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了五年,華為要動智能電視了?

2021-02-13 雷鋒網

▲點擊上方 雷鋒網 關注

華為做智能電視,這是業界議論了近一年也未能等到官方正面證實的傳言。

甚至有「知情人士」稱,華為將在4月推出智能電視,雖是言之鑿鑿,華為方面回應稱「消息不實」。

儘管如此,關於華為會不會做智能電視,以及如果華為做智能電視,是否會改變現有智能電視的產業格局,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華為做智能電視在去年8月就已有傳言,有所不同的是,去年一同傳出要做智能電視的還有同為國內智慧型手機榜單前列的OPPO、vivo,而OV、華為當時均予以否認。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傳言呢?這就要從當下智慧型手機市場波動和智能家居產業興起說起。

沒有哪款硬體產品能夠持續增長一個世紀,電視是這樣,手機也是這樣。

從1973年第一部商用手機出現至今,在短短45年的時間裡,整個手機市場經歷了功能機和智能機兩個時代,然而,這一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最受追捧的智能硬體,如今也已經增長乏力。

據IDC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智慧型手機市場首次出現全年銷量下降,其中,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銷量下降0.5%,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下降5%。

這樣的下行趨勢也進一步蔓延到了2018年。

據IDC 2018年智慧型手機市場銷售數據顯示,全球全年智慧型手機市場銷量再次下降4.1%,中國全年智慧型手機市場銷量也再次下降10.5%。

寒冬之下,智慧型手機廠商一方面徵戰國外市場,繼續進軍印度、越南等增量市場;

另一方面,由於智慧型手機無論在產品功能迭代上,還是在市場拓展上(註:據IDC統計數據顯示,華為、OV和小米四家已經佔國內市場78%份額),都已經進入瓶頸期,尋找其他增量智能硬體或產業來補充智慧型手機這一業務增長乏力出現的消費端業務空缺,就成為像華為、OV、小米這樣智慧型手機巨頭廠商必然要走出的一步棋。

不得不說,目前可供選擇的智能硬體確實也有很多,包括智能手錶、智能音箱、可穿戴、AR/VR等,當然,也包括智能電視。

現在再回過頭來看,除去對智能電視的態度還不明確,其他智能硬體,華為大部分都已經進行了覆蓋(其他智慧型手機廠商也都有覆蓋),沒有覆蓋的,華為也通過自家的華為智選和華為HiLink生態進行了圈地。

但是,智能電視與其他智能硬體還是略有不同。

智能手錶,目前有醫療保健和運動兩個方向,但是就目前的功能開發和用戶反饋來看,對於華為這樣的頭部玩家而言,智能手錶尚屬雞肋,完全無法作為主營產品;

智能音箱,各家都在覆蓋,包括華為也在2018年進行了覆蓋,但是相對於智慧型手機而言,智能音箱對技術依賴較弱,反而更依賴內容,因而才會出現現在的價格戰、圈用戶,這一硬體最終也很可能是通過內容和服務付費來實現盈利,而內容並非華為的強勢;

至於可穿戴、AR/VR等,雖與技術強相關,但更屬於長期投入領域,並沒有能力來彌補現在智慧型手機業務下滑帶來的消費業務缺口。

相對而言,智能電視作為基於工藝成熟的傳統電視的產物,正在經歷類似功能機向智慧型手機更迭的過程,儘管數位電視已經帶來了足夠的內容,功能性和創新性上仍有待AI來打磨和「上色」,這也使得智能電視與技術呈強相關,與此同時,也帶來了新一輪需求。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智能電視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加入智能系統的智能電視,另一類是智能投影儀。

據Strategy Analytics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智能電視全球銷量達到1.57億臺,佔全年電視總銷量的67%。 

據IDC統計數據顯示,2018全年中國投影機市場總出貨量累計達到435萬臺,同比增長31.1%;家用投影機出貨量將近228萬臺,同比增長74.5%。

由此可見,智能電視,尤其區別於傳統形態的家用投影儀增長勢頭正猛。

此外,相對於其他智能硬體,智能電視擁有原有用戶群,用戶粘性更強,輔以AI技術帶來的功能,以及更豐富的產品形態和用戶體驗,將會進一步帶來諸如一二線城市年輕用戶群體。

更何況,像華為這樣的智慧型手機頭部玩家自帶強粘性用戶群體(同時也是年輕用戶群體),如果能以一個好的產品形態切入智能電視領域,至少在未來五到十年,這一硬體產品完全可以彌補智慧型手機增量放緩甚至下降帶來的消費業務缺口。

這樣的市場,對於技術能力強的頭部玩家,沒有哪家會不動心,更何況智能電視又被視為當下智能家居的入口級設備。

2018年3月,百度領投極米C輪融資,並成為僅次於極米創始團隊的第二大股東;

2018年3月,阿里在其春季發布會上發布了天貓魔屏S1投影儀;

2018年5月,騰訊旗下的企鵝雲極光攜手深圳硬體製造商普達爾推出了AI智能微型投影儀R11S;

2019年2月,極米官方表示,極米多款產品均已接入華為HiLink智能家居開放互聯平臺……

相對於「會不會做」這個多少有些個人臆測的問題,能不能做顯然更為客觀。

華為能不能做智能電視?首先要結合當下智能電視核心技術略做考量。

智能電視核心技術主要包括三方面:面板、系統和控制晶片。

系統。在系統方面,華為有兩種選擇,第一種選擇是沿用智慧型手機的安卓系統,畢竟,安卓系統也是現在智能電視的一大主流系統,華為在安卓系統優化方面也做了很多年,搬到電視上自然也不是問題;第二種選擇是自研系統,除去華為的Lite OS系統以外,此前任正非也曾對外媒表示,華為確有自研作業系統。而是否會首先將華為的自研系統應用到對整個軟體生態依賴程度還沒有如此強的智能電視領域,目前仍不可知。

控制晶片。華為自研控制晶片已經不是秘密,華為手機應用的自家麒麟晶片到目前的麒麟980也已經經歷了8個版本迭代。在電視領域,更是早在2014年,華為榮耀和創維聯合推出一款55英寸的4K智能電視——酷開榮耀A55智能電視,同時搭載了華為海思四核CPU(四核CortexA9/1.5GHz海思電視晶片)。

此外,包括康佳、海信、夏普等多家電視巨頭廠商也都有使用華為海思的電視晶片,海思電視晶片已經佔去了國內大半智能電視晶片市場(小米智能電視並沒有用海思晶片)。

面板。面板之所以會放到最後來講,是因為尚難確定:如果華為做智能電視,是否需要面板。

目前業內有一種觀點認為,華為會推出55寸、65寸智能電視,屏幕分別由京東方和華星光電提供;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AWE 2019媒體採訪中表示,「華為不會做傳統的電視產品,目前正在研究具備電視功能的大屏產品,會在今年推出樣板產品。」

因而,這樣的大屏產品可能是諸如智能投影,也可能是其他新的產品形態。如此來看,會以怎樣的形態出現,是否需要面板,也還是要打個問號。

不過,考慮到智能投影的畫質尚難與智能電視相比;此外,奧維雲網黑電事業部副總經理朱圓圓在2018年中國彩電市場第一季度總結報告中曾指出,2017年中國彩電行業主要企業的平均利潤率為1.3%,相比其他家電品類而言,處於低利潤下運營。

華為的大屏產品很可能如此前切入筆電的姿勢一樣,直接切入中高端市場,因而還需要有屏幕做支撐。

前文有提到,華為海思自己做電視晶片已有多年 ,也拿下了國內大半市場。

效果這麼好,自己怎麼會不用?

其實,華為電視盒子的生意已經做了很多年。

2015年4月,華為首款4K高清盒子在華為商城與京東商城同步展開預售,其中用到的正是海思自研的Hi3798M晶片。

在此之前,早在2013年,華為發布了華為秘盒MediaQ M310,當時的這款電視盒子,除去播放視頻,還集成了微信功能,支持手機微信照片分享到電視;預置《多米音樂》應用及《武士II:復仇》等正版大型3D遊戲,搭配遊戲手柄可以進行操控;擁有全向藍牙遙控器,外接音箱無線音樂播放等功能。

目前華為自家官網主推的電視盒子有兩款:華為盒子增強版,榮耀盒子Pro。

這樣看來,就核心技術/產品而言,華為如果要做智能電視(或餘承東口中的大屏產品),也只差一塊屏幕,而如果華為要進軍智能電視領域,這塊屏幕,自然也還是交給友商代工。

華為會不會做智能電視?從整個產業鏈和技術難度來看,雖然同為技術強相關產品,但是智能電視要比智慧型手機簡單,網際網路廠商做智能電視也並不稀奇。在這方面,華為的鄰居小米動手要早得多,在2013年就已布局智能電視。

其實,小米在消費端業務的整體打法一直很是誘人。目前,國內四大智慧型手機廠商中,小米的打法也是尤為獨特。

據雷鋒網了解,小米此前的四大核心業務包括智慧型手機、智能路由器、智能電視和MIUI。其中,異於其他智慧型手機廠商,在小米核心業務中,赫然可見的是智能電視業務。

在入局智能電視業務時,基於小米的自身屬性,小米仍是從性價比入手,不過發展至今,小米電視也開始走如智慧型手機一樣的高低配模式。

2013年,小米第一代智能電視發布,47寸3D智能電視,售價僅為2999元。時至今日,小米電視也開始走高低配,以2017年發布的小米電視4為例,其中,49英寸、55英寸的機型為2GB+8GB,65英寸升級為3GB+32GB。價格則分別為3499元、3999元、9999元。

這主要還是因為電視利潤率低,加入諸多新功能的智能電視只有走高端模式才能拿到可觀的利潤。

至於小米為什麼會做智能電視,雷軍在2013年智慧型手機峰會上曾談到:

手機是電視的遙控器,電視是手機的顯示器,如果將智能電視與手機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我相信智能電視市場也將在未來幾年變成新的更大的市場。

這個「更大的市場」現在已經逐漸撥雲見日,與此同時,智慧型手機的市場也瀕臨瓶頸(前文有提到)。

前有小米的趟路,兼有自身在電視領域晶片、系統,以及面板供應商,華為此前的五年一直都沒有(想好)入局的智能電視領域,在今年AWE 2019上,餘承東在會後採訪中,終於給出了「正在研究具備電視功能的大屏產品,會在今年推出樣板產品」的表態。

此外,據第一財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華為做電視,現已有200-300人的團隊,電視研發放在IoT(物聯網)大部門下,放在智能家居的業務中做。

相對於智能電視,智能家居這盤棋,華為倒是下得毫不避諱。也是智能家居的布局,為之後的硬體布局規劃了一個基本框架。

2015年12月,華為對外公布華為HiLink智能家居平臺。也正是在剛剛過去的AWE 2019上,餘承東親自站臺,講華為HiLink戰略升級,並聲稱要在三年要連接國內1/3智能家電。可見,華為更加注重智能家居的整體戰略地位。

餘承東在演講中表示,「華為不會去做終端側家電設備,而是通過「1個主入口」(手機)+「8個輔入口」(平板、PC、車機、HD、音箱、耳機、VR、穿戴)+N(廣泛的智能終端產品)的戰略,將N開放給大家,做產業的賦能者。」

其中,HD即高清視頻,也可以理解為智能電視。針對華為的「1+8+N」戰略中的「1+8」(主入口+輔入口)中,除了HD(智能電視)以外,其他幾個入口,華為已均有(直接)布局。

雷鋒網認為,考慮到華為HiLink智能家居生態中已有智能電視相關產業,以及華為要做生態的心態,華為很可能會找一種全新產品形態進行切入。而如果華為要試水這一領域,也必然不會像小米一樣直接作為核心業務展開。

此外,如果華為入局這一領域,以此前積累的經驗,輔以現有產品能力和品牌影響力,不出意外的話,在整個智能電視領域必然會引起一陣波動。

然而,餘承東口中的」今年的大屏產品樣機「會是怎樣的產品形態,以及會有怎樣的性能配置和市場衝擊,現在看來,仍值得期待。

相關焦點

  • 劉峻光跳槽到華為,三星電視真的要「廢」了嗎?
    一文,曝出三星天津電視工廠將在10月底關閉,並將尋求買家出售。今日,又有三星電視中國區彩電「老將」劉峻光已經跳槽華為的消息曝出,再次引發業內的關注。三星電視為何如此快速「敗退」於中國市場,難道三星電視就此要作別中國了嗎?
  • 華為智慧屏革新電視體驗,讓電視由看變用
    一方面,智能電視整體需求並未出現激增,另一方面,智能電視未能喚醒用戶對「客廳中心」的意識,電視雖然變成了「智能電視」,但還是停留在看的層面,而不是家庭的娛樂中心。 2019年,華為智慧屏首次對外亮相,一經發售後迅速在各個電商平臺被賣爆。
  • 電視盒子排行榜,銷量前三的小米、華為、泰捷誰更值得買?
    這也是遇到朋友們問到最多的,作為一個接觸電視盒子五年之久的老司機,體驗過的電視盒子不下數十款,這期也就給大家帶來當下電視盒子裡,銷量口碑都不錯的三款:小米盒子4C、華為悅盒V9,以及泰捷WEBOX 30C,看看到底家用電視盒子什麼牌子好!
  • 搭載新版鴻蒙OS 華為要推「十年不過時」電視
    12月21日,華為正式對外發布華為智慧屏S系列。用華為內部給這一產品的定義來說,它將是一款「十年不過時」的產品。華為餘承東這次提出了十年不過時的目標,在業內尚屬首次。可以看到的是,過去一年半,華為不斷通過對晶片、硬體、軟體、雲服務等環節加大對於智慧屏的投入。
  • 傳統電視廠商和華為小米拼的究竟是什麼?
    當然,能夠帶來這樣影響力的也只有華為一家。」至於對整個行業未來的影響,劉步塵強調:「華為這樣強勢的選手入場之後,對於所有網際網路電視企業而言是喜憂摻半的。華為的進入拉高了整個電視行業的價格,價格上漲對行業來說是一件好事,從整個行業發展角度來看,不能長時間讓所有電視企業都處在嚴重的價格戰中,導致沒有盈利或者盈利很少,這樣企業是無法生存的。
  • 讓電視十年不過時 華為智慧屏要顛覆傳統電視體驗?
    據悉,基於鴻蒙系統的分布式能力、趨於完備的生態,以及持續更新等屬性,華為智慧屏 S系列突破了傳統電視的硬軟體升級局限,致力於實現智慧交互不過時、跨屏體驗不過時、IoT控制不過時和影音娛樂不過時,真正實現「常用常新」,售價3299元起。
  • 目前電視盒子哪個最好?五年從業經驗良心整理!
    目前電視盒子哪個最好?五年從業經驗良心整理!  實際體驗起來,確實可以明顯感覺到,泰捷WE30C的操作要比其它盒子順手很多,看視頻直播也更流暢,即使是看4K電視,也可以隨意的快進、後退,平時在家裡看劇,一不留神就看個大半天。有技術積累的牌子確實體驗更好,當初的泰捷視頻也服務了8000萬的用戶,做視頻,泰捷確實是專業的。
  • 華為擬採用LG OLED打造60寸智能電視
    華為計劃製造具5G通信功能的60寸智能電視,韓媒報導指出,LG顯示器(LG Display)將供給OLED面板給華為,兩公司正在協商供應量
  • 你知道華為手機怎麼投屏到電視上去嗎?原來華為手機這麼厲害
    手機投屏成為日常生活、辦公必不可少的一項功能,而華為手機作為國人的主力機型,投屏到電視上就成為很多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如果你的手機是華為手機,那麼該怎麼投屏到電視上呢?
  • 華為今年曾一度與三星抹平差距 五年耕耘表現依然不俗
    打開APP 華為今年曾一度與三星抹平差距 五年耕耘表現依然不俗 快科技 發表於 2020-12-22 10:39:28   有外媒在回顧分析2020年的手機之爭時,對華為發出了類似的惋惜總結。
  • 「十年不過時」的華為智慧屏,正在重新定義電視產業
    當智能家居逐漸佔領了消費者的客廳,甚至是家裡的燈具都可以聯網時,在場景上與其他產品割裂的電視,自然成了被遺棄的對象。對於這樣一個現實問題,產業鏈上下遊的玩家們顯然思謀已久,其中的扛旗者正是以智慧屏殺入電視產業的華為。就在剛剛結束的華為智慧屏新品發布上,針對電視產業懸而未決的痼疾,華為提出了「常用常新」的理念。
  • 高學歷的「煩惱」:C9「土博」糾結去華為、做博後or高校任教
    今日,小編在某碩博論壇上看到了一則信息:一位C9的「土博「選擇工作特別煩惱,是選擇去華為還是做博士後又或者是去高校任教。首先說說這個博士本身的情況吧:土博一枚,是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博連讀。工作三:去華為去年籤約上海華為的無線部門,工作主要做5G相關的算法,但是與他博士期間的研究方向完全不同。華為給的工資是42W左右。選擇越多,思慮得越多,煩惱也就越多。
  • 中國最牛的電視廠商:自己全球第2,還撐起小米電視、華為智慧屏
    眾所周知,隨著智慧型手機、平板以及各種視頻網站、智能屏幕的發展,很多人都覺得電視機似乎要走向沒落,沒人看電視了。但事實上我們發現,電視其實已經成為了家庭的一部分,即使你不看電視,但依然會在客廳中擺一臺電視,所以這幾年電視雖然沒什麼增長,但下滑也不明顯,市場依然很大。
  • 華為智慧屏S系列評測:一臺會「學習」的電視
    來源:新浪數碼華為雖然進軍電視大屏領域時間不算久,但節奏還是很快的,時值年末,華為智慧屏又雙雙懟懟的發新品了,這次是定位非常親民的S系列智慧屏。華為智慧屏 S系列不僅支持120Hz高刷新率,還增加了如分布式遊戲、智慧屏K歌、可視門鈴等符合年輕人生活習慣的功能特性。
  • 華為揚言:五年內做第一!安防第一股海康威視,能否與之一戰?
    原標題:華為揚言:五年內做第一!安防第一股海康威視,能否與之一戰?文|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網際網路和遊戲產業觀察者近日,海康威視發布公告稱,股東龔虹嘉計劃在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不超過2%的股份,即不超過1.87億股。以當天收盤價計算,減持金額約56億。
  • 三星電子中國區彩電經理劉峻光跳槽到華為電視
    家電消費網9月8日訊       「三星電視中國區彩電經理已經跳槽到華為做電視,三星電視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將更加萎縮。」昨天,知情人士向家電消費網透露,劉峻光到華為負責華為大屏,職位或將下周正式公布,「相當於中國區電視負責人。」  據了解,劉峻光在三星電子中國區從事彩電營銷多年,有著豐富的銷售經驗和人脈。
  • 華為智慧屏V55i深度評測:它真的不是傳統的智能電視
    華為智慧屏V55i,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我覺得真正了解的不是它的市場意義,行業定位?對於我們這些普通消費者的而言:我要不要購買?它到底給我們什麼樣的體驗?和傳統的電視有什麼不同?等等這些匯總為一句最核心的話——我為什麼要使用它!
  • 一臺十年不過時的電視應當如何?華為智慧屏現身說法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21日,華為在廣東東莞召開全屋智能及智慧屏新品發布會,會上華為正式發布了華為智慧屏S系列,同時基於新品所搭載鴻蒙系統的分布式能力、完備生態和持續更新等屬性,提出「常用常新」理念,讓華為智慧屏實現「十年不過時」。
  • 打造3C領域特斯拉 華為智慧屏「十年不過時」重構電視價值
    12月21日,華為舉行新品發布會,繼華為智慧屏V系列、X系列後,推出了全新的S系列6款產品。華為智慧屏S系列的到來,不僅豐富了華為智慧屏戰略的產品矩陣,更帶來了新功能、新理念。尤其是華為提出了「十年不過時」的理念,將再度掀起電視產業的深刻變革。
  • 2020電視盒子銷量排行榜前三的小米、華為、泰捷怎麼選?
    隨著現如今大家的觀影習慣升級,僅有的幾個電視頻道已經不能滿足,電視盒子憑藉優質的資源體驗和極具性價比的價格,成為當下炙手可熱的家庭影音設備,電視盒子排行榜也湧現出小米、泰捷、華為等一眾銷量優秀的品牌。 但是面對市面上如此之多的電視盒子品牌型號,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