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46歲的非裔男性 George Floyd前段時間被一名白人警察在執法的時候壓脖致死。Floyd 的死引起全美範圍內大規模的抗議示威。
歸根究柢,這次的事件不是偶然,而是疫情大流行的環境下,資本主義危機背景,失業率劇增、有色群體被長期不公正對待等諸多原因的影響下而爆發的。
時至今日,已經美國已經有70多個國家爆發遊行,在歐洲等地也都相繼展開遊行活動。
因為不只是美國,在世界上的許多地區,對黑人群體或多或少都有刻板印象的偏見。
但是你知道嗎,如今我們日常聽的現代音樂,絕大多數都是他們而創造的。
眾所周知,美國黑人的先民是16世紀初到19世紀末從非洲西部被販賣到北美來的黑奴,那時的西非音樂便是今天美國黑人音樂的主要淵源。
藍調是一種具有民歌風的獨唱曲,它最初是黑人自娛性的歌曲,後來非常流行,而且對包括爵士在內的幾乎所有美國音樂品種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藍調產生是在美國內戰之後產生的,當時有不少被解放了的黑奴離開農場和家鄉去做他們所不熟悉的工作,如修鐵路、挖溝等,殘酷的剝削,辛苦的工作和菲薄的工資使他們感到痛苦,便即興編唱一些歌曲來表達自己的不幸,這便是最初的藍調。
如果說藍調誕生的原因是壓迫,那爵士的誕生就是因為貧窮。
在美國內戰結束後,蓄奴制被廢,黑奴得到解放,黑人音樂的發展很快。軍樂團所棄用的樂器加上新獲得的遷徙自由形成了爵士樂的根底:銅管樂、舞曲、布魯斯。
而且黑人音樂家們可以得到或用比較便宜價錢,買到內戰時期軍樂隊所用的樂器。
紐奧良的黑人音樂家便開始用他們自己方式演奏這些樂器,他們不僅在舉行慶祝遊行時和音樂會上演奏,也為葬禮演奏。
黑人的管樂隊逐漸從室外的儀式性樂隊演變為以伴舞和娛人為主的室內樂隊後,音樂家們用格泰姆音樂加切分節奏的辦法來演奏歐洲的進行曲、舞曲,甚至歌劇選曲,並加上即興演奏的段落。就這樣,紐奧良的黑人音樂家們便逐漸創造一種新的演奏方式——爵士樂。
同樣的,黑人在音樂上的成就,不止藍調和爵士,還有搖滾。
說到搖滾先驅,也許我們會想到貓王、披頭四……但搖滾的起源還是黑人。
美國的種族隔離一直很嚴重,在住宅區、學校、教堂和各種社會設施中,白人和黑人都是分開的。在種族隔離的政策下,黑人保留著自己的宗教、語言、服飾、舞蹈和音樂。節奏布魯斯像其他黑人音樂一樣,擁有自己的群體。它被稱作"種族唱片",與白人音樂市場是分開的。
但這個時候,在吸取了黑人族群的布魯斯、節奏布魯斯、爵士樂,以及鄉村音樂的風格後,原來隔開的音樂市場突然間感覺中間的圍牆倒了,在這片廢墟中一種新的風格——搖滾樂正式誕生了。
如果你是個資深樂迷,尤其是搖滾樂迷的話,一定不會對Little Richard(小理察)這個名字感到陌生,因為它會高頻地出現在各種搖滾類紀錄片裡或某個音樂大咖的傳記中。
小理察在美國時間2020年5月9日去世,享齡87歲。
但這名傳奇人物享有許多美名,「搖滾先驅」、「搖滾文化發起者」、「搖滾創新者」、「搖滾設計師」、「搖滾奠定者」 ……
小理察還被認為是R&B的啟發者,有媒體認為R&B的誕生是因為他的創新式搖滾被加以新元素,這使他在獲得海量搖滾獎項、榮譽、美名之外還獲得了格萊美旗上主辦方Recording Academy賦予的R&B終身成就獎。
披頭四一直將小理察視為他們的靈感源泉,小理察還把自己獨特的發聲方法教給了保羅·麥卡特尼,所以披頭四後來的歌曲裡面出現過一些神奇的「嚎叫」。
有人說,如果沒有小理察,就不會有麥可·傑克遜、披頭四、貓王、大衛鮑伊……這話乍聽有些誇張,但的確如此。
小理察曾說過:「如果我是白人,這世界上就沒貓王什麼事了」。
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早期的很多歌曲,都翻唱自小理察的作品。只不過,由於白人身份的加持,貓王比小理察更容易被大眾接受認可,也更容易躥紅。
有了他打響的第一槍,才會有60年代的音樂盛世,才能讓披頭四、滾石、AC/DC等搖滾樂隊汲取到靈感大放異彩。甚至在日後的放克、嘻哈樂、雷鬼樂等其他音樂流派中,也能看到他帶來的影響。
過去幾十年裡,他改變了黑人在全球音樂圈的地位,改變了黑人音樂在Popular Music範疇內的地位,用各種超級熱單掀起了一次又一次音樂文化和音樂作品的新革命。
也許小理察的名氣並沒有讓所有人都熟知,那麼他的後輩,則再一次告訴世界,流行音樂之王到底是誰。
有人會問麥可·傑克遜所代表的「流行音樂」究竟是什麼,這其實算是當時百花齊放的音樂風格的統稱,包括了爵士、搖滾、靈魂、布魯斯、雷鬼、說唱、嘻哈、迪斯科、放克等等……
通過舞臺和視頻的表演,傑克遜普及了機械舞、太空步等舞蹈技術。傑克遜一生中獲得了13座葛萊美獎和26座全美音樂獎。在他的個人獨唱生涯中,他擁有13支美國冠軍單曲。
不僅在音樂事業上取得成功,麥可·傑克遜一生都在為黑人族群的平等權益而抗爭。
傑克遜關心公益慈善,多次舉辦慈善活動、探訪貧困地區、看望難民、捐款捐物。1985年,為賑濟非洲饑民,創作並演唱了歌曲《We Are The World》,其收益全部用於援助非洲饑民。2000年金氏世界紀錄大全裡認證他資助過39個慈善機構,以個人名義向慈善機構的捐款超過3億美元。他是金氏世界紀錄以個人名義捐款最多的藝人。
1865年,南北戰爭結束,黑人在內戰後從奴隸枷鎖下解放出來。
98年後,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館的臺階上發表了「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
98年又57年過去了,種族問題依舊存在。
在我們聽一些音樂時,應當記住這些音樂從哪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