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月圓夜,電影《麥兜·飯寶奇兵》上映,萌物麥兜又回歸到大家的視線當中。《麥兜》是著名的香港卡通動漫系列,故事由一個普通而天資不高的可愛小豬麥兜展開。
《麥兜·飯寶奇兵》中的麥兜已經成長為一個小學生,和媽媽麥太生活在鮮魚村。有一天,地球突然遭遇外星巨獸屁屁怪襲擊,一心要當發明家的麥兜在媽媽麥太和校長的幫助下,發明了超級機器人大飯寶迎擊屁屁怪。向來擁有一腔英雄熱血與一身童真氣質的麥兜,此次智力爆棚,讓所有人刮目相看。
《麥兜·飯寶奇兵》是麥兜系列的第7部影片,之前的6部影片中,大量寫真式的畫片,展現了香港的美景與風土人情。香港作為美食的天堂,也在影片中得到充分的體現,豬媽媽麥太世界裡的美食和每部出現的特色港式美味不禁挑逗了你的味蕾,也撥動了你的心弦。
魚丸粗面
在第一部《麥兜故事》中,有一段麥兜和校長的經典對白:
麥兜:麻煩你,魚丸粗面。
校長:木有粗面。
麥兜:是嗎?來碗魚丸河粉吧。
校長:木有魚丸。
麥兜:是嗎?要牛肚粗面吧。
校長:木有粗面。
麥兜:那要魚丸油麵吧。
校長:木有魚丸。
麥兜:怎麼什麼都沒有啊?那要墨魚丸粗面。
校長:木有粗面。
麥兜:又賣完了?麻煩你來碗魚丸米線。
校長:木有魚丸。
同學:麥兜啊,他們的魚丸跟粗面賣光了,就是所有跟魚丸和粗面的配搭都沒了。
麥兜:哦!沒有那些搭配啊……麻煩你只要魚丸吧。
校長:木有魚丸。
麥兜:那粗面呢?
校長:木有粗面。
魚丸粗面究竟是什麼,讓吃貨麥兜愛得如此深沉?
魚蛋在中國南方以及海外華人圈中頗為流行,更是一款深受香港人喜歡的食物。魚蛋由攪碎的魚肉製成,上乘的魚蛋需要人工手打魚漿,才足夠有彈性。再配上烏龍麵,澆上鮮湯,美味停不下來!中秋時節,吃上一碗魚蛋粗面,溫暖與溫情不斷湧來。
紙包雞
紙包雞是麥太的招牌菜也是麥兜最愛之一。還記得《麥太世界》中麥太的傾情介紹:「今日我為大家介紹一個簡單又別致的小菜——紙包雞,家裡的小朋友一定很喜歡。材料很簡單,我們只需要一個雞包,我們將雞包底部的紙撕下來.慢慢的撕,就會得到一張雞包紙,然後將雞包紙反轉,這一味紙包雞就完成了,很容易是吧?多謝大家收看!」
正宗地道的紙包雞精選本土農家散養三黃雞為原料,切件後,配以老抽醬油、薑汁、八角、茴香、陳皮、草果、紅穀米、古月粉等調味料及蔥白粒醃製,綴以少量白酒,以玉扣紙逐件包裹,再以花生油入鍋浸炸而成。
獨創的隔紙浸炸烹飪法,鎖住了雞肉及調味料原有的味道,保持雞肉的鮮嫩甘滑、醇厚不膩,色澤金黃、氣味芳香。吃上一口紙包雞,便好像嘗到了媽媽的味道!
蓮蓉包
看過麥兜故事的童鞋都知道有這麼一個情節:麥兜喜歡吃包,但不喜歡搶包山,但是為了媽媽的期望,他還是不怕辛苦的去學搶包山……
搶包山,是香港長洲一年一度的特色傳統民間活動,為長洲太平清醮兩項主要活動之一。而搶包山的包,其實是印有紅色「壽」字的蓮蓉包。
蓮蓉包是以半發酵面和酥心(油酥麵團)摺疊作皮,蓮蓉作餡包成圓形,蒸製而成。其皮色潔白,層次分明,鬆軟而稍爽韌,香甜可口。蓮蓉餡帶有淡淡蓮香,咬一口,甜蜜蜜的味道溢滿口腔,口感細緻,甜而不膩,卻暖得要醉了似的!
菠蘿油
在第二部電影《麥兜菠蘿油王子》中,麥兜父親的綽號就是「菠蘿油王子」。從前有一個懵懵呆呆的小王子,王子因為不聽話,被魔法老師變成了菠蘿油.
菠蘿油配奶茶(或咖啡)是香港的經典早餐或者下午茶,而菠蘿油便是菠蘿包夾黃油。菠蘿包是一種甜味麵包,據說是因為經烘焙後表面金黃、凹凸狀似菠蘿而得名,深受香港人歡迎。菠蘿油最好吃的方法是將新鮮出爐的菠蘿包夾上冰冷的黃油,這樣黃油就會被菠蘿包的熱力影響而熔化在包身的中間位置,包身會被熔化的黃油變成金黃色。菠蘿包外層酥皮香脆甜美,包身口感綿軟,濃厚的黃油香味撲面而來,與家人在假日午後陽光下靜靜分享暖暖的美味,豈不妙哉!
叉燒油雞飯
第三部《春田花花幼稚園》中麥兜似乎找到了人生真諦:
我的志願,是做一個工程師,每天,我會做很多工程,下班後,我到超級市場買一公升可樂,一包滷水雞翅,還有一包腸,因為,減價呀!
我的志願,是做一個消防隊長,每天,我會撲滅很多火,下班後,我和我的隊員排骨、高佬、肥強他們一起吃一個套餐,有招牌雞、梅菜扣肉,還可以選擇冬瓜盅代替例湯,可是,要加三十元。
我的志願,是做一個臥底探員,每天,我都和一班賊去吃麻辣火鍋,放工了,我靜悄悄地,和一班警察一起吃涮羊肉,湯底到了,我的上司和我說:「麥兜,小心啊!」
在前進努力的生活中,溫情與美食是萬萬不可辜負的!
影片中最誘人的當是長號手鄭中基在演奏中溜出劇場去買的叉燒油雞飯。
叉燒油雞飯的叉燒要選用半肥豬肉,在烤制過程中,油脂滲入瘦肉,讓肉質不至於乾枯,有濃鬱的肉香味。淋汁的肥雞,汁味濃鬱而肉味鮮淡,叉燒酥香,油雞肥嫩,配上白飯,恰到好處。中秋節氣,和家人一起共享濃香美食,你會發現原來生活如此多嬌!
編輯—思瑤
撰文— gogo
以上內容來自:
《周末畫報》全新美食&美酒公眾平臺「iTaste",
(微信公眾號ID:mwicity)
點擊關鍵詞查看更多熱門內容:
2016新加坡米其林榜單 | 在魔都尋找香港電影美食 | 三道失傳的中菜經典 | 四次獲評世界第一餐廳NOMA紀錄片 | 亞洲廚壇真正的顏王 | 全球50最佳餐廳榜單 | 上海米其林餐廳預測
長按二維碼或微信搜索「iTaste周末畫報」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