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馬兒持續跑下去,就需要一個勁地搖鞭催促。要讓學生的學習改變「三分鐘熱度」,能夠一直積極、認真和主動學習,保持持久性的學習熱情和動力,就需要有持續性地評價手段。
01改進課堂評價,激勵學生主動發展
學生自評——樹立信心改變採用測試來評價學生對課堂知識掌握情況的做法,實行針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的評價。
教師根據課堂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深入參與學習的項目要求,制訂顯性化的評價表,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評價內容如下表:
利用該評價表,讓學生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行為和表現進行自我判斷,能夠提醒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覺實施學習行為,也給了學生體驗成功、養成樂觀態度的機會。
學生互評——學會欣賞口頭評價。同學之間「口頭」相互評價是最常用的互評方式。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引導他們以發現和學習對方的優點為主。
要鼓勵孩子們這樣相互評價:「你講的不錯,但我還想補充一點」、「你跟我想的一樣!但我覺得還要注意……」以便形成良好的互助學生關係。
表格評價。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明確給學生,編織成表格,要讓學生在小組學習結束後,同學相互反饋小組成員在合作活動中的表現,評出表現最好的同學。這樣讓學生不但學會如何評價他人,還讓學生為自己找到了榜樣。評價內容如下表:
教師重視個性評價——促進學生自由發展針對學習中學生的不同表現和要求,設置多個評價標準,讓學生只要參與學習就有可能獲得獎勵機會,產生「我也行」的情感,讓學生自尊、自信。
可以對積極從多角度創新性回答問題的學生、提出的有意義問題較多的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搜集資料的學生、作業完成較好的學生等等,分別授予不同的稱號,如某某標兵、某某之星等。
教師重視激勵性評價——促進學生自覺發展語言激勵評價。教師的課堂語言可以是有聲的也可以是無聲的。也許一個眼神,一個微笑,豎一豎大拇指,握一握手等都會使學生受到鼓勵,獲得親切感,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課堂上常常以微笑鼓勵學生,用讚許的目光肯定學生的進步,往往會更能直接被學生所認知,成為學生學習的持續動力。
「物質」獎勵評價。教師可以採取合適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一定的「物質」獎勵。如頒發星級標誌、稱號標誌、籤名紀念、贈送小禮品等等。
採用這種形式的評價,要把握好「度」,要讓接受者感到榮幸,讓沒有得到者有所嚮往和期待。
學會課後自我反思評價——自我發展一節課結束時,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誰能給大家提一個值得繼續探究的問題?你覺得這節課你的表現怎樣?你為什麼做的又快又好?在本節課學習中你還有那些困惑需要大家幫助解決……等等,讓學生通過自我反思,來實現自我完善和發展。
02改進考試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筆試與重考——保護學生自尊在課堂達標、單元考試、期中期末考試等筆試中,我們以「A、B、C、D」等級記錄評價結果。
不同的是,我們採用了重考的方式:如果學生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時,可以在充分複習後,利用另一套難易程度相近的試題進行同一學習內容的重考。
這樣做,給學生自主發展的機會,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促使學生自主健康地發展。
師評與家評——督促學生家校一致對於組織的每次單元測試、期中期末檢測等考試,我們除了由教師對於試卷中的答題情況進行等級評價外,又在試卷後面加入了「教師寄語」和「家長的話」兩個欄目。
家長和教師在這些欄目內,對於學生在階段性發展中取得的成績、進步、優點以及家長和教師的期望都寫在這些欄目中,使學生在定性評價中增強自信,明確發展方向。
課外調查——激勵學生知行統一為了了解學生在課外的學習習慣、課外閱讀情況、踐行道德行為要求情況等,我們定期對學生進行課外調查。
調查內容由任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確定,而測評內容採用互動式評價方法,既有學生的自評、互評,還有教師和家長的對學生課外情況進行評價。
03改進日常評價,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家校聯卡——架起家校溝通的橋梁我們專門設計製作了「家校聯繫卡」。教師隨時記錄學生課堂中突出的案例,把學生創新、閃光的瞬間記錄下來,反饋給家長。同樣,家長也把學生在家中的成長與進步告訴老師。
這樣既有利於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與發展,又有利於教師掌握學生在家中的表現與進步。
「小展臺」——給學生展示自我的空間我們在班級後牆壁上都開闢有一塊類似學習園地的「小展臺」。目的讓學生把在學習中取得的好作品,如小論文、小課題研究、新見解等內容,可以及時上牆展示給同學們。
這樣做既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觀察,又有利於讓學生展示自我才華,從而形成一種無形的評價。
成長記錄袋——定格成長的足跡我們為每個學生都建立了成長記錄袋。成長記錄袋的名稱可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喜好冠名,如:「成長的足跡」「我長大了」等。我們把學生平時好的日記、小作品、獲獎情況、實踐活動記錄、家校聯繫卡等隨時裝入成長袋,真實全面的記錄學生的發展過程。
實踐證明,這些評價方式注重了知與行、過程與結果的統一,對夠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地發展和成長,引導學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