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虛聲
01 戰鬥力
納卡的火已經燒到印度。
印度的《歐亞時報》網站報導稱,印度支持亞美尼亞。
大家或許很納悶,印度自己現在把大兵擺在高原上,後勤問題尚未搞定,哪還有心思管納卡衝突?原因是土耳其。
印巴衝突中,土耳其支持巴基斯坦。
納卡衝突中,土耳其支持亞塞拜然。
為表示對土耳其的支持,巴基斯坦表示支持亞塞拜然。
因為巴基斯坦和土耳其支持亞塞拜然,所以印度支持亞美尼亞。當然印度也撈到點好處,今年春天,印度賣給亞美尼亞四套反炮兵雷達,共4千萬美元。
實際上來說,納卡之所以鬧這麼大,主要是因為土耳其拼命力挺亞塞拜然。如果沒有土耳其大力投入,衝突或許已經降溫。
土耳其這種行為連法國都看不下去了。馬克龍表示,「土耳其的這種行為(幹預納卡地區)不值得北約成員國接受,我們認為這種行動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土耳其援助亞塞拜然的僱傭軍來自敘利亞戰場。
說起敘利亞戰爭,已經打了很久了,土耳其是主要推手之一。
今年夏天,土耳其和希臘在地中海玩碰船運動。
另外土耳其與賽普勒斯也經常在地中海東岸對峙一番。
土耳其和希臘、賽普勒斯對峙時,法國總會站出來給後兩者撐腰。
所以土耳其和法國也會經常扳手腕。只不過法國、希臘、賽普勒斯都是歐盟成員,土耳其也不敢公開撕破臉。
但在敘利亞和亞塞拜然,土耳其可以肆無忌憚地幹。尤其是今年以來,東歐、中東、甚至北非,有熱點與動蕩的地區,就有土耳其的身影。法國媒體把埃爾多安描述為縱火消防員。
真心納悶:土耳其為什麼這麼好鬥?
02 大國夢是原因
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奧斯曼帝國面臨被肢解的局面。關鍵時刻,凱末爾將軍挺身而出,建立了如今的土耳其,並且進行了伊斯蘭世俗化實踐。
但到了埃爾多安時代,土耳其開始回歸傳統。
任何國家,一旦追求回歸傳統,那一定會懷念起巔峰時代。
這種懷念歷史,某種程度上是好事,可以提升凝聚力。但過度懷念,就容易激起民粹主義。反過來,民粹主義又會推動激進政策。
土耳其人的巔峰時代,就是當年橫跨亞歐非的奧斯曼帝國。如果以奧斯曼帝國為標尺,巴爾幹半島、東歐、北非、中東,現在所有的熱點地區都曾是帝國範疇。
希臘與賽普勒斯被奧斯曼徵服過,它們和土耳其的領土糾紛也是帝國時代留下的老問題。
中東的敘利亞,原本也是奧斯曼帝國的領土(當初土耳其就是把亞美尼亞人驅趕到敘利亞境內的沙漠,進行死亡遷徙的),又有庫德人這個不安定因素。所以只要能把敘利亞搞亂的事兒,土耳其都會幹。
土耳其強力支持亞塞拜然,一方面因為土耳其對亞美尼亞人實施過死亡遷徙,有解不開的仇怨;另一方面土耳其需要亞塞拜然的石油,並且噁心俄羅斯。
如此就不難理解,土耳其為什麼會四面出擊。
但是以土耳其的綜合國力,並不支持它像如今這樣插手所有熱點地區。
之所以如此的根源在於,土耳其內部問題很多。
03內部矛盾
古老的國家搞改革,原本就很難,因為內部問題一團亂麻。魯迅當年形容,「即使搬動一張桌子,幾乎也要流血」
凱末爾拯救了土耳其,但搞世俗化卻遭遇層層阻力。
埃爾多安往回走,同樣遭遇層層阻力。2016年軍方政變未遂,其實就是埃爾多安面臨的阻力。這種情況下,埃爾多安就需要通過外部矛盾轉移內部矛盾。敘利亞和亞塞拜然,正好是土耳其轉移矛盾的絕佳選擇。
即便如此,土耳其也沒必要這麼亂搞。
那麼究竟有哪些問題,逼迫土耳其這麼賣力地搞事?
土耳其內部的經濟危機、疫情、難民問題,都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這些麻煩疊加在一起,就體現在債務問題上。
04債務是根源
眾所周知,川普上臺之後,為解決美國債務問題,使勁折騰。
其實地球村的債務問題,並非只有美國一家,土耳其同樣很嚴重。土耳其的債務,和埃爾多安本人息息相關。
眾所周知,埃爾多安是土耳其的政壇常青樹,在土耳其的影響類似於普京在俄羅斯。和特工出身的普京不同的是,埃爾多安是搞經濟出身的。
1994-1998年,埃爾多安擔任伊斯坦堡市長,通過舊城改造的方式大力搞基建(這個詞很熟悉吧),具體就是修管道改善城市供水、修高架橋改善交通,為此而積累了不少政治資本。
世紀末的經濟危機,土耳其損失慘重,埃爾多安以改革者的形象走上土耳其權力中央。
埃爾多安的套路很簡單,就是把他在伊斯坦堡的經驗推廣到土耳其,繼續搞基建,通過負債的方式求發展。最初這個套路很不錯,但2008年的經濟危機對歐洲影響很大。
面對危機,埃爾多安繼續用老套路。然而很快,負債發展的藥效降低。但埃爾多安並沒有調整戰略,而是加大籌碼搞基建。
土耳其搞的新伊斯坦堡機場,每年吞吐量達兩億人次。14億人口的中國,最繁忙的首都國際機場,每年也才1億左右。土耳其的人口才8千多萬。
大家或許覺得土耳其這麼玩沒毛病,畢竟中國也是基建狂魔。但是土耳其和中國完全不同。中國是基建狂魔,同時也是世界工廠與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可以造血。而土耳其呢,只想加入歐盟吃福利,沒有工業生產的基因,也沒有搞貿易的服務意識,導致旁邊的歐盟寧願把工廠設在中國或越南,或者乾脆從中國或越南採購。
另外土耳其除了和歐盟的希臘、賽普勒斯、法國有衝突外,和德國也因勞工問題鬧得不開心。相當於說,土耳其把歐盟成員國得罪了一半。
換句話說,土耳其大搞基建,相當於一直在失血;但造血能力又跟不上,這就造成債務上漲時壞帳也在飆升。到今年8月份,土耳其企業與居民的不良貸款壞帳率為4.3%(中國為0.9%,美國為1.5%)。
如何緩解債務壓力?現階段基本沒有好招數,只能不停地向外部轉移矛盾。
敘利亞熱鬧時,土耳其就在敘利亞作戰。
納卡打起來,土耳其就去支援亞塞拜然。
如果外部沒有熱點,那就去和希臘扯皮,製造熱點。
只要外部在打仗,就可以通過民粹主義,轉移內部矛盾。但是打仗也是一個燒錢無底洞,只會增加債務,不會減少債務。所以通過戰爭轉移債務矛盾,無異於飲鴆止渴。
所以一定要控制戰爭規模,不能真的大打起來。
所以在敘利亞與亞塞拜然,土耳其架勢拉得很開,但通常會想方設法避開與俄羅斯、伊朗的直接衝突,因為那樣要花很多錢。但即便維持如今這個規模,也要不停地出錢。
根據亞美尼亞軍方透露,部分土耳其僱傭軍近日在鬧「罷工」,原因是土耳其的「工資」沒有按時發放。
簡而言之,土耳其現在是兵行險著。這麼玩也無法解決問題,絕對不是長久之計;但同時又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繼續這麼小心翼翼地走鋼絲。哪天玩脫了,不好收場。
當世界上像土耳其這樣被迫走鋼絲的國家越來越多,那麼戰爭風險便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