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麥兜響噹噹》:骨子裡的「中國風」

2021-02-19 中國電影資料館

文 | 楊曉雲

 

從狹義意義而言,動畫電影是某種關乎兒童的經濟學、教育學和心理學。國產動畫電影近幾年有著振奮人心的發展與成就,在經濟、文化和教育互為牽引力的平衡生態中,是偏執於產業和市場一端的發展。

 

無論是早些年的《魁拔》,近些年的《捉妖記》、《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和連續4年佔據春節火熱檔期的《熊出沒》系列,都充分體現出一種效法好萊塢模式的產品設計特點,這種特點筆者稱之為「三+」模式,一個強有力的賣點+高概念的商業敘事+普世價值觀。

 

即使是口碑神作《大聖歸來》,亦須明辨那集聚中國古典文化精義的《西遊記》是僅僅被抽剝為IP賣點存在的,故事的寫法和人物的塑造是被好萊塢商業美學統領的,講述英雄末路後而重生的故事,替換掉大聖的形象,故事依然成立感人,它的悲劇性和美系屬古典莎士比亞。去年的《大魚海棠》創意出自《莊子逍遙遊》,美術和色彩頗具古意,內容層面設計為一個叛逆神族少女邏輯混沌的悲劇愛情,老莊意境乾癟成形式上的一張皮。


 

國產動畫電影的發展需要進化的拐點,此時,2009年香港經典動畫電影《麥兜響噹噹》的重映具有頗富意味的現實意義,此作品內容層面帶有的反好萊塢美學和中國文化傳承的光點,它所兼具的兒童教育的智慧,提示著國產動畫電影發展的另一種可能的、走得更遠的路徑,一種更為溫潤、深厚的形態。

      

麥兜形象面世約27年,最初由麥佳碧繪畫、謝立文撰稿於1990年在香港《小明周》漫畫連載。2001年,第一部麥兜電影《麥兜故事》香港上映,此後至2016年陸續出了6部麥兜系列電影,承攬一代人的童年回憶,具有「稚愈」特點。


 

《麥兜響噹噹》是系列電影的第四部,出場的主要人物簡單明了,麥兜、麥太、太乙春花門掌門道長、麥兜青梅竹馬的幼稚園同學阿MAY。事件簡單明了,小豬麥兜被評定為多元低智能,為了安慰得了更年期症候群的媽媽麥太,麥兜努力拿到了A。麥太決定再次出發去武漢闖蕩世界學做生意,於是把麥兜送上武當山太乙春華門學習太極拳,後來麥兜參加了國際幼兒園武林大賽,再後來麥兜和麥太都回到了香港繼續日常生活。

 

《麥兜響噹噹》簡單人物和簡單事件連綴的構造,孩子們從中能見愛和努力,青年們能見理想和現實,中年見到悲情,老人見到和解,強大的感染力來源於影片以傳「道」為精神核心選擇的反高潮式「形意」的非線性敘事,這個道就是中國獨有的「道」,與父母的「道」,與生活的「道」,「道可道,非常道」是我們中國人獨有的與世界和諧相處的方式。

      

麥兜和麥太是典型草根香港人的形象。麥兜胖、遲鈍、資質平平常常,在當今更高標準的社會要求中,他也許真的是多元低智能。麥太是胖胖的中年婦女,帶著麥兜住在大角咀的窄小的公寓裡,打拼半生一事無成,日日早出晚歸,只為能夠給兒子買只雞吃,她的所有人生理想是為了讓兒子成龍,過更好的生活,無奈麥兜就是個普通孩子,聽莫扎特也開不了竅,上山學太極也學得一塌糊塗。


 

麥兜測驗得了「h」回家,上課還把屎拉在褲子裡,被更年期折磨的麥太忍不住傷心大哭,麥兜看到半夜辛苦起夜的麥太,決定夜裡不睡覺默寫生詞,下決心下次測驗把A拿回家,麥兜還發誓為了測驗能拿A他可以一輩子不吃最愛的雞,麥太擔心麥兜也發誓只要麥兜爭氣,她也一輩子不吃最愛的雞。

 

當麥兜終於把A拿回家,麥太給麥兜做最愛吃的快快雞,母子二人都忍著口水找著最荒謬的藉口把自己最喜愛的食物推給對方,當最後那塊香噴噴雞腿掉在地上時.麥兜把真相告訴了麥太。麥兜不是不愛吃雞,他只是更愛媽媽。麥兜不是低能,他只是善良。麥太告訴兒子,「其實,媽媽在外面,也不算是一頭成功的母豬。」


 

麥兜和麥太的關係充滿著東方中國的倫理關係色彩,也是中國內地經濟告訴發展下的城市平民的縮影。與西方父母不同,東方父母望子成龍的多,而非西方式的養到18歲,你是你的,我是我的,在東方的倫理關係中,即使麥兜活到40歲,麥太活到80歲,那塊雞腿仍是會掉到地上。

      

昨日之香港,恰如今日之北上廣,在高速增長期,城市崇拜權利、成就、地位,金錢。青年們如螻蟻努力打拼、力爭上遊,百折不撓,人人爭先,個個恐後。為父母者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總是希望一代勝過一代。


 

影片「雞腿事件」之後,筆鋒一轉,麥太看到自己半生的失敗,不希望兒子也潦倒半生,於是送麥兜上武當山學藝。麥兜還是那個資質平平的麥兜,上了武當山也是終日混混,拿著道長的丹爐煮方便麵吃。就像被半夜起夜的媽媽感動一樣,麥兜最後還是被辛苦傳承道統的道長感動,他決心好好練功,跟道長一起參加世界幼兒園武林大賽,有所頓悟的麥兜沒有成為人生的贏家,還是被各地高手揍得很慘。平平凡凡的麥兜於是平平凡凡地回到香港。

 

影片一直注意抑制好萊塢式地情節高潮,反對「奇蹟」的出現。與好萊塢造夢神話不同,影片傳達的「道」是較為殘酷的真實之道,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獲得成功,就如同生活一樣。現實殘酷,未知深遠,生活有時龐大如怪獸機器吞噬人心,正所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但國人們仍是努力,在各自的位置堅守,現實不可改變,努力讓我們的心與初心更加圓融,這大概影片所傳遞的「天人合一」之道,是我們與自己,我們與世界和解的方式,與好萊塢的「美國夢」,「達爾文進化論」明明白白是兩個體系。

      

麥兜和麥太回到香港,一切仿佛回到原點,一切仿佛都沒有改變,一切仿佛有所改變。道長後來到香港問麥兜是否對「道」有所體悟,麥兜慢悠悠地告訴道長,「道,就是不要出賣自己的雞。」彼時,忍住心中想吃的欲望讓給麥太,對麥兜而言是事親之道,此時,保護心中的「雞」則是為人之道了。

故事簡單,寓意深遠,寫法寫意,《麥當響噹噹》作為產品自身的「道」亦是值得琢磨。

影片信息


導演: 謝立文
編劇: 謝立文
主演: 黃渤 / 黃秋生 / 吳君如 / 宋丹丹 / 詹瑞文
類型: 喜劇 / 動畫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 香港
語言: 漢語普通話 / 粵語
上映日期: 2017-03-17(中國大陸重映) / 2009-07-24(中國大陸)
片長: 81分鐘(重映版) / 80 分鐘
又名: 麥兜武當 / 麥兜故事4 / Mcdull - Kungfu Ding Ding Dong / McDull, Kung Fu Kindergarten

劇情簡介

長江三峽,考古學家掘出龐然巨物,手工奇劣,一看竟是麥子仲肥又一廢物出土!麥子,名兜,字仲肥,是我國一位吃飽撐的思想家、發明家。正當大家不知如何處置這大而無當之物,一位懷疑是麥子十八代後人的小朋友,麥兜(郭君彥/張正中 配音),正與媽媽麥太(吳君如/宋丹丹 配音)一起在香港發呆。

麥兜很慢,很乖,很鈍,被評定為多元低智能。麥太也好不了多少,半輩子亂衝亂撲,卻都在撲空。為了自己,為了麥兜,麥太決定帶麥兜來內地闖天下。到了武漢,麥太忍痛先把麥兜送到山上一武術學校「太乙春花門」寄宿。山上生活清苦,掌門道長(黃秋生/張立昆 配音)呆頭呆腦。麥兜無心習武,最大的樂趣是跟小同學偷入煉丹房煮方便麵;值得慶幸的是,麥兜的身邊還有一位可親的助教「熊寶弟弟」,不時照顧麥兜。

「世界幼兒園武術大賽」即將舉行,「太乙春花門」小朋友軟手軟腳,看來只有挨揍的份兒。「國際幼兒園武術大賽」,麥兜迎戰各地好打小朋友。這時,麥兜祖宗麥仲肥的巨物突然當、當、當的響起。原來這是個一年等於一秒,每三千六百年才報一次時的大鐘…大成若缺,大器晚成。麥兜忽然領悟出太極拳,以至自己生命的道理……。 ©豆瓣    

註:本文首次刊於中國電影資料館官方微信公眾號,為原創文章,媒體轉載請務必聲明來源。

-END-

欄目編輯 | 肖再悅     責任編輯 | 汪憶嵐

掃碼關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官方微信公眾號,第一時間獲取聯盟影訊、活動預告、購票渠道等相關信息!

相關焦點

  • 麥兜響噹噹電影主題曲插曲片尾曲背景音樂名字 麥兜響噹噹電影裡面...
    麥兜響噹噹電影中的主題曲、插曲、片尾曲、背景音樂以及裡面所有歌曲叫什麼名字誰唱的呢?麥兜響噹噹電影中的歌曲歌詞MV可以在哪裡觀看?電影麥兜響噹噹由 黃渤、黃秋生 、吳君如、宋丹丹等主演,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們整理的關於麥兜響噹噹電影主題曲插曲片尾曲背景音樂名字誰唱 的相關內容,歡迎下載試聽!
  • 《麥兜響噹噹》——爆笑配音結合無釐頭
    在整個電影圈中,有一類比較特殊的電影風格特別而且受眾一般都是小孩子,那就是動畫電影。《麥兜響噹噹》做一部比較經典的電影系列,首次登陸大陸時,就獲得一致好評。隨著很多動畫電影的興起,當今中國很多動畫市場主要的受眾是面向少年兒童,就不免會出現一些吐槽紛紛的動畫系列,比如《喜羊羊與灰太狼》這些動畫電影,內容都比較幼稚,且貧乏,只是沒有頭腦和邏輯的講述一些幼稚劇情,這類電影的受眾只能是一些低齡兒童。
  • 大學生眼中的《麥兜響噹噹》 平凡小人物的奇蹟
    大學生眼中的《麥兜響噹噹》 平凡小人物的奇蹟 《麥兜響噹噹》海報
  • 【記錄美好時光】2017.3.26親子電影《麥兜響噹噹》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大家一起觀看了影片《麥兜響噹噹》。影片是粵語版本,孩子們日常接觸普通話和潮州話比較多,對粵語比較陌生,所以我在電影播放前與現場的粉絲做了個小小的分享——用普通話誦讀、解析古詩《春曉》,然後分別用潮州話、粵語誦讀。(掃描二維碼可聽音頻)一首耳熟能詳的古詩,用不同的語言誦讀,變得新奇有趣,大家也感受到方言的魅力,愉快開始觀看影片。
  • 發人深省的四部動漫,《麥兜響噹噹》在列,豐富你的人生觀
    今天小編要跟大家推薦發人深省的四部動漫,《麥兜響噹噹》在列,豐富你的人生觀。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劇情雖然簡單但是融入了很多科幻和奇幻元素,外加對人猿泰山的一些致敬梗,讓整部影片既遠離城市又現代相結合的毫無違和感覺。
  • 「響噹噹」的少年心氣:一隻叫麥兜的小豬和它被賦予的香港精神 | 長報導
    3月17日,《麥兜響噹噹》在內地重映。史航曾在中央戲劇學院教編劇課,看過《麥兜故事》後,他講了一節課,名為《我們的麥兜相》,鼓勵學生說出自己最笨的一面。最後,班級票選出一個最像麥兜的人。「這個女生愛玩搖滾,是個鼓手,晚上翻牆出去玩音樂,回來就在課堂上睡覺。她很開心,寫東西很有靈氣,骨子裡的善良和單純跟麥兜很像。」作為創作者,謝立文和麥家碧驚訝於麥兜的生命力。謝立文說:「寫麥嘜和寫麥兜用的是不同方法。」
  • 《麥兜》系列為何逐漸銷聲匿跡?港風水土不服,票房暴死嚴重!
    》系列連續四部的票房最低紀錄,它僅有一千八百萬票房,比2009年的《麥兜響噹噹》低了5200萬。《飯寶奇兵》的撲街,給《麥兜》系列致命一擊,《麥兜》系列從此沉寂了三年。更可怕的是,它讓《麥兜》這個ip極速貶值,也證明了《麥兜》的票房號召力正在急速下滑。《飯寶奇兵》的失敗確實很不應該,因為它同期的電影只有《反貪風暴2》有競爭力,而且《反貪風暴2》不是動畫片,對《飯寶奇兵》的威脅不大,所以《飯寶奇兵》撲街還是自身原因居多。
  • 《麥兜》:最雅的古典樂+最市井的歌詞 麥兜系列出到第七部
    ­  除了古典樂,他還廣泛採用世界各地的經典民歌,愛爾蘭民歌、中國童謠、閩南民歌等等。­  但它同時用溫情的眼睛看一切,雖然世界這樣殘酷,還是要好好珍惜眼前的飯和人,從煙火氣裡尋溫暖,所以最後這首改編自勃拉姆斯的Waltzin a Flat的《悠悠的風》結尾響起,一切都得到了治癒:­  「風,悠悠的風,悠然在這一刻晚空,遙遙遠山,靜靜遠海,淡淡新月已漸上。風,悠悠的風,悠然在這一刻晚空,遙遙晚舟,寂寂晚鐘,默默燈火已漸上。
  • 《麥兜響噹噹》感謝不離不棄的你,讓我知道仍有人愛我
    電影《麥兜響噹噹 》感謝不離不棄的你,讓我知道仍有人愛我在充滿笑聲的電影院裡, 他們竟然掉了幾滴眼淚, 驚呆了一點, 沒有勇氣爭辯說這是正常的, 只能悄悄伸出手指划槳兩個, 假裝平靜。很少有電影很少哭, 最後一次因為一隻名叫金剛的大猩猩, 很久以後是因為一頭名叫麥兜的豬。"
  • 麥兜,全世界最懂音樂的小豬
    就要上映的《麥兜飯寶奇兵》是麥兜的第七部電影,前面六部分別是《麥兜故事》(電視電影)、《春田花花同學會》、《菠蘿油王子》、《麥兜響噹噹》、《麥兜噹噹伴我心》、《麥兜·我和我的媽媽》。麥兜系列電影,不僅畫面製作細膩,國內2D動畫電影,應該無有與之匹敵的,堪稱香港宮崎駿。其在音樂的使用上,也無不使人拍手稱妙。這主要歸功於作曲家何崇志(《麥兜噹噹伴我心》的主要編曲是伍卓賢)。
  • 品麥兜電影·回顧麥兜成長與他背後的香港
    從2001年《麥兜故事》到2014國慶檔的《麥兜我和我媽媽》,麥兜系列電影已經推出五部。
  • 大家覺得《麥兜》系列電影怎麼樣?
    誕生於1990年的麥兜是作者獻給成年人的港式童話。自2001年麥兜電影《麥兜故事》上映一炮而紅,之後又相繼推出麥兜菠蘿油王子(2004年)、麥兜響噹噹(2009年)、麥兜噹噹伴我心(2012年)、麥兜我和我媽媽(2014年)、麥兜·飯寶奇兵(2016年),共6部動畫電影,除了最近的一部,其他幾部豆瓣平均分都在8分以上。
  • 電影《麥兜·噹噹伴我心》:KUSO 與治癒
    ,4月7日香港麥兜系列動畫電影的第五部《麥兜·噹噹伴我心》隨之正式上檔。乍看之下,這種溫婉對野蠻的雜糅是違和的,但謝立文將這種對照放在合宜的情境之中,在校長帶著麥兜、阿may等小朋友一次一次賣唱拯救瀕臨倒閉的春田花花幼稚園之時,每個被生活壓迫到醜陋、變形的普通平凡的人被音樂感動、被音樂治癒,在為校長支出著著卑微的、不值一提的卻仍是全力以赴的幫助。 看似突兀異常的KUSO風在此作中對人設極度誇張的惡搞變形實則與麥兜系列內裡的精神內核是一致的。
  • 《麥兜·飯寶奇兵》看麥兜打怪獸
    對國內觀眾來說,近幾年接觸的電影中,有關機器人打怪獸的作品已經很多了,像《變形金剛》《環太平洋》。這些電影裡「奧特曼打小怪獸」的情節,都是在致敬更經典的特攝片(像奧特曼)、蘿蔔片(Robot機器人動畫的簡稱)——這次麥兜其實也不例外。
  • 麥兜啟示錄 風靡華人世的成人漫畫(組圖)
    7月10日,那隻久違的香港小豬麥兜又回來了——麥兜系列的第五部電影《麥兜噹噹伴我心》正式上映,距離這隻圓滾滾的粉紅色小豬第一次登上大銀幕已經過去了11年。在這11年之中,「死蠢」的麥兜已經成了香港動漫的一個標誌。  可以預見的是,不管《麥兜噹噹伴我心》這部電影的票房比三年前的《麥兜響噹噹》是高還是低,麥兜依然會以一種成功者的姿態站在我們面前。
  • 「麥兜之父」謝立文 在卑微中仰望天堂
    有朋友說,他看了一次《麥兜噹噹伴我心》,覺得很好,準備帶家人再看一次,結果影城當晚三場竟連一張剩票都沒有。他說雖然沒看成,但很高興,因為發現觀眾真有鑑賞力,即使不是「大片」也會去捧場。《麥兜噹噹伴我心》之前的《麥兜故事》《麥兜菠蘿油王子》《春田花花同學會》和《麥兜響噹噹》都在內地取得了好口碑,這次也不例外在各大電影網站,它的評分都超過了8分。
  • 麥兜電影你睇唔睇得明?麥兜成長同埋佢背後嘅香港!
    從2001年《麥兜故事》到2014國慶檔的《麥兜我和我媽媽》,麥兜系列電影已經推出五部。來自香港的小豬麥兜發過夢、學過太極拳、與華仔同臺演出過。這一誕生於香港本土,後來北上的系列電影,兜兜轉轉後又回到故事的起點。
  • 麥兜和他的香港
    2014國慶檔的《麥兜我和我媽媽》       從2001年《麥兜故事》到2014國慶檔的《麥兜我和我媽媽》,麥兜系列電影已經推出六部。來自香港的小豬麥兜發過夢、學過太極拳、與華仔同臺演出過。這一誕生於香港本土,後來北上的系列電影,兜兜轉轉後又回到故事的起點。
  • 麥兜:童話以外的故事
    伴隨著奶聲奶氣的歌聲,麥兜這隻憨傻而純真的小豬進入了大眾的視野,一部又一部的電影好像拼圖一般,拼出了香港普通百姓的生活浮沉,又好似一部編年史,訴說著香港的遭遇,讓人試圖去品味其背後的深意。毫無疑問,《麥兜故事》是香港電影史上一個特殊且亮眼的存在。一部小成本製作的動畫片在2001年上映後,被評為了香港「新世紀十年十佳電影」。
  • 催淚彈來襲,麥兜哲學暖心放送,為什麼這隻小豬這麼戳人淚點
    當年在電影院裡看得小孩子心花怒放,大人卻鼻涕眼淚一大把,沒想到一晃已經過去五年了。每次想起電影裡的那些經典臺詞都還會感覺眼圈泛紅。不過《麥兜:我和媽媽》雖然讓人感動,不過小編最喜歡的麥兜電影卻另有一部,那就是2009年上映的《麥兜響噹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