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心理學有一個「重要他人」的概念,是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在米德的基礎上首先明確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在個體的自我發展中對個體有重要影響的人或群體。而「重要他人」可能對個體產生正面積極影響,也可能產生負面消極影響。
教育就是使一個人由個體逐漸社會化的過程,任何一個人在其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受到一些「重要他人」的影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許多「重要他人」,對自己的影響很大,這些「重要他人」可能是爸爸媽媽,或者是親朋好友,抑或萍水相逢的路人。
老師更可能會扮演了學生的「重要他人」角色,因為學生在幼兒園、小學、中學期間,大概有15年的時間都是跟老師朝夕相處在一起,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鼓勵的眼神、賞識的態度、寬容的胸懷都能對學生的成長產生積極的重要影響。
由於學生都是未成年孩子,心理發展正是緩慢形成期,性格、習慣等在不斷地「鑄造」,所以老師扮演的「重要重要他人」,若是正面的,積極的,就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是學生的恩師。反之,若是負面的,消極的,也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有人舉例說,心靈的傷害,就像是木板上釘釘,釘子拔了,「傷洞」還在!
老師15年的陪伴,一方面教師會以職業的面孔出現,完成學校、社會所期待的剛性的教學任務,另一方面又要以朋友的身份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呵護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絕不能體罰學生,或濫用教師影響力孤立某個學生等對學生身心造成傷害。教師對學生一時的態度,影響的可能是學生的一生。
我們知道,在這老師15年陪伴內,學生會有兩種學習方式,一種是外顯的文化科學知識、作為社會公民的各種常識的學習,一種是內隱的學習,形成學生的價值觀、待人接物的方式等,這些社會化「習得」的影響,就會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影響孩子的性格,決定孩子的人生基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就是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方面老師是專業技術方面的師傅,傳授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另一方面老師更要「身正」,作為學生的靈魂工程師,更要做好榜樣,扮演好學生的「重要他人」。唐代傑出的思想家韓愈的名篇《師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其中擺在首位的是傳道,因此教師要努力地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扮演積極的「重要他人」角色,給學生以正面的引導及影響。
老師15年的陪伴,不僅是完成教學任務,而要做學生的「重要他人」!我國教育發展也經歷了日益深刻變化,出臺了一系列的教育法規,嚴肅教師的師德師風,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呵護學生的身心健康。老師一定要做好學生的正面的「重要他人」,絕不能做可恥的、甚至是違法的、傷害學生心靈的負面的「重要他人」!
那麼,老師怎樣做才能成為學生的正面的「重要他人」呢?
第一,尊重學生,呵護心靈。把每位學生都看成為一個宏大的世界,尊重每一個學生。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老師要像對待荷花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以愛育愛,老師應把整個心靈都獻給自己從事的事業。
第二,悅納學生,最高期望。心理學上有一個「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要悅納你的對象,就是要給予你的對象最高期望,你一定會實現你的期望。老師一定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悅納學生,發現學生,最高期望,讓「皮格馬利翁效應」在實踐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第三,包容學生,春風化雨。老師應該充分理解和包容學生 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愛和信賴,才能夠健康成長。在學生遭遇挫折時,教師要關心和鼓勵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堅定學生的信心,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主動自覺學習的願望,用一雙慧眼及時捕捉最佳的時機,春風化雨,讓學生放下焦慮,自信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