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學習熱度」怎麼辦?改進評價方式,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2020-12-19 杏壇星火

要讓馬兒持續跑下去,就需要一個勁地搖鞭催促。要讓學生的學習改變「三分鐘熱度」,能夠一直積極、認真和主動學習,保持持久性的學習熱情和動力,就需要有持續性地評價手段。

01改進課堂評價,激勵學生主動發展

學生自評——樹立信心改變採用測試來評價學生對課堂知識掌握情況的做法,實行針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的評價。

教師根據課堂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深入參與學習的項目要求,制訂顯性化的評價表,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評價內容如下表:

利用該評價表,讓學生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行為和表現進行自我判斷,能夠提醒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覺實施學習行為,也給了學生體驗成功、養成樂觀態度的機會。

學生互評——學會欣賞口頭評價。同學之間「口頭」相互評價是最常用的互評方式。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引導他們以發現和學習對方的優點為主。

要鼓勵孩子們這樣相互評價:「你講的不錯,但我還想補充一點」、「你跟我想的一樣!但我覺得還要注意……」以便形成良好的互助學生關係。

表格評價。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明確給學生,編織成表格,要讓學生在小組學習結束後,同學相互反饋小組成員在合作活動中的表現,評出表現最好的同學。這樣讓學生不但學會如何評價他人,還讓學生為自己找到了榜樣。評價內容如下表:

教師重視個性評價——促進學生自由發展針對學習中學生的不同表現和要求,設置多個評價標準,讓學生只要參與學習就有可能獲得獎勵機會,產生「我也行」的情感,讓學生自尊、自信。

可以對積極從多角度創新性回答問題的學生、提出的有意義問題較多的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搜集資料的學生、作業完成較好的學生等等,分別授予不同的稱號,如某某標兵、某某之星等。

教師重視激勵性評價——促進學生自覺發展語言激勵評價。教師的課堂語言可以是有聲的也可以是無聲的。也許一個眼神,一個微笑,豎一豎大拇指,握一握手等都會使學生受到鼓勵,獲得親切感,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課堂上常常以微笑鼓勵學生,用讚許的目光肯定學生的進步,往往會更能直接被學生所認知,成為學生學習的持續動力。

「物質」獎勵評價。教師可以採取合適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一定的「物質」獎勵。如頒發星級標誌、稱號標誌、籤名紀念、贈送小禮品等等。

採用這種形式的評價,要把握好「度」,要讓接受者感到榮幸,讓沒有得到者有所嚮往和期待。

學會課後自我反思評價——自我發展一節課結束時,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誰能給大家提一個值得繼續探究的問題?你覺得這節課你的表現怎樣?你為什麼做的又快又好?在本節課學習中你還有那些困惑需要大家幫助解決……等等,讓學生通過自我反思,來實現自我完善和發展。

02改進考試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筆試與重考——保護學生自尊在課堂達標、單元考試、期中期末考試等筆試中,我們以「A、B、C、D」等級記錄評價結果。

不同的是,我們採用了重考的方式:如果學生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時,可以在充分複習後,利用另一套難易程度相近的試題進行同一學習內容的重考。

這樣做,給學生自主發展的機會,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促使學生自主健康地發展。

師評與家評——督促學生家校一致對於組織的每次單元測試、期中期末檢測等考試,我們除了由教師對於試卷中的答題情況進行等級評價外,又在試卷後面加入了「教師寄語」和「家長的話」兩個欄目。

家長和教師在這些欄目內,對於學生在階段性發展中取得的成績、進步、優點以及家長和教師的期望都寫在這些欄目中,使學生在定性評價中增強自信,明確發展方向。

課外調查——激勵學生知行統一為了了解學生在課外的學習習慣、課外閱讀情況、踐行道德行為要求情況等,我們定期對學生進行課外調查。

調查內容由任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確定,而測評內容採用互動式評價方法,既有學生的自評、互評,還有教師和家長的對學生課外情況進行評價。

03改進日常評價,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家校聯卡——架起家校溝通的橋梁我們專門設計製作了「家校聯繫卡」。教師隨時記錄學生課堂中突出的案例,把學生創新、閃光的瞬間記錄下來,反饋給家長。同樣,家長也把學生在家中的成長與進步告訴老師。

這樣既有利於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與發展,又有利於教師掌握學生在家中的表現與進步。

「小展臺」——給學生展示自我的空間我們在班級後牆壁上都開闢有一塊類似學習園地的「小展臺」。目的讓學生把在學習中取得的好作品,如小論文、小課題研究、新見解等內容,可以及時上牆展示給同學們。

這樣做既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觀察,又有利於讓學生展示自我才華,從而形成一種無形的評價。

成長記錄袋——定格成長的足跡我們為每個學生都建立了成長記錄袋。成長記錄袋的名稱可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喜好冠名,如:「成長的足跡」「我長大了」等。我們把學生平時好的日記、小作品、獲獎情況、實踐活動記錄、家校聯繫卡等隨時裝入成長袋,真實全面的記錄學生的發展過程。

實踐證明,這些評價方式注重了知與行、過程與結果的統一,對夠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地發展和成長,引導學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以「學生為中心」 的大學教學評價改革
    目的在於評價學生理解、應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真正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成果,從而指導其學習方向,激勵學生持續努力。 第二,突出學生在教學評價中的主體性地位。 傳統學生評教、學業評價等方式過於突出外在的行政管理力量,學生或作為被動的評價對象,或作為評價教師教學的工具,並沒有參與評價標準的制定過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評價觀落腳於學生學習、學生發展,而學生對自身學習最有發言權,因此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是應有之義。 第三,評價內容更加多元、廣泛。
  •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深圳市發布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試行)
    執行國家和省有關文件要求,明確重點調整評價思路據了解,深圳市教育局在反覆研讀國家綜合素質評價文件與中考改革指導意見基礎上,明確綜合素質評價的根本宗旨在於落實立德樹人任務,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分析,是發現和培育學生良好個性品行、發展個性特長的重要手段,須注重考察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養成和突出表現
  • 關注|對外經貿大學專題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堅持中國特色,紮根中國、融通中外,立足時代、面向未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三)改革目標。經過5至10年努力,各級黨委和政府科學履行職責水平明顯提高,各級各類學校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更加完善,引導教師潛心育人的評價制度更加健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辦法更加多元,社會選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學。
  • 想好好學習,卻只有\「3分鐘熱度\」,怎麼辦?
    每個學生都想努力學習,每到新學期學習新課程的時候,總是先投入飽滿的熱情,然而遇到學習困難的時候,熱情就消退了,慢慢的打了退堂鼓。這是很多學生學習過程中會遇到的通病,那麼,3分鐘的熱度何如保持,答案全在這裡。
  • 如何探索建立學生立體評價範式?
    這樣的評價,既涵蓋了學生素養提升的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有利於科學育人,人人成才;又涵蓋了學生不同階段接受不同教育的學習情況,有利於系統培養,終身學習;還整合了縱橫評價,聚焦到學生整個人,有利於回歸人本,促進人的幸福生存和可持續發展。那麼,如何探索建立學生立體評價範式呢?
  • 學校召開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工作會
    日期:2018-11-23      來源:學生處      作者:牟子元 劉學     編輯:劉毅  編審:宋佐東       閱讀:1 新聞網訊 11月22日下午,學校在圖書館報告廳召開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工作會
  • 積極探索將體育素養指標體系納入學生體育評價
    新京報快訊(見習記者 楊菲菲)學生體育好不好,要如何評價?對此,10月16日,在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體育學院院長、全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佩傑表示,在完善學生體育評價機制方面,重點是要建立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評價體系。
  • 課前演講三分鐘,惠澤學生精彩一生
    我又問:「我們從今天開始,開展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行嗎?」「什麼?演講?我們也能演講嗎?」針對這些疑問,我告訴大家:「演講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它能展示我們青少年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演講其實並不難,我們日常的交流就是演講,只要願意學習,每個人都會成為演說家。」
  • 清華大學潛心探索學業指導制度 服務學生學習與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人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力。清華大學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推進立德樹人,於2009年成立學業指導專門機構「學生學習與發展指導中心」,以解決學生學習困難、幫助學生完成學業為導向,融入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務學生樂學愛學、知學會學、共學共進,引導學生勤學篤實、愛國奉獻、追求卓越。
  • 「十三五」教育發展大家談|深化育人方式改革 推進特色高中建設
    作為由市教委命名的首所特色普通高中,曹楊中學親身體驗特色創建對促進改革育人方式,對引發普通高中教育理念、教育行為、教育評價等諸多方面深度變革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曹楊中學在67年的辦學歷程中,探索出以「環境教育」項目為載體,踐行「擔當責任自主力行」的辦學理念,追求「讓每個學生可持續地和諧發展」的教育理想。
  • 「穩步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優先優化教師評價
    《總體方案》提出,改革教師評價,推進踐行教書育人使命。在「穩步推進」教育評價改革的背景下優先優化教師評價,不但可以促進教師本身的發展,還可以促進教師轉變學生評價觀,更可以形成促進黨委、政府、學校、社會等層面教育評價觀轉變不可或缺的「自覺」力量,進而可以從整體上優化教育評價生態。
  • 如何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教育部11問答詳解
    第一階段:經過5至10年努力,各級黨委和政府科學履行職責水平明顯提高,各級各類學校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更加完善,引導教師潛心育人的評價制度更加健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辦法更加多元,社會選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學。
  • 未來已來:科學實現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最新發布的《2019年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對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的不足之處和需要改進的事項進行了客觀評價,利用最新的科學評估、客觀的證據基礎以及將未來軌跡與當前行動聯繫起來的情景,確定了利益攸關方的一系列行動方向,以推動世界所有區域的科學、政府、私營部門和民間社會行為者之間的合作,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科學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摘編了其中涉及科學的部分內容。
  • 【部門解讀】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
    、重分數輕素質等片面辦學行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二是改進中小學校評價,提出義務教育學校重點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保障學生平等權益、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營造和諧育人環境、建設現代學校制度以及學業負擔、社會滿意度等情況;普通高中主要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情況,突出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開展學生發展指導、優化教學資源配置、有序推進選課走班、規範招生辦學行為等內容。
  • 項目式學習: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利器
    綜合已有研究,可持續發展教育指的是以可持續發展價值觀為核心,以跨學科、多領域、全方位的形式,幫助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價值觀以及生活方式,進而促進環境、經濟、社會、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核心是「四個維度,五根支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可持續發展定義為均衡考慮環境、經濟、社會、文化四個方面以提高未來生活質量的思維框架。
  • 促進外語教育評價改革
    中國社會科學報曲阜11月21日電 (記者張清俐)過程性評價數位化有助於追溯學習軌跡,進而探索語言學習的發展路徑,為今後的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近日,「外語教育評價改革及過程評價資料庫建設論壇」在山東曲阜舉行。
  • 中山大學醫學院:打造中大醫品牌,促進學生學業發展和升學深造!
    醫起想(思想教育與引導板塊)學院持續開展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 三中、 四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總書記相關重要講話、批示精神,包括給首鋼醫院實習的西藏大學醫學院學生重要回信、北大援鄂醫療隊90後黨員等活動,通過院長書記思政第一課
  • 如何評價「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
    「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評價是指,包括學生在內的觀察者與執教者,依據標準與教學觀察,對教與學的過程及成效進行交互共建的結構化價值判斷系統。其中,「多元」指評價主體、目標、內容、方式是多樣的;「交互」指評價者與評價對象、過程與結果、教與學之間的互動交往。其核心觀點是「教—學—評」一體化,認為評價是鑲嵌於教學體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多元主體之間相互學習、彼此促進、共同建構的過程。
  • 五育並舉助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 西安中小學正在探索全面發展的...
    全科「班主任」助力實現孩子全面發展班主任不僅體育老師能當,音樂老師、美術老師,任何一個學科老師都可以競聘上崗。在西安市北郊的西航三校,班主任評聘制度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學校對這項工作的推進,也契合了最近國家下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 深度挖掘考試數據,助推學生學業發展——2020年青島市「初中畢業生...
    青島市招生考試院為進一步推進教育領域大數據普及應用,提升教育公共服務智能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契合新時代對提升教育質量的新要求,通過「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報告單」(簡稱成績報告單),對考生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進行深層次分析解讀,以期為學生提供更多反映自身內在能力和素養發展情況、促進學習策略改進的評價信息,實現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和其未來發展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