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動畫電影《麥兜》的溫情世界,這幾種港式美食是否令你感動?

2021-03-03 iTaste周末畫報


八月十五中秋月圓夜,電影《麥兜·飯寶奇兵》上映,萌物麥兜又回歸到大家的視線當中。《麥兜》是著名的香港卡通動漫系列,故事由一個普通而天資不高的可愛小豬麥兜展開。


《麥兜·飯寶奇兵》中的麥兜已經成長為一個小學生,和媽媽麥太生活在鮮魚村。有一天,地球突然遭遇外星巨獸屁屁怪襲擊,一心要當發明家的麥兜在媽媽麥太和校長的幫助下,發明了超級機器人大飯寶迎擊屁屁怪。向來擁有一腔英雄熱血與一身童真氣質的麥兜,此次智力爆棚,讓所有人刮目相看。


《麥兜·飯寶奇兵》是麥兜系列的第7部影片,之前的6部影片中,大量寫真式的畫片,展現了香港的美景與風土人情。香港作為美食的天堂,也在影片中得到充分的體現,豬媽媽麥太世界裡的美食和每部出現的特色港式美味不禁挑逗了你的味蕾,也撥動了你的心弦。

魚丸粗面



在第一部《麥兜故事》中,有一段麥兜和校長的經典對白:

 

    麥兜:麻煩你,魚丸粗面。

  校長:木有粗面。

  麥兜:是嗎?來碗魚丸河粉吧。

  校長:木有魚丸。

  麥兜:是嗎?要牛肚粗面吧。

  校長:木有粗面。

  麥兜:那要魚丸油麵吧。

  校長:木有魚丸。

  麥兜:怎麼什麼都沒有啊?那要墨魚丸粗面。

  校長:木有粗面。

  麥兜:又賣完了?麻煩你來碗魚丸米線。

  校長:木有魚丸。

  同學:麥兜啊,他們的魚丸跟粗面賣光了,就是所有跟魚丸和粗面的配搭都沒了。

  麥兜:哦!沒有那些搭配啊……麻煩你只要魚丸吧。

  校長:木有魚丸。

  麥兜:那粗面呢?

校長:木有粗面。

 

魚丸粗面究竟是什麼,讓吃貨麥兜愛得如此深沉?


魚蛋在中國南方以及海外華人圈中頗為流行,更是一款深受香港人喜歡的食物。魚蛋由攪碎的魚肉製成,上乘的魚蛋需要人工手打魚漿,才足夠有彈性。再配上烏龍麵,澆上鮮湯,美味停不下來!中秋時節,吃上一碗魚蛋粗面,溫暖與溫情不斷湧來。

 

紙包雞

 

紙包雞是麥太的招牌菜也是麥兜最愛之一。還記得《麥太世界》中麥太的傾情介紹:「今日我為大家介紹一個簡單又別致的小菜——紙包雞,家裡的小朋友一定很喜歡。材料很簡單,我們只需要一個雞包,我們將雞包底部的紙撕下來.慢慢的撕,就會得到一張雞包紙,然後將雞包紙反轉,這一味紙包雞就完成了,很容易是吧?多謝大家收看!」 


正宗地道的紙包雞精選本土農家散養三黃雞為原料,切件後,配以老抽醬油、薑汁、八角、茴香、陳皮、草果、紅穀米、古月粉等調味料及蔥白粒醃製,綴以少量白酒,以玉扣紙逐件包裹,再以花生油入鍋浸炸而成。


獨創的隔紙浸炸烹飪法,鎖住了雞肉及調味料原有的味道,保持雞肉的鮮嫩甘滑、醇厚不膩,色澤金黃、氣味芳香。吃上一口紙包雞,便好像嘗到了媽媽的味道!

 

蓮蓉包


看過麥兜故事的童鞋都知道有這麼一個情節:麥兜喜歡吃包,但不喜歡搶包山,但是為了媽媽的期望,他還是不怕辛苦的去學搶包山……

 
搶包山,是香港長洲一年一度的特色傳統民間活動,為長洲太平清醮兩項主要活動之一。而搶包山的包,其實是印有紅色「壽」字的蓮蓉包。


蓮蓉包是以半發酵面和酥心(油酥麵團)摺疊作皮,蓮蓉作餡包成圓形,蒸製而成。其皮色潔白,層次分明,鬆軟而稍爽韌,香甜可口。蓮蓉餡帶有淡淡蓮香,咬一口,甜蜜蜜的味道溢滿口腔,口感細緻,甜而不膩,卻暖得要醉了似的!

 

菠蘿油

 
在第二部電影《麥兜菠蘿油王子》中,麥兜父親的綽號就是「菠蘿油王子」。從前有一個懵懵呆呆的小王子,王子因為不聽話,被魔法老師變成了菠蘿油.


菠蘿油配奶茶(或咖啡)是香港的經典早餐或者下午茶,而菠蘿油便是菠蘿包夾黃油。菠蘿包是一種甜味麵包,據說是因為經烘焙後表面金黃、凹凸狀似菠蘿而得名,深受香港人歡迎。菠蘿油最好吃的方法是將新鮮出爐的菠蘿包夾上冰冷的黃油,這樣黃油就會被菠蘿包的熱力影響而熔化在包身的中間位置,包身會被熔化的黃油變成金黃色。菠蘿包外層酥皮香脆甜美,包身口感綿軟,濃厚的黃油香味撲面而來,與家人在假日午後陽光下靜靜分享暖暖的美味,豈不妙哉!

叉燒油雞飯

 

第三部《春田花花幼稚園》中麥兜似乎找到了人生真諦:


我的志願,是做一個工程師,每天,我會做很多工程,下班後,我到超級市場買一公升可樂,一包滷水雞翅,還有一包腸,因為,減價呀!

 

我的志願,是做一個消防隊長,每天,我會撲滅很多火,下班後,我和我的隊員排骨、高佬、肥強他們一起吃一個套餐,有招牌雞、梅菜扣肉,還可以選擇冬瓜盅代替例湯,可是,要加三十元。

 

我的志願,是做一個臥底探員,每天,我都和一班賊去吃麻辣火鍋,放工了,我靜悄悄地,和一班警察一起吃涮羊肉,湯底到了,我的上司和我說:「麥兜,小心啊!」

 

在前進努力的生活中,溫情與美食是萬萬不可辜負的!


影片中最誘人的當是長號手鄭中基在演奏中溜出劇場去買的叉燒油雞飯。


叉燒油雞飯的叉燒要選用半肥豬肉,在烤制過程中,油脂滲入瘦肉,讓肉質不至於乾枯,有濃鬱的肉香味。淋汁的肥雞,汁味濃鬱而肉味鮮淡,叉燒酥香,油雞肥嫩,配上白飯,恰到好處。中秋節氣,和家人一起共享濃香美食,你會發現原來生活如此多嬌!

 

編輯—思瑤 

撰文— gogo

以上內容來自:

《周末畫報》全新美食&美酒公眾平臺「iTaste",

(微信公眾號ID:mwicity)

點擊關鍵詞查看更多熱門內容:

2016新加坡米其林榜單 | 在魔都尋找香港電影美食 | 三道失傳的中菜經典 | 四次獲評世界第一餐廳NOMA紀錄片 | 亞洲廚壇真正的顏王 | 全球50最佳餐廳榜單 | 上海米其林餐廳預測

長按二維碼或微信搜索「iTaste周末畫報」關注我

相關焦點

  • 電影「麥兜系列」和香港文化:粉色的小豬如此的可愛
    但是,在香港,有一隻可愛的粉色小豬,雖然形象低幼化,卻能夠獲得各年齡段觀眾的喜愛,並且形成系列大電影。從1988年麥兜動漫連載到2001年第一部動畫電影上映,再到2009年第三部麥兜故事登陸內地影院,憑藉其溫暖、簡單的情節,治癒、溫馨的氛圍,讓無數觀眾為之感動。可愛的粉色小豬:麥兜從麥兜的身上,每個人都可以看見自己。
  • 麥兜電影新書預售好禮送不停
    同名圖書當當網火熱預售,一本關於母愛、信任、感動的溫情繪本,一本關於成長、夢想、責任的治癒之書。預售期間,不僅有買一贈一活動,還會每天抽取幸運讀者贈送電影票兩張!  推薦理由:  ★一本關於母愛、信任、感動與夢想的溫情繪本:  「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也會信你;全世界的人不愛你,我也會愛你。我愛你愛到心肝裡,我信你信到腳趾頭。」
  • 探秘近期超人氣港式茶餐廳
    探秘康帝樓下超人氣港式茶餐廳---維港星光港式小廚聽聞康帝樓下最近新開一間很火爆的港式茶餐廳,
  • 【劇】【香港動畫電影】《麥兜故事》
    今天躺了一下午,頭昏腦脹,然後點了粥(晚飯),點開優酷>免費>好評電影,選擇了《麥兜故事》作為下飯劇。我小時候沒有看過麥兜,所以談不上什麼情懷。因為麥兜很有名,所以雖然小時候的我沒看過麥兜的故事,但是我早早就認識它了。可能是它太過可愛的形象讓我先入為主,一直以來我都以為麥兜是一部類似《喜羊羊》,適合小朋友看的益智動畫片。
  • 黃磊父女獻聲《麥兜我和我媽媽》 互動有愛溫情
    在上周的探班活動中,黃磊和多多現場錄製了電影插曲,這對父女有愛的互動萌壞了所有人。而黃磊配音過程中更被電影劇情深深吸引,時而被麥兜逗樂,時而被電影臺詞感動到幾乎哽咽。 全能暖爸黃磊成麥兜首選     在此前的麥兜電影一直有大明星加盟配音,劉德華、黃渤、鄭中基、宋丹丹等都曾為影片獻聲。麥兜片方表示,每一次除了要為觀眾帶來驚喜,更要考慮到藝人的整體形象和麥兜系列是否契合。
  • 電影《麥兜響噹噹》:骨子裡的「中國風」
    國產動畫電影的發展需要進化的拐點,此時,2009年香港經典動畫電影《麥兜響噹噹》的重映具有頗富意味的現實意義,此作品內容層面帶有的反好萊塢美學和中國文化傳承的光點,它所兼具的兒童教育的智慧,提示著國產動畫電影發展的另一種可能的
  • 大家覺得《麥兜》系列電影怎麼樣?
    誕生於1990年的麥兜是作者獻給成年人的港式童話。自2001年麥兜電影《麥兜故事》上映一炮而紅,之後又相繼推出麥兜菠蘿油王子(2004年)、麥兜響噹噹(2009年)、麥兜噹噹伴我心(2012年)、麥兜我和我媽媽(2014年)、麥兜·飯寶奇兵(2016年),共6部動畫電影,除了最近的一部,其他幾部豆瓣平均分都在8分以上。
  • 《麥兜•飯寶奇兵》公映 打造中秋合家歡
    《麥兜•飯寶奇兵》此前已在全國開展大規模點映,多數觀眾都表示「看完意猶未盡!已準備好二刷。」電影《麥兜•飯寶奇兵》的故事情節緊張而歡樂,加上朗朗上口的「麥氏金句」、全新設計的三維動畫效果等,勢必將成為全民喜愛的麥兜經典之一。主創麥家碧女士表示:「為這部作品整個團隊花了2年時間,做動畫是件非常要命的事,希望給大家帶來更多不一樣的感受。」
  • 《麥兜響噹噹》——爆笑配音結合無釐頭
    仔細究其原因,這可能也不是簡簡單單的不僅供小孩子娛樂的一部動畫電影,它的受眾面能覆蓋的更廣,取材源自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讓我們在感覺到麥兜真實可愛的同時,又覺得這部電影更加的真實感人。隨著很多動畫電影的興起,當今中國很多動畫市場主要的受眾是面向少年兒童,就不免會出現一些吐槽紛紛的動畫系列,比如《喜羊羊與灰太狼》這些動畫電影,內容都比較幼稚,且貧乏,只是沒有頭腦和邏輯的講述一些幼稚劇情,這類電影的受眾只能是一些低齡兒童。
  • 「麥兜」誕生20年,「蠢萌」拯救世界
    角色  「怎麼面對荒謬的世界呢」  笨笨的小豬麥兜,喜歡魚丸粗面、喜歡搶包山,也有很多無釐頭的古怪想法。大敵當前,麥兜只關心雞毛蒜皮的小事:「怪獸會吃飯嗎?會種米嗎?它手那麼短,它屁股痒痒怎麼辦?」
  • 這隻奶聲奶氣的豬為什麼感動我們
    今天誇君給大家分享一部動畫電影,它屬於後者:讓大人哭,讓小孩笑。當小孩長大之後再看,會有更加非凡的感觸。《麥兜》系列電影。一隻小豬而已,卻製造了無數出其不意的感動點。很多元素,都能成為感動的理由。大家都清楚記得那個香港叱吒風雲的年代。香港影壇歌壇巨星,撐起華語電影和歌曲大半個天下。
  • 「麥兜」誕生20年 「蠢萌」拯救世界(圖)
    麥兜系列到了《麥兜·飯寶奇兵》(後簡稱《飯寶奇兵》)已經是第7部了,整個動畫電影也誕生了15年,這隻出生在香港的小豬,還是那般模樣:圓嘟嘟的大餅臉、小成一點的眼睛、懶音十足的聲氣,看起來憨味十足又蠢鈍,卻成為代表港產精神的象徵
  • 大學生眼中的《麥兜響噹噹》 平凡小人物的奇蹟
    《麥兜響噹噹》劇照  4月17日,第17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入闈的兩部動畫電影之一《麥兜響噹噹》在中影電影院主要面向大學生進行展映。作為麥兜形象首次登陸內地大銀幕的作品,此次放映不僅吸引了眾多小觀眾,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仍然富有純真童心的大學生前來觀看。  《麥兜響噹噹》作為麥兜系列動畫電影第四部,依舊秉承著其一貫的溫情、無釐頭的搞笑風格,快樂嬉鬧的故事講述中帶著淡淡的憂傷。
  • 想當年|我們喜歡麥兜,因為他足夠平凡,足夠香港
    麥兜和麥太算起來,麥兜這隻1995年6月22日出生於香港九龍廣華醫院的「90後」,也已經過了21歲生日。2001年,第一部《麥兜故事》在香港上映,本土票房甚至超過了宮崎駿的《千與千尋》。這聽上去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但事實確實如此。麥兜系列是人物電影,但又不那麼典型。
  • 電影《麥兜·噹噹伴我心》:KUSO 與治癒
    ,4月7日香港麥兜系列動畫電影的第五部《麥兜·噹噹伴我心》隨之正式上檔。 重映遇冷的《麥兜·噹噹伴我心》是一部音樂動畫電影,它是麥兜系列電影中風格特異、工藝最為突出的作品;外請香港本土漫畫大師楊學德與麥兜之母麥加碧共同執筆美術設計,內裡植入音樂性實驗,以單線故事為軸,以音樂作為敘事工具,在人文主義外殼的包裹中鍛造出極端kuso與治癒對撞的風格內核,音樂性與經典IP動畫同化作用令麥兜系列迸發出新生命力。
  • 謝立文 我還不夠麥兜
    和麥家碧創作麥嘜麥兜這對小豬,最初是出自於商業目的:推廣他們製作的賀卡。不料漫畫後來居上,隨之又加入電視、電影,生意越做越大。自麥兜誕生那天起,所有的生意,出版公司,電影公司,周邊產品公司,能做的都是自己在經營。「本來最簡單的賺錢方法是把麥兜授權給別人,現在並不是這麼做。」創作漫畫,他跟麥家碧,或者再加一個人幫忙排版,3個人就能做完。動畫牽涉的人和事多出許多。
  • 中秋合家歡電影「大人小孩都愛看的動畫片」麥兜系列15日搞笑來襲!
    當時的麥兜一定非常難過,據小編YY,這一定因為是校長的茶餐廳所以不敢掀桌子,所以麥兜只能一遍遍詢問……(開玩笑,麥兜哪有勤快想這麼多,其實他就是想吃!!!)還捎帶腳拉上了醫生一起抖……看完這段的小編表示你一定會嘆服吳君如和黃秋生的臺詞功底。麥兜電影中可是有考驗智商的片段,至於你能不能看懂動畫片……那可就不關小編的事了。
  • 麥兜:童話以外的故事
    伴隨著奶聲奶氣的歌聲,麥兜這隻憨傻而純真的小豬進入了大眾的視野,一部又一部的電影好像拼圖一般,拼出了香港普通百姓的生活浮沉,又好似一部編年史,訴說著香港的遭遇,讓人試圖去品味其背後的深意。毫無疑問,《麥兜故事》是香港電影史上一個特殊且亮眼的存在。一部小成本製作的動畫片在2001年上映後,被評為了香港「新世紀十年十佳電影」。
  • 【記錄美好時光】2017.3.26親子電影《麥兜響噹噹》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大家一起觀看了影片《麥兜響噹噹》。影片是粵語版本,孩子們日常接觸普通話和潮州話比較多,對粵語比較陌生,所以我在電影播放前與現場的粉絲做了個小小的分享——用普通話誦讀、解析古詩《春曉》,然後分別用潮州話、粵語誦讀。(掃描二維碼可聽音頻)一首耳熟能詳的古詩,用不同的語言誦讀,變得新奇有趣,大家也感受到方言的魅力,愉快開始觀看影片。
  • 《麥兜》:最雅的古典樂+最市井的歌詞 麥兜系列出到第七部
    ­  而謝立文包辦了大部分插曲的詞,詞風主要分兩派,一種是純真清新派,之後會詳細講到,另一種大家可以從歌名體會一下,比如《麥兜菠蘿油王子》中的《教我如何去小便》、《麥兜響噹噹》中的《麥太口服液》、《麥兜噹噹伴我心》中的《切記剪腳甲》……­  後一種歌詞詼諧俚俗,充滿了香港草根濃濃的市井人情味,古典樂的底子,市井化的歌詞,加上天籟般的童聲合唱,形成了麥兜系列配樂獨一無二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