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舒駿說:&34;
姚展雄卻說:&34;
高曉松也曾說:&34;
方文山是何許人也,很多人對他的印象可能只是周杰倫的御用作詞人而已。
但就像很多人知曉方文山是因為周杰倫一樣,周杰倫能被很多人知曉,也是因為方文山。
&34;
當初在聽周董的《青花瓷》時,相信很多人會像我一樣邊聽邊抄歌詞,然後邊抄邊感慨歌詞的美,佩服作詞人的文學功底之深厚。
但如果我告訴你,《青花瓷》的作詞人方文山是個大學都沒上過的打工仔,你信嗎?
1969年1月26日,這一天對於在臺灣花蓮的方家來說,是幸福卻又難受的一天。幸福的是他們家又誕生了一個小生命——方文山,難受的是家裡有要多一張嘴,可是工資卻只有那麼一點。
沒辦法,日子還得繼續過呀!
幸運的是,年幼的方文山很懂事,並沒有因為家境的貧寒而埋怨父母,反而時常幫父母幹活,為父母減輕負擔。
每逢寒暑假在其他的孩子被父母催促著一臉不情願的去上補習班的時候,方文山只能羨慕的看著其他孩子,然後一個人去外出打工:派送廣告,當餐廳服務員,做業務員,當高爾夫球童。
小小的方文山為了賺錢什麼活都幹過,什麼苦都吃過,或許正是方文山小時候的經歷,才讓他長大後為了夢想努力奮鬥,卻看不到一點希望是,沒有選擇放棄而是堅持。
就像那句話說的那樣:
你受的苦,吃的虧,擔的責,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後都會變成光,照亮你的路!
你會問,方文山小時候就去打工貼補家用了,那學習怎麼樣?
就像你想的那樣,方文山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好,經常被老師臭罵。
但他卻深受語文老師的喜愛,因為方文山的作文寫的太好了。往往老師剛剛在黑板上寫下題目,方文山大筆一揮就寫完了。自己寫完還不夠,他還幫同學寫。
白駒過隙,日光荏苒。方文山的中學時代就在一張張試卷和一份份工作中過去了,而他也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大關——高考。
沒有好好學習的方文山意料之中落榜了,畢竟高考不只考作文啊!
那年方文山20歲,沒有殷實的家境,沒有高學歷,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當兵和打工。
面對這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方文山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當兵。
當兵總比打工強,方文山如是想。就這樣,方文山懷著對軍旅生活的期望,進了軍隊。
3年後,方文山退伍了,這年他23歲,這一次在他面前只有一條路——打工。
打工那就打吧!
之後方文山開始了他長達5年的打工生涯。
在打工那5年裡,他當過貨車司機,做過水電維修工人,也攬過電鑽...
成名之後方文山曾這樣評價自己:&34;。
誠然,當時20多歲的方文山沒有露出過什麼鋒芒,這是因為他在積蓄力量,一點一點的充實自己的知識,就像利劍在經過千萬次的捶打後才會綻放自己的鋒芒一樣。
打工時,方文山和大多數工友一樣幹著賣體力的活,吃著幾塊錢的廉價盒飯。但和大多數工友不同的是,在空閒時他並沒有像其他工友一樣吹牛,打牌,睡覺,想著什麼時候能攢夠錢回家,蓋個新房子,然後娶個勤儉持家、盤亮條順的女人,生幾個胖娃娃。
他會自己找一個安靜的地方看書,不論是名著還是雜文,是好書還是壞書他都看,不光看,他還寫。因為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方文山經常被工友們譏笑,捉弄,工友們都覺得他在做白日夢。
但方文山從不理那些人,因為他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他有理想有追求,他不要打一輩子工,他要離開這裡,去更廣闊的天地,去見更優秀的人,去過更好的生活。
在生活中常常有人問:為什麼大家的起點都一樣,慢慢走著走著就變了樣呢?
我想是因為有的人像工友一樣選擇得過且過的過一天,而有的人選擇像方文山一樣向有理想有追求,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點積蓄自己的力量,期盼有朝一日脫離這個地方吧!
那年,方文山23歲,23歲的方文山,即使生活在陰溝裡,依舊選擇仰望星空。
23歲那一年,在工地打工的方文山給自己訂了一個小小的目標:當編劇。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報了兩個編劇培訓班,過上了白天打工,晚上上課的日子。
當時的方文山一邊學一邊想著學成後,進入電影市場,給電影寫劇本,甚至在有朝一日成為人人羨慕的方大編劇。
可偏偏那個時候的臺灣,電影市場很不景氣,一些名編劇都不見得有戲可寫,更何況一個籍籍無名的方文山呢?
縱然方文山對編劇這一行業有一顆熱忱之心,也無奈計劃趕不上變化。
不過方文山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怨自己時運不濟,傷感自己懷才不遇,他選擇了曲線就業——寫歌詞。
原來,當時的臺灣電影市場雖然發展的不好,可唱片市場發展卻如火如荼。
方文山就想著電影市場發展的不咋滴,我一個新人更不用說了,去唱片市場試試吧!說不定幹的好,以後還能跳到電影圈呢。
就這樣方文山開始了他的曲線就業。
打工時,方文山會隨身攜帶紙筆,一有靈感就拿出紙筆寫下來,就這樣陸陸續續寫下了一百多首歌。
寫好後,方文山把這些歌曲編成了一個小冊子,寄給了所有他知道的唱片公司,甚至因為擔心冊子因為各種原因被弄丟,還寄了兩份。
寄過去之後,方文山的生活只剩下了三件事,打工、寫詞和等。
左等右等,從天亮等到天黑,方文山都沒有收到一個公司的回信。
但比起漫無止境的等待更讓方文山絕望的是,身邊所有人的嘲弄。
當初在寫歌詞的時候,他們就嘲笑方文山做白日夢,現在看到方文山歌詞寄出去卻無人回應時,更是肆意嘲笑
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最讓你難以接受的往往不是眼前的困難,而是遇到困難時身邊人的冷漠、不理解甚至譏笑的態度。
面對漫無邊際的等待和身邊人無盡的嘲笑,方文山在那時候已經想要放棄了,已經準備去找高中時期的朋友,重新做回保全防盜維護系統專業技術安裝工程師&34;周杰倫是天才型創作人,我是下苦功型的作詞人。&34;詞聖"的美譽。
但在這些殊榮的背後,是方文山不為人知的努力。
從一個打工仔到籤約吳宗憲,方文山花了5年;從籍籍無名到初露頭角,方文山花了3年;從初露頭角到名滿歌壇,方文山花了不知道多少年。
在剛開始學習寫詞時,方文山在浩如煙海的詩詞中,選出四十幾首詞,逐一分析韻腳,研究他們的脈絡。
在打工時,方文山隨身帶紙筆,一有靈感就停下來寫,空閒時間也都在看書學習。
有時方文山翻閱大量的資料,只為找到自己心儀的一個詞。
就像方文山自己說的那樣,他只是一個下苦功型的作詞人。
現在很多人都很羨慕方文山,羨慕他的才華橫溢,羨慕他在歌壇的地位,羨慕他多姿多彩的生活。其實我們不用羨慕,我們也都可以成為方文山。方文山也曾和我們一樣不為人知,也曾和我們一樣不被人認可,但是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我們眼中的方文山,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呢?
我們缺少的只是努力和甘於為夢想付出的信念罷了。
我堅信:人生的每一種不甘,都將成為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