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就是血液長期在靜脈瘀滯導致的靜脈迂曲與擴張。最常見的靜脈曲張一個是痔瘡,二就是下肢靜脈曲張。
生活中都會發現不僅人有靜脈曲張,動物也有靜脈曲張。只不過人的靜脈曲張較重,動物的靜脈曲張很輕;人的靜脈曲張會影響生活,動物的曲張不影響活動和捕食。
有數據顯示,美國的下肢靜脈曲張發病率高達25%;中國的下肢靜脈曲張發生率大約是10%。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發展,又有逐年上升趨勢。
據記載,古埃及的人為了治療靜脈曲張引起的潰瘍,就用手術方法切除靜脈,但由於出血量大,常導致患者死亡。希波克拉底又提出對曲張靜脈多點穿刺放血療法,然後再壓迫止血。
17世紀,德國醫生開始長切口,切除大隱靜脈療法。美國人則施行逆行抽剝大隱靜脈主幹。截止到今天,大隱靜脈抽剝術還在運用。
可是,這種手術猶如上刑,創傷過大,術後常有大範圍血腫和神經損傷,因而導致很多患者都常常拒絕。
20世紀70年代又出現了硬化劑注射療法,即在血管內注射藥物,封閉靜脈。由於復發率高和併發症多,如:容易引發深靜脈血栓和血栓性淺靜脈炎與皮膚色素沉著等,如果把藥物注射到血管外,還容易引起皮膚壞死。
近些年又出現了雷射、電凝、皮下連續縫扎術和CHIVA術。雷射、電凝、皮下連續縫扎仍然還是手術,而CHIVA技術,則是通過血流動力分析進行改道,即建立有效的血流循環途徑,使下肢血液有效回流。這也是手術。據說,這個技術無痛無血,術後就能下地走動。
此外,還有外治法,即將多種活血化瘀的中藥敷在曲張的皮膚上,促進血液流動,治療靜脈曲張;加壓法,即穿彈力襪、用彈力繃帶給下肢皮膚加壓,以緩解症狀;食養法,即通過飲食調養,改善曲張症狀;熱敷法,即用熱水、熱鹽等敷在曲張的靜脈上,或用熱水泡腳,以促進血循環。
人們都認為靜脈曲張是屬於靜脈瓣膜受損導致的血管病。但是,如果換一種思路,換一個角度,即用物理力學對人體的血液系統進行剖析,就會發現人直立時靜脈壓是以0.77mmhg/cm在垂直身高呈階梯分布,如一個身高170cm的人把頭頂的靜脈壓定義為0mmhg,則足部的靜脈壓就是0.77mmhg×170=130.9mmhg。
靜脈的血管壁最薄弱,只要增大壓力,管壁就會擴張。一組試驗即可說明:把一隻手高舉,一隻手下垂,然後觀察兩隻手背的靜脈就會發現:高舉的手背血管塌陷;下垂的手背血管怒張。此時再把高舉的手下垂,把下垂的手高舉,又會發現:高舉的手背血管塌陷。下垂的手背血管怒張。
人每天只有8小時睡眠,其餘的16小時就要在直立運動和久坐中度過,直立運動和久坐又是下肢靜脈壓高的體姿。下肢靜脈壓過高,下肢靜脈就怒張,靜脈血管就擴張。
因此,人站立的時間越長,下肢靜脈就越擴張。於是,多年之後,靜脈血管就彎曲,慢慢地就變成了迂曲狀靜脈,就變成了下肢靜脈曲張。這就是下肢靜脈曲張的力學原理,也是下肢靜脈曲張的由來,當然也是重力作用的果。
既然是重力作用的果,那麼,在閒暇時把雙下肢高舉,血管就必然會塌陷。不但人人都能試驗,人人還都能驗證。
我的大舅哥就是下肢靜脈曲張,我告訴他:閒餘時,就在床上或沙發上把雙腿舉高,數月後曲張的靜脈就會見輕。他實踐,一年後曲張的靜脈已經明顯變直,兩年後又恢復到了曲張前的水平。
這一實例說明:靜脈血管也有極強的自愈能力,就看主人給血管提供什麼條件了?如果提供的是曲張條件,即直立多、久坐多,多年後下肢靜脈就曲張。如果提供的是康復條件,即少直立、不久坐,閒暇時把雙腿高舉,不但曲張的靜脈能康復,靜脈曲張還能防。
就這麼一個簡單動作,就能把曲張的靜脈撫平,為什麼還要做手術?無數實例都證明:再好的手術也不如不曲張,再尖端的技術也不如自然撫平。這就叫自己種病因!自己吃苦果!因此要消除下肢靜脈曲張帶來的痛苦,就要從改變體姿開始!
從靜脈曲張療法的演變不難看出理論上的缺憾,由於學界從古至今都不用力學分析病因,因而對於靜脈曲張這種小病,一是無能為力,二又是小病大治。這不能不說是醫者的遺憾和患者的遺憾!——人類白白浪費了數千年時間!
這是不是該改一改基礎理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