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地方風格殿宇,較高文化藝術觀賞價值,廣東省廣州大佛寺

2020-12-24 騰訊網

廣州大佛寺,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惠福東路惠新中街21號,始建於南漢(公元917-971),名新藏寺,為南漢王劉龑上應天上二十八宿而建。明代擴建為龍藏寺,後改為巡按公署。清順治元年(1649)公署毀於火。平南王尚可喜於康熙二年春,自捐王俸,仿京師官廟制式,兼具嶺南地方風格重建殿宇,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觀賞價值。1993年8月9日被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大雄寶殿座北向南,建築面積達1200平方米,至今仍為嶺南之冠,雖歷三百多年風雨侵蝕,但風貌尚存。安南(今越南)王捐贈的優質木材作梁柱框架,至今亦基本完好。雍正十一年(1733),廣州知府劉庶選大佛寺作宣諭之所,於殿前建宣諭亭。同時在大殿兩側建韋馱殿,伽藍殿以及「佛境」、「禪林「東西兩門。此時寺院範圍擴大,佛事興旺,名聲遠播,成為廣府五大叢林之一。

大佛寺圖書館,初建時佔地面積為664平方米,後來移至新址後,超過1200平方米。2003年,大佛寺圖書館成為「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佛教分館」。全館收錄各類佛教書籍及其他書籍超過一萬八千種十五萬本,包括《大正藏大藏經》、《乾隆大藏經》、《頻伽大藏經》、《洪武大藏經》等經典著作。

閱覽室收藏了各種佛教經、律、論及其註解、講記,佛教教理、史地、哲學、文學、美術、兒童讀物、以及各種研究佛教的著作、叢書、期刊和畫冊。共有佛教各類書籍及世間進步書刊四千餘種、三萬餘冊。供讀者閱覽及借閱。

相關焦點

  • 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建築藝術價值,廣東省江門張將軍家廟!
    張將軍家廟位於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雙水鎮村,據《新會縣誌》記載,張將軍受朝廷表彰,回鄉建家廟,於1884年完工,張將軍祠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建築藝術價值。80年代被新會博物館列入文物目錄,1995年被新會公布為第三批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廣東省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整組建築由南向北而坐,前中後三個入口,左右迴廊貫通,磚木結構、石結構,呈現祠堂建築模式。
  • 承傳優秀嶺南文化 廣東省中小學「廣東音樂」交流展示活動成功舉辦
    央廣網廣州11月28日消息(記者鄭澍)由廣東省教育廳主辦,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承辦,廣東藝人廣東音樂研究所協辦的「廣東省中小學廣東音樂交流展示活動」於2020年11月27日在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舉行部分獲獎作品展演。各地市音樂教研員、獲獎節目代表等100餘人參加本次展演活動。
  • 嶺南師院「搭臺傳藝」傳承嶺南紡織服飾文化
    今年8月3日-30日,像沈小麗一樣,來自廣東省各高職院校20餘名骨幹教師齊聚在嶺南師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系「充電」,參加廣東省2020年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項目「緊缺領域教師技能傳承創新」——嶺南特色紡織服飾類國培班,學習探討傳承嶺南特色紡織服飾文化,他們很快將自己的學習成果應用到新學期的課堂上。
  • 名師講壇丨嶺南盆景的文化內涵
    中國盆景作為一種把大自然濃縮於咫尺盆盎的藝術,早在唐代已廣泛流傳民間,並逐步流入宮廷府邸,成為宮苑裝飾和觀賞珍品,文人士大夫也以製作盆景為樂。它的出現,也與中國人特別是文化人這種寄情山水的傳統文化直接相關。他們往往把對大自然山水的這種情結通過園林和盆景表現出來。
  • 逛一逛廣州:陳家祠風格典雅,充滿嶺南風情
    雖終尋不得,但卻意外發現了一個羊城,廣州的別稱。對於這個有意思的名稱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在周朝時,在廣州一帶經年出現災荒,農作物荒蕪,顆粒無收,百姓溫飽得不到保障。有一天,南海的天空種傳來陣陣仙樂,同時出現五彩祥雲,雲上若隱若現有五位仙人,身著五彩衣裳,五位仙人坐騎在五種毛色的仙羊的背上,仙羊口含稻穗。
  • 惠州龍門農民畫聚焦嶺南民俗 被譽「廣東文化名片」
    業界評論,從藝術角度看,龍門農民畫突破了焦點透視、比例、結構等基本繪畫方法的束縛,表現對自然、風俗、生活、勞動、愛情、社會的思考,同時也開創了以追尋「嶺南文化」痕跡,以「嶺南文化」作為獨特文化視角,展現嶺南地域傳統民俗文化為意念而大膽運用誇張變形的藝術手法,使龍門農民畫成為現代民間繪畫門類中的一個獨有畫種。
  • 廣州首屈一指的大宅門,堪稱嶺南建築珍品,外國遊客喜歡的景點
    廣州是中國南方的超級大都市,不僅商貿發達,美食遍及各地,而且城市中還蘊藏著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嶺南文化。從古到今,廣州就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是中國遊客最喜歡去的地方之一。事實上,在廣州市區的各種名勝中,最受外國遊客歡迎的並非廣州的地標「小蠻腰」,而是古色古香、文化底蘊深厚的嶺南祠堂。此處以陳家祠而得名,是廣東地區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祠堂,號稱「百粵祠冠」,又稱作嶺南第一個祠堂。
  • 北方畫家描繪南沙冬色,「彩墨嶺南,共繪南沙」油畫展開展
    12月24日,由南沙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指導,功夫集團、功夫小鎮、廣東省雅樸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南沙區政協書畫院協辦的「彩墨嶺南,共繪南沙」油畫展在功夫小鎮開展。來自全國的9位藝術大咖共帶來了100多幅畫作,通過輪展的方式一一與廣大市民見面。功夫集團也將藉此機會通過提升文化產業的創新力打造美麗小鎮,為市民呈上更「美味」的精神大餐。
  • 文化強市|「記得住鄉愁、振興得起老城」,荔灣建設嶺南文化中心...
    荔灣是大灣區範圍內嶺南文化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粵港澳共建人文灣區、廣州建設嶺南文化中心,荔灣自然而然被委以重任。去年底《廣州市嶺南文化中心區(荔灣片區)發展規劃(2019-2025年)》發布,嶺南文化中心核心區藍圖繪就。
  • 百度「雲上嶺南」,帶你足不出戶遊嶺南
    廣州2020年8月17日 /美通社/ -- 倘若要問哪個省份的旅遊收入全國排名第一,大部分人都想不到是低調的廣東省。截止2019年,廣東旅遊年收入已經超過1萬億元。如此龐大的旅遊消費背後,一年又有多少人在廣東旅遊呢?
  • 百張老照片,帶你穿越老廣州(下篇)
    『永漢公園』古城廣州的中心地帶。這裡既是南越國、南漢國的宮城所在地,也是秦漢時期南海郡治、隋代廣州刺史署、唐代嶺南道署、宋代經略安撫使司署、元代廣東省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明清時期廣東承宣布政使司署的所在地。
  • 廣東省藝術事業開新局育新機譜新篇
    2020年12月6日,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頒獎晚會在廣州友誼劇院舉行。本屆廣東省藝術節匯聚了來自全省的122個劇(節)目、60多場演出和一個展覽,集中展示了近3年來全省藝術創作和演出的優秀成果,展現了廣東文藝的繁榮景象。
  • 汕頭一別墅豪宅,被譽為「嶺南第一僑宅」,殿宇軒昂堪比故宮
    汕頭是沿海地區的重要城市,在歷史海上運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汕頭過去是潮汕人的聚居地,境內蘊藏著深厚的潮汕文化,汕頭最多的是潮汕人,而潮汕文化也是中外文化兼容的一種文化,潮汕人更是分散到了世界上的各個國家與地區,因此潮汕文化是中西文化的融合,現在汕頭已成為著名的旅遊城市和開放城市。
  • 【嶺南文史】先鋒藝術探求民族風格 刀筆傾情刻盡世間百態
    【嶺南文史】先鋒藝術探求民族風格 刀筆傾情刻盡世間百態金羊網  作者:朱紹傑  2020-04-01 作為版畫重鎮,廣東新興木刻運動在魯迅引領下
  • 首屆嶺南佛教文化節在穗舉行
    2020年12月19-20日,以「同根同源 同願同行」為主題的首屆嶺南佛教文化節在廣州舉行。19日上午,文化節在海珠區海幢寺開幕。「穗港澳青年傳統文化基地」「嶺南佛教博物館」在開幕式上揭牌成立,將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搭建良好平臺。
  • 《嶺南文化中的「廣東音樂」》賞析
    區域音樂的歷史書寫文化闡釋——— 陶誠《嶺南文化中的「廣東音樂」》賞析 《嶺南文化中的「廣東音樂」》陶誠 著 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 在中國的地方傳統樂種中,「廣東音樂」是一個極富嶺南地方特色與研究價值的音樂種類。
  • 廣州藝博會藝術總監彭文斌:「藝術春天」已經到來, 藝博會迎來新一...
    「窗口」的廣州藝博會,在後疫情時期不僅致力於促進藝術消費的升級,更通過自身的創新與調整在藝術行業中「異軍突起」,積極推動著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建設與城市藝術面貌的重構。 為藝術行業創新與發展 提供新的思路 「《圓桌對話》新形勢的藝術突破高峰論壇」也在開幕式後如期舉行,論壇由廣東省美術館協會會長羅一平及彭文斌擔任學術主持,來自中央美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館等單位的嘉賓參與了論壇,圍繞藝術的學術突破、社會價值、收藏價值等話題,對藝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 汕頭一別墅豪宅,號稱「嶺南第一僑宅」,殿宇軒昂不輸紫禁城
    汕頭是沿海地區的重要城市,在歷史上的海上運輸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前的汕頭是潮汕人的聚居地,境內更是蘊含著深厚的潮汕文化,汕頭境內最多的就是潮汕人,而潮汕文化也是中外文化兼容的一種文化,潮汕人更是分散到了世界上的各個國家與地區,因此潮汕文化就是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現在的汕頭更是成為了著名的旅遊城市,是一處開放的城市。
  • 這裡是嶺南建築之冠!聚集清末雕刻藝術的璀璨殿堂
    一直以來,廣州在外地人的印象裡都是現代摩登的形象,其實西關地區還有很多充滿歷史感的角落。廣州地鐵一號線有個站叫陳家祠,很多外地人選擇在這裡下車,因為地面上有一座赫赫有名的同名建築。
  • 江南園林、北方園林、嶺南園林三大園林風格淺析
    中國古典園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極具藝術魅力,為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之最。江南園林多為士大夫和達官貴族所建,其規模較小、布局精巧,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澱、高雅的藝術格調和精湛的造園技巧,為三大風格之首。其­主要分布於江浙一帶,如蘇州拙政園、留園、網師園以及上海豫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