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正:臺灣中原大學校長

2021-01-10 華夏經緯網

 

山東廣播電視臺 山東衛視 《五洲四海山東人》:

「走進臺灣」系列 張光正:臺灣中原大學校長 (點擊查看)

以信 以愛 以誠(點擊查看)

    在臺灣,很多年輕一輩被稱為「草莓族」,暗喻某些外表不錯,但抗壓性較差的年輕人。其實大家身邊都存在草莓族,但如果學校有合適的教育理念,就可以培養堅強的你。

    在臺灣有一所大學重視對人的教育,重視學生情商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在人際交流、解決困難等方面的能力,讓年輕人有核桃一樣堅硬的外殼和飽滿的內心。

    這所大學就是臺灣中原大學,前身是私立中原理工學院,創立於1955年,是一所綜合性私立大學。節目組造訪中原大學的原因是什麼呢?主要原因是這所大學連續五年獲得臺灣私立大學排名第一,重要原因則是這所大學的創始人是山東聊城高唐人張靜愚先生,而現任的校長,則是子承父業的張光正,也就是本期節目的主角!

    張光正早在1991年的時候就開始擔任中原大學的校長。九年任期之後,他卸任校長職位,直到十二年後的2012年,66歲的他又重新回到中原大學擔任校長,兩次擔任校長,中間經歷了哪些變故呢?

    根據規定,臺灣大學校長65歲以後就已到退休年齡,那麼張光正又因何會老驥伏櫪到今日?

    中原大學由張光正的父親張靜愚先生創辦,來到臺灣後他為何要創辦大學?創辦大學老先生為何堅持起名為「中原理工學院」?其中的「中原」二字,有何寓意?在張光正眼裡,父親又是什麼樣的典型山東人?

    雖然私立大學不是用來賺錢的,但沒有合理的利潤,它也不會經營下去。有穩定的資金才能永續經營。張光正作為校長,錢從哪裡來,如何去籌集辦學經費的?

    學生們為什麼喜歡中原大學?就業高薪排名臺灣私立大學綜合第一名因何而來?

    張光正與臺灣中原大學的故事,精彩內容盡在11月19日18點山東衛視《五洲四海山東人/張光正:臺灣中原大學校長》。

來源:山東衛視

 




相關焦點

  • 徐濟超在鄭會見臺灣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一行
    6月13日,副省長徐濟超在鄭州會見了臺灣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一行,共話兩岸高校教育交流與合作。  張光正首先介紹了中原大學的歷史及發展情況。他說,中原大學一直希望能與河南高校在更多領域開展更加深入的交流與合作,目前中原大學已與鄭州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原工學院、河南工業大學4所河南高校籤署了合作協議書,努力在學科建設、師資往來互訪、學生研修等方面進行合作,希望雙方高校未來能在兩地更多地開展大學生交流活動。  徐濟超對張光正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他指出,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教育大省,教育人口約佔全國的1/10。
  • 臺灣私立大學的「悲哀」
    然而,臺灣私立大學教育面臨著同大陸一樣的老大難問題,發展進程步履維艱。  臺灣世新大學(私立)校長成嘉玲用數字表達私立教育的「悲哀」:「目前臺灣私立大學人數佔臺灣大學生總數的69%,卻只分配到46%的經費。1985年以來公私立學校教育經費的支出比例為79/21,可見私立學校的經費拮据。」在美國,公私立學校經費的比例是25/75,其中40%用於高等私立教育上。
  • 中原大學丨你不知道的財大淵源
    在網際網路搜索「中原大學」,搜索結果多指向1955年成立於臺灣桃園的臺灣中原大學,而成立於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原大學則鮮為人知。翻開塵封的檔案,雖然中原大學設立不到五年時間(1948年8月成立至1953年4月撤銷),但它卻為黨和新中國培養了大批急需的人才,在新舊教育轉軌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臺灣網紅力挺「中原大學」 「歧視陸生」教授被批:意識形態操控了...
    臺灣遊戲主播「亞洲統神」張嘉航 圖源:臺媒     綜合臺媒報導,臺灣中原大學副教授招名威道歉風波,授課影片曝光後,畢業於中原大學的臺灣知名實況主「亞洲統神」張嘉航則力挺母校,發文批評招名威,「開頭你挑釁對方,第一次道歉又在那邊『塞』挑撥」;發生了事情卻沒有勇氣承認,緊抓校方主權的語病不放,黑整個中原大學。
  • 臺灣佛光大學楊朝祥校長一行考察交流圓滿結束
    1月3日,臺灣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兩岸事務處處長謝大寧和兩岸合作與交流科詹雅文一行3人應邀前來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考察交流。
  • 最高分卻落選 臺灣藝術大學甄選教師篡改案前校長遭起訴
    最高分卻落選 臺灣藝術大學甄選教師篡改案前校長遭起訴 2018年01月12日 10:4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月12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曾獲臺灣文藝獎的舞者姚淑芬角逐臺灣藝術大學專職教師甄選卻高分落榜,該職位反倒由第2名張婷婷獲選。
  • 【臺灣來論】「天然獨」大學,豈容反「臺獨」校長
    臺大乃所謂「國立大學」,根據臺灣「大學法」第九條,「國立」大學校長之產生,應由學校組成「校長遴選委員會」,經公開程序選出校長後,再由主管機關「教育部」或各地方政府教育局核定。 簡言之,大學校長的產生,由學校內部自主決定,在校園自主的原則下,「教育部」的功能僅止於橡皮圖章,不能介入選舉結果。而另有「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辦法」,提供學校內部的遴選委員會以法定程序。 這次臺大校長遴選過程,並無瑕疵。
  • 臺灣戲曲學院校長 劉晉立接任
    臺教育部門所屬大學卸新任校長聯合交接典禮1日舉行,臺當局教育部門主管潘文忠(左)將聘書頒給新任臺灣戲曲學院校長劉晉立(右)。(範揚光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昨天8月1日是學校新學期的開始,許多新校長上任。臺當局教育部門主管潘文忠昨天主持公立大學卸新任校長交接暨致送續任校長聘書典禮,原臺灣戲曲學院校長張瑞濱卸任,由劉晉立接手;另有6所公立大學校長續任。
  • 臺灣長榮大學一馬來西亞女生遭性侵殺害,校長引咎辭職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今年(2020年)10月,位於臺南市的私立長榮大學一名馬來西亞籍女大學生遭28歲梁姓男子擄走後性侵、殺害,案件引發島內輿論譁然。據臺灣「中央社」報導,12月25日,臺灣橋頭地檢署以性侵殺人等罪名,對上述梁姓嫌疑人提起公訴。檢方同時指出,梁姓嫌疑人精神鑑定正常,因此向法院求處死刑。 12月25日晚間,臺灣地區教育部門表示,已收到長榮大學第二次檢討報告,包括校長李泳龍、學務長杜嘉玲、總務長顏義文等人均已辭職。
  • 重點大學介紹——臺灣大學
    臺灣大學的前身為日治時期之「臺北帝國大學」,成立於1928年,也就是中華民國17年,日本的昭和3年。民國34年(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投降、臺灣光復,同年11月15日政府完成接收臺北帝國大學,改制更名為「國立臺灣大學」,由羅宗洛博士擔任首任校長。
  • 臺灣大學的「新五四運動」
    作者 王正方    臺灣大學的師生開始了「新五四運動」:5月4日為抗議臺「教育部」粗暴拔管,在臺大「傅園」舉辦「傅斯年校長追思會暨紀念五四運動晉百年」;臺大中文系、分子醫學研究所、機械系、政治系等多位教授和學生等,發起臉書:「還我校長,黃絲帶的關懷」、 「5/4為臺大而戰遊行活動」,號召全校師生在傅鍾集合上課
  • 臺灣藝術大學前校長謝顒丞訪問藍籌網 交流兩岸文創領域合作計劃
    近日,培養了李安、侯孝賢等多位知名導演的臺灣藝術大學前校長謝顒丞來到中國創業第一街——中關村大街,訪問網際網路私募股權投融資平臺——藍籌網,尋找兩岸在文化創意領域的合作項目
  • 臺灣政治大學代表團訪問中國人民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網 |...
    4月22日,臺灣政治大學校長周行一教授訪問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大學教務長於乃明、學務長高莉芬、研髮長劉幼琍、大陸事務組專員劉映晨等陪同來訪。兩校舉行交流座談會,靳諾書記參加並講話。靳諾書記首先對周行一校長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
  • 灣灣周報|臺當局下架大陸抗疫繪本/南華大學停招境外生/阿妹五月天跨年演唱會
    身為臺籍青年,蔡鶴立常去臺灣,探親訪友。他感受到臺灣十分注重中華傳統文化。會彈琴、會唱歌的蔡鶴立,也經常參加兩岸青年交流活動,結識了不少臺灣青年朋友。「最早的時候我參加海峽兩岸的夏令營,兩岸青年一起唱歌、玩音樂,十分感動。」平日裡,蔡鶴立還喜歡和在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交流,碰撞出新創意。他認為,臺灣青年在文創設計上很有想法,可以相互參考借鑑。
  • 臺灣清華大學前校長劉炯朗逝世,系知名計算機科學家
    臺灣清華大學前校長劉炯朗逝世,系知名計算機科學家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2020-11-09 22:29 來源:澎湃新聞
  • 臺灣最大的大學合併案!三所著名大學正式商討合併事宜
    根據「中時電子報」報導稱,7月18日上午,臺灣科技大學(臺科大)、屏東科技大學(屏科大)和雲林科技大學(雲科大)的三位校長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舉行會議
  • 艾特獎十周年|臺灣亞洲大學劉育東校長:設計師要努力去做新知識下的新設計
    作為艾特獎連續5屆國際評審團權威專家,近日A963設計網對劉育東校長進行了專訪,本文將與大家一起分享他對建築設計的卓思與遠見。△ 安藤忠雄臺灣首座建築——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第三個階段是等這些新的知識體系傳承到業界以後,我就會去關注我的周邊,關注臺灣的社會發展,所以就想在臺灣多做幾件世界級的大師作品
  • 旅順工科大學校長官邸
    旅順工科大學校長官邸,舊址位於今大連市旅順口區太陽溝五四街11號。建於俄國強租旅大時期,二層磚木結構,歐式建築風格,有地下室和閣樓。東西長23.1米,南北寬14.7米,高約7米,佔地面積340平方米,建築面積621平方米。俄國人居住者的身份沒有文字記載。
  • 廈門大學與臺灣的情緣
    廈門大學思明校區鳥瞰圖(資料圖)盛夏時節,太平洋的風經過臺灣,穿過海峽,吹到廈大。寶島臺灣,遠古時期曾與大陸相連,後由於海面上升、地質變化,相連的陸地部分被淹沒,遂形成臺灣海峽,出現臺灣島。雖隔海但不遙遠,臺灣海峽最狹處僅130公裡、最深處不過80米。縱然歷史上臺灣與大陸分分合合,但以人為橋梁的交往從未停歇。「校址當以廈門為最宜,而廈門地方尤以演武場附近山麓最佳,背山面海,坐北向南,風景秀美,地場廣大。」 1921年,在民族危難之間,懷抱「教育為立國之本」的陳嘉庚在海峽西岸的福建,選定了廈門演武場,也是昔日鄭成功的練兵場,建起了百年學府——廈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