象,說可以把男生「借」給方鐘琴應付家裡人。來自蕭山戴村的顧雄偉,誤認為方鐘琴就是朋友介紹的對象。這一次「借男友」,兩個人就相愛了。方鐘琴說,當年是被一封手寫的信打動的,信裡畫了一朵牡丹花,從來沒看到過,字寫得那麼好看的男孩。
1999年,夫妻倆去北京創業做窗簾生意,最後失敗回到蕭山。方鐘琴陪著丈夫再次創業開了一家廣告公司,從一開始的萎靡不振到後來越來越多的生意,廣告公司慢慢有了起色。
2008年,廣告公司穩定後,方鐘琴做起了公益,一做就是12年。「我自己幸福了,也想把幸福分享給別人。我希望看到每一個人臉上都掛著微笑,這個社會需要信任,信任可以通過公益組織很好地傳遞,這就是我做公益的原因。」
活動現場,方鐘琴還帶來了精彩的禪舞表演。想學禪舞的粉絲可以到蜀山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參與姚娜飛老師的禪舞公益課程,時間是每周三早上9點到11點。
如果你想成立社會組織、開展公益組織活動或想做志願者,都可以電話(13336038138)聯繫方老師。
湘湖驛·對話(紅色微課)欄目
接受基層黨組織免費預約
為解決基層黨組織安排主題黨日資源不足的問題,湘湖驛專門開設湘湖驛·對話(紅色微課)欄目,邀請平凡閃光人物走進湘湖驛講述人生故事,每周四下午2:30--3:30舉行。湘湖驛·對話接受基層黨組織預約,免費一站解決基層黨組織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的場地、師資、淨水等問題。湘湖驛官方客服電話:17357126608(同微信號)湘湖驛是湘湖國家旅遊度假區按照「分布式、共享式、沉浸式」黨群服務模式,為廣大公眾量身定製的開放、共享、時尚、智慧的公共空間。於美好中遇見美好,於平凡中找尋光熱,湘湖驛·對話致力於給所有平凡人物提供講述自己人生和理想的舞臺。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小驛微信
拉你進湘湖驛·活動分享群
湘湖驛官方客服:1735712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