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編在某碩博論壇上看到了一則信息:一位C9的「土博「選擇工作特別煩惱,是選擇去華為還是做博士後又或者是去高校任教。
首先說說這個博士本身的情況吧:土博一枚,是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博連讀。他自稱讀博所在學校是C9高校之一,所在的課題組團隊是院士團隊。這個博士本人一篇一作一區的sci論文,一篇二作(自己的副導師一作)一區sci論文一篇,另外還有一篇二區的期刊在投。看完這些科研成果和名校背景,筆者認為這大概是他能獲得這麼多工作錄用的原因吧!
主要來看看他目前面臨選擇的工作的情況吧!
工作一:做博士後
他做博士後的話有三個選擇:
1)做自己課題組科研博士後:課題組老師希望他留下來做科研博士後,以後走研究員的道路。但是缺點是,自己是研究員不能帶學生,沒辦法獨立,且主要以做課題組工程項目為主。這個工作工資是16-20W左右。
2)做新加坡南洋理工博士後:老師是年輕AP,他自身論文數量很多,對學生態度很好。但是因為課題組學生非常多,再加上導師平時太忙沒有太多精力,主要靠自己發論文出成果。
3)做美國博士後:選這個的話,他也有兩個選擇,一個排名100左右的公立高校的副教授,老闆是之前聯合培養的導師,自己做博士後是J1籤證;另一個選擇是排名80左右私立高校的副教授,老闆是課題組多年前出去的師兄,博後是H1B籤證。不過麻煩的是:他在那裡的研究內容和安全沾點邊,籤證的話可能有一定風險。
工作二:高校任教
在高校任教他有兩個選擇:
1)選擇去普通211高校當講師,但是壓力很大,非升即走。
2)去非211的省屬一本高校做講師,但是比較穩定。雖然說工資比較低,但是目前會分房。
工作三:去華為
去年籤約上海華為的無線部門,工作主要做5G相關的算法,但是與他博士期間的研究方向完全不同。華為給的工資是42W左右。
選擇越多,思慮得越多,煩惱也就越多。這個博士對於這些工作也給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大概意思是:
1)做博士後自己要換方向,出論文要快。另外,外國籤證的不確定性也比較高。
2)現在各大高校的考核指標也不斷上漲,自己的考核壓力可能會比較大,他覺得自己不太能灌水。
3)去華為:自己目前感覺華為正處於機遇和挑戰並存的時期,每天刷刷新聞感覺都有種投身革命的衝動。另外因為已經籤了三方馬上面臨派遣,違約也會比較麻煩。不過他的一些同學覺得華為太累,未來不確定性比較大,還不如去高校求個穩定。
高學歷往往意味著有很多別人渴求不來的選擇,這也驗證了讀書是改變命運最好的方式。但是,在面臨多項選擇時,總有些幸福的煩惱,總有些選擇的糾結,總想著要選擇一個最佳的工作。對於這位博士的煩惱,廣大網友有啥意見嗎?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獻策!
—END—
我是一葦,關注教育動態,分享教育感悟。生如逆旅,一葦以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