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拉的「皮套」裝著什麼?是蜥蜴、恐龍還是

2020-12-25 騰訊網

在眾多的怪獸電影中,「哥斯拉」可以說是一面旗幟,而對於其原型更是爭論不休,有人說是恐龍、有人說是蜥蜴,也有人說是神話中的生物,真相只有一個?

98美版《哥斯拉》 要了解哥斯拉的原型,首先就需要了解其誕生過程,大部人第一次了解到哥斯拉,大概是從好萊塢的幾部《哥斯拉》電影中,98版哥斯拉講述了在太平洋的一處隱蔽小島上,法國多次在島上進行核試驗,導致小島上的蜥蜴發生了基因突變,變成了「哥斯拉」,哥斯拉遊過太平洋,在美國海岸登陸,釀成了一場災難。

美版《哥斯拉》的原型是它

這部電影中的哥斯拉原型正是一種名為海鬣蜥的蜥蜴,這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可以在海中遊泳的蜥蜴,海鬣蜥成年雄性平均體長0.75米,雌性平均體長0.6米,體重約12千克,它身上密布著厚厚的鱗片,背部尖刺交錯,完全符合人們理想中的「怪獸」設定。

然而它兇惡的外表下,其實是一顆溫柔的心,在加拉帕戈斯群島,海鬣蜥和當地居民友好相處,出沒於海島小鎮的各個角落,有時候甚至會爬上居民家的陽臺,和大多數蜥蜴不同,它們是素食主義者,以海裡的一些藻類為食,在數百萬年前,它們機緣巧合來到了科隆群島,在滿是熔巖,一片荒蕪的島上,這群蜥蜴堅韌的活了下來,變成世界上唯一會下水的蜥蜴。

知更鳥是它們的好夥伴,在缺乏淡水的島嶼上,知更鳥從海鬣蜥的口水中獲取水源,並以海鬣蜥身上的寄生蟲為食,這種伴生關係在蜥蜴圈裡可並不常見,但哥斯拉電影卻給人一種海鬣蜥特別殘忍的印象,它可謂蒙受了不白之冤。

知更鳥和海鬣蜥

從哥斯拉的外貌、動作設計,以及整個故事背景來看,海鬣蜥無疑是98年《哥斯拉》電影的原型,但更早的哥斯拉卻並非如此。 因為好萊塢電影的原因,很多人下意識以為美國是哥斯拉的原產地,但實際上它的祖籍在日本。《哥斯拉》祖籍日本在二戰後,作為戰敗國的日本在很長一段時間陷入了一種持續低迷的狀態,原子彈的「核恐怖」深入人心,日本社會迫切需要一個能拯救他們的超級英雄。它們將原子彈帶來的恐懼具象化成怪獸,然後創造一個英雄打敗怪獸,於是《奧特曼》、《宇宙戰艦大和號》、機甲類型的超現實英雄誕生了。

哥斯拉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哥斯拉的本名是ゴジラ(羅馬音Gojira),最早在日本電影《哥斯拉1954》登場,它是日本傳說中大戶島上怪物的名字,有人猜測初代哥斯拉的形象設計可能是參考中國古代的闢邪神獸。

闢邪神獸有那麼醜嗎? 要說日本哥斯拉,就不得不說特攝電影,所謂特攝電影就是在特效技術還不發達的年代,通過道具模型,用特殊的拍攝角度來拍攝震撼的怪獸電影,這種技術的運用直到今天仍在延續,我們所熟知的很多科幻大片都是特攝加特效相結合,就連網絡上流行的很多「懸崖裝x」視頻也都是特攝技術。

最初的哥斯拉因為是人穿著皮套扮演的,所以在最初的角色設計上除了要考慮怪獸的造型,還要考慮穿皮套的人是否能很好的融入哥斯拉。如今,這種「皮套感」已經融入了哥斯拉的靈魂,粉絲廣泛接受。

日本哥斯拉不是某種「爬蟲」

即便特效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日本的哥斯拉電影依舊沒有放棄這種「皮套感」,庵野秀明導演的《新 哥斯拉》中,依舊用真人演員+動作捕捉技術的方式來構建哥斯拉,甚至在CG上追求那種「皮套感」。

庵野秀明甚至明確表示:「哥斯拉不是什麼巨大爬蟲類不是恐龍,這點要特別注意」

這對中國觀眾來說可能難以接受,明明有更好的技術,更生動的設計,為什麼要刻意追求那種復古的感覺呢?但是對全球幾十年的哥斯拉老粉絲來說,「真實感」並非是追求的第一要務,能讓勾起觀眾的童年回憶才是更重要的。

對於新觀眾而言,2014年的美版哥斯拉大概更對胃口,但對於老觀眾卻並非如此。

哥斯拉是一個粉絲向的IP作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哥斯拉的形象已經在觀眾心中定型,它追求的不是好萊塢大片的那種真實感,而是在幾代人的共同回憶中找到一個大家普遍認可的形象。

哥斯拉vs eva

日本的哥斯拉不是單純的生物,而是結合了神話元素的超現實物種,它擁有背部射線、口噴大火的能力,這是美版的怪獸電影中絕對不會出現的元素,它對標不是好萊塢的《金剛》類型的怪獸電影,而應該是《奧特曼》中的怪獸。

日版和美版的真假《哥斯拉》

本質上來說,日本哥斯拉和美國哥斯拉根本不是同一種概念,美版哥斯拉更多是套上了「哥斯拉」的名頭,實際上就是一部經典的好萊塢式的怪獸電影,它改名為《深海蜥蜴》、《龍怪》,甚至可以叫阿貓、阿狗,一樣有人喜歡看,因為好萊塢的生產模式決定了,將它國的文化精髓拿走,剝下外殼去掉裡子,然後塞進美國夢,成熟的電影生產體系能給你在觀影時有過山車式的暢快體驗,總結就是:爽就完事了!2014美版《哥斯拉》而日本的哥斯拉是一個從無到有、從模糊到清晰,逐漸形成的概念,它甚至可能沒有原型,僅僅是初代導演的一個幻想,但經過一代代人的完善,才有了自己的形象,在日本,哥斯拉不止是一隻怪獸,更是一種文化,反映的是日本人的反戰情緒,對「核恐怖」的擔憂,對人與自然環境的思考,這些內核大概是好萊塢哥斯拉永遠也拿不走的東西。

相關焦點

  • 哥斯拉的「皮套」裡裝著什麼?是蜥蜴、恐龍還是?
    在眾多的怪獸電影中,「哥斯拉」可以說是一面旗幟,而對於其原型更是爭論不休,有人說是恐龍、有人說是蜥蜴,也有人說是神話中的生物,真相只有一個? 要說日本哥斯拉,就不得不說特攝電影,所謂特攝電影就是在特效技術還不發達的年代,通過道具模型,用特殊的拍攝角度來拍攝震撼的怪獸電影,這種技術的運用直到今天仍在延續,我們所熟知的很多科幻大片都是特攝加特效相結合,就連網絡上流行的很多「懸崖裝x」視頻也都是特攝技術。
  • 哥斯拉的原型是什麼?不是恐龍,也不是鱷魚,答案讓人想像不到
    作者:勵生說起恐龍,我們都知道,這是一種生活在距今6500萬年前的巨型生物,但相信有些人不知道的是,恐龍這個詞原本代表的是「恐怖的蜥蜴」。當時,剛發現恐龍化石的科學家並不知道恐龍是什麼,只認為這是一種巨大蜥蜴的化石,直到深入研究之後,才明白恐龍和蜥蜴並不是同一種生物。世界上最能潛水的蜥蜴種類是什麼?
  • 哥斯拉的原型是什麼生物?是恐龍嗎?答案出乎人們的意料
    尤其是哥斯拉系列影片更是受到了人們的高度喜歡,每一次有關哥斯拉的影片上映,都會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通過哥斯拉系列影片,我們看到了「怪獸之王」,其中的怪獸力大無窮,似乎還有一些超自然的力量,它的每次出現都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我們都知道,影片往往是現實的一部分反映,影片中的很多事物都是有現實原型的,那麼哥斯拉的原型是地球上的什麼生物?
  • 為什麼哥斯拉是最受歡迎的怪獸一哥?
    我們來看看初代的哥斯拉長得像什麼? Fine扯遠了,初代哥斯拉的設定是一種「生活在侏羅紀至白堊紀,介於海棲爬行類和陸生獸類中間形態生物」,有人覺得它像恐龍,有人覺得它像巨型蜥蜴,甚至還有變異鱷魚的說法。
  • 【震驚】特攝片《真·哥斯拉》裡的哥斯拉居然不是皮套,而是全CG製作
    《真·哥斯拉》——讓全世界對日本CG技術改觀的電影也許很多人現在還以為這次的《真·哥斯拉》跟以往的日版哥斯拉電影一樣,還是使用皮套拍攝。為什麼會這樣呢?但《真·哥斯拉》卻完全反其道而行之,沒有使用皮套,而是用上了全CG的哥斯拉,這也是日本版哥斯拉系列首次使用全CG製作。
  • 【理論】哥斯拉電影:怪獸的「科學化」之路
    《哥斯拉》在編創過程中,借鑑了《原子怪獸》中的許多設定。但相比之下,雷多蜥的造型更像一隻巨大的蜥蜴,而哥斯拉的造型更接近於霸王龍。這種差異與其說是背後隱藏有什麼深意,倒不如從兩部影片各自採用的特效技術來分析,更為切題。《原子怪獸》中涉及雷多蜥的場景多採用定格動畫技術攝製,四足著地的蜥蜴造型更容易找到平衡點以利於拍攝。
  • 蜥蜴是蛇類,還是恐龍?不是蛇類那是啥?
    有人認為蜥蜴與蛇的區另在於蜥蜴有四隻足,而蛇沒有足。蜥蜴一般具有四肢,即使四肢都退化無存的種類,其體內必有前肢帶(肩帶)的殘餘。蛇一般不具四肢,即使有後肢殘餘的種類,其體內也絕沒有前肢帶的殘餘。蜥蜴(Lizard)蜥蜴屬於冷血爬蟲類,和它出現在三疊紀時期的早期爬蟲類祖先很相似。大部分是靠產卵繁衍,但有些種類已進化成可直接生出幼小的蜥蜴。蜥蜴俗稱「四足蛇」,有人叫它「蛇舅母」,是一種常見的爬行動物。
  • 日本的哥斯拉怎麼就成了好萊塢寵兒?
    不過,對於製片人田中友幸來說,他把第五福龍丸被炸作題材,想出原始恐龍在比基尼環礁附近被氫彈實驗弄醒,並且巨大化而復活襲擊東京。特攝技術師圓谷朋友利光貞三負責做哥斯拉的造型,把霸王龍,禽龍等作為恐龍模型的原型。最初設計的哥斯拉頭很大,手很小,經過幾次修訂後,在最後時做了靠近鱷魚粗糙皮膚的東西,正好使人想到核武器的瘢痕疙瘩,釀成恐懼心理的東西,頭部也變得更小,細微部分作出若干變更,成為哥斯拉造型的決定方案。
  • 2016版《新哥斯拉》刷新紀錄 成史上最強哥斯拉!
    上月底,由庵野秀明監製的2016版《新哥斯拉》終於在日本正式上映了,雖然有消息稱本次的哥斯拉怪獸全部是依靠CG製作,但從目前觀眾的反饋來看,《新哥斯拉》還是獲得了絕大多數影迷的支持,在口碑上贏過了此前的美版哥斯拉。近日官方公布了《新哥斯拉》怪獸的數據設定,評估了其無敵的戰力,堪稱史上最強哥斯拉。
  • 《哥斯拉2》藏6個彩蛋!扮演哥斯拉的竟然是他?
    《哥斯拉2怪獸之王》海報據臺灣媒體報導,華納兄弟、傳奇影業電影《哥斯拉2:怪獸之王》(Godzilla: King of the Monsters)上映5天全臺票房近1億臺幣,片尾畫面暗藏6個關鍵彩蛋,不僅揭示「怪獸宇宙」未來續集走向,還有暗示重大角色重生,更在演員名單上面別具巧思
  • 哥斯拉歷史回顧(一):哥斯拉起源
    這樣的背景下,東寶電影的製作人田中友幸有了想製作一部具有社會反思性質特攝電影的意圖,在不斷思考琢磨之後,演變為想要製作一部類似於美國電影《原子怪獸》(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題材的核輻射怪獸電影的構想。當時同在東寶電影的天才製作圓谷英二也正想拍攝怪獸題材的電影,一部大章魚怪獸特攝電影的提案。
  • 「活恐龍」紐西蘭大蜥蜴,恐龍時代爬行動物的後代,壽命長達百年
    鬃獅蜥雖然這些小蜥蜴很可愛,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種大蜥蜴。體長最長近1米,壽命長達100年,外形與龍有幾分相似,是恐龍時代爬行動物最後的後代。它們就是紐西蘭大蜥蜴,因為僅生存在紐西蘭的某些小島上,所以以此命名。它們有「活化石」和「活恐龍」之稱。一方面就是因為它們外形相似,另一方面,就是它們是從恐龍時代進化來的。紐西蘭大蜥蜴與其他蜥蜴相比,外形非常獨特。
  • 哥斯拉2片尾彩蛋解析劇透介紹,哥斯拉2在線觀看免費
    哥斯拉2片尾彩蛋解析劇透介紹,哥斯拉2在線觀看免費時間:2019-06-08 11: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哥斯拉2片尾彩蛋解析劇透介紹,哥斯拉2在線觀看免費 據臺灣媒體報導,華納兄弟、傳奇影業電影《哥斯拉2:怪獸之王》(Godzilla: King of the Monsters
  • 【醜圖共賞】既然恐龍的英文原意是巨蜥,那我們就來看蜥蜴
    【青年老師有話說】就像《跟恐龍結婚(上)》這期節目裡開篇介紹的那樣,幾位主播從2015年就開始醞釀製作這個帥氣的主題。所以我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看到和這個主題有關的事物,就儘量多拍一些照片,以便為了等節目露出後,在相關的公眾號文章裡拿來充數…充實內容。
  • 哥斯拉2:猛龍大戰三巨頭 | 狗眼觀影
    相傳地球上總共有17隻怪獸,其中最厲害的莫過於哥斯拉(蜥蜴)、基多拉(三頭怪)、魔斯拉(蝴蝶)與拉頓(翼龍)。基多拉不解釋,三頭怪,厲害的一批,人稱怪獸之王,地處南方(南極),被視為全人類公敵。好在來自北方(百慕達)的哥斯拉同樣不含糊,丫原型就是蜥蜴,站立起來的姿勢又像暴龍。這並不意外,畢竟暴龍是恐龍的一種,而恐龍在西方又被稱為恐蜥(注,恐怖的蜥蜴)。哥斯拉雖是怪獸,卻勝在儒雅隨和。興許會有鄉親要問了,怪獸還儒雅?真的,哥斯拉真挺儒雅的,哪怕看似一臉兇相,卻至始至終喜怒不形於色。無論誰去瞅它,都是一副面無表情的樣子,不信把這圖放大放大再放大,瞅瞅丫究竟笑沒笑?
  • 終極怪獸進化史:哥斯拉跟大猩猩、鯨魚和恐龍有什麼關係?
    雖然名字來源於「大猩猩」和「鯨魚」,但是哥斯拉的外形上完全沒有這兩種動物的影子,它全身上下倒是散發這一股濃濃的「恐龍氣質」,畢竟最初的設定上它就是一隻來自侏羅紀至白堊紀時期的史前生物。作為一個不折不扣的「恐龍迷」,圓谷英二從不同的恐龍身上截取特徵「拼湊」出了他心目之中的怪獸。
  • 《哥斯拉大戰金剛》高燃預告震撼發布!超限量哥斯拉手辦強勢來襲?
    初代哥斯拉的設定是一種"生活在侏羅紀至白堊紀,介於海棲爬行類和陸生獸類中間形態生物",有人覺得它像恐龍,有人覺得它像巨型蜥蜴,甚至還有變異鱷魚的說法。▲ S.H.MonsterArts推出的美版哥斯拉模型而在去年,S.H.MonsterArts 又將電影中出現的紅蓮哥斯拉製成模型,讓玩家們體驗到哥斯拉的另一個搶眼形態。
  • X-PLUS高49釐米的機械哥斯拉!質感不輸當年皮套?
    X-PLUS的超大比例哥斯拉系列近日推出了一款1974年版《哥斯達對機械哥斯拉》中,由黑洞第三惑星人創造用來侵略地球的機械哥斯拉PVC手辦,49釐米的尺寸存在感超強機械哥斯拉正是在1974年電影中初次登場,現在看起來雖然滿身柳釘的鐵皮造型極具復古感,但在當年電影中絕對是外星高科技的產物!
  • 【遊光掠影】是科幻巨獸還是人文巨獸?哥斯拉的歷史漫談—平成至未來
    書接上文(遊光掠影:是科幻巨獸還是人文巨獸?哥斯拉的歷史漫談—昭和篇),我們終於回顧完了昭和怪獸之王從風起到盛行,最終落入平凡的故事。昭和哥斯拉在《哥斯拉:機械哥斯拉的逆襲》失敗後,最終迎來了長達9年的沉寂。
  • 怪獸之王-哥斯拉
    當年橫空出世並啟發特攝發展的《金剛/King Kong》19331948年,美國導演傑克·伯恩哈德拍攝了一部關於尋找恐龍的電影《未知地帶》。1954年,在這樣的背景下,偉大的怪獸之王《哥斯拉》誕生了。哥斯拉的構想來自於日本電影製作人田中有幸,哥斯拉這個名字是日語中大猩猩和鯨魚兩詞的結合,而它的形象實際上是一種雙腿直立的巨型變異恐龍。